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6月14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六月十二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在黎巴嫩持续已久的战斗使苏联在中东的运气下降到将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尽管莫斯科长期支持阿拉伯事业,但仍然无法施加影响。
    苏联运气下降可能产生的影响也许可以同苏联在以色列于一九六七年战争中打败其阿拉伯保护国时所受的打击相比。这次,俄国人不得不看着他们在政治上和物质上支持的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用苏式武器交战。
    在埃及摆脱苏联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以致最后萨达特总统废除了苏埃友好条约以后,莫斯科开始把它在中东的希望移到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身上。现在,莫斯科能选择的仅有的对象就是伊拉克和利比亚了,据了解苏联内幕的人士说,伊拉克和利比亚太激进,对此莫斯科感到不安。
    苏联对黎巴嫩危机的反应是警告要防止外来——指的是西方——干涉,并声称必须让黎巴嫩人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迄今的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办到的。
    塔斯社发表的一项正式声明要求马上停火,要求外国不要干涉,但是远远没有建议采取任何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表面价值来看,这样一项要求甚至会使莫斯科同阿拉伯国家对立,阿拉伯国家想派出自己的军队把和平强加于黎巴嫩。
    但是塔斯社比较明确地表示对法国要派远征军的建议以及美国海军舰只出现在地中海感到不满,而对苏联海军在这个地区集结却保持沉默。外交事务分析家发现下述警告是有所指的,即“中东同苏联的距离比同那些发出这种(军事干涉)威胁的国家间的距离要近得多”。他们认为,莫斯科是表示一定要努力使西方不卷入。
    苏联报刊登载的关于黎巴嫩局势的电讯略倾向于支持巴勒斯坦人。然而苏联报刊还是避免直截了当地批评叙利亚人,由于叙利亚人储存有大量的苏联武器,看起来他们会战胜巴勒斯坦人。
    苏联报刊这种含糊的评论使某些西方和第三世界的外交官得出结论,认为苏联确实不知道该在黎巴嫩问题上采取什么行动。他们进一步推测说,俄国人迄今采取的私下外交渠道还没有获得任何成功,并且可能感到,他们下了很大本钱的阿拉伯盟友背叛了他们。
    苏联最近在中东的前景变得更暗淡了,它的前景大概在一年前就开始不妙了,那时俄国人未能使阿拉伯国家取得一致意见从而为一次新的日内瓦中东和会开辟道路。
    苏联在双边交易彻底失败后就极力唆使阿拉伯世界排斥埃及。阿拉伯外交人士认为,克里姆林宫目前愈来愈为它在叙利亚的影响日益减弱担忧。
    苏联在黎巴嫩问题上没有表示明确的态度,这不仅使外交官,也显然使普通的俄国人摸不着头脑。


    【本刊讯】香港《南华早报》六月十一日发表一篇题为《印度和苏联》的社论,全文如下:
    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印度宣布实行紧急状态一年以后把苏联作为第一个要访问的外国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世界各大国中,苏联是印度的主要盟国之一,两国在一九七一年签订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把它们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印度总理之所以要首先访问莫斯科,是因为她要通过这次访问来表明,这个条约继续有效。这样做对认为这种关系在变冷的任何国家都有好处。
    在甘地夫人抵达苏联首都时仪式之隆重和场面之热烈,再加上党的首领勃列日涅夫亲自到机场欢迎甘地夫人,说明了克里姆林宫对它同新德里的关系的重视。
    然而,尽管双方都喋喋不休地谈了一些陈词滥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都那么好。
    新德里同北京和解,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同亲北京的巴基斯坦改善了关系,最近同不想让俄国人进入波斯湾的伊朗达成了一些交易,这些显然引起了莫斯科的关切。
    但是,克里姆林宫肯定不会看不见印度批评华盛顿的态度近来有所缓和的迹象,也不会看不见印度同美国有进行新的经济合作的苗头。
    的确,甘地夫人今天受莫斯科的影响比过去少了,无论在对外和对内政策上都是如此。
    在国内,她利用紧急状态法禁止罢工,因此在她的国大党同支持该党的亲莫斯科的共产党之间有些疏远了。
    印—苏关系中这种明显的裂痕显然需要弥补,而苏联报纸表示深信,甘地夫人对莫斯科的访问将“加强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印度总理显然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可以要求克里姆林宫让步,尤其是在印度欠苏联的债务上;更尤其是在已经引起争论的卢布和卢比的兑换率上,这种兑换率能使印度欠的债越来越多。
    特别是新德里改善对中国的关系这件事,可以被看作是防止莫斯科对印度重施对埃及的故技)尽管当时存在着苏埃和平友好合作条约)的一个保证。


    【本刊讯】美国《亚利桑纳共和报》六月四日刊登一篇题为《苏联是否将返回中东?》的文章,摘要如下:
    虽然中东仍然是克里姆林宫对外觊觎的重点,但是俄国今天充其量也还没有渡过一个挫折和失败的暴风雨时期。
    这一情景的结果表明,美国的戒心提高了,取得了一连串的外交成就——有一些是基辛格在牺牲以色列和损害某些关系的代价的基础上取得的。
    俄国的影响主要在索马里,在狂热的卡扎菲上校的利比亚多少也有些影响。
    甚至一度是苏联在阿拉伯半岛的基地南也门也在沙特阿拉伯的贿赂和怂恿下正在离开俄国的怀抱,并在这一交易中已被说服完全放弃支持佐法尔对邻国阿曼发动的叛乱。
    但是,在埃及,莫斯科的挫折是最痛苦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不让俄国海军使用亚历山大和塞得港,把苏联军队、航空中队和军事顾问赶回老家,并谋求从西方取得重新武装的军备。
    自从一九七三年以来,苏联向叙利亚提供了二十多亿美元的武器,其中包括能够发射核武器的青蛙型地对地导弹,但是叙利亚今天摆脱俄国的影响(尽管在它的领土上仍然有二千五百名苏联军事顾问)的程度是那么大,以致阿萨德总统甚至不愿意向叙利亚共产党领导人颁发去莫斯科参加二十五大的护照。
    今天,叙利亚实际上通过代理人参加了黎巴嫩的战争,反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据可靠估计,苏联自一九七三年以来向阿拉伯国家提供了约一百亿美元的武器和经济援助(主要是前者),但表现出来的成绩比较小。
    它顽固地继续在中东奉行“有控制的紧张”的政策,希望不战不和,因为它担心,战争可能破坏被称谓缓和的东西,而和平肯定会使阿拉伯国家不再需要俄国的武器,从而使俄国失去影响。
    他们能否克服错误的后果、对阿拉伯保护国的横蛮态度、技术比西方落后的状态和从而造成的阿拉伯国家幻想的破灭?
    答案可能要从苏联的意识形态、俄国的历史、恢复大量的武器投资的必要性以及从苏联争取跑在美国的前面的努力中去找。
    如果这些因素有任何意义的话,俄国不会轻易地放弃争取控制中东的斗争。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六月十二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杉田从莫斯科发回的一篇评论,题目是《苏印首脑会谈结束,在中国问题和亚安体系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摘要如下:
    甘地总理十一日结束了在莫斯科同苏联首脑的会谈,同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签订了“发展苏印友好合作宣言”。关于这次会谈的焦点,即中国问题和亚安体系问题,两国首脑尽管表示加深了“相互理解”,但尚存在着意见分歧,对于做“说服”工作的苏联来说,似乎没能使态度强硬的印度同自己采取同一步调。
    甘地总理在离开莫斯科之前举行记者招待会,她确认:“会谈中在谈到其它国际问题的同时,当然也谈到了中国问题。”她接着说:“苏联领导人表示清楚地理解了印度的立场。”进而,在回答“苏联是否已经同意印度的立场”这个问题时,她补充说:“不是不同意。这个问题不会妨碍苏印关系。”
    这种措词可以使人看出,甘地总理所推行的印度同中国互换大使等“谋求同所有的邻国改善关系”的这项方针,已大致上得到了苏联方面的谅解,然而可以认为担心以这次互换大使为开端,中印关系会“发展过度”的克里姆林宫首脑,肯定在这次会谈中谴责了毛泽东主义,牵制了印度。
    据推测,围绕着对华关系的展望,两者间尚存在着微妙的分歧。
    另一个重要议题
    ——关于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问题,记者问道:“是否讨论了在亚洲召开同欧安会同样的会议的问题?并且,在这个问题上,印度的立场是否更积极了?”英·甘地总理回答说:“亚洲的局势是复杂的,我们的立场没有变。我们将为谋求亚洲的稳定、发展经济力量和加强独立而竭尽全力。”进而她表明了实现这一安全体系设想的时机尚未成熟的想法,她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亚洲各国的经济力量,为此,必须推进双边及多边的合作。”
    在亚安体系问题上,英·甘地总理的这些话使人感到,同勃列日涅夫访印时相比较,不仅没有接近苏联的想法,反而更后退了。


    【本刊讯】美国《每日新闻》六月十二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据说苏联拒绝叙利亚提出的援助要求》,摘要如下:
    今天听说,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两周前谋求从苏联得到财政援助遭到拒绝,即使在阿萨德为维持一支在黎巴嫩的远征军而开始每天花费一百万美元之前,他手头已经很拮据了。这个情况是以色列外交人士透露的,显然是通过情报渠道获得的。美国人士说,他们已经得到同样的消息。
    据以色列人士说,俄国人对于叙利亚的军队进入黎巴嫩非常不高兴,叙利亚的军队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黎巴嫩用莫斯科供应的武器互相开枪,他们都受苏联的保护。
    苏联人尽管不高兴,但是还没有干脆叫叙利亚人滚开,因为他们在给叙利亚的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方面投了资,几年来总数达数十亿卢布。柯西金上周访问伊拉克和叙利亚,以色列人认为这是牵制活动,是设法把苏联在中东的损失限制在最低限度。
    据这些人士说,就在柯西金访问之前,俄国人拒绝了阿萨德增加财政援助的要求。这些人士说,他们不知道叙利亚要求的数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