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0月26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基辛格国务卿离开日本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归国途中二十三日到东京停留,同三木首相等举行了会谈。二十四日下午三时许乘专机启程回国。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三木与基辛格会谈,一致期望主要国家首脑会议成功
    三木首相于二十四日上午邀请基辛格到首相官邸共进早餐并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会谈。会谈结果,两人一致同意,为了使从十一月十五日开始在法国召开的主要国家首脑会议取得成功要赶快准备。
    会谈中,三木首相特别强调说:“这次会议不仅是与贸易有关,而且需要就摆脱世界经济萧条的办法问题进行会谈。特别是期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问题取得进展。”此外,三木首相也谈到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问题,他说:“反对霸权条款也许还没有成为十分熟悉的概念,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普遍性的原则。”基辛格国务卿说:“美中上海公报中有反对霸权的条款,但是它不意味着采取共同行动。”基辛格国务卿说:“福特访华将在年内实现。”同时他解释说:“美国是基于两国领导人进行对话是重要的这种想法促进这次访问的,福特访华不会发生戏剧性的事情,美国没有做那种事情的意向。”
    【时事社东京十月二十四日电】题:基辛格向福田副总理说,美国总统十二月上旬访华
    福田二十四日下午访问基辛格,会谈了大约三十分钟。基辛格国务卿就访问北京的成果作了说明。他在谈到福特访华时说:“实质性的准备已经结束,大约在十二月上旬可以成行。”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三日以《各国人士看中国攀登珠峰》为题,刊登一篇寄自伦敦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征服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一向是很多西方爬山家的宿愿。今年夏季,英国组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强劲的爬山队伍,沿珠峰西南麓的途径攀登,结果在九月二十六日,他们登上太极。
    英国各大报章,无一不以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英女王及威尔逊首相,亦立即致电祝贺,因为这是英国人从这途径登越山巅的首次。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中国新华社已报道了中国登山队从北麓征服了珠峰的伟大事迹。其伟大之处,除了在九个团员中,有一位运动员潘多是女性外,各队员又只带一瓶氧气,这是足以使西方医学界人士目瞪口呆的。他们以为没有足够的氧气,人类在二万八千英尺的高空是无法适应的。关于这次中国人民的壮举,英国各大报章都略加报道,如《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都引述《人民日报》的专文,《前卫报》则刊登了那位藏族女运动员潘多的照片。这还情有可原,因为有些人从来就自以为是。但更有甚者,在报道了中国人民壮举后的翌日,《泰晤士报》刊载了早些时也登上珠峰的日本女登山运动员田部井夫人的谈话,她说:“如果中国登山队真的到达山巅,当然最好不过,但我并不以为他们成功了。九个人一起登上珠峰,可不容易啊。”这位享有盛名的女爬山好手,对中国新华社的报道,竟熟视无睹。更可笑者,被称为第一个从尼泊尔爬到珠峰的老前辈喜拉尔爵士竟然说:“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可能会比我们顽强,而我更知道他们不乏登山健将。但我只希望他们不要口出狂言。”真是岂有此理,我们且看事实。
    事情过了四个多月,英国的登山队完成他们的伟迹后,回到了祖家。他们告诉世界人士,在他们到达珠峰时,发现了一支有觇标的铝柱早已骄傲地屹立着,这是中国的登山好手用以测量珠峰高度的标志。英国登山队也只好承认,中国人确实光荣地在几个月前到达了山巅。那些所谓知名的爬山权威人士,还在轻视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的放矢。一些在英国的有识之士也希望以前抱存疑态度的人,会理智一点,别相信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的报道。
    这次,世界一些人士怀疑中国人征服珠峰事件。英国报章的处理手法,也表现了他们很怀疑中国的新闻报道。有些“权威人士”,竟然说是谎言。可不知道是他们自己在“狂言”。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简单的说,在西方社会里,有许多人还不了解社会主义,更有少数人有意丑化社会主义,其间更经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台、报章的一些胡乱吹嘘,欺人自欺。
    希望从这次存疑事件中,让西方人士明了,他们是生长在一个自己不自觉的“蒙查查”圈子中。他们每天看的报章,即使享有盛名的报章,所谓代表“民主自由”的报章,才带有主观的“宣传”任务呢!


    【美联社莫斯科十月二十四日电】苏联一位高级官员今天说,基辛格最近的中国之行旨在使美国重新在印度支那得到立足点。
    塔斯社社长扎米亚京说,此外,中国人利用这位美国官员的访问来离间苏美友谊以及阻挠总的东西方缓和。
    扎米亚京在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中说:“人们可以设想,美帝国主义在越南的失败以及柬埔寨正在变化中的形势为正在寻求在新势力的帮助下加强美国在那个地区的影响的途径提供了可能性”。他又说:“他们选中北京领导人并不是偶然的”。
    苏联官方通讯社社长经常是充当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发言人的。他说,中国报刊现在不再提美国是“超级大国”了,而是让那个国家“扮演中国在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中的一个潜在的和可取的盟国的角色”。


    在冀南解放区内,很少见到解放军的踪影,他们都在前线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但是在解放区内,到处都是民兵,连儿童、妇女都受军事训练,可说是全民皆兵。在国民党地区,军队是拉伕来的,但在解放区,人们是志愿当兵的。在冀县,三天的招募运动便有四千名志愿者参加解放军,更多人的请求被拒绝,因为他们是独子,或是家庭需要他们留下在家。
    一些解放军路过见到我们的拖拉机,便很有兴趣的询问:
    “同志,这是什么?”
    “这是一架拖拉机,一只铁牛。”
    “它能犁田吗?”
    “当然可以,每天可犁五十亩呢!”
    “好好使用它,待我们打到广州去,把蒋介石赶入海去后,再回来和你们一起犁田吧!”
    一九四七年秋天,联合国救济和复兴委员会宣告解散,我们的拖拉机因此缺乏汽油供应而不能开动,冀南的荒地开发计划只好暂时停顿下来,我也转到位于山西省南部太行山西麓的潞城县附近(离长治市约十英里)的北方大学任英文教师。这所大学是晋、冀、鲁、豫边区的文教中心。
    我在北方大学安顿下来不久,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便开始了。庆祝农历新年后的几天,大批北方大学师生投身到土改运动中。这个土改运动,是对千百年以来停滞不前的中国农业进行革命的第一步行动。我希望也投身到这个热火朝天的运动中,于是我向当时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申请,经过有关当局的考虑后,我的申请获得批准,我被分派参加大学附近一个叫张庄的农村的土改工作组。后来,我把这个农村获得新生的历史,写成《翻身》这本书。
    济南解放了。解放军在济南机场拣获几千桶汽油,于是,存放在冀南窑洞内的二十部拖拉机获得汽油供应。因此,我离开北方大学,回到冀南恢复拖拉机训练班,并在冀县与衡水之间的冀衡农场工作,这是解放区内第一个机械化农场。
    一九四九年是中国革命历程内决定性的一年。前线不断传来捷报,解放军分各路向蒋占区挺进。二月七日,北平解放的消息传来,整个冀县立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鞭炮声、锣鼓声、欢叫声震撼着整个县城。北平的解放,对于冀县农民来说,意义何等重大。它标志着国民党大势已去,二十多年的战争快要结束,农民的子女快将凯旋而还,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地主阶级剥削将成过去,一个繁荣富强的新社会已渐露曙光。北平解放后,我曾多次到那里公干。解放后的北平,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
    这解放前动荡不安、死气沉沉的古老城市,已焕发了青春,到处都是宁谧、舒畅和生气勃勃的新气象。以前鱼肉百姓、殴打示威学生的国民党警察,已由态度随和、热心服务的人民警察所代替,他们身上不需配带枪枝和木棍,只拿着扬声器提醒人民过路要小心,和井井有条地指挥交通。自义和团起义失败后便被帝国主义者占领的东郊民巷外国领事馆区,已经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那里我们再见不到外国士兵架起铁丝网和机关枪恫吓中国人民,只有威武的解放军在那里巡逻。在春天和煦的阳光下,王府井大街上到处都是欢乐的人群,小汽车和单车穿梭往来,城楼上红旗招展,公园里处处是欢笑声……北平城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日子毕究已成逝水了!
    除了享受欢乐的日子外,人们没有忘记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虽然南方还是在国民党手里,北平的人民已开始一项又一项的建设,为重建整个中国打下根基。(三)


原照片说明:中国登山队今年五月登顶时建立的测量觇标仍留在顶峰上。站着的是道格拉斯·斯科特队员。       (日本《朝日新闻》十月十七日转载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