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4月2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四月十三日刊登日中幼儿教育研究会访华团团员、小儿科医生毛利子来写的一篇访华观感,标题是《中国的孩子们》,摘要如下:
    中国的孩子们是诚实的。要讨好大人,欺骗大人,背着大人干什么下贱行为的,我一次也没碰到。不仅在正式访问幼儿园、小学等单位时没碰到,就是在游览名胜古迹和公园时,或者漫步街头巷尾时也没有碰到。
    当然,也并不是说没有说谎的孩子。对待孩子说谎,要调查其原因,如果有道理就让孩子予以理解,然后再告诉他诚实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乖僻的孩子。
    对我们外国人,既不讨厌,也不“谄媚”。混杂在穿蓝色工人服的人群中的日本人,不一会便被好奇心强的孩子们围了起来,他们的表情流露出了“纯朴”。
    我们决心积极地投身于孩子们的世界。首先,在北京的胡同,我的妻子跳了一下女孩子玩的橡皮筋,孩子们便乐得笑了起来。这样一来便同附近的孩子成了伙伴。直到现在,我还回忆那种快乐的场面。
    孩子们的诚实和纯朴,是为内心的那种宁静而热烈的感情和理性所支持的,是在学习、劳动和革命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中国的大目标是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在德育、智育和体育方面全面进行教育。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基于“孩子不能在真空中成长”的认识,按照“开门办学”的方针,不时去工厂和农村参加劳动,或者请工人、农民和战士来讲课。
    “反修斗争”在我们逗留期间达到了高潮。教师们竭力主张绝对不能恢复过去那种“黑板上种田”、“靠书本开机器”的教育。的确,我们在幼儿园看到孩子们把子母扣摁在纸片上,我们看到了小学生进工厂,在中学亲眼看到了学生开机器和拖拉机。正因为生活在这种社会,孩子们才能受到很好的照顾。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三月三十一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热闹非凡的中国青铜器展览会》,摘要如下:
    在幽暗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殷)朝到汉朝用青铜制作的各种酒食器皿,以及雕着细腻花纹的唐朝金、银器共一百三十件。在有点神秘的展品前面,很多人脸贴着陈列橱窗的玻璃,热心地鉴赏着。
    特别受人欢迎的是前年在秦始皇陵中出土的“武士俑”和“陶马”。在还略有一点彩色的近两米高的古代中国武士前面,挤得人山人海,参观者们议论说:“如此之大的陶俑几百个埋入地下……”“似乎告诉人们当时中国人的力量何等之大。”另外,在造型别致的“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前面,参观者对当时已具很高水平的铸造技术发出一片赞叹声,很多人一手拿着目录,一手热心地记笔记。
    仙台的一位大学教授感慨地说:“中国的文化是伟大的。过去两国的不幸时代是不应该的。”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四月十八日刊登一篇介绍“索南费尔特主义”的文章,题为《“索南费尔特主义”的大争辩》,全文转载如下:
    最近在美国出现的“索南费尔特主义”,引起了华盛顿政界的一场外交政策辩论。由于这个主义牵涉到美国当局对欧洲局势的基本概念,因此这场辩论也引起了西欧国家的注意,后者甚至也积极地投入了争辩。
    “索南费尔特主义”的名称,来自基辛格的苏联事务主要顾问赫尔穆特·索南费尔特的一篇秘密讲话,他本人并没有将讲话中的美国对欧政策称之为“索南费尔特主义”,但许多人在辩论中已经如此称呼,这个名词因此也就不胫而走了。
    发表这篇秘密讲话的场合,是去年十二月中旬基辛格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年会之后,绕道伦敦时所召集的美国三十一名驻欧大使会议。当时,基辛格首先谈到了美国对西欧局势的看法,特别提及华盛顿不希望西欧国家出现有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紧接着,索南费尔特向这些大使讲解了怎样从美苏关系的角度制定美国对东欧的政策。事后看来,索南费尔特的讲话内容,并不是对基辛格讲话的引伸,而只是为基辛格所提出的立场提供背景材料或政策根据。情况既是如此,那么,“索南费尔特主义”实际也就是“基辛格主义”。
    这两篇秘密讲话本来应该是不能外传的,但是,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其内容仍然传到了美国专栏作家罗兰·埃文斯和罗伯特·诺瓦克(这两个人一向共写一个专栏)的耳中,并且发表出来,被认为泄露了机密。西方有不少人相信,所谓“泄露”不过是“官式泄露”,美国国务院正是要通过报纸的刊登,把这项讯息传达到克里姆林宫。
    据说索南费尔特在讲话中提到,华沙条约阵营只不过是在苏联军事力量统治之下才能维持住。东欧国家迟早要挣脱苏联给他们穿上的紧身衣。(紧身衣是精神病医院给精神病人穿的衣服,越挣扎便裹得越紧。)
    说到这里,话题一转,索南费尔特转入了正题。他说,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对于世界和平的威胁,要比美苏对立的矛盾所引起的威胁还要大。因此,美国为了本身的利益,应该促进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有机的”广泛关系。
    索南费尔特所谓的“有机”关系何所指,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是西方各报评论提出了不少看法。
    美《旧金山考察者报》驻巴黎记者卡普兰在法国听说:“索南费尔特在这次讲话中说,美国应当鼓励东欧国家永远追随苏联。”
    英国《卫报》发表的希拉·匹克的专文则进一步解释为,“索南费尔特不仅说,美国承认苏联在东欧的霸权,而且认为,南斯拉夫不应对华盛顿有所期望,因此,它应该改善与莫斯科的关系。”
    索南费尔特的秘密讲话内容以及有关的解释,使得华盛顿和西欧的政界大为惊动。许多评论甚至认为,基辛格和索南费尔特过于忽视、甚至于不认识欧洲的现实,以致拟订了这样的政策。
    英国《苏联问题分析家》在四月八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虽然索南费尔特主义已导致人们对(美国)国务院不断进行批评,但基辛格尚没有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表示拒绝这种主义,迄今表示拒绝接受的调门一直很低,好像是确认,索南费尔特的分析是国务院能够接受的。”
    人们可以看到,基辛格最近谈到欧洲问题,总是提到两点。第一是美国不允许西欧国家出现有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第二是警告苏联不要对南斯拉夫动手,但是并没有提到对南斯拉夫有任何实质上的支持。英国杂志所说的“调门一直很低”,所指大概在此。
    《旧金山考察者报》因此认为,“索南费尔特主义”实质上是重申“雅尔塔协定”。不过,三十几年前的“雅尔塔协定”,是苏联为了面对着联手在一起的美英法三国,不希望它们将手伸入东欧国家,而现在则正好相反,是美国为了保全西欧,而宁愿默认苏联对东欧的统治。也就是说,希望苏联不对西欧政局作干涉,而西方也不再鼓励东欧国家反抗苏联。
    因此,美国总统福特所宣布的今后不再使用“缓和”字样来形容美苏关系,引起了相当多的抨击。抨击者认为,“缓和”字样虽然不存在了,但实际推行的政策,仍然是对苏联进行“绥靖”。
    英国《卫报》一篇文章说,“索南费尔特主义是在现实认识上出现的,这一认识便是:阻挡苏联扩张主义的西方国家力量是有限度的。它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担心的事:美国已成为一只纸老虎。”
    正是由于这个论点的出现,西欧国家和美国内部,最近进一步响起了揭穿苏联正在继续大力向西欧扩张的声音,要求美国政府对苏联在东欧、西欧的行动都采取对策。有一些报纸还透露,英法两国政府曾暗中向白宫表示不同的看法。
    美国总统福特已经亲自出头,表示美国反对苏联将东欧划归其势力范围。索南费尔特本人也在四月十二日出席众议院国际安全和科学事务小组委员会,发表了“辟谣”讲话。他说:“我对于报纸上的说法而产生的误解表示遗憾,报纸说我主张巩固苏联在东欧的统治,这是荒谬绝伦的。我强烈反对苏联的统治或征服东欧国家,我完全支持总统和政府的长期政策。”
    白宫和索南费尔特的讲话是否能将各方的反对声平息下去,美国在欧洲问题上今后具体做法到底如何,还要看今后的发展。
    英国《苏联问题分析家》说:“索南费尔特的论点无疑地与基辛格对世界的看法十分贴切,但它仍然远远不能受东欧人的欢迎。”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南斯拉夫铁托在本月初访问瑞典时的一篇谈话。
    当记者向铁托征求对索南费尔特讲话的意见时,铁托说道:“要知道,决定欧洲事务的是欧洲各国人民。如果谈到南斯拉夫的话。那么,任何讲话,乃至这位索南费尔特的讲话,都不能把我们吓倒,也不能使我们离开我们仍将继续走下去的道路。这一切都是外国打的如意算盘。”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十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外务省调查美国人民的舆论,半数信赖日本,伙伴不是苏联而是中国》,摘要如下:
    外务省十一日发表了在去年年底进行的美国人民对日舆论调查的结果。它表明,在美国人民中,几乎每两人就有一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百分之四十九),称赞说,去年秋天天皇、皇后两陛下对美国的访问有益于增进日美友好关系(百分之四十七)。并且,作为美国在亚洲的伙伴,美国人民首先提到日本(百分之四十),然后是中国(百分之十八)、苏联(百分之十二)。与上一次调查(一九七五年二月)相比,值得注意的是中苏的顺序颠倒了。
    对日舆论调查是从一九六○年开始委托美国调查机关“盖洛普舆论研究所”大致每年都进行的,这次是第十八次。调查是在洛克希德事件没有公开以前的去年十二月进行的。可以认为,因此,说“日本可以信赖”的人保持了与上一次调查时相等的过去最高数字。作为美国在亚洲的伙伴,中国从上一次调查的百分之十二增加百分之六,相反,苏联从上一次调查的百分之十五减少了百分之三。对此,外务省认为:“可能是与去年十二月福特访华和调查日期巧合有关系。”但是可以认为,不仅如此,通过苏联在安哥拉问题上的态度等,全体美国人民对苏联产生了警惕性,加强了向中国靠近而不是向苏联靠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