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8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香港《七十年代》月刊八月号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台湾岛内的学生运动近况》,摘要如下:
    编者按:最近海外的留学生刊物,纷纷报道今年二月十八日台北千名大学生的示威游行,及一些要求“中国和平统一”的行动。《纽约时报》和香港英文《虎报》也作过有关报道。本文原刊在六月二十日出版的留美知识分子刊物《桥刊》上,对有关台湾岛内知识分子的动态,报道得较为详细。特予转载,以供读者参考。
    近两三年来,由于局势急骤的转变给予关心国事的人很大的冲击,加上在台湾接二连三的举行了数次保钓及反日示威,提高了年青人对政治的热衷和参与,愈来愈多的人在探讨国家民族的前途。
    在钓运初期,相当数量的刊物自海外,突破封锁到了关心国事人的手里,私下广被传阅,其影响力不可忽视。立场明显的钓运后期,与统一运动时期,海外的刊物已不易寄进去,但有关中国大陆进步的实况,却由回台探亲或服务的人传了回去。在多次的争辩与分析之后,许多人开始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做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恐共之心随之减少。很快的他们发现在号称“三民主义模范省”的台湾,确有很多现象是极不合理的。于是怀着满腔的热血开始公开的批评时政,要求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的情绪高昂,嗓音洪亮,可是当政者不是听而不闻,便是装出改革状敷衍了事,他们的纯正善意反而遭到怀疑,行动受到监视,言论受到警告,以致悲愤、苦闷不可终日。“民族主义座谈会”在台大
    去年十一月在台大校园里开的“民族主义座谈会”中,有些衣锦荣归型“学人”王文兴之流,大卖赖外力以自保的苟生哲学,却被该校副教授陈鼓应、讲师王晓波等多人痛加指责。陈鼓应指出美日对台的经济与文化侵略,批评台湾知识分子多充满了买办思想,抨击经济发展的方向错误,造成了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并呼吁学生随他去日本大使馆和电视公司示威游行。在会中陈亦指出,中国应该统一,不能永远被分裂。自此次座谈会后,台大言论高涨,要求和平统一的言论与文字、标语纷纷出现于校园,同时也影响到其他几个大学,各校热心此事的学生们也经常碰面交换消息、资料并讨论国共和谈的可能性等等。“保守派”与“革新派”之争
    达古稀之年的蒋介石先生身体日衰,近年来几已完全不克执行其总统之职务,于是大权全部掌握在蒋经国先生的手中。小蒋年事虽已坐六望七,可是尚有一番雄心壮志,无奈政府大小衙门中“腐气”太深,当官者众,做事者寡,小蒋不少策划周良的政策,层层转达,到了下面实际执行时,往往不是虎头蛇尾,敷衍了事,便是根本走了样。于是蒋氏双管齐下,一方面鼓励不满现况的青年说话,制造需要改革的舆论,另一方面加速以自己的心腹置换既得权益的官僚,遂引起“保守派”普遍的恐惧,以致有“小市民心声”的应时出现,大卖以不变应万变式反革新的膏药,图唤起普遍的共鸣,以便于与大学杂志为首的改革论相抗衡。二·一八事件的远因
    “二·一八”事件发生的远因有三:
    一、大学杂志这批较年青的知识分子,由于替改革派立了不少汗马功,曾受到小蒋先生相当程度的重视与照顾,于是引起了小蒋嫡系“新赣南派”的猜忌,所以一有机会便要修理之,岂容小辈猖狂。
    二、自从去年陈鼓应游美国一趟回台,以及张系国回台服务之后,在他们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到农村、渔民、矿工等等问题的严重性。大学生们开始跳出象牙塔,把工作的重心,落实到改善穷困的基层上。于是当政者大为紧张,当年就是激进知识分子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结合,才使他们痛失神州。民族主义的高涨也是当局所不放心的。因为他们心底明白自己走的是什么路线。“国共和谈””“和平统一”的呼声更是他们所怕听的,因为中国统一了,他们这批人的权益只怕会打一个极大的折扣。
    三、这批“少壮革新派”,理想甚高,任何问题全从国家、民族的利益上去看。然而在小蒋领导下的“老壮革新派”虽有些理想,但是基本上的做法,还是在谋求个人权势的巩固,所以在对抗“小市民心声”时期,“少壮”们虽言论激烈,但主要的矛头是指向“保守派”,所以“老壮”别具用心的加以翼护。捉人、示威、自杀
    从今年二月十二日开始,警总和调查局,如同抓人比赛似的大肆逮捕,爱国学生一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十二日先捕卢正邦(台大法律系刚毕业),十三日捕黄道琳(台大考古系学生),十四日捕钱永祥(台大哲学系学生),其后连续逮捕了宋秩铭(淡水工专),周一回、郭誉孚(师大学生)等多人,逮捕的理由是截获一封陈学培自海外寄回去的信,当局认为这是与左派统战有关,所以开始抓人,同时又在学生处搜出部分马克思著作、毛选与大量海外留学生刊物。这些中英文书籍,部分是由美国寄进去的,部分是从图书馆偷拿出去的。同样的在南部的成功大学里也因学生聚会讨论国是,交换刊物,而捕捉了胡添培等多人。十七日晚间又出动大批人马到台北与景美,以涉嫌叛乱的罪名逮捕了陈鼓应和王晓波,随即搜家,并带走了一些有关大陆的图片、陈省身的录音带和王浩的演讲稿及其他私人的书籍和信件。
    警总逮捕事件很快传遍了各大学,群情激愤,十八日晚上,有上千台大学生聚集操场,开始游行抗议。当走到台大正门对面的双叶书廊及现代书店时,贴上大字报及标语,写着“大学生如何活下去”、“抗议政治犯被捕”。当时围观群众达数千人。郭誉孚挥舞日本刀,要自刎来抗议官方的暴行,围观和抗议的观众越聚越多,台北当局出动了大批武装警察及宪兵部队,企图用武力阻止郭誉孚的抗议行动。这时郭誉孚挥动武士刀以自杀相抗,郭自割手腕、颈子,在墙上以鲜血写下“和平统一救中国”等十余张大字报。由于血流如注,郭生终于昏了过去,于是被送往台大医院急救,幸已化险为夷。郭誉孚的这种为理想而不要命的行动,已为中国之统一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尸揀
    一、事变发生后,警总派人到各校搜查多次。台大校长阎振兴及成大校长倪超怕事情越闹越大,乃至警总陈情要求把被捕学生放出;但有两名却以案情重大,继续扣留,学生放出之时,家人群聚迎接,周一回母亲接不到人,黯然回家,愈想愈是悲愤,便上吊身亡了。留下的遗书中说:她丈夫是国家先烈,现在唯一的儿子又被国家拿去了,因此不能再活下去。
    二、政大也有两名研究生,为了强调呼吁和谈的意愿亦跳楼自杀,据说其中至少一人业已死亡。
    三、三名台大台籍学生于三月份在宿舍内集体自杀作为反对国民党拒绝与北京会谈的最后抗议行动。在惨剧发生前,死者们一直非常活跃,鼓吹国共和谈,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由于台湾当局全面封锁消息,二、三月份发生的事情,到了五月底详情才陆续的、片断的传出来,到底还有多少人被捕以及自杀,到目前为止还是个谜。


    【法新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这里的警方今天说,昨天,在西爪哇的万隆发生反华人风潮,一群群青年横冲直撞,放火焚烧和捣毁了大约一百辆华人汽车和摩托车。
    暴乱者还袭击了这个位于雅加达以西一百八十公里的大城市的华人区的一些华人商店。
    眼下还不知道伤亡情况,但是警方说,已逮捕了包括抢劫者在内的大约一百名印度尼西亚人。
    警方说,这次暴乱造成的损失比十年前万隆的反华人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万隆的主要商业街道有大量的房屋被毁坏。
    警方已禁止一切华人进入万隆。警方说,现在局势已经控制住了,虽然今天上午有消息说又有几家华人商店遭到袭击。在雅加达,武装警察昨晚赶到华人区和华人商业中心,以防可能发生袭击。
    【美联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西爪哇首府万隆今天发生骚乱。因为有一个印度尼西亚人遭到一个华人殴打,几百个印度尼西亚人在激愤之下掐死了一个华人,另有二十三个华人被打成重伤。
    暴民捣毁了九百一十四家店铺,还放火烧了一百九十二辆摩托车和一百二十六辆汽车。华人还有三十二个人受轻伤。
    在局势控制住以后,拘留了大约一百五十个印度尼西亚人,其中有两名空军人员和三名曾参加过好斗的中学生组织“学生统一行动组织”的人。
    军方高级人物和万隆市官员今天开了会,讨论采取什么紧急措施来防止这种新的反华人骚乱蔓延到其他地方。
    【安塔拉通讯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宣传部长马舒里今天说,万隆的局势已经控制住了,各保安机关在城防司令部领导下使万隆恢复了正常。
    他说,政府将严办任何破坏公共秩序和安全的人。他号召社会各阶层协助维护秩序和安全。他告诫公众不要一受挑动就轻易采取有害于公共秩序和安全的行动。
    马舒里部长在会见雅加达各报纸通讯社的主编时发表了政府关于本周初(八月五日)的万隆事件的声明。
    【路透社雅加达八月六日电】万隆昨晚发生狂暴的反华人骚乱,数千名印度尼西亚青年在街上横行不法进行破坏。
    万隆警方的一位官员说骚乱者从晚上一直闹到早上,最后终于被警察和军队驱散了。警察和军队曾几次开枪示警。
    这位官员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今晚还有五十九个人在医院里,其中大部分是华人。
    宣传部长马舒里在雅加达说,这次骚乱显然是一个误传的消息——说有一个印度尼西亚青年在同华人打架时被打死了——引起的。
    马舒里在一次特别新闻发布会上说,昨天下午有一辆汽车同一辆大车相撞,驾大车的人同汽车上的人争吵起来,前者受了重伤。马舒里说:“后来传出谣言说驾大车的人死了,这就激怒了一些人。”他还说,驾驶汽车的人已经逮捕,后来发生的捣乱行动的煽动分子和策划者也已经逮捕了几个。这种反华人情绪的爆发使首都的观察家感到意外。


    【美联社布宜诺斯艾利斯八月四日电】庇隆党的代表大会今天提名胡安·庇隆为总统候选人,并把他的妻子伊莎贝尔提名为他的竞选伙伴。
    对两个提名的表决是一致的,未有人提名其他候选人。庇隆(七十七岁)和伊莎贝尔(四十二岁)没有参加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的决定并不出人意外。阵容庞杂的庇隆运动当中目前占控制地位的温和派最近几天曾积极开展活动,主张提名伊莎贝尔为副总统候选人。
    但有人猜测,伊莎贝尔可能在选举前夕拒绝接受提名,让她的丈夫自由选择另一个人坐第二把交椅。左派的庇隆主义青年运动和它的游击队盟友主张提前总统埃克托尔·坎波拉,但他们被排除在党代表大会之外。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月四日刊登该报记者亨利·海沃德自雅加达发回的报道,标题是《印度尼西亚对恢复同中国的关系迟疑不决》,摘要如下:
    印度尼西亚目前对于恢复同中国的正式外交关系仍然极为谨慎。
    仍然记得一九六五年共产党未遂政变的这个国家既不谋求也不同意同北京互派大使,尽管它从来没有正式同中国断交,并且仍然在中国首都保留着没有大使的大使馆。
    但是,雅加达正逐渐朝着改善同大陆政权的关系的方向前进。
    马利克外长在接见本记者时说,他在五个月前在巴黎同中国外长会谈时已经解决了恢复两国正常关系的各个主要问题。
    马利克说,他在这些讨论中明确地表示,印度尼西亚需要时间为恢复正式关系
    ——在恢复正式关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互派新大使——作准备。
    如果仅仅根据这一点来判断,似乎恢复正式关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是此地谁也不肯说将会多快恢复正式关系。
    一位人士指出:“要是这个问题交由马利克先生一个人处理,现在大概已经解决了。但是,苏哈托总统也参加作出决定,而他在有关中国人的问题上是很谨慎的。”
    此间关注的一个问题看来是中国可能派到它驻雅加达大使馆任职的人员的类型。这里的人们追述说,在一九六五年流产的共产党政变爆发时,有一批数目多得惊人的华裔印度尼西亚人,包括一些著名的商人,碰巧都在中国。这些前“印度尼西亚人”现在仍在中国,他们大概是被取缔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党员或同情共产党的人。甚至在那个事件八年后的今天,印度尼西亚依然不想接受他们回来。
    所以,自一九六七年以来一直处于中断状态的两国间的关系,可能还要有一段时间仍然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