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1月19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美国《华尔街日报》十一月十二日刊登弗兰克·秦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无息”对外援助》,摘要如下:
    中国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实行援外计划,一直到一九六九年,中国提供的经济贷款和赠与共达十亿七千万美元。
    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四年,当中国加强它的外交活动和扩大它同非共产党世界的接触时,它提供的援助共二十三亿九千万美元,即为在这之前的十四年提供的援助的两倍多。
    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最近的一项报告,去年中国提供了二亿六千九百万美元的援助,这比一九七○——七四年期间的每年平均数有所下降,这表明了它在海外的主要援建工程——中部非洲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提前完成。
    中国的援助计划同美国的援助计划比较是相形见绌的,美国从一九四六年以来提供的援助大约一千三百亿美元。中国的援助计划也比苏联的援助计划小得多,苏联去年提供了十二亿六千万美元的经济援助。中国虽然资力有限,它仍然能从它的对外援助中得到相当大的好处。
    西德的一位学者沃尔夫冈·巴尔克特最近就中国的援助计划所作的研究中写道,“中国有别于其他提供援助的国家之处是它的指导原则:经济援助不应使援助国得到经济利益。中国是很突出的,不仅因为它提供无息经济援助贷款,而且也因为贷款的偿还期限比其他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或共产党国家)贷款的偿还期限更宽。”抵消苏联的影响中国象其他的提供援助的国家一样,强调它的援助计划的有利于人民的方面。但是,此外,它的援助计划旨在争取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抵消苏联的影响。俄国人着重搞费用大、迷惑人的重工业项目,而中国则把它的援助资金用于能带来迅速和明显的结果的中小型工程,如修建公路和铁路,搞轻工业和农业项目。
    中国自己很少透露它的援助的性质和价值的详细情况。实际上,中国宁愿把它的援助称为“经济合作”,而它的管援助的机构叫对外经济联络部。援助的具体情况往往只有在受援国透露时才为大家所知道。
    中国技术人员和其他援外人员在国外工作时都不出头露面。大约一个月前,在巴基斯坦发生一次山崩时,在喀喇昆仑公路(这条公路把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新疆地区联系起来)工作的二十五名技术人员死亡。布托总理致华国锋总理的一封电报第一次使全世界知道几千名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参加该工程的施工。
    虽然中国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不起每年把亿万美元源源拨给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但是中国当局一再表示,中国有义务尽其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分析家们说,中国的努力,使它赢得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一个事实是,这种友谊转化为在联合国的投票,在一九七二年终于使北京取得联合国席位,台北被驱逐。
    中国却拒绝一切外国表示要给予的援助。例如七月间发生唐山大地震后,各国纷纷对中国表示要提供援助,而中国一概谢绝。但是八月间菲律宾南部发生地震时,中国立即送出价值十万多美元的救济物资“帮助灾区人民”。中国的具政治意义的电报的作用,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是很清楚的。
    中国的援助计划着重于非洲,它在七十年代对外援助的将近三分之二都是对非洲。在那个大陆上,中国的援助远远超过苏联的援助,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援助项目坦赞铁路。这条一千一百六十英里的铁路使中国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每年支出近一亿美元,已经竣工,在七月里正式移交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这项工程,是为了使赞比亚不再依靠罗得西亚为出海口以输出它的铜。世界银行和苏联曾认为从经济上看这项工程不宜实施。中国由于修筑这条铁路,在非洲赢得了深厚的友谊。在施工的高潮,曾有一万六千名中国工人参加。
    中国还向若干亚洲国家、拉美国家和一个欧洲国家——马耳他提供援助。在亚洲,主要受援国是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中国在那里援建公路网。尼泊尔和巴基斯坦都同印度毗连,印度接受了苏联的大量援助。
    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援助活动是很少的。但是,去年北京同意继续提供对智利的一笔贷款,这使观察家们感到意外。中国还向圭亚那和牙买加提供了援助。
    不象苏联的援外贷款,中国的贷款全部是无息的。
    中国对贫国的许多笔“贷款”到期满时干脆作为赠与。中国常常痛责苏联,指责俄国人以援助第三世界国家作幌子剥削它们。少出头露面中国援外人员避免讲排场的生活方式。中国所有的经济援助协定都有这样一条: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将按照受援国的标准付给工资。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标准低,所以工资和薪水的费用——通常是任何经济援助项目费用的一半——大大减少,因而整个援助项目的美元价值也大大减少。中国人还免费作技术服务。如果把这些价值也算入给予的全部援助,估计的中国对外援助一年将增加约一亿美元。
    最近几年,中国使它对第三世界国家援助的条款更具吸引力。允许给予宽限期,长达二十年或三十年。中国除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不要利息之外,通常接受以货物付款而不要硬通货。
    中国除提供经济援助之外,还经过选择对一些国家提供军事援助。这些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作为直接赠与提供的,大部分是给巴基斯坦和坦桑尼亚的。大约十八个国家(大多数是非洲国家)接受了中国的军事援助。
    在军事方面,中国的主要目的也是遏制苏联影响的扩大。当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把苏联军事技术人员逐出埃及时,北京赞扬了这个行动,当苏联人作为报复在一九七五年年中拒绝向埃及人出售备件时,中国向埃及送去了一船备件,还附了一封信说,中国将不要付款,因为中国人(不象苏联人)“不是军火商”。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十月十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促进水田的高度利用——农林省研究成功新品种,从插秧到收割仅需要一百天》,全文如下:
    从插秧到收割的时间仅需一百天,比在来种还短二十——四十天的“超短期品种”研制成功了。明年春天将作为新品种在各地农家播种。
    这种新品种不论在农林省中国农业试验场研究的“中国63号”里,还是在同样的短期品种里,都是属于“在普通的插秧时期种植,很快就能收割”的类型。这种品种适合于能够种植水田复种作物,如草莓、洋白菜和莴苣等秋冬作物的地区,尤其是东海、四国和九州地区。
    在该农业试验场的试验田和附近的农家试验栽培的结果是每十亩的收获量为四百——四百六十公斤(全国平均收获量是四百五十公斤),同稻米的产地五百公斤相比,稍少了一点,但作为短期品种来说其味道是极好的。
    虽然在呼吁要提高粮食自给率,但在一九六五年耕地面积达到近百分之一百三十的利用率到一九七三年降到几乎接近百分之百,最近虽有所恢复,但去年还只达到百分之一百○三。为此,水田的高度利用成为必要。
    另一方面,在种植复种作物的地区,复种作物的播种时间愈来愈提前,目的是使这些作物能在大批上市的时期之前运往市场,获得高的收益。
    为此,必须使稻的收获期提前,要提前稻的收获又必须提前插秧。但是,提前插秧又因水等关系受到限制,所以,需要迅速研究短期品种。
    另外,该试验场也正在研究自由选择插秧时间,而又不使收获量降低的“无定时短期品种”。如果达到实际应用,在复种的收获期能够插秧,那么也将为“米麦连续生产”发挥作用。


    【塔斯社纽约十月三十日电】题:发明了自行车
    尽管看来所有的人都很难再给众人皆知的两轮自行车的结构做出些什么新的改革,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和他的一位学生仍旧能说出自己的独创的话。
    他们的产物也有两个轮、脚蹬子、链条和车把,然而也就是仅仅在这些方面才类似普通的自行车。他们设计的自行车骑车人坐在舒适的软圈椅里,椅子的前头有两个脚蹬子。车把的把手安在椅子两旁的扶手处。这两位发明人说,新型自行车有远大的前途。他们认为,这种新型自行车安全得多,人坐的姿势比较自然,减少了紧张,不前倾,离前轮较通常自行车远,因此,在突然刹车时越过车把的可能性小得多。还有一个优点,即软圈椅比人们已经习惯的窄座子更靠近地面,从这种车上摔下来不是那么可怕的。


    【塔斯社马普托十月二十九日电】题:重要发现
    在南非共和国的斯特克韦坦洞穴里发现,约三百万年前居住在南非的类人生物化石残骸。那里还发现了古代大陆居民使用的原始石器。
    著名的南非科学家托拜厄斯称这次发现是「最近三十年来的最大考古发现」。他认为,在斯特克韦坦发现的颅骨是智人的,同最近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其他这类发现相对照后可以断言,东非和南非才是现代人起源地,可能还是最初出现劳动工具的地方。


    【本刊讯】日本《日刊工业新闻》十月二十八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西德—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新的水攻法——利用微生物从压力低的油田提取石油,采油率提高百分之八十》,摘要如下:
    西德一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在从压力低的油田提取石油时利用微生物作为添加剂的“新水攻法”。过去,在分离石油和岩石时是使用界面活性物质作为添加剂,但该物质的调制费高,成了水攻法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该研究所认为,这次研制的微生物法同界面活性物质相比,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采油率大约将提高百分之八十。
    当前的石油开采技术的实际情况是,不管那种油田在采油达到总埋藏量的百分之三十时,因压力不足而无法再提取,处于“休眠状态”。从这种油田开采残存的石油时一般是使用水攻法,即将水注入到油田提高压力,利用这个压力把石油挤压到地面上。
    过去的水攻法为提高采油率,将界面活性物质“新典”作为分离岩石与石油用的添加剂加到水面。这次该研究所研制的是利用分支杆菌属和奴卡氏菌属这两种微生物来代替“新典”这一物质。
    这些微生物是吞食石油的石油细菌里的一种,吞食后可产生有机酸。据说,这种有机酸能够助长石油和水的混合状态,提高采油率。
    另外,微生物的繁殖很容易,同界面活性物质相比,成本低,并且还具有下列优点:一、石油与水的混合状态一接触到空气,就很难分离;二、微生物吞食石油的量非常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