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1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三月二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助理国务卿帮办说“准备提供”,美国对华特惠将具体化,也想牵制苏联》,摘要如下:
    曾经是美中经济关系悬而未决的美国对华特惠问题,突然出现了一线曙光。这是出席二月底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举行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议的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格莱斯廷第一次代表政府表明的见解,他说:“就提供最惠国待遇问题,准备同中国举行会谈”。因此,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上海公报》终于具体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上海公报》作为两国的协议事项主张扩大双边贸易,作为并列记载事项,美国方面同意分期分批地撤退驻台美军。其中,就从台湾撤军问题,一月下旬美国政府人士暗示,今年内撤走美国空军驻台最后的实战部队F4E鬼怪式一个中队(大约十八架),为实现诺言,仅仅迈出了第一步。
    对华提供特惠的发言是从经济方面实现美中正常化的尝试,与撤退美军同时并举,恰好回答了中国方面的强烈谴责。但是,美国选择这个时机的背景,似乎可以说具有政治上的独自考虑。看来,作为使福特总统今秋的访华取得效果的一个手段,具体地提出了经济方面的正常化。
    具体实施上海公报,无论对有效地封住严厉批评“一步也未离开尼克松路线”的前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和参议员杰克逊(民主党)等国会内批判福特外交的人的口来说,或者对苏联进行牵制来说,都是合适的。苏联十四日说,“不允许把犹太人离境问题同最惠国待遇问题纠缠在一起”,刚刚拒绝实施贸易协定。但是,美中进一步接近,苏联的内心是不会平静的。
    当然,也不可忽视经济方面的打算。两国以尼克松访华为契机,设法迅速扩大贸易,七二年为九千五百万美元,七三年为七亿五千二百七十万美元,七四年为九亿二千一百万美元。但七五年却出现了危险信号。这是因为中国一月份废除了进口美国小麦的合同,美国国内也强烈要求纠正对华出超现象。美国进口中国货要征收百分之五十的关税,所以无论中国怎样努力出口也存在一种障碍。因此,对华特惠是不可缺少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一有机会就提醒政府注意这一点。不言而喻,即使对华实行特惠,两国间仍存在种种非关税障碍。考虑到贸易习惯的不同,贸易商品的限制和世界不景气这些不利因素,不能指望贸易会象过去那样一直在扩大。但是,通过对华提供特惠的办法将会找到解除美中两国相互冻结资产的线索,并且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合作,这样一些副产品是不可估量的。


    【本刊讯】英国《卫报》三月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在日本和约问题上的不和,据罗伯特·怀曼特报道,东京打算同中国签订条约一事引起了莫斯科的疑虑》,摘要如下:
    日本希望在五月底以前同中国签订一项和平友好条约,而眼下还没有希望同莫斯科签订类似的条约,这使苏联感到恼怒。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的做法说明日本迄今对它两个邻近的共产党大国奉行的进展缓慢的等距离外交有了明显的变化。
    俄国人一直在竭力破坏预料不久就要进入最后阶段的中日之间目前为签订这项条约而进行的谈判。
    莫斯科努力阻挠东京与北京早日缔结条约一事暴露了苏联一心想在不明显地刺激日本人的情况下搞包围。苏联外交官员一直在向日本外务省官员直言不讳地警告,可以预料这会导致两国关系恶化,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警告是一种恫吓。但是莫斯科察觉日本的行动包含相当程度的对苏联的歧视,这是无可否认的。
    日本政府渴望及时结束谈判,以便在目前国会(五月二十五日结束)开会期间批准这项条约。但是执政党内部反对签订此项条约的人(主要是有影响的亲台派)迟早会成为苏联最好的盟友。
    虽然看来日本人普遍不信任苏联,但是根据报纸评论来判断,目前偏向于中国的做法看来是出于政府和商业界中一些老的亲华分子的愿望,这些人希望用签订和约来解决“未解决的事务”。这并不意味着采用了一项有意识地利用中苏分裂的积极的战略,尽管争论的双方都可能这样看。
    决定日本的目标的最大的得失考虑是,同中国友好不仅有利于扩大在中国的市场而且有利于在其他亚洲国家的扩展。东京也许希望通过增进同中国的关系来袪除亚洲对日本的害怕心理。这种主张并不新,在三木先生之前的几届首相已经承认,日本的对华政策是连结它同其他亚洲国家关系的桥梁。应当把东京对签订和约的兴趣看作是日本的对外政策要适应的贸易立国论的自然延伸。


    【中央社台北三月六日电】此间的《中央日报》今天就菲总统马科斯在本月一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将于今年天气和暖时访问北平进行菲律宾与毛共“关系正常化”发表社论说:菲律宾当局目前竟欲与毛共政权往来,万一走到无可挽转的极端,不仅是中华民国的不幸,也是以民主宪政立国的菲律宾的大危机。
    该报提醒马科斯总统不要自乱步调,以防产生“骨牌跟倒”的后果,使菲国本身因一着错而陷满盘输的危境。
    该报提出忠告,希望马科斯总统及其决策人士,本其智慧经验,熟筹利害,万勿以尼克松与田中一类角色为师,以致造成无可弥补的结局。


    【塔斯社莫斯科二月十六日电】题:冬泳爱好者
    今天在微寒的气候下在爱沙尼亚首府塔林举行的城际比赛中,莫斯科的冬泳爱好者成了优胜者。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塔林和塔尔图的参加者,在比里塔河上的一个大冰窟窿里进行了距离为二十五米的速度比赛。
    在四十名游泳者中,列宁格勒的罗曼诺娃成绩优异,在冰凉的水中用二十秒二游完了二十五米。在男子中,游得最快的是莫斯科的贝申。他花了十六秒九游完了这段距离。
    参加莫斯科队的有年龄为十六岁直到七十四岁的人,莫斯科人在其他所有成年组的比赛中取得了优胜。他们还在混合接力赛中(每一队出三女三男)获胜。
    据全苏体格锻炼委员会主席谢拉菲姆·列图诺夫教授说,冬泳在苏联很盛行,尤其是在中年人和渐近老境的人中间。在苏联,经常从事冬泳的人,被开玩笑地叫做“海象”。他们不怕着凉,经常进行冷水淋浴,通常不论天气多么严寒,每周两、三次在水池里沐浴,时间不超过两分钟。首次决定从事锻炼的人,得仔细地检查身体,之后再逐渐使身体适应寒冷。
    现在冬泳协会在苏联七十三个城市从事工作,联合了三万多个爱好者。其中,成立时间最长的是莫斯科冬泳协会,大约有两千人参加。参加者中军人列昂尼德·波舍舒林已游了十六个冬天。
    莫斯科救生站潜水员六十六岁的奥斯曼·库穆科夫的泳龄最长——
    
五十二年。莫斯科海象们的队长尼古拉·维诺格拉多夫已八十七岁。
    【本刊讯】据美国《力量和健康》杂志一九七四年第四期介绍,纽约有一个冰上运动俱乐部。该俱乐部成立于一九一八年,至今仍活动。现有成员二十五人,年纪最大的成员哈里·布克斯潘七十八岁,仍积极参加冬泳。
    每年冬天,从十月底或十一月初至次年四月,该俱乐部成员每星期天上午在俱乐部集合。换装后,即到海滩,踢足球、打简化棒球、举重,或去拾捡随海水漂来的木块(供生火用),以此作为准备运动,使身体发暖。随即下海游泳,每次在海水中呆五至十五分钟。除刮飓风外,有风天气也不例外。平时,每天有俱乐部成员单独来游。俱乐部日记中记载每人游泳的天数,游泳时的水温、气温。
    加入该俱乐部要经过三个月的试验期,经考试合格才予认可。加入时,申请加入者要在俱乐部负责人选定的日子——一月份最冷的一天,在冰凉的大西洋里游二百二十码(约二百米),然后上岸肩扛一块五十磅重的冰块,走半英里路,能坚持下来者,才被接纳。
    俱乐部成员维克·博夫三十多年来每冬每个星期天从未“缺勤”。一九六七年曾在只有华氏四十度(约合摄氏四度四四)的海水中游了四十二分钟,以前的纪录是二十二分钟。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他曾在海滩上呆了十二小时,从上午九时一直呆到下午九时,曾十二次下水,每小时一次。当天气温为华氏零下七度(约合摄氏零下十五度)。博夫二十五年来只感冒过五次。他建议有志于冬泳者从夏天起就定期游,每周一次,一直游到秋天和冬天。若游后皮肤呈紫色则表明不适于冬泳,若皮肤发红,则表明可以坚持下去。


    【本刊讯】马尼拉《时代报》三月七日发表一篇题为《北京之行》的社论,摘要如下:
    等待已久的菲中关系正常化可能在今年实现。导致这种安排的事情在顺利地进行。
    预料总统在“天气—俟变暖后”就去北京。据料,这次访问将是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北京的官方通讯社对总统即将进行的访问表示欢迎的消息是这一事业成功的征兆。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好的征兆。有一个征兆是,第一夫人在几个月前对中国的成功的访问。这是一次使两国人民更加接近的访问。这次访问使菲律宾人民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的纽带变得更加牢固了。
    中国历来为想访问中国和想学习中国人民的经验的菲律宾人打开了大门。而是菲律宾——尤其在冷战期间——
    犯了不同传统的亲密友好的伙伴来往之罪。我们——就象格言所说的那样比——比罗马天主教皇还要罗马天主教皇,——也就是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同社会主义各国关系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却一心一意奉行孤立冷淡的政策。
    事情发生了变化,而且正在不断地变化。随着新秩序的建立的同时,我们扩大了看待世界的眼界。我们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另一些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这种转折点造成的结果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从贸易、文化、社会和政治成就的角度来讲,是有长久意义的。一个有希望成为亚洲的神童的国家,也需要奉行一种较为成熟的对外政策。我们以满怀激情和希望期待着总统即将进行的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