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6月18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埃及《金字塔报》五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的石油奇迹超过所有的预期》的特写,摘要如下:
    在为能源斗争变得日益强烈的一个世界中,中国突然跳出来,象一个已从瓶子里溜出的巨人取得作为最大产油国之一的新地位。据西方专家们的估计,今年中国的产量将超过七千五百万吨。
    整个五十年代,中国石油需要一直依赖于苏联。一九六二年中国从苏联进口石油价值一亿二千万美元。但在两国友好联系破裂后,苏联对中国的石油供应中断了。中国开始寻求其他产油国以取得需要的石油。
    奇怪的是,在它遭到不幸的整个年代里,中国进口石油与它的接近八亿的巨大人口全不相称。在一个长时期中,中国公民每年平均消费额保持在十五公升内,这是全世界个人消费额中最低的(美国公民每年平均消费额为五千公升)。
    这是由于中国集中从其丰富的煤和木材来解决其动力需要。
    显而易见中国已开始进行寻找石油的紧张活动。那种活动不象大多数国家习惯的那样由世界或外国公司承担,而纯粹由中国公司去做。直到一九七二年,通过官方的新华社之口报道石油产量在以惊人速度增长以前,中国国内的那种石油活动的消息一直是秘密的。
    第一花旗银行估计,过去三年中,中国石油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前主任戴维·布鲁斯估计中国将很快从石油出口中每年获得十亿美元利润,并且其产量按照中国节约国内消费的方针,中国将比任何人所预料的都要快地成为一个富国。
    西方已注视到这种可能性将会出现:它的召油将提供它购买足够的工厂机器所需资金,以便使它成为如周恩来提出的一个大的工业化强国。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述评,题目是《中国,不久将来的石油大国,从一九八○年起出口剧增,为它的外交提供巨大的武器》,摘要如下:
    继美国国会混合委员会的报告之后,日本贸易振兴会整理的题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石油出口的展望》的报告,把今后十年里的生产和出口动向同它的贸易政策挂起了钩。两个报告都将成为探索中国经济的将来的有力的门径;不过,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它指出:到一九八五年,中国将成为和中东大产油国并驾齐驱的石油大国;日中贸易收支将完全颠倒过来,日本将出现巨额赤字,情况将变得和现在全然不一样。
    中国的石油蕴藏量究竟有多大,人们并没有正确地了解。总而言之是蕴藏着非常多的石油。特别是,美国、委内瑞拉等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开采了相当大量的资源,而中国却几乎全未触动地保存着,这可以说是很大的实力。
    于是,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怎样把它开采出来,并且把多余的部分供应给国外。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报告判断,以一九八○年为界,出口量将迅速地增加。
    但是,看一下这个期间中国的贸易收支预计,因为被迫需要从各先进国家引进工业化所需的成套设备、机械,所以,看来每年都将继续出现赤字,外汇相当短缺的困难时期似乎将暂时继续存在。
    正象报告书也指出的那样,为了纠正不平衡现象,从而谋求贸易平衡地扩大,中国整顿好向国外提供更多东西的体制便是先决条件。
    贸易界人士现在着急的这个问题,仅从报告来看,到一九八○年以后将完全解决。如果那一年中国生产二亿一千万吨石油(美国国会报告说是二亿二千六百万吨),日本购买其中用于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千五百万吨,平均每桶十一美元,约二十八亿美元),那么,中国方面的贸易收支将转为十亿美元盈余,往后日本反将一味地增加赤字。
    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肯定向国际社会迈出了一步。掌握了石油这个巨大“武器”的中国,借助石油对东南亚和各先进国家开展什么样的经济外交,值得注意。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五月二十八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担心国际石油资本「接近中国」,石油业界加紧采取对策》,摘要如下:
    我国石油业界对美国政府和国际石油资本最近突然热情地「接近中国」感到紧张。为了进行对抗,我国石油业界进一步努力促进友好的空气正在高涨,如出光兴产石油公司准备派遣技术交流代表团等。
    据传,国际石油资本最初对中国方面作工作,希望联合开发,但被拒绝了。因此,我国业界认为,「最近正在兜售勘探、开发、生产和炼油等技术」。证明这一观察的例子是,贾米森·埃克森(美国总公司)董事长于四月访问了中国。不久,李·加鲁菲(美国总公司)总经理也预定访华。此外,美国贸易部长莫顿十三日也同北京的重要官员举行了会谈。
    此外,四月份访日的麦克弗森·谢尔(英国总公司)董事长说:「中国有丰富的蕴藏量。如果按照生产分配方式进行开发,本公司也想以向前看的态度参加开发。」
    对此,根本不同意联合开发的中国也表现出相当灵活的姿态。我国业界认为:「中国有可能进口国际石油资本的技术,而以原油作为代价加以支付。」
    如果国际石油资本的这一「作战」成功,那么迄今几乎垄断中国出口原油的日本将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于是,业界担心「今后将不能大幅度地增加进口量了」。政府也根据这一情况,于四月成立了官民联合进口中国石油恳谈会,正在制定扩大进口的具体方案。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六月十五日报道:
    在四次急电、两次延迟丧礼、一度发表声明通知张铁石遗属具函前往香港殡仪馆领取遗体之后,中旅社又发出了给香港殡仪馆移交遗体授权书,主动、及时、周到地照顾了张润佩的困难处境,提供方便,使得张润佩昨天下午领取其父的遗体。张润佩已于昨天下午五时四十八分,乘飞机离开香港,返回台北。
    张润佩在蒋帮严密控制下,身不由己,父亲死后,他要求来港奔丧,在蒋帮的阻延和压力下,迟迟不能动身;抵港之后,又备受蒋特诸多限制。中旅社充分体谅张润佩的处境,为了使他早日领到张铁石的遗体,不致空手而回,主动给他提供方便,张润佩十三日抵达香港后,中旅社当天下午二时马上签发一份移交张铁石遗体的授权书给香港殡仪馆,让张润佩毋须与中旅社接触,甚至只须委托代表,便可以直接从香港殡仪馆领取遗体。
    中旅社授权书原文如下:
    “香港殡仪馆黄应昌先生:
    我社鉴于张铁石先生之子张润佩先生已经来港,为考虑到他的处境困难,现授权贵馆,如张润佩先生或他所委托的人到来接取我社停放在贵馆的张铁石先生遗体,则贵馆可以在对方出具正式签名收据后,将张铁石先生遗体连同火葬证编号1084/75k批准尸体火葬证明书一纸移交给张润佩或他所委托的人自行处理。特此授权。
    香港中国旅行社
    经理方远谋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三日
    下午二时”
    由于获悉中旅社处处给予方便,张润佩于昨天上午十时许前往香港殡仪馆,认看了父亲的遗体,并购备香烛,亲身拜祭。稍后时间,张润佩的律师陈爵从殡仪馆人员手上阅读到了中旅社授权书的原文,他并在中旅社授权书原文上签了字,并用英文亲笔写上了“我已将此文件阅读。”在场的张润佩接着亲笔写了具领尸体的字据,并说张铁石的遗体得到“妥善照顾”,对此“表示感谢”。
    中旅社负责人昨天向记者表示,中旅社照顾张铁石遗属困难处境是一贯的。让张铁石遗属来港办理一切后事,是中旅社办理丧事的原意,四电张铁石遗属来港,就是为此。
    据记者昨天从中旅社方面得悉,中旅社一直没有收过什么关于张铁石遗体的“禁制令”,今后也不会接收“禁制令”,也不会出庭。颁发“禁制令”是毫无道理的,它对中旅社完全没有任何约束效力。张润佩昨天在中旅社授权下的香港殡仪馆手上领取了父亲的遗体,说明所谓“禁制令”是无的放矢。
    张润佩昨天下午四时半,在启德机场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招待会。他对记者表示“这次来港领取亡父遗体相当顺利”,他感到“非常满意”。
    张润佩有些话未说完,在现场的“陪同”张润佩由台北来港的姓朱的大汉,立即粗暴地不让张润佩再说下去,向他高声喝道:“差不多了吧!要上飞机,要上飞机了!”这时距离飞机起飞时间下午五时四十八分,尚有一个钟头。蒋帮特务竟然中断采访,强迫张润佩离开记者招待会会场,进入机场出境禁区。该两名由台北来港之特殊人物并“陪同”张润佩登上飞往台北的飞机。
    各报记者对这些特殊人物无理破坏记者招待会的进行,阻挠采访,甚为不满。同时,人们对张润佩身不由己的处境,深表同情。人们感到,张润佩是一个懂大体、有礼貌的人,他在相当困难的环境下婉转而含蓄地表达了他内心里应该表达的感激。
    社会人士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对张铁石事件十分关注。他们认为,台湾当局不让活着的张铁石回去,一直拖延,终于残忍地害死了张铁石。张铁石死了,他的遗属要奔丧,见死者最后一面,台湾蒋帮又拖了很久才让他来港。十名获释人员抵港已经整整两个月了,他们在台的亲属都焦急盼望亲人早日回台团聚。张铁石死了,其余九名获释人员都已六、七十岁,有些还有病,蒋帮迫他们答应一个条件又一个条件,他们的精神被折磨得快要垮了,台湾当局还要拖多久呢,是不是又要再拖死第二个张铁石呢?这些悲剧不应再制造了。他们指出:张铁石死后,台湾说过已批准王秉钺、陈士章、张铁石、王云沛四人一批同时入境,可是,话说了出来,张铁石死后已经十天,怎么还不让他们回去?假如台湾目前不准他们赴台,也应该先让九名获释人员的亲属来港探亲,让九位老人得到一些安慰。


    【本刊讯】香港《星岛晚报》六月十五日以《张铁石遗书内容成为各方瞩目焦点》为题报道:
    张铁石遗体争尸案,虽然高潮已过,暂告一段落,但他留下来足以揭示他此次突然毙命真因的遗书,仍是各方人士瞩目的焦点。
    本报记者获得消息:有关方面准备在情况许可下,领取到遗书后,将内容发表,届时,笼罩着这次死亡事件的神秘幔幕,将被揭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