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13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法国《红色人道报》五月十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中国支持欧洲》,摘要如下:
    在中国副总理邓小平抵达巴黎之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这项决定更突出了中国高级领导人将对我国所作的访问的重要性: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欧洲经济共同体副主席索姆斯时宣布,中国将任命一名驻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大使。
    中国承认欧洲共同体意味着,一方面,欧洲各国在同第三世界、特别是同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联盟方面加强了团结,另一方面,中国在事实上支持和鼓励欧洲联盟。
    因此,七五年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这个地区——它是两个超级帝国主义大国争夺的关键地区——采取三个重大姿态的一年:毛泽东主席同德国反对派领袖施特劳斯的会谈,正式承认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
    这些事件的每一件事都有新的、突出的特点,因此,对于欧洲各国人民来说是意义深远的。比如施特劳斯,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而他只是一个没有执政的政界人士,但他是西德的反对派。这位政治领袖比西德联邦共和国正式国家领导人施密特先受到中国的款待。在西欧所有资产阶级的政治领袖中,施特劳斯无疑是最坚决地致力于要人们对苏联修正主义者对欧洲的扩张主义所代表的威胁提高警惕的人,他主张建设一个不与为保障欧洲防务作出贡献的联盟破裂的统一的欧洲。
    对于第三个重大事件,即应法国政府邀请,邓小平对法国的访问,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党和国家的一位高级领导人第一次对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正式访问。法国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欧洲国家,多年来,它采取了一种更加积极的对外政策,因为它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并同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待第三世界国家。
    【法新社巴黎五月十日电】题:在邓小平访问法国之前
    总理的一位发言人说,由于法中关系及邓的身份,法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访问。这也是中国一个地位如此高的政界要人对一个西方国家的首次访问。
    巴黎人士认为,这主要是一次政治性访问,尽管双边贸易的前景也很重要。
    人们预料邓与德斯坦总统和希拉克总理将主要就世界重大问题进行会谈,自从蓬皮杜访问中国以来,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人们注意到,在大多数问题上并不是一致的,但是一定程度上看法是相吻合的,除了关于和苏联的关系上有很明显的分歧。
    一、国际经济关系
    尽管意识形态不同,但法国主张工业化国家与第三世界协调一致和中国对这方面的政策之间目标是吻合的。邓本人曾在七四年四月的联大特别会议上阐述了中国“三个世界”的观点。
    二、欧洲中国十分关心欧洲联盟和为实现这一联盟而采取的主动行动。它把欧洲联盟看成是一个稳定的因素(毫无疑问是一个对抗苏联的力量)。法国始终是愿意发展和巩固欧洲的团结的。
    三、东西方关系这是主要的分歧点。法国执行着缓和政策并在原则上同意在最高一级召开欧安会第三阶段的会议;人们预计,邓先生将提醒他的法国交谈者警惕中国认为是错觉的东西,并强调在他看来缓和是人为的。中国人不断地说,苏联准备进攻西欧。
    四、裁军双方立场相近,但并不一致。两国都拒绝签定禁止核扩散条约。
    五、近东在必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是一致的。此外,巴黎人士认为,中国同法国一样,接受以色列国的存在。但是在日内瓦会议问题方面是有分歧的。
    六、东南亚由于中国是一个亚洲国家,主要将是由邓来谈,而德斯坦和希拉克将以极大的兴趣听他谈。
    七、第三世界两国对赞助第三世界的发展都非常积极,但它们做出努力的方面,有时却是不同的。
    最后,巴黎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为双边合作打开了巨大的可能性。


    【本刊讯】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五月十一日刊登霍林沃斯发自上海的报道,题为《索姆斯安抚中国人》,摘要如下: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负责对外关系的委员索姆斯爵士在使中国总理周恩来先生相信西欧在经济上并未与美国联接在一起以后,将在今天晚些时候离开中国去香港。
    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中国公开表示渴望共同市场强大和团结,英国应当继续是共同体成员,以便挫败苏联在西欧的政治野心和经济野心。但它表示在共同体与美国的关系方面有重大的保留意见。中国认为共同体在经济上同美国联接在一起,其紧密程度差不多和北约成员在军事上的联结一样,因此共同市场同情在福摩萨的中国国民党人。而华盛顿仍与中国国民党人保持正式外交关系。
    就在上月,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在正式访问中国期间企图使周先生相信,共同体的成员都在北京有大使馆,与福摩萨没有外交联系。索姆斯爵士已使北京领导人相信,共同市场根本没有与美国“联接起来”。
    索姆斯爵士在与外长乔冠华及外贸部长李强进行了六个小时的深入讨论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已对中国和共同体将来缔结贸易协定一事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刊讯】法国《费加罗报》五月九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一位驻欧洲的大使》,摘要如下:
    中国的决定是一个时期来所预料之中的。
    苏联在不得不承认共同市场是一个既成事实之前,长期谴责共同市场的“资本主义”和“垄断”性质,因此没同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同苏联不同,中国始终认为,欧洲的统一是“反对两霸——美国和苏联——斗争”的积极因素。中国认为,一个可能从美国影响下解放出来的、尤其是成为抵抗苏联渗透的力量的欧洲,是非常合乎希望的。
    所以北京一向热烈欢迎象希思或施特劳斯那样的政治人物。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对巴黎的访问,将超过法—中关系的范围,而具有向整个欧洲表示某种姿态的势头。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五月十日刊载盖尔布的一篇专稿,题为《反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改变态度》,《据说国会中的保守派担心如果福特访问北京会作出让步》,摘要如下:
    据了解政府内部关于台湾问题讨论的人士说,在政府内部有人强烈地主张,在台湾地位问题上不应向中国作出任何新的让步。
    这些人士说,与此同时,国会中的保守派正在劝告福特总统,他在秋天不要访问中国,理由是,这样一次访问将会产生一些逼他作出让步的压力。
    在共产党接管印度支那以及这种接管在盟国中产生不安情绪之后,政府认为有必要重申美国的条约义务,而上述论点和做法是同政府的这一目的有联系的。
    与此同时,据说基辛格国务卿正在设法使局势保持松动,因为他认识到目前在台湾问题上作出新的让步,对总统来说在政治上将是不明智的,并且希望中国领导人将理解美国的困难处境。台湾是一个容易动感情的问题众院少数党领袖约翰·罗兹在接见记者时说,他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美国要采取新的行动以松弛同台北的关系,而且大概也不会采取任何新的行动,“如果福特总统想要再次得到共和党提名的话”。虽然罗兹没有说明他自己的立场,但是他说:“保守派在这个问题上感情是非常强烈的,而且他们对这个问题仍然是有影响的。”
    在签署上海公报之后,美国在台湾的军事力量增加了,然后减少到目前的大约五千人的水平。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外交上和军事上的步骤,以着重表明华盛顿同台北的持续的关系。
    与此同时,基辛格下令研究一些方案,这些方案将使得可以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在同时要北京作出不用武力使台湾同中国统一的某种保证。还研究了在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美国可能采取什么步骤,比如进一步撤退军事力量和在公开言论中有所改变。这些人士说,但是这些努力的大部分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停下来了。
    国会中的保守派一直争辩说,总统去中国不可能只是游览长城和出席宴会,他为了要有某些具体的东西加以宣布,将会情不自禁地作出让步。焦点在莫斯科据说,基辛格认为,新的中美协议对建立良好的共同关系来说,不如莫斯科同华盛顿之间达成新的协议那么必要。他对莫斯科的战略是,使苏联领导人不断卷入新的谈判之中,他对北京的战略是,使美国所抱的期望适应于一种较为低调的关系,并且不搞外交上引人注目的行动。
    政府官员们说,没有确定福特访华的明确日期,但是,正在计划福特在同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举行预期的秋季会晤之后大约两个月访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