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1月28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意大利《新闻报》十一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布加勒斯特:苏联重新发起“社会主义大家庭”》,摘要如下:
    华沙条约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社会主义军事联盟的七个成员国的这次“最高级会议”将向我们说明,罗马尼亚接近苏联这一打算对于齐奥塞斯库来说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呢,还是由于不妙的经济情况和国内政治和思想意识方面的某些问题而提出的策略。
    在昨天的群众集会上,勃列日涅夫说,对于“资产阶级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困难这种诽谤”的最好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上团结起来”,而且是“一无例外”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包括南斯拉夫在内。这是呼吁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大家庭”,今天的华沙条约会议应该建立这种“社会主义大家庭”。齐奥塞斯库虽然根本不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意味着承认莫斯科的领导作用),但他不得不说,参加华沙条约是“现实局势的结果”。计划方面的部分失败,对西方的债务的增加(三十亿美元),罗马尼亚的群众在赫尔辛基会议后的不安,这些都使齐奥塞斯库不得不留在“那边”。
    但是,勃列日涅夫的胜利并不是辉煌的。苏联和罗马尼亚之间仍然有分歧的各种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集中为一点:华沙条约和经互会的制度所表达的那种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规模和约束力。齐奥塞斯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接受同苏联的更紧密的经济合作,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会纳入经互会国家间的那种生产任务的分工的范围之内。
    同样,齐奥塞斯库可以答应在政治上更加忠于华沙条约,但条件是,这并不意味着听从于超国家的监督机构的有约束力的决定。齐奥塞斯库所能答应的忠诚是有客观的界限的,政治界限就是:罗马尼亚有权不参加某些军事活动(像捷克斯洛伐克),要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保持等距离,最后是使自己的第三世界的职责和对不结盟的某种偏好成熟起来。经济上的界限是:继续同西方工业强国进行对话。
    现在,齐奥塞斯库同勃列日涅夫会见时的这些基本问题从今天起又出现在华沙条约七国首脑的会议上来了,勃列日涅夫和其他东盟国家首脑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似乎首先是医治对这一条约的团结的那些威胁,这些威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在削弱,这是因为各个成员国同西方的贸易在增加,其次是由于苏联对其他国家的重要供应的减少(比如,一九七○年,苏联供应盟国石油消费的百分之六十五,一九七五年是百分之六十,一九八○年预计将减为百分之五十五)。因此,对于华沙条约成员国来说,这一条约不那么重要了,至少是在贸易上。
    第二个威胁取决于最近在波兰表现出来的集团内部控制的问题(由于价格上的危机)甚至在东德也表现出来了(在东德有十万人在赫尔辛基会议后要求侨迁出国)。
    从这一条约的最近一次“最高级会议”以来,在欧洲和世界上有很多对克里姆林宫的保守派领导来说不可靠的变故:赫尔辛基会议和柏林会议,另外还有政治经济缓和的全面危机。因此,勃列日涅夫在布加勒斯特呼吁社会主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与此同时,苏联又在急着要对付两个令人不安的未知因素:美国新总统和中国新领导。


    【罗通社布加勒斯特十一月二十六日电】勃列日涅夫结束了对罗访问和参加了华约国会议后,于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离罗回国。
    同机离开的还有柯西金、葛罗米柯、卡图谢夫、契尔年科、鲁萨科夫、亚历山德罗夫、罗吉昂诺夫、扎米亚京。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六日电】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由布加勒斯特返回莫斯科。


    【美联社布加勒斯特十一月二十六日电】外交人士说,东欧联盟的成员力促成立一个协调对外政策委员会,但拒绝了苏联要控制这个组织的尝试。一些盟国设立了一个联合秘书处。
    成立外长委员会(这些人士说,这些外长的决定将不具有约束力)显然符合罗马尼亚的愿望:使华沙条约的侧重点从一个军事联盟改变为一个政治联盟。
    消息灵通人士说,有独立思想的罗马尼亚人要求采取这一行动,他们想促进欧洲的缓和,继而逐步解散军事集团,这是布加勒斯特政府的长期目标。
    一些人士说,结构上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清楚。
    一位观察家说,勃列日涅夫对齐奥塞斯库的三天拜会,接着举行最高级会议,这些提供了更多迹象表明,苏联人和罗马尼亚人具有“改善”双边关系之“气氛的共同愿望”,虽然他们的分歧可能依然存在。
    两位领袖在本周的讲话中说,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但是齐奥塞斯库表明,他在他所认为的国家事务上仍然保持独立。
    公报强调了这一点:“意见交换表明,华沙条约与会国在世界政策的基本问题上意见一致。”
    观察家们经常认为,在共产党文件里所没有写进去的,像已写进去的一样,是有启发性的。
    最高级会议的宣言里没有苏联最爱说的一句话“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取而代之的一句话却是罗马尼亚人喜欢用的“国际团结”。
    但是,不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其意义如何,不清楚。在柏林最高级会议的最后文件里没有提,勃列日涅夫上周访问南斯拉夫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也未提。
    【法新社布加勒斯特十一月二十六日电】华沙条约国宣布对这个联盟的组织结构作出变动,以加强它作出政治决定的权力。
    有一个新机构将称为外长委员会,另一个新机构是联合秘书处。据悉,这个秘书处主要将处理政治事务,并且将同一九五六年正式设立的联合军事秘书处一起工作。
    看来这两个机构大概都将直接地向政治协商委员会提出报告。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六日电】《真理报》今天报道,无疑,目前在罗马尼亚首都举行的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必将对保障我们这个洲和全世界和平未来的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真理报》强调指出,这两件事的特点“是政治规模可观,对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生活和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报写道:“华沙条约组织作为社会主义的可靠盾牌,捍卫兄弟大家庭各国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已经有二十多年。几年前,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过程作出了开端,从而推迟了核战争的威胁,巩固了和平,在这方面,该条约缔约国协商一致的政策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塔斯社莫斯科十一月二十六日电】《消息报》写道,“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无疑,将成为达到加强和平与各国人民安全、广泛发展真正平等原则上的国际合作的崇高目标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是欧洲各国人民和国家,各个大陆的人们都切望的”。报纸接着写道,“但是,欧洲的缓和进程遇到了困难。帝国主义集团在继续扩军备战,经常破坏国家主权、独立与自主的原则,妄图干涉它们的内政”。


    【法新社布加勒斯特十一月二十七日电】(记者:费·博洛)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本周在这里访问时用的两个小小的字眼使罗马尼亚公然表示满意,还引起了西方外交官的猜测。
    他说,苏联希望“毫无例外地同一切社会主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关于这一点,以前从来没有听到一位苏联领导人说过“毫无例外”这样的话。
    勃列日涅夫是在一次八千人大会上这样讲的。包括苏联、罗马尼亚和西方的观察家都一致认为,勃列日涅夫这样说是指中国。他们认为这句话是向毛以后的北京政权作的新姿态。
    勃列日涅夫在访问过程中没有批评中国人。他尊重罗马尼亚关于不说反对其他共产党的言论的官方政策。
    自从毛泽东逝世后,莫斯科向北京作了若干试探性姿态,希望调解两国的长期争吵并使关系正常化。因此,勃列日涅夫的最近信号同苏共中央对中国新领导的态度是一致的。
    但这里的西方观察家认为,勃列日涅夫的这两个小小的字眼使人们进一步感到高兴,他在罗马尼亚首都说这样的话,影响甚至更大。罗马尼亚共产党的一贯政策是,尝试“克服”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各种分歧”。因此,勃列日涅夫看来是在超越罗马尼亚人的情况下向中国领导人讲话,向他们显示莫斯科十年来同布加勒斯特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后,它具有同罗马尼亚和解的决心。
    苏联最近的主动行动,是否会象前几次一样,遭到中国的拒绝,还有待观看。


    【南通社布加勒斯特十一月二十六日电】为了配合华沙条约组织政治协商委员会第十四次例会的开幕,罗马尼亚一部关于华沙条约的书已在布加勒斯特书店的橱窗里出现。这部书有从华沙条约组织一九五五年在华沙成立起至一九七四年四月在华沙举行的上次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为止的全部文件。
    书的序言说明罗马尼亚认为需要加强华沙条约组织的政治权力,并且比较充分地提供有关一切重大问题的情况。
    据这里的观察家们估计,罗马尼亚这样做是由于它努力、尤其是最近努力要在这个军事—政治联盟作出一切决定时实行意见一致的原则。
    序言还说:“由于(自从华沙条约组织创立以来)过去的十二年中世界上发生的深刻变化,有必要把华沙条约组织的政治事务放在优先的地位,同时改进通告有关欧洲和平与安全的一切问题的情况的制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