1977年10月18日参考消息 第4版

    说苏联不仅向各处扩张,而且用缓和政策这个“向民主党人推销的鸦片”来麻醉欧洲,因此中国关于反霸和遏制苏联的政策是正确的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月十四日刊登一篇社论,题目是《根舍在北京的发现》,摘要如下:
    昨天,外长根舍在北京颐和园散步时有点惊讶地说,欢迎他时在中国首都发表的对苏联猛烈攻击的话,是“按国内方式”讲的。然而,中国五人最高领导班子中的外交政治家李先念,公开提出了一个组成反对苏联的“反霸统一阵线”的计划,这是新的和肯定出人意外的。看来,这是德国人这次访华的敏感点。
    基民盟防务专家韦尔纳,就已经亲自听到了邓小平十分详细地说明的新方案。中国、西欧、日本,背后还有美国应该共同来反对莫斯科的扩张趋势,目前主要在非洲可以看出这种扩张趋势。这种联合不是以正式联盟的形式,不是通过全球性的反霸权条款。
    按北京政策的性质,中国的方案是防御性的。它是要推行一种遏制政策,而不是推回政策,因此,在原则上类似于大西洋的防务思想。这种思想之所以卓有成效,是由于美国和西欧人民都觉得苏联的危险是个现实,以及明确的美国领导意志使这个联盟获得动力和希望。
    之所以说这种考虑是正确的,那是因为有这样的事实,即苏联在军事上已变得特别强大,它正在向非洲和各大洋发展势力,而且正在用缓和政策、这个“向民主党人推销的鸦片”来麻醉欧洲。另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华盛顿缺乏全球方案的意志,同时西方人民由于过高的生活要求而意志衰退,他们对苏联扩张和大国政策危险的警惕性正在消失。
    因此,这个中央之国近几年来一直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所有的人都听得到这种警告,但是却一直没有给予重视。正当西方处在这种部分麻木不仁状态的时候,中国人关于战争虽然可以推迟、但是不可避免的预言使它感到很奇怪,如果不是荒诞离奇的话。至少西欧人在考虑其政策计划时是以这种观点为出发点的,即苏联日益增长的武器库可能是用于这样或那样的目的,但肯定不是为了使用这些武器。
    但北京的气氛始终是众所周知的。有一些初到的政治家,他们开始时在这里神采奕奕,而另外一些人几天后情绪就变得阴郁了。在中国的论据压力下,人们在这里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清楚地观察到根含的情绪。他一方面拒绝中国人对缓和政策的攻击,但另一方面他却明显地表现出从内心里对缓和概念的保留态度。
    目前当政的波恩政府当然不会接受“反霸统一战线”的要求,但根舍认为,“反霸统一战线”在另一种内政和世界政治形势下可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国人是从长远着想的。根舍根据自己的印象证实说,中国人同苏联的冲突属于世界政治中重要的和可靠的因素。他还小心地说,在这个世界上“势力范围政策”已行不通了。民族自决和独立的意志是当代最强大的力量。


    韦尔纳还说西欧人也将会对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起来感兴趣,这是为了抵制苏联的霸权欲望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月十日刊登联邦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曼·韦尔纳同该报记者的一次谈话,题为《韦尔纳说:中国对西欧的强大感兴趣》,摘要如下:
    问:韦尔纳先生,您在中国访问了三个星期之久。您是否得到了这样的印象,即中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虽然相隔遥远,但仍有一种足以影响其政策的共同利益呢?
    答:是有着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战略共同性:只要苏联不断扩充军备、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只要西欧和中国都受到威胁,中国人就会对西欧变得更加强大感兴趣,而我们西欧人也将会对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起来感兴趣。这不是为了包围苏联,而是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平衡,为了抵制苏联的霸权欲望。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没有发动一场进攻战争的能力,也没有发动一场进攻战争的愿望。对西欧来说也是如此。
    问:中国副总理邓小平在一次同您进行谈话时说过,一场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至多也只能推迟一下这场大战爆发的时间。显然,这样一种方案,即中国、西欧、日本而且还有美国应共同来抵制莫斯科的霸权欲望,是有利于推迟战争这一目的的。您接受这两种看法吗?
    答:我同我的中国会谈伙伴不同的是,我认为这场大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一种坚定的战略均势的政策来防止这场战争。我认为,在此种意义上,而且也只有在此种意义上,上述国家才有着战略上的共同性。
    问:在您同中国会谈之后,并根据您从中能得到的看法,您认为今天谁受苏联的威胁更大呢,是中国还是西欧?
    答:毫无疑问是西欧。中国的人民战争方案和象我们在旅行中到处都能看的那样,首先是具有抗击任何侵略者的坚定决心,使得苏中发生战争的危险并不象苏联和西欧之间发生一场政治或军事冲突的危险那么大。


    【法新社北京十月十六日电】西德外长根舍在北京进行了三天正式访问和到上海停留一天之后,昨晚离开中国回国。
    根舍在访问期间会晤了华国锋主席,并同中国外长黄华进行了七小时半的会谈,根舍邀请黄华在近期去西德进行正式访问。
    用一位德国人士的话说,在根舍整个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对欧洲的缓和表示了“怀疑”,并重申缓和政策对苏联有利,而且由于苏联的政策,“全面战争”的危险增加了。
    实现欧洲统一是会谈的主题。中国领导人向根舍表示,他们对德国统一问题“非常理解”,这个问题在会谈中谈到了几次。
    在政府一级的会谈中,以及在中国官员同陪同根舍访问的这个庞大代表团的团员——主要是经济和财政专家
    ——之间的会谈中,都讨论了双边问题。
    【安莎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据今天在这里从接近西德代表团的人士获悉,陪同波恩外交部长根舍来华访问的西德工业代表同中国进出口公司签订了两项协定。
    一项协定是订购价值一亿六千万马克(约合六千六百九十四万多美元)的二十五万吨钢管,另一项协定是订购武汉一家轧钢厂所用的价值一亿马克的零件。
    据这些人士说,西德克虏伯公司希望在今后两三个月内结束关于订购价值二亿到三亿马克(约合一亿二千五百五十二万多美元)的煤矿设备的谈判。
    还据悉,中国已同意研究西德联邦银行(国家银行)关于以百分之六点五的利率在银行存款的建议,如果在西德得到的款项超过五亿马克的话。


    【本刊讯】德国第二电视台十月十三日播放特拉姆佩的评论说:
    德国来访者在中国首都是最受欢迎的客人,虽然尽管在根舍外长和他的同僚黄华会谈时再次清楚地表明了,共同的政治兴趣并不是很多的……在李先念副总理为欢迎德国副总理举行的宴会上也可以很快看出——在宴会上那种客气的表情也不能使人忽视这一点——分歧点多于共同点。在李攻击莫斯科时,肯定所有苏联外交官都退席了。但对于根舍来说,由翻译人员翻译过来的李对缓和政策的批评,也是一块硬东西……只要已故毛的严格的反苏对外政策路线仍然有效,这些分歧就很难被克服掉。于是根舍同其中国伙伴所进行的会谈有一部分就象是聋子之间对话似的。中国人大谈扩充军备,联邦政府则主张裁减军备。根舍试图说明从联邦共和国的利害关系来看要求它实行缓和政策,而中国人则说这是绥靖政策。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十月号刊载一篇文章,题为《人口膨胀问题多》,摘要如下:
    世间不断膨胀的人口,对现存的有限资源所形成的压力愈来愈甚,同时对政治的影响力随着增加。人口增加不仅影响国内政治安定,而且也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贫穷国家人口的迅速增加,会使农业、教育、就业和保健措施应付维艰。农村人口的剧增,则可能妨碍土地改革和入息的再分配。过分使用畜牧区、砍伐森林和土壤冲蚀,亦会阻遏增产计划,加深农村的穷困程度和引起政治问题。
    当经济增长转趋缓慢时,政府会感觉到人口增加的种种问题更难应付。因分配粮食和其他资源而引起的争执,结果可能使政府倒台;这种情形已经在尼日尔、乍得、埃塞俄比亚和孟加拉先后发生。
    替国民提供新就业机会的种种阻碍困难,令很多政府深感头痛;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有不少失业的青年,这些受过教育而没有出路的年轻人,已经屡次发生不同程度的骚动。虽然这类动乱不能完全归咎于人口增加,但政府必须在就业市场安置大批新人这一点,更增加了解决国内不安局势的困难。
    人口问题在国际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但加剧了现存的紧张情况,而且还制造出许多新的紧张局势。一九六九年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之间的战事,主因是大批的萨尔瓦多人成群结队地离开人口拥挤的祖国,徙居人口较疏的洪都拉斯,并对当地人民展开经济攻势。
    资源的日益稀少,部分可归咎于人口增加,是另一个引起争端的潜在触媒。只有海洋的鱼多于人类的捕鱼量,有关鱼产资源的冲突才会罕见;但现时鱼产越来越少,国际间有关捕鱼的冲突事件就时常发生了。同是北大西洋公约盟国的冰岛和英国就打过几场鳘鱼战争,原因是冰岛把离岸捕鱼海域扩展到二百海里。同样地,美国的海岸防卫队也曾在阿拉斯加州沿岸的十二海里外的领海中,拘捕苏联的渔船。
    拉丁美洲西海岸外进行的鲔鱼战争,已持续多年。苏联和日本的渔船队在北太平洋上的竞争,也时常演变成为冲突事件。美国渔民在北美西岸也经常面对苏联、日本和韩国拖网船的激烈竞争。
    一九七六年初,天然资源丰饶的安哥拉发生动乱,部分原因是政治思想的分歧,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争夺丰富的石油和其他资源。类此的冲突,显然也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上发生。海底矿产的开采权,目前是各国热烈争辩的问题。水源的竞争,也是另一项政治纠纷焦点。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也为了在里奥·帕兰尼亚河建筑堤坝而争执。墨西哥和美国则为了科罗拉多河的河水而不断发生争论。研究人口增加和政治冲突之间的关系,一向都不受人重视。但由于人口压力和政治紧张局面不断增加,这项研究工作实在不容忽视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