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1月23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挪威《工人报》十一月十三日以《两个超级大国极不安定的局势》为题刊登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尽管超级大国合作的前景似乎变得有所明朗,然而国际形势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地中海和中东地区,两个超级大国如今在那里的处境变得更加不稳定。对苏联来说,塞浦路斯形势的发展尤为严重。随着事件的推移,塞浦路斯事件一天不解决,该岛回到它不结盟和中立的地位的可能性便越小。对苏联来说,最重要的不在马卡里奥斯能否回塞浦路斯,而在确保塞浦路斯作为一个不结盟国家的地位,并把北约国家在岛上的军事力量限制在英国的基地。今天土耳其所作的实际上正是在极力设法大力加强北约在岛上的军事存在。基辛格象今年年初在中东问题上的做法一样,一直把俄国人排挤在塞浦路斯外交之外。美国在中东和塞浦路斯问题上的这一作法已超出了苏联领导人能够容忍的程度。
    然而,地中海地区形势的发展给美国也带来了一些大的不安因素。它涉及到从葡萄牙经西班牙和意大利到希腊的整个南部地区,这里既是北约的南翼,又是美国通往中东的联络线。美国人对共产党在葡萄牙的影响越来越感到忧虑不安。美国对葡萄牙继续参加北约的原子合作所持的怀疑态度也反应了美国的这种不安。俄国人今天最怕的是美国在葡萄牙将煽动一次反政变。
    在西班牙不晓得佛朗哥是否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希腊,自从它退出北约之后,形势一直动荡不稳。然而更使华盛顿担忧的还是意大利的形势发展。尽管意大利共产党对莫斯科采取了比西欧任何共产党都更加独立的立场,而且它变成莫斯科附属党的危险性也最小,美国人则怀着几乎是一种病理上的害怕,怕意大利共产党参加政府。
    再回过头来看中东极其不稳定的形势,那里一旦爆发新的战争,两个超级大国都将很容易被卷入冲突。


    【本刊讯】日本《北海道新闻》十一月五日登载一篇文章,题目是《武器出口竞争加剧——英法继美苏之后》,摘要如下:
    美国和苏联一直在进行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另一方面继续向世界各国兜售数量庞大的武器。特别是靠去年以来的“石油战略”拿到了巨额石油美元的产油国实行军备现代化,成了兜售武器的焦点。而且,最近又有英国和法国新参加,大国的“武器出口竞争”更加激化了。
    整理世界军事战略问题上有权威的资料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说,从外国得到大批武器(无偿、有偿都包括在内)的,无论怎么说,也是中东地区。从一九五○年以来的二十年中,接受了世界武器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而且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一九六七年)前后的六十年代后期的五年里,一跃而占百分之三十一。
    其次是长期战争连绵不断的南越,它在六十年代后期的五年接受了世界武器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但是,在越南战争告一段落,同时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一九七三年,中东地区接受武器的比重一举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一。
    从“出口”(也包括无偿援助)这种武器一方的比率(一九六一年以后的十年)来看,最高的是美国,百分之四十七,其次是苏联,百分之三十。实际情况是美苏两大国控制着世界的武器市场。尤其是发生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去年,向中东提供的武器更加多,据美国政府宣布,仅美国就销售了八十五亿美元(一九七四会计年度)。而苏联的出口只是二十亿美元,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出口达五亿美元。世界的武器市场已专门集中在中东地区。
    然而美苏的武器出口最近起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在五十年代通过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等无偿提供武器,建立了“反共阵营”。但是,到六十年代以后,作为改善国际收支的办法,美国把出售武器定为国家的政策,从一九六二年起改变以前以无偿提供为主的方式,一九六七年以后销售率已提高到百分之七十八。
    相反,苏联是更多地通过援助而不是销售去建立它的“影响范围”,一九五五年通过捷克向埃及援助武器,以此为突破口一直在积极地培植反以色列势力。
    估计今后销售武器的竞争将更加激化。那就是围绕去年以来被产油国靠“石油战略”弄去的石油美元展开的“夺回”战。因为有一种说法认为,估计超过一千亿美元的石油美元用途,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全都开始大规模地实行军备现代化,在它们的影响下,其他产油国也表现出了要实行军事现代化的决心。


    【本刊讯】英国《泰晤士报》十一月十八日刊登埃·史蒂文斯发自莫斯科的一则报道,标题为《随着最高级会议临近,<真理报>攻击西方的政策》,摘要如下:
    随着福特—勃列日涅夫最高级会议的临近,苏联的评论采取一种审慎的低调姿态。这个调子是《真理报》的高级评论员维克托·马耶夫斯基定的。他抱怨说,每天的情况都可以证实,西方的一些有影响的人士赞成恢复冷战。然后,他攻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地中海的侵略活动助长了“在特拉维夫和美国部分报纸上的一种公开言论,说什么要为对阿拉伯人的第五次战争作准备”。
    他指责美国匆匆忙忙地对以色列增运坦克、飞机和其他军事装备,他又说,“极端反动”的《纽约每日新闻》要求把以色列视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
    在转而谈到能源危机时,乌耶夫斯基说,美国的某些刊物公然谈论有可能对产油国进行军事干涉以避免另一次石油禁运,美国的政策现在鼓吹同西欧和日本缔结“神圣同盟”以使产油国屈膝投降。
    最后,马耶夫斯基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情况的恶化表示高兴。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一月九日刊登龚念年写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军不吹起床号了》,摘要如下:
    在美国军营里,清晨变成沉静静的,没有了催人起床的号角声,没有了催人早起的晨操,没有了值星官的内务检查……这是最近一年来,美国军队的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校正刚应召入伍的士兵的懒散习惯,要他们服从军营的纪律生活,特意编了一首歌曲,作为一部宣传军队生活影片的主题曲来唱,以便家喻户晓。里面有几句是这样的:
    “这是军队啊,琼斯先生,
    没有私人房和德律风(电话——
    本刊注),
    过去你在床上吃早点,
    可是今后你再也不能。……
    按照号兵的指挥行动;
    你是在军队,而不是在乐队中。”
    然而,事隔三十年,尤其是经过了最近这一场越南战争之后,一切变了样。
    美国军队的征兵招贴画,在这四分之一世纪中,屡次出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队的力量向海外各国伸展,基地遍布五大洲,那时的征兵招贴画,绘的是各地风光,下面写着一句:“参加海军,游览世界。”到了越南战争时,许多青年拒绝参加这一场不义之战,拒绝应征,于是征兵招贴画改了内容:一个留着山羊胡子、头戴花旗高帽的山姆大叔,不但伸出右手,而且用食指直向前方,对准观众喝道:“山姆大叔需要你。”这幅画非但没有打动青年们的心弦,而且有更多的人在中签后拒绝报到,甚至在入伍之后不告而去,开了小差相继溜往国外,以致直到现在,仍有五万多青年留在外国(最多的地方是加拿大和瑞典),被列为“逃兵”。
    越南战争给美国带来极大的教训,兵员的补充,由征兵改为募兵。当兵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和职业。军人变成了社会上七十二行中的一行。为了与其他行业进行竞争,现在的募兵招贴画,连标语都有了反映现实的改变:“参加军队,享受生活”。不吹起床号的美国军队,就是如此出现的。
    既然是以享受生活为号召,那么军队就得有高生活水平的条件,才能发生吸引力。高薪,这是不在话下的了。勤务轻松,军纪弛松;这两“松”也是必要的。衣食住行也不能不够标准。因此,美国募兵制虽然刚刚实行了一年,军队生活几乎与以往完全不同了。
    首先,各个军事基地之中,到处都是每个星期休息两天,每天值勤八小时。值勤以外时间,自己支配,陆上基地中的人可以离营,在靠岸军舰上的人可以离舰。站岗制度几乎全部取消,代之以乘坐巡逻车巡逻。陆军取消了过去的每星期五夜军营大扫除制度,内务整齐检查全部废除,起床喇叭号成为遗迹,过去向上官举手敬礼习惯还存在,但其废除也是时间问题了。
    居住条件还有更大的变化。大统舱式的军营逐渐拆除,代之以近代化的公寓住宅,最差的所在,也是不超过四至八人的小房间,房间有地毯等等陈设,其豪华不亚于大垄断公司的独身宿舍。为已婚者建造的家眷住宅已达三十万户,今后还会再增加一万多户。五角大楼今年专为建造住宅而拨付的款项,就达六亿美元。
    餐厅中,菜牌多种多样。啤酒。请随便喝。过去作为专门欺侮新兵之用的厨房工作,改雇专任大厨师负责。有些基地,在用饭时间之外还可以吃饭。还有些地方,对于不愿意吃基地伙食的人支付“在外用膳津贴”(缅因州罗林格空军基地)。制服由政府派人量身缝制。俱乐部可以邀“阿哥哥”舞女表演。这一些待遇,可谓至矣尽矣。
    由于前几年兵源欠缺,改为募兵制后,首要的问题是满额。召募的办法之一,是基地与附近的大学合作,成为“军学协作”,以便用“愿念书青年请参加军队”为号召,肯塔基州福德坎倍尔基地则更特殊,它在基地内设有大学一座,该基地里的美国兵可与妻子在一起居住和生活,一个星期读书,一个星期当兵。过去,无故离营会遭到军法审讯,现在则一切松弛,来往听便,有人认为,如果不是这样,根本征募不到任何新兵了。
    美国人民被征收了大量所得税,却养活着这么一支军队,大家当然啧有烦言,对于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更有疑问。最近报纸投书上,时常出现“反对滥用税款”、“我们的军队还能打仗吗?”的论调。
    今天的美国军队,强调士兵过着与常人无二的生活,太太分娩当兵的先生可以告假回家照料。从兵额来说,满员虽然实现,但是,这些士兵并不在军营之中。由于情况还在变化,不吹起床号的美军今后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这里只说了一鳞半爪,一时还难完全预见得清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