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13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法新社香港三月七日电】中国今天宣布,它能够预测地震。中国公安部部长华国锋对一位正在进行访问的新西兰官员说,举例来说,在最近辽宁灾害中,伤亡减少到最低,因为人民事前对地震作好了准备。
    诚然中国官方新闻媒介很少提到这次事故,但是有迹象表明,中国人(对这次地震)并没有吓一跳。在地震日期前后,新华社还发出了关于鞍山钢铁厂正在进行繁忙活动的报道。鞍山钢铁厂距离地震中心不多远。这里的观察家指出,那里的工人可能对这次地震进行了防备。
    天津也是如此,人民目前受到敦促,对预计不久会发生的一次地震采取预防措施。
    据说,通过观察显示地壳不寻常运动的迹象,同时通过吸取这个国家四千年对自然界的经验,中国地震学家通过他们的预测已经避开了许多次大灾难。
    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显然比西方较为先进。举一件事来说,中国对这个问题拥有的大量历史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远溯至公元前一千四百零一年。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共产党人曾详细地研究了一万五千次地震事件,精细地绘出了地震日期、时间、地点和程度,并勾画出一些共同的特点。许多外国的地震学家看过这些图,都被这些图的精细所折服。
    由于在任何运动的情况下,中国的群众一向被说成是最重要的力量。密切观察自然界变动的任何迹象要求大量的注意,因此这只有人民才办得到。轻微的震动、水位、地球表面及其磁场的变化、地球的隆隆声、天气和温度的反常都是地震前许多迹象中的一些迹象。
    中国人肯定地说,人民组织起来,使用简单设备,测量这些变化,对预测地震作出很大的贡献,对地震的预测有时早至两个星期。(转载自三月八日香港《文汇报》)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二月二十六日刊登一篇题为《尼泊尔的走钢索行动》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加德满都参加比兰德拉国王加冕礼的比较慎重的宾客之一就是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作为七十六岁以下的中国最高级军人,陈还享有值得注意的殊荣。
    这使人联想到了比兰德拉国王为设法利用中国人来抵消印度邻人的影响而采取的艰难的搞平衡行动。自从印度人去年吞并锡金以来,尼泊尔人一直忧心忡忡。
    关于尼泊尔同中国关系日益密切的迹象有:
    一、中国答应提供援助。中国人现在已取代了印度人,成了尼泊尔最大的援助国。中国人已保证在尼泊尔第五个计划期间提供总额为十二亿卢比的援助和信贷。印度人将提供的援款只有中国提供的三分之二。
    中国援建项目中最壮观的是计划在尼泊尔西部修筑的从波卡拉到苏尔科特的全长四百零七公里的公路。根据二月二日签订的协议,中国将提供现款(九亿卢比)和技术人员。这是他们在尼泊尔搞的第五个较大的筑路工程,也是除东非的坦赞铁路以外他们历来承担的最大的援建计划。
    这项协议对印度人是一种奚落。正是印度人最初在一九七三年四月,即英迪拉·甘地夫人对尼泊尔的友好访问之后不久,表示愿意修建波卡拉到苏尔科特的这条公路的。
    二、对西藏民族主义分子的约束。应中国的要求,尼泊尔保安部队镇压了在尼泊尔的康巴难民。


    【本刊讯】新加坡《新国家报》三月七日刊登该报专栏作家冯清莲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同中国建交尚需时日》,摘要如下:
    事实上,自外交部宣布将派一个友好代表团于三月中旬前往北京访问以来,一周来一直在滴滴答答地拼命打算盘。
    因为这个代表团的团长不是别人,而正是外交部长拉贾拉南先生,所以许多人一直在寻思:他们是否应当修正自己早些时候对中新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日期所作的估计,使之符合最新情况。
    新加坡是否将成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二个国家,而不是最后一个国家?这就是问题所在。
    毫无疑问,将会在北京提出建交问题,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时机将仍然要由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其他成员国的步伐来决定。
    要求人们对中新建交问题不要那么匆忙从事,而要谨慎一些的因素并没有变。相反,最近在金边发生的反华骚乱证实了这个地区的人民对华人所怀有的潜在的疑虑和仇恨心理。
    北京领导人必定完全了解新加坡,因为人口是以华人为主所面临的特殊问题。而且,两国都认为,没有理由要急于建立正式关系,因为,尽管没有外交机构,但是,贸易和其他方面的关系一直在顺利发展。
    从组成友好代表团的成员来判断,在该代表团同中国方面进行会谈时,事实上经济问题很可能占主导地位。
    人们还可以认为,这一代表团前往北京访问,联系最近本地区形势发展来看,是合乎逻辑的又一步。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中除了印度尼西亚外,都已向中国派出了类似的代表团,如果新加坡永远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那将是奇怪的。
    这个代表团人数不多(只有五名官员),倾向于表明友好代表团目前去访问是一种“低调”的行动。
    因此,谁要是期望在拉贾拉南访问北京结束时,出现与一种宣布友好和希望改善关系更大的结果,那末,他们很可能要失望。


    【本刊讯】苏《农村生活报》一月二十一日刊登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向日葵:产量更高,产品更好,更便宜》,摘要如下:
    近几年来,全苏油料作物科学研究所在许多地方研究并试验了一种生产向日葵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种植场的产量,并可减少劳动和资金的消耗。目前,种植向日葵是采取多次耕耘的方法。这固然能几乎全部消灭危害收成的杂草,但同时也使土壤破碎,其结构受到破坏,产生被侵蚀的危险。正因为如此,目前正在研究一种使种植场耕作次数减到最少还能获得高产的农作物种植技术。综合研究的结果说明,在黑土地里,可以将播种前和播种后的耕耘次数从八——十次减少到四
    ——五次,甚至二——三次而不会影响向日葵的产量。
    首先必须除去多年生根蘖杂草。这些方法包括在种前茬的谷类作物时施以2·4—д除莠剂、平整土地时采取消灭根蘖杂草的专门措施等。为了消灭多年生根蘖杂草,在平整秋耕地时,要连续进行二——三次粗耕和三十——三十二厘米的基础深耕,在潮湿地区则要进行两次深度不同(十四——十六和三十——三十二厘米)的耕翻。
    在南方地区杂草丛生的田里,使耕翻同施加除莠剂按下列次序相结合效果很好:粗耕灭茬——施2·4—д除莠剂——深二十七至三十厘米的耕翻。
    但是,种植向日葵的黑土田在种完前茬谷类作物后不一定都要进行深耕。只有长了多年生根蘖杂草的田地才必须深耕。在干净的田里,代之以连续两三年之内每年进行深十二——十四厘米的犁铧浅耕即可。这样,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产量都不会降低。播种后的整地也起着重大作用。这期间,一般都进行发芽前和发芽时的耙地,然后再使用除草器和撒粉器进行三——四次行间中耕。但是,这些措施往往由于天气条件而不能及时完成,遇到这种情形就需要进行人工除草。然而现在并非每个单位都能够进行人工除草,而且这种管理方法的费用太大。摆脱这种困难的办法就是施除莠剂。
    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前施用诸如普罗麦特林、B氯—иΦK等除莠剂,可以不进行人工除草而获得向日葵的较高收成,但是不能骤然减少管理幼苗期间的机器整地次数。原因是上述的几种除莠剂不足以完全消灭杂草。
    播种后施用高效的特雷夫兰除莠剂,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在进行播种前的中耕时,每公顷施用1.5—2公斤剂量的特雷夫兰,并且当时或播种后立即耙地将除莠剂埋上,就能够消灭百分之九十——九十八的一年生杂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需要进行人工除草,而且也不需要进行发芽前和发芽时的耙地。这样就可以根本不进行行间中耕或只要中耕一次即可。
    罗斯托夫州的米乌斯基农场由于少耕并施用特雷夫兰除莠剂,其收成每公顷增加了三公担。总之,春夏时期少翻耕的方法,在种植向日葵的各个不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期间,若是采用普通的技术,每公担种籽(在收获量为每公顷二十五公担时)平均需要花费一点五三个工时和一点零一卢布,而采用研究所推荐的有前途的技术,只需要花费零点零六个工时和零点八一卢布。换句话说,由于使用新技术,劳力消耗减少了二十四倍,财力消耗减少了四分之一。


    【泛亚社台北二月二十日电】一项革新的“纸框育苗法”配合“空中插秧法”已定下月上旬由台湾新竹农业改良场进行试验,如果成功,对于节省农村劳力将大有裨益。旧式的传统插秧须农民下田,一株一株的插秧入土,这种沿用数千年的传统方法,在若干地区曾被动力机械及直播机代替,如今,农业改良场的专家已以“纸框育苗法”配合“空中插秧法”革新方式,打破过去赤足下田插秧的辛苦方式。
    “纸框育苗法”如下:用特制的纸框,框中有七六○个大如大拇指的立方型小格,这纸框可以收缩,当拉开时有自助餐盘一般大小,以此框放在大小一样的一面塑胶板上,塑胶板上面有七六○个凸出的粒状,但反过来则为凹状。
    填满土的框格盖上一面盖子,反转另一面,取下塑胶凸板,泥土在框中的每个小格子,则均呈现凹型,此时将另外一个双层铝板,盖在凹型装有泥土的纸框上,铝板上洒上稻种,均匀后,拉移底层,稻种很平均(约三至五粒)落入小格中。
    将纸框小心移至安全处,浇水后,以“立枯灵”一千倍液,在每纸箱撒五百西西以防纹枯病。
    一箱(框)七六○小格,可生长秧苗七六○株,一分地需三十箱,以杀草剂代替除草。框上面盖上塑胶布,保温十至十五天许,并于早晚浇水,直至茁长成“四叶期”,就可在框中取出移植。这种大如拇指一粒的泥土,上面均为秧苗,以手抓一把,在田间四周往田里撒下,不必卷起裤脚打赤足下田,此谓“空中插秧法”,也是“撒播秧苗法”。(转载自二月二十一日香港《星岛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