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7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二月四日刊登一篇专访文章,题目是《葛时俊谈中国卫星返地球》。(葛时俊任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航空及太空工程,曾参与美国太空总署太空实验室研究工作,曾在英国研究流体力学。)文章摘要如下:返回地球的两个办法葛时俊说,人造卫星返回地球,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绕地球运行,主要是运用牛顿万有引力的原理,但离地球三百多公里之处,仍有空气,尽管密度极低,因此,卫星运行数年之后,就会慢慢减速,以致掉下,在大气层烧毁。所以,解决人造卫星进入大气层的难题是很关键的。
    他说,人造卫星降回地球,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空气阻力,一是使用“制动火箭”。前者是在人造卫星装降落伞,但通常是采用后一种方法。所谓“制动火箭”,就是在人造卫星上配备小火箭,这小火箭的作用与发射进太空的大火箭作用相反,就是要人造卫星减速,在适当的速度下,因地心吸力的作用而返回地球。人造卫星能够沿正常轨道运行,主要是它的离心力与地心吸力保持平衡。减速小火箭不能有误差“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葛时俊继续说,关键是何时发动小火箭,火箭燃烧多久。两者都要计算得十分精密、准确,比如燃烧时间,大约是几秒之间,其间不能容许有几百分之一秒的误差。先前说过,小火箭主要是把人造卫星减至适当速度(其实减低很少的),如果两者都有误差——即使很微少,那就造成两种情况:如果速度减低得太快或太多,人造卫星落下地球的角度就太大,落下的速度就太快,在大气层的摩擦就更厉害,因此就容易被高热熔掉;如果速度减低太慢或太少,人造卫星落下地球的角度就太小,会脱离地心吸力,飞离地球,躲到太空。还有,如果小火箭发动得太快,人造卫星就可能会落入别的国家里。人造卫星本身的材料上述问题解决了,还有人造卫星本身的材料问题。葛时俊说,尽管人造卫星落下地球的角度较小,但进入大气层仍因摩擦生高热,普通金属在这种情况是必然烧熔的,因此要解决散热问题。办法有二:烧蚀及选用耐热的金属。“烧蚀”,就是在金属外壳涂上一层塑料。这种塑料是十多年前发明的。这种塑料涂在人造卫星的前端承受了绝大部分摩擦生起的高热,以致逐渐蒸发,蒸发出来的热流往后面流去,减少人造卫星本身的热度(通常人造卫星是头大尾细的,所以热流从旁流去;也有圆形及头细尾大的)。尽管这样,热度还是很高的(按:可能达到摄氏一万度),所以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外壳的材料,非有十分耐热的金属不可。
    谈到降落地面问题,他说,人造卫星降落海面比较简单,因为震动小。美国就是这样。苏联第一个太空人落入地球时,是先弹出人造卫星外的。人造卫星落入地球是高超音速,即是音速的七、八倍。人造卫星要落地面,就要避震设备好。通常是先甩掉人造卫星涂上塑料的前顶,然后在接近地面时张开降落伞。今次中国人造地球卫星能够降落地面,据估计,震动力不会太大的。看到了中国科技的水平人造卫星降回地球比在太空有什么好处?葛时俊表示,起码可将菲林(即照相底片
    ——本刊注)及搜集的科研资料带回来,无需用电波拍发,这样就更清楚了。在研究国家资源、气象资料和国防侦察上都有重大意义。而且,人造卫星也可同时把一些在太空科研的成果带回地球来,例如可以把太空里存在的空气分子带回来。另外,在军事上可发射轨迹导弹及多弹头导弹,有很重要的国防意义。洲际导弹重返大气层的原理便与人造卫星返回地面的一样。
    葛时俊最后表示,这次发射的人造卫星,如果重量是可载人,那就可以作宇宙航行的第一步了。人造卫星这次能返地面,看来,太空人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由此看来,中国的流体力学、应用力学和遥控、雷达、冶金等科技是有高水平的。


    【中央社台北十二月五日电】外交部今天发表声明,重申中华民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政府与毛共政权交往的立场。
    声明全文是:
    “中华民国政府对福特总统此次访问中国大陆共区事,于本年十一月十四日曾发表严正声明。
    值兹福特总统结束其访毛之际,中国政府特再重申其坚决反对美国政府与毛共政权交往之立场。此一严正立场决不变更。
    中华民国政府将继续执行其对内及对外之既定国策。
    最近情势发展证明,自所谓‘上海公报’发布以来,美国谋求与毛共妥协,非特未能进一步保障亚洲自由国家之安全,反而鼓励共党之渗透与颠覆活动,促成中南半岛各国沦入共党魔掌。美国与毛共交往,加深毛共对大陆人民之残暴统治,不啻鼓励毛共此一对外侵略与国际冒险之邪恶力量,美国此种措施实有悖其自己所宣布维持亚洲均衡及帮助自由民主国家协力抵抗侵略与压迫之宗旨。”
    【美联社台北十二月五日电】国民党中国的一位政治观察家今天说,如果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发表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可能采用日本方式的讲话,他是“不明智和不负责任的”。
    这位政治观察家说:“要不是基辛格国务卿发表了这一讲话,这次访问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惊人的东西。
    “但是,如果基辛格确实讲了这番话——美国打算采用日本方式使它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那么他的讲话对于台北来说将是非常令人不安的消息。”
    他说,到现在为止,此间大部分老资格的观察家对于美国同北京关系正常化的努力所考虑的,主要是华盛顿和台北之间的实质性关系。
    他又说,在台湾领导人看来,日本方式实际上是在突然断绝台北和东京之间的一切正式外交关系之后作出的一种造成既成事实后的临时安排。
    假如基辛格确实说了这番话,那么他认为“基辛格在同国会议员磋商之前就美国的对外政策发表如此重要的讲话是不明智和不负责任的”。
    他引证了这个情况,即美国一半以上的众议员都支持这个决议:在同北京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美国不应作任何牺牲国民党中国重大利益的事”。


    【法新社台北十二月五日电】美国使馆一位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他既不否认也不证实关于美国政府将派一名代表到这里来解释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北京之行的消息。
    同时这位发言人说,美国驻台北大使昂格尔先生将于圣诞节前返回美国“度假和进行一些磋商。”
    这位发言人强调指出,这位大使自从今年五月回美国磋商以来一直没有休假。这位发言人还说,这是他一直计划的一次旅行。
    国民党外交部说,它不知道关于美国派一名代表来台北解释福特先生对北京的五天访问的事,这次访问已于今天结束。
    美国使馆这位官员说,正在考虑派代表的事,但没有做出决定。


    【塔斯社华盛顿十二月四日电】题:杰·福特访问结束
    美国总统杰·福特结束了对北京的访问。美中会谈结束后,没有发表任何公报。美国总统在告别宴会上说会谈是“建设性的”。杰·福特说,“我们讨论了我们的分歧。但是我们也肯定了,我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共同点。”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解释没有发表最后公报时说,他认为,访问重要的是讨论,而不是象公报这类表面的东西。
    美国记者在解释这一情况时说,美国总统和中国首领“在和缓政策这一重要问题上彼此距离是如此之远,甚至无法就联合公报达成协议”。
    白宫新闻发言人对记者们说,除缓和紧张局势问题外,美中会谈中还讨论了其他广泛的问题。
    据他说,对这些问题,两国间有着“十分广泛的一致意见”。


    【共同社东京十二月五日电】题:外相就日中谈判表示热情,找机会试探重开谈判
    宫泽外相五日在众院内阁委员会和外务委员会会议上说:“想找机会采取某种方法。”表明日本方面打算向中国政府试探重开谈判。
    宫泽外相所以表明“愿意同中国方面进行某种接触”这种想法,是为了转达日本方面希望促进这项条约谈判的热情。
    【时事社东京十二月五日电】宫泽外相五日上午在众议院内阁委员会会议上回答了公明党鬼木胜利的质询,就苏联对谈判业已停顿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态度等问题,第一次概括地表明了政府的基本想法。
    关于日中双方虽然互相理解各自的立场,但是条约谈判却没有进展的原因,外相说:“中国是基于这种认识,即本国的安全实际上遭到威胁,要设法排除这种威胁。而日本则有(写有永久和平的)和平宪法。在于所处的环境以及历史、地理条件不一样。”基本暗示出原因在于日本与中国在对“苏联威胁”的认识程度和对策上有不同。
    外相进而从这种立场出发,就日中条约与苏联的关系问题说,这一条约的内容“公平地看必须注意不要对苏联不友好”。并且说:“如果日中条约对苏联不是不友好的,那末不管苏联方面说什么,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口实。”
    【本刊讯】日本《产经新闻》十二月四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问题,外务省首脑表示,“反对霸权”如能确保日本的立场,就不怕苏联责难》,摘要如下:
    外务省首脑三日就处于停顿状态的缔结日中和平友好谈判问题表明见解说,即使把日中联合声明中第七项的反霸的宗旨写进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也不认为在对苏关系上会威胁日本的安全,该首脑进而就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以后可以估计到苏联将谴责日本这一问题说:“最好是这样一种形式,即谁看到都无法提出异议”。作为从以往那种在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问题上一直积极谋求苏联理解的姿态,向只要确保能避开苏联的对日谴责就可以的这种姿态的转变,是引人注目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