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12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二月号刊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汤普逊讲座教授何炳棣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与展望》,摘转如下:
    在《七十年代》一九七五年二月号《中国是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一文里,我曾附带论及中国经济建设中两个较弱的环节——钢铁与化工。中国化工今后发展的速度应该远比前此想象的要高,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事实上中国的化工已经开始起飞,在合理的短期之内,定会变成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强大环节。至于钢铁问题,自“石油”一文发表之后,不少位前此并不相识的爱国者主动来信讨论和指教。他们对祖国不约而同的关怀、对我这历史工作者热情耐心的指教,使我深深相信钢铁这个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浅出进一步讨论分析。(一)中国的铁矿资源
    要发展一个完整独立的钢铁工业体系,必须具备充足的多种原始材料。炼铁炼钢最基本的原料是煤与铁矿砂。半殖民地阶段的旧中国盛行“地大而物并不博”的自卑看法,盛行中国贫油、贫铁的论调。西方对中国资源最挑剔的所谓的专家们,仍然津津乐道中国适宜炼焦的某些种烟煤相对贫乏。凡是没有偏见、注意中国近况的人们都已知道,文革以来江南和西南各省,甚至西藏,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煤藏,已经建立了不少新煤矿,北煤南运的现象已经逐年减少。至于中国缺乏适于炼焦的某些种烟煤的说法,也已经证明与事实不符。连破纪录年产两千万吨以上的开滦等处都有大量宜于炼焦的烟煤。美国最宜炼焦的烟煤的藏量已经越来越少,中国炼焦的烟煤长期供应庞大钢铁工业的需要决不成问题。无论从蕴藏或从大型煤矿个别和总合产量或生产技术的观点看,中国的煤藏和煤业都足堪匹敌美、苏。
    中国的铁矿,无论是地壳裂缝中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内生铁矿,或是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沉积铁矿,不但蕴藏丰富,而且分布极为普遍。
    尊重中国的地质报道,认为中国铁矿总储量是一千亿公吨。
    西方对中国铁矿部分正确的看法是大多数的矿含铁量不高,一般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通常被称为贫铁矿。美国今天事实上几乎已经没有富铁矿,钢铁企业大都仰仗大湖区含铁甚低的铁燧岩和一部分富铁矿砂自国外输入。中国除了极大量的沉积铁矿,还有不少火成岩的富铁矿,如白云鄂博、大冶、鄂城、海南岛等厂。西德的专家们比较客观,认为如果平均以含铁百分之三十估计,中国的铁矿砂可供生产三百亿吨生铁之需。但铁的总藏量无疑义在美国之上,恐怕仅仅次于苏联。
    除了煤和铁矿砂之外,炼钢还需要他种燃料、助熔剂、耐火材料、各种合金元素、纯氧和净水。燃料除焦炭外,还需要充足的电力、天然气或燃料油等。中国的能源,无论是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水力,都非常丰富。铁矿的分布既极普遍又合理地集中。这些基本条件都大有利于长期发展大规模的钢铁工业。
    再炼钢时用以去硫去氧和生产合金钢等还需要或多或少的锰、硅、钨、锑、铅、铝、铬、镍、钴、锌、锡、钒、钛、铌、铈等元素。据所知中国目前需要进口的只是镍和铬,其他如锰、钨、锑、钼等矿藏都非常丰富,钨和锑的蕴藏是世界最大的。最近中国报章杂志初步报道中国的稀土金属种类既多、蕴藏又富,而且有些已经初步试验成功,可以代替某些“传统的”用以制造合金钢的元素,或用以提高钢的品质。
    总之,从广泛的资源角度来推论,中国无疑义地可以建立并能长期发展极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二)中国的炼钢设备
    炼钢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但技术上最重要的革命却是最近二十年的事。用现今的生产技术和数量来衡量,十九世纪虽已有工业革命,而钢的产量一直很少。一九一三年美国钢产超过德国,开始居世界第一位,这年的产量不过是一千四百万吨。
    最近二十年来钢铁工业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是炼铁高炉的不断加大和高炉效率之逐年提高,更重要的是炼钢时用纯氧顶吹的转炉。我们先从炼铁谈起。中国效率最高的高炉事实上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准。这可由国内外报道得到证实。例如首都(即前石景山)钢铁厂的高炉每生产一吨生铁仅需四六五公斤焦炭。除了采用最先进技术的西德和日本以外,即使美国许多高炉的焦炭消耗量都还是在五○○至六五○公斤之间。中国钢都鞍山有十一座高炉,其中第九和第十两座体积较大。这两座高炉的平均单位体积的出铁率(按:即每立方米每天的产量),早在一九六五年到六六年已经达到了一·五九至一·九○吨。询问了芝加哥附近和匹兹堡方面的钢厂之后,得知目前美国多数钢铁厂的高炉每立方米每天的出铁率也不过是在一·五○到二·二○吨之间。鞍钢的第九号高炉甚至曾经一度被列入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高炉之一。
    再以高炉体积大小而论,一九七○年武汉钢铁厂已有一座二,五一六立方米、日产四,五○○吨的高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炉体积也不过是三千多立方米。一九七四年中国向西德订购了六部三八,○○○马力的高炉鼓风机。据专家就一般大型高炉的鼓风能力来估计,中国所订购的鼓风设备应该能够供给体积至少三千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所需要的热空气。与世界现有的高炉和鼓风能力相比较,中国所订如此强大的鼓风机应该用在年产二百万吨以上生铁的第一等高炉。等到一九七七年应用这些强大鼓风机的新高炉造好之后,新增的生铁年产量就应该在一千二百万吨以上。
    以上当然是中国高炉炼铁最先进的例子。但迄今为止,中国生铁产量增加的速度还是相当的慢。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地极大多数的高炉的容量都是相当的小。
    十年前世界上最大高炉的体积是三千立方米左右,今后的趋势是越来越大。西德、苏联和日本已开始设计兴建五千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在不久的将来,西德甚至要有七千立方米的高炉出现。我们知道中国大多数高炉的体积是二、三百立方米之间。中国生铁生产的瓶颈,显然是由于高炉体积过小、总数不够多。
    炼钢方面,转炉虽早在一八五六年已经发明,但产钢成本过高,质地也不易控制。因此直到一九六○年左右,举世炼钢都以平炉为主。最近二十年来,吹氧技术的成功使得停滞八十多年的转炉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现已为先进国家大批引用。
    今后一、二十年之内,平炉更要逐渐全部被淘汰,基本原因是平炉效率低,一般每炉钢需八至十二小时才能炼出,而氧气顶吹的转炉每炉钢只需四十五分钟至一小时。(上)


    【本刊讯】香港《今日世界》一月号刊登一篇题为《首都华盛顿新建的地下铁道》的文章,摘转如下:
    美国首都华盛顿快要有地下火车行驶了。
    华盛顿要建地下铁道,已经谈了几十年。现在,经过五年钻探工程以后,这个首都迅捷地下铁路系统的第一段,已可以开始载客。
    许多光亮的铝制车辆,行驶得十分迅速,每小时达七十五哩,差不多没有噪音。车厢内是空气调节的,舒适的。华盛顿地下铁道是由一种自动火车控制系统操作的,它能调节速度、规定车次相隔时间、靠站停车时间,和其他事项。至于必要时可以暂代电脑的火车司机,也在这个试验期间训练中。这条全世界最新的地下铁道,到七十年代结束时,这百多哩路线上,将有五百五十节车厢行驶(每次车有二至八节车厢)。
    对地下铁道的行车时间,不论是本地还是外来的乘客,都会感到惊奇。和没有地下铁道以前的华盛顿或是其他大都市地区相比,真可以说一忽儿便到了目的地。最长的一段路,从最远的郊区到市中心,只消三十分钟——大多数的月票乘客只走一半那么远的路。
    乘坐华盛顿的地下铁道,会觉得和坐其他地方的地下铁道有几方面不同。这里用的是一种自动收费制度,用的是磁性车票,替代钱币或代币。由于轨道是连续焊接的,轨道和混凝土路基之间有人造橡胶软垫,车厢又是在空气弹簧上“浮动”,车站里装有隔音砖,所以噪音可以减低到最小程度。车厢和地底车站都有空气调节设备,此外又加装了风扇和管道等通风设备,使空气保持流通,而且可以除去旧式地下车到站时吹翻裙子的鼓风。车厢里都铺了地毡,窗玻璃是有颜色的,车厢用橙、黄或棕色装饰。
    第一期路线的几个车站,现时正分别施工中,车站长六百英尺左右,阔六十英尺,从轨道平面到钢骨水泥的拱顶,高约三十五英尺。
    这种管道上顶和道壁装嵌镶板的基本弓架结构设计(成一种覆盖浴盆型式),再加上精密计算的结构力,这项建筑可以和地上的城市媲美。
    地上的车站也有一种设计上的特色,可以和地下翻转浴盆型式的设计匹敌。鸥翼式的钢骨水泥篷盖,从每座月台中心向两边伸开,可以遮蔽上车和下车的旅客。当地下火车驶出地面,它是由十英尺到三十英尺高的钢骨水泥柱支持地下火车路的,两柱之间相隔八十英尺至一百英尺。
    据地下铁道工程师估计,等到这项巨大工程计划在整个首都地区完成以后,搬出和炸开的泥土和石块,可以堆成五个四百八十英尺高的埃及大金字塔。所用的钢铁重量,等于六条伊丽莎白皇后号巨轮的吨位。混凝土数量的巨大更可想而知。


    【塔斯社莫斯科一月十三日电】题:同雷暴作斗争
    列宁格勒沃耶伊科夫地球物理观象台的专家们承担了一项工作:发现和驱散离航空站、输电设施或森林地带几公里半径以内地区上空形成的雷暴。这里研究出并成功地试验了一种同雷暴云和雷暴放电作斗争的方法。
    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希什金教授说,在摩尔达维亚和列宁格勒近郊的试验场试验了许多可以消除雷暴云静电荷的危害的新化学试剂。这些试剂装在传暴管和火箭内,由地面装置或从飞机上释放到云层里。化学物质穿入云层以后促使在气溶胶的带电粒子上形成冰晶。这时粒子便失去移动力,其中的电荷减弱。
    希什金教授说,列宁格勒专家正在进行的这项预防大气中的雷暴和危险的放电后果的研究,仅仅由于森林火灾的减少,苏联每年就可以节约一百五十多万卢布。


    【本刊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二日消息:
    用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特种砖砌墙不需要使用粘合灰浆。每块砖都有两个半球形凹口,砌墙时在凹口里放上硅酸盐球。这便足以用来修建一层楼的咖啡馆、汽车间和储藏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