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26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一月十九日刊登该报记者户张东夫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改善与缅甸的关系是对东南亚反苏统一战线的布局吗?》,摘要如下:
    以今年春季印度支那解放为转机,苏联明显地增强了对南北越南和老挝的影响。
    中国对苏联这种在印支的扩张,无疑是抱有重大的危机感。苏联已与印度结成盟国关系,巩固了从南北对中国施加压力的“夹击形势”。
    特别是,与泰国接壤的缅甸是位于靠苏联最紧的印度次大陆与印支半岛连接点上的战略要地。假如苏联势力渗透到缅甸,那么中国向印度洋的通道就被完全堵死了。
    正因如此,改善与缅甸的关系或者最低限度要得到保证排除苏联的影响,这对中国已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在中缅关系上值得注意的明显的事实是,在六十年代,缅甸的严正的中立政策对中国来说曾经是可取的,可是,一进入美中接近并达到和解、中苏对立已扩展到整个亚洲的七十年代,这种中立化政策对中国外交反而是不可取的了。比方说,从对苏联战略的观点出发,中国最近好象反倒欢迎“已衰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亚洲保留军事力量,并且似乎认为,美国的军事基地不妨碍东南亚国家的“中立化”。
    十一日晚,在北京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奈温总统强调了缅甸的一贯立场,他说:“一贯反对一个国家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然而,在十五日发表的中缅联合公报中却全然不见这样的说法,这一事实将引起重视。
    目前,中国是把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作为“必要的坏事”而容许的,同时,不正是希望组成东盟国家以及缅甸和柬埔寨都参加的广泛的反苏统一战线吗?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十二月一日(提前出版)一期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福特为了践约而赴北京》,摘要如下:
    从亨利·基辛格首次宣布福特应邀访华以来,整整一年过去了。访问日期确定以来,已发生了许多变化,而美中关系也冷淡多了。然而,总统本周末仍将飞离华盛顿,去北京践约。
    华盛顿的一位地位很高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小心翼翼地评论说,“这次访问不会有很多新闻”。作为这种看法的证据是,双方在上个月商定,把福特的访问从六天减为五天。然而,中国人的接待仍将是周到恰当的(即使不是引人注目的),正象尼克松在一九七二年的历史性访问中所受到的接待那样。
    在北京看来,美国的领导现在有严重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福特在右边面临罗纳德·里根的挑战,另一方面是因为基辛格由于蔑视国会而面临传讯。中国人认为,国务卿还由于推行与苏联的缓和而处在守势;中国人认为搞缓和是华盛顿为讨好莫斯科帝国主义而屈服。基辛格在十月份为给福特访华做准备到北京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时,中国人曾公开教训了他,因为他对他们所说的绥靖政策抱“幻想”。
    中国人对美国向苏联软化的任何表示都很敏感,这生动地表现在福特把国防部长施莱辛格革职之后。在该消息发表几小时之内,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的高级官员们就到国会山上去了解情况。杰克逊设法使中国人放心,革职一事并非预示美国会自然而然放松对苏联的强硬态度。福特及其随从人员下周在北京还将努力重申这一点。但是,他们早就知道,中国人对这一说法也许不相信——他们对其他许多事也不相信。
    华盛顿认为,中国人在对外政策方面不能够作任何重大的改变。因此美国官员认为他们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继续保持一种在毛之后仍能维持下去的关系。
    总的气氛和对人事关系作出的反应大概要比就中美之间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更为重要。在美国断绝它同台湾的关系之前,仍然没有使北京和华盛顿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希望。北京认为特别是从越南战争结束以来华盛顿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慢慢来的做法,对此它无疑感到受了骗。美台关系确实有了改善,部分原因是老于世故的国民党中国人在国会中进行了活动。众院上周甚至准备通过一项重申支持国民党的议案。
    这样一来,台湾问题甚至可能不是福特在中国举行的会谈的一个重要议题。议程上也不会有其他许多实质性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现在都用怎样一种不肯定的眼光看待对方。中国的一位官员最近对一个美国人说:“如果你们的总统到中国来,吃些佳肴美馔,我们将感到高兴。”他的这番话显然表明他的政府对这次会晤不寄于很大期望。


    【法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三日电】这里的一位外交人士说,已被福特总统任命为中央情报局局长的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将于福特总统十二月一日至五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后几天取道东京回华盛顿。布什对驻在北京的记者说,他不知道谁来接替他。


    说今后几十年内农业科学家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提高象水稻那样的主要粮食的产量;培育水稻新品种,尤其是适于在深水里生长的水稻品种是“绿色革命”今后的方向
    【本刊讯】英国《自然》周刊四月二十四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使绿色革命现代化》的文章,摘要如下:
    也许在今后几十年内农业科学家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象水稻那样的主要粮食的生产与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并驾齐驱。
    迄今绿色革命的成就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采用新的种子品种和农业耕作法的总面积小。就水稻来说,高产品种是一些只适合浅水地区(深度大约五至五十厘米)的半矮秆型品种。这些土地只占世界上稻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甚至在这些地区,也并不光种这些新的品种。绿色革命几乎没有到达其他水稻种植地区——高地和深水区以及这二者之间的中间地区——合计占现有稻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
    设在菲律宾的国际稻米研究所——那里研究培育新的品种和新的技术——目前正在与其他地方的水稻科学家和种植者进行合作,把绿色革命推广到世界上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并解决限制水稻产量的其他一些问题。
    国际稻米研究所科学家予以特别关注的世界上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是深水区,因为这些地区属于人口最稠密地区。人们在亚洲几条大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伊洛瓦底江、湄南河和湄公河——的三角洲流域生活了许多世纪,因为那里有充足的供水和肥沃的沉积淤泥。在这些地区,漂浮水稻常常是这些地区农民所能种植的唯一的粮食作物,但是在那里发现高秆品种产量低:几十年来,这些品种每公顷只产一吨或两吨。
    这些漂浮品种发展了遗传机制,使之能在深水里正常生长而不被洪水淹没——它们的秆随着水上涨和它们的叶片漂浮在水面上而伸长(其原因尚未弄清楚)。水稻科学家现在正在把这个基因特性掺入半矮秆和中等秆水稻中,希望培育出能够不受洪水影响的高产品种。
    正在培育的其它水稻品种有:稻秆不会象漂浮水稻那样伸长,而在洪水条件下能经得起被淹没几天。这些品种在那些洪水只是暂时性的地方将是有用的。
    还在培育其它的水稻品种以适应与洪水条件相反的情况:干旱。世界上大约百分之十至十五的水稻种植地区没有充足的供水,例如高原地区。现在正在寻找适宜于雨量变化大的地区条件的耐旱品种,一旦下雨这些品种还能很快复原。世界上许多地区天气太冷,不适宜新品种生长,可是当地的水稻却能在那里生长。国际稻米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现在正在搜集这些品种的稻种,把它们种在冰水里,以观察哪些种子将能生存下去,然后试图把它们杂交育种。
    国际稻米研究所称这个稻米改良计划为基因估价和利用计划。它不仅把作物培育者,而且还把病理学家、昆虫学家、土壤化学家和农学家都集中在一起,系统地鉴定和估价在基因学方面已适应了对水稻生产有最强压制力的水稻。
    除了上述特点,这项计划还谋求把其他一些因素结合到新的高产品种中来:抗虫、抗病、蛋白质含量高和适应毒性土壤。此外,科学家们还在筛选水稻品种,以确定哪些品种使用化肥和农药最有效,以及这些化肥和农药怎样施用最好。
    例如,人们发现,如果把化肥掺合在一种泥球中,施在靠近作物根部处,通常化肥施用量的大约一半就能产生同等的肥效。换句话说,这种施肥方法将把这些化学品的肥效提高一倍。困难的是要用一种适当的方法把化肥和杀虫药剂包装在一起,并要说服工业部门生产它。
    坏的土壤条件阻碍农民在数以百万计公顷的土地上种植水稻。
    科学家们现在正在研究这些土壤的营养缺乏症,庞南佩鲁马博士说:“我们想要培育适应这些条件的品种。我们正试图按照土壤的性质种植作物,而不是倒转过来。”
    存在的问题包括酸式硫酸盐土壤、当某些土壤遭受洪水时出现的铁毒性,停滞生长和限制产量以及锌缺乏症。国际稻米研究所在菲律宾发现,有时候,缺乏锌使水稻根本不能生长,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稻秧苗在氧化锌和水里浸一浸(每公顷只用价值一美元的氧化锌——一公斤。生产的粮食产量常常比施用五百五十公斤的全部用肥料生产的粮食产量高。)任何现代的水稻品种用氧化锌浸过秧苗后都能比当地品种的产量高一倍,甚至不施用任何其他肥料。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一月二十一日电】一些官员今天宣布,美农业部将派一名农业专家于本月底去北京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工作。
    这些发言人说,农业部农产品外销服务局的工作人员科伊尔·尼利已被遴选作为派往美国驻北京的规模很小的外交机构的“农业代表”。他将是一九七三年和人民共和国恢复关系以来第一个派驻在中国的农业专家。
    官员们说,在中国的外交人员班子中至今还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分析和估价在中国的美国人能够得到的有关中国农业情况的比较少量的情报。
    农业部一位官员说:“他能够对情报进行估价,并且希望他能同中国官员建立新的接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