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5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一月二日以《谢伟思讲美中关系正常化》为题刊登一条美国航讯,摘转如下:
    十月下旬,在旧金山湾区已是深秋时节和雨季开始的时候。二十六日下午,虽然是寒风细雨,马连拿中学大礼堂仍然坐满了四百多关心美中外交关系发展的各阶层美国人。
    首先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致词:“我们站在美国公民的立场,要敦促我国政府履行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撤退驻在中国台湾省的全部美军,遵守上海公报的原则,正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接着她介绍了前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她说,谢伟思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受中学教育于上海,回美国受大学教育,第二次大战时期在重庆任美国大使馆秘书,参加调处国共纷争,并建议美国对中国内政采取中立态度。但不被当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采纳。一九五○年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猖獗一时,他被赶出了国务院。理由是他认为“共产主义可以救中国”。但是经过最高法院的调查与审判,一直到一九五七年最后判定他对美国的安全绝无问题,国务院任命他为利物浦领事,一九五九年他在外交界退休,现在担任旧金山美中人民友好协会名誉会长。
    谢伟思先生说:最近国务卿基辛格从北京回来,不但天气很冷,中国方面的反应也不太热烈,这是他意料中的。说起来我们美国政府太惭愧,不守信义,没有履行上海公报的诺言。
    谢伟思说:到今天已快三年了,这并不是从中国北京吹来了冷风,我们要虚心的检讨一下我们自己政府,三年来究竟做了那些事实来表现履行“上海公报”的诺言呢!驻台美军是减少了。为什么不全部撤退,我们政府有什么理由把军队驻在中国台湾省呢?大家应当记得,一九六二年苏联要在古巴建立飞弹基地,肯尼迪总统曾下令阻击载运飞弹设备的苏联船舰。假如苏联在我国夏威夷省长期驻军不撤退,我国人民的反应又如何?美国立国精神是以自由民主、爱好和平为号召,现在把军队长期驻在中国台湾省不撤退,这还不是在太平洋地区称霸吗?美国在东南亚半岛称霸,干涉越南、柬埔寨内战的结果又如何呢?现在美国在东南亚半岛的军事参与是结束了,应该是减少了对太平洋地区的紧张局势,可是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援助还是明减暗增,如美国协助台湾建立原子能设备,训练台湾潜水人员及建造军事战斗机,以及许多高级军事将官,不断的到台湾访问。
    外交方面,自从一九七二年以来允许台湾在美国新设立六个领事馆,当美国驻台大使退休时,很快的委任了一位颇有声望的职业外交官代替。蒋介石去世,派副总统去吊丧,台湾虽然被驱逐出联合国,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还是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美国公开活动。全世界已经有一○三个国家(按:连同最近的孟加拉应为一○四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了,都是和台湾断交以后,才和中国正式建交的。今天美国仍然是承认统治台湾这个小岛政权的主要国家,事实上也只剩我们美国了。虽然代表我们国家的总统和国务卿在上海公报申明台湾是中国的一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们美国依然是在希望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幻想,这样我们在国际上的信誉又在那里?
    谢伟思说,现在我以美国人民的立场向大家呼吁,要求我们的政府,面对现实,占有百分之九十八土地和人口的中国大陆政权才是我们美国人民要承认的正式政权,台湾是中国的一省,我们不能再用武力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军队要完全从台湾撤退,和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墨西哥一样正式和中国建交。
    讲完后,大家用书面提出许多问题:
    问:美国希望用谈判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为什么一直保持缄默?
    答:台湾是中国的一省。台湾归回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愿望,美国无权干涉,中国原则坚定,美国无权讨价还价。
    问:请比较中美两国人民对自己国家领袖的态度。
    答:中国人民尊敬毛主席比我们美国人民对总统要尊敬,因为毛主席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政治、思想、文化及精神各方面的领袖。


    【路透社曼谷十月三十一日电】差提猜外长今晚说,泰国已任命其前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格森沙莫颂·格森西为驻中国大使。差提猜对记者说,预计在泰国的先遣人员一、两周内抵达北京后,格森沙莫颂将尽快前往北京任职。


    现在,美国是承认蒋政权的唯一大国,根据艾森豪威尔时代缔结的“联防条约”,全面担当着台湾的安全。为此,蒋政权不惜工本,展开对美游说活动。目前他们的工作是抓住共和党保守派参议员戈德华特和其他南部议员,阻挠福特总统访问北京、反对与北京改善关系,牺牲台湾。他们认为,福特总统为了取得下届总统选举的候选资格,就不能轻视保守派的支持台湾政策。这是政治的现实,从这个现实来看,福特在今年年底访问中国,大概还不会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太子派的抬头以上,谈的是台湾的外交活动。至于就台湾本身来看,在蒋介石死后,蒋经国已从“太子”的地位升格,如今,他是国民党主席、行政院院长,掌握了党政军的大权。他的主要政策,乃是维持现状,使用若干个台湾人,推进“中华民国的台湾化”。
    但是,维持现状不是容易的事。二十几年前,蒋介石从大陆逃到台湾的时候,把大陆政权原有的矛盾、派系,统统带到台湾。政学系、CC、黄埔等各派进入台湾之后,就争夺党政军的支配权。以蒋经国为首的小蒋集团,仅仅在舞台后面进行特务活动。
    一九六○年之后,蒋介石逐步、有计划把大权转移给小蒋,“太子派”这才得以从台后走到台前,在若干方面与老蒋集团发生冲突。蒋经国与宋美龄、陈诚的不和,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蒋介石死后,蒋经国正式成为后继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了。蒋介石的葬礼还未办完,他就更换了一部分高级官员;为了加强他的独裁地位,他没有经过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审议,就在中央委员会临时会议修改了党章,把他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样,由于他已居于党的领导人的地位,就可以指挥、调度在蒋介石死后继任总统的严家淦(党中央委员)、以及国民党的全部元老与老蒋集团。
    蒋家的内部纷争蒋经国还提拔了若干台湾人,作为点缀与装饰。
    蒋经国宣传重用“英俊青年”,号召在外国留学的学生们回家,为“台湾革新与防守”而服务。但是,台湾流行着一种新口语。蒋政权选用人材根据的三原则是“吹、台、青”。所谓“吹”,是吹牛;所谓“台”,是以台湾人为装饰品;所谓“青”,是指英俊青年。
    在这样情况之下,不是太子派的人物,只有吃冷饭了。例如政学系、CC系、黄埔系的人们,是跟随蒋介石一辈子的。他们对于从没有担负过行政重任、也不曾参加过战争的蒋经国,本来心怀不满,如今由于被蒋经国抛弃,为了报复,就有了以自己的影响力,使小蒋产生了遭受军事政变的可能性。这是蒋介石死后台湾潜在的重大危机之一。
    此外,太子派的内部也有矛盾。蒋经国的部下,以王升与李焕为大将。王升如今是总政治作战部的主任。李焕是“救国团”的主任,支配文化青年运动。这两派的斗争,颇似大陆时代政学系与CC系、黄埔系与青年团的斗争。当时,他们一方面共同拥护蒋介石,但另方面彼此进行着生死的争夺战。蒋介石则是使用“双轨政策”,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最后,两败俱伤,均告垮台。
    第三是蒋介石家庭中的纠纷。蒋经国与宋美龄长期不睦。这是起因于蒋经国与宋于文、孔祥熙之间的纠纷。自从国民党逃入台湾,蒋经国的儿子掠夺台湾工业与贸易的财源,引起与宋美龄属下的冲突。宋美龄时机到来,她会回到娘家(美国)来的。(此文发表时,宋美龄已赴美)
    蒋经国与他的弟弟蒋纬国的不和,也是无人不知。蒋经国成了太子,继承王位,压制蒋纬国,不给予有实权的机会。蒋纬国认为自己的才干比蒋经国为优,但给了三军参谋大学校长的地位,心中闷闷不乐。
    蒋经国维持现状的最终目的,由于真的独立绝不可能,因此就想搞出一个“中华民国台湾化”而独立的既成事实。
    台湾如果独立,那么蒋经国将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理由如下:
    第一,台湾一旦独立,“中华民国”的“总统”就不存在了。现在还残存的与几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也将化为乌有。更重要的是,台湾的生存所寄是所谓“中美协防条约”,也将因而失效。
    第二,现在与北京建立邦交的国家已达一百余国,都明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也在“中美上海公报”作了这样的宣告。因此,台湾就是独立,也绝对不可能取得这些国家的承认。(中)


    【共同社东京十一月二日电】题:苏联外长今年访日可能有困难,原因是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推迟了
    为了继续谈判缔结日苏和平条约问题,今年一月宫泽外相访苏时日苏两国间曾就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今年内访日问题达成协议。现在看来,要实现这次访日有很大困难。对苏联来说,它当前最大的课题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访美,而他访美的大前提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却难以取得进展。因此,看来葛罗米柯外长今年内访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外务省人士说:“为美苏谈判忙得不可开交的葛罗米柯外长今年可能没有访问日本的时间了。”这种悲观的看法正在增强。
    但是今年九月下旬宫泽外相和葛罗米柯外长在纽约会谈时,苏联方面曾明确答应“将研究访日的日期”。因此,外务省打算今后继续向苏联政府做工作,以促成日苏两国外长在东京举行会谈。
    另外,苏联还十分关心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的前途。苏联一向严厉地批评“反霸权条款”,同时表示了要把日苏和平条约谈判和日中谈判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态度。它特别注意宫泽—乔冠华会谈后日中两国的反应。
    如果日中谈判最近恢复了,那就更不消说,就是在目前日中谈判的静止状态没有因日中外长会谈而打开,苏联也要看一看。在它还没有看清日中两国对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长远展望以前,是不想轻易地就同意葛罗米柯外长访日的。苏联的这种情绪似乎很强烈。
    无论如何,从外务省来说,由于苏联方面上一次有过单方面地取消葛罗米柯访日的先例,因此打算采取强硬态度迫使苏联履行协议事项。外务省认为,为了排除最近围绕日苏谈判所发生的“杂音”,也希望在今年以内一定实现日苏外长会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