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16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一月七日刊登该报农业评论家团野信夫写的文章,题目是《意气风发的八亿人,迅速前进的中国农业》,摘要如下:
    借国庆节之机,我大约在中国旅行了三个星期。这是我第五次访问中国。这次我是参加了日中农业农民交流协会的访华代表团。我们在北京出席了国庆招待会,访问了大寨、沈阳、上海、广州等地,并首次访问了风景秀丽的广西桂林。在各地的干部中,都有所谓的老朋友,能够融洽地交谈,仿佛多少感觉到了形势的趋向。与两年前相比,好象局面已经稳定。从明年起将进入第五个五年计划,给人的印象是,在为其做准备工作的时期,克服了党的危机,对建设工作满怀信心。农业丰收首先谈今年的农业生产。大概确实是连续十四年丰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了,大概可以说,已经保持了稳定的丰收。近两年来,搞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等工作似乎有迅速的进展。据说,从去冬至今春投入了一亿劳动力,一百万干部。所取得的成果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从飞机上往下看,广阔的平原几乎都完成了平整土地的工作,并且,山区的梯田也增多了。从农作物的颜色区别上就可清楚地看出在实行着全面的计划生产。大寨会议我们访问期间,正在召开历时一个多月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从与会者是以全国两千二百个县的县委书记为主,有三千七百人这点来看,可以说显然是面临五年计划为贯彻党的农业路线做准备。
    中国农业政策的措施对我国的农业政策也有启发。日本是通过提供补助金等促进政策来引导农民的,而中国是经常开展运动。大寨是一个贫寒的山村,在这里出现了在陈永贵(现任副总理)这位贫农的领导下依靠自己力量进行建设的实践。抓住这个现象在全国展开了“学大寨”运动。这种方法令人想起了在昭和初年的农村萧条时期日本农林省开展的村庄自力更生运动。
    把点扩大成面的“点面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方法,把学习大寨的运动一跃而变为学习“大寨”县的运动就是这次会议的意义所在。
    召开这次会议的方式耐人寻味。首先,包括中央高级干部在内的全体与会者以一周时间参观了昔阳县的二十八个地方,亲自参加劳动,直接同农民谈话。这是为了让各县的县委书记对照昔阳的实践经验检讨自己。可知,这次会议具有党的地方干部学习会的意义。
    时间长达一个月的大会是令人不解的。问农林部的上层干部,回答说转变思想是需要时间的。从这里可以看得出实施政策的设想。机械化大寨会议决定,到一九八○年基本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中国的机械化政策不止是在于节省劳动力,而且考虑到了高效利用土地。
    各地农业机械化的状况仍处于初期阶段。据说,继大寨会议之后将召开全国计划会议,生产农业机械大概将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不言而喻,农业机械化是为了发展农业,但是,它也是把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入工业部门的战略措施。在今后五年内,如果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了,那末进入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大概工业建设将进一步加速。青年两年前,在延安我曾会见过四名从北京来的青年。他们说,要为消灭三大差别贡献自己的一生。在这里使人感到有一种不愧是青年人的那种勇敢精神和紧张气概。
    这次,在沈阳市的八·一人民公社,我访问了大队青年集体户。经过与一名青年的漫谈,我得到了与延安青年稍有不同的印象。仅这个大队的集体户里(命名为青年站)就有三十六人,可见在全公社那就相当多了。
    据他说,他刚来农村的时候,在假日也回家,但现在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不怎么回家了。从表情来看,他这话不是谎话。他们以音乐和歌舞欢迎我们,并当场共进午餐。意外地享受了这种共同生活的乐趣。没有觉察到悲壮感,看来,青年下乡运动现在也已作为一顶“制度”而固定下来了。
    据说,下乡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
    将来,为了工业跃进,不得不到农村去求得劳动力。而另一方面城市青年把文化、艺术、医疗带到广大农村。如果这种交流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完全变成习惯的话,那末城市和农村大概就完全融合了。这一战略要经历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思想今年二月发表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三十三条语录。在工厂里也十分显眼地挂着“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标语。
    批判《水浒》是从八月中旬开始的。
    三十三条都是论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的问题的语录。这一过渡时期,说起来就是未走过的道路。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大概就要派生出复杂的问题。从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开始,又经过文化革命,这一直贯穿下来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斗争,在面临第五个五年计划之前,似乎可以说已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局外所看到的中国的行动,振幅很大,令人不解,但我再一次深深地感到,其政治措施常常是以八亿人这样的广大群众为前提而设想的。


    【美联社华盛顿十一月十四日电】预计福特总统下个月的中国之行不会产生任何戏剧性的结果,可能不会有具体的结果。
    这次访问主要是为了给人家看,但是这并没有减少它的重要性。在美中关系的这一阶段,外表取代了政策的传统因素。
    外交关系通常是建立在贸易、经济援助、政治和军事联盟,甚至是潜在的冲突的基础上的。
    就华盛顿和北京的关系而言,这些因素中的任何因素都不是很多的。但是两国首都都认为,如果要使这些因素中的前四个因素成为现实并避免第五个因素,必须保持某种接触,即使这基本上是表面文章也罢。
    由于一九七一年在四分之一世纪的近乎冲突和有时候是实际的冲突结束以后发展起来的关系的脆弱性质,决定把任何有意义的接触保持在很高的一级上。
    经商定,国务卿每年访问北京一次,并在同样的基础上在联合国会晤中国领导人。
    领导人同意,美国总统隔一段时期去一次中国,前总统尼克松一九七二年这样做了。
    美国高级官员说,福特需要现在去是因为经过四年之后应当在最高一级研究一下关系。
    官员们说,福特之行将起到发展真正关系的意图的象征作用,强调改进接触的愿望。
    因为福特对中国人来说是新的,所以他们希望亲自同他打交道。
    会谈本身将主要谈世界局势,特别是中国的这种担心:
    美国可能在缓和的幌子下对苏联实行绥靖政策。
    官员们说,如果发表公报,肯定比在尼克松一九七二年结束时发表的公报要短,不会进一步阐述上海公报中已阐明的两国将遵循的方针。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一月四日刊登该报编辑委员小木曾功的文章,题目是《中国的石油战略面临转机》,摘要如下:
    中国想要走上“石油大国”道路的石油战略,现在可能已站到舞台上了。为了使中国原油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优势,能畅游在荡漾的石油贸易大海之中,以开采技术为主,接近国际石油资本当然是有效的。
    最近,中国的石油形势正在成为欧美观察中国的一个焦点。最近在东京举行的宫泽一基辛格会谈中,宫泽外相想试探华盛顿的内心而提出的题目之一也是探询以“石油”技术为中心的美中合作的可能性。
    关于石油开采机器等产业技术的对华交流方面,政府和民间都信心十足地认为日本比美国进展的快。因此,日本担心:居于石油技术首位的美国如果“越顶”的话,那就……。
    据说,宫泽外相曾有意地向基辛格国务卿探询美国政府和国际石油资本的技术援助是否已面向中国在东中国海上的石油开发,以及巴黎统筹委员会禁运物品同石油技术有关的电子计算机、配件机械等对华出口问题。但是,据政府领导人说基辛格国务卿“回避一切肯定的回答”。
    “以蒲式耳来对付琵琶桶”(以粮食来对付石油)——在围绕着“石油”的美苏接近正在实现的情况下,美国系统的国际石油资本首脑相继到北京朝拜,已就中国进口美国两千万美元的钻探机械达成协议,中国同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西德之间已订立合同或正在进行谈判,以便买进同一类型的技术和石油化学设备。
    据认为,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一九七四年已达一百三十七亿美元。看来,另一方面,由于从日本等国家进口机械设备急剧增加,所以陷于入超,出现了十亿美元左右的贸易赤字。中国买进机械设备是为了不得不增强它生产的原油的竞争能力以赚取外汇。现在中国出口赚取外汇的大约百分之十是靠出口石油。
    前不久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虽然对土光代表团说,“因为中国靠自力更生,不从外国借款,不进行共同开发资源”,但也说,“不拒绝引进外国的技术”。中国去年生产了六、七千万吨原油,为了更加增产和扩充石油化学工业,仅仅在石油化学方面就向日本等西方国家订购了超过十亿美元的设备。至少,自力更生的内容也许已做到有了“发展的变化”。


    【中央社台北十一月十四日电】题:就福特访问匪区外交部发表声明
    中华民国外交部就美国宣布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大陆匪区事发表声明说:
    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国政府与中国大陆毛共政权间之交往,曾迭次作严正反对之表示。此次美国福特总统前往中国大陆访问,中华民国特重申此一贯反对之立场。
    美国为吾人之盟友,不应为毛共所惑而做出任何损害中华民国及中国人民利益之事。
    【法新社台北十一月十四日电】这里的外交观察家说,外交部今天就福特总统即将访问北京一事发表的声明,听起来象是例行公事。
    同国民党政府在前总统尼克松宣布他在一九七一年七月进行“‘和平之行”之后发表的声明比起来,这个声明里没有表露出什么恐惧或愤怒。
    这些观察家说,这充分反映,国民党人对这种消息再也不心惊胆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