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8月17日参考消息 第2版

    【塔斯社莫斯科八月十四日电】题:勃列日涅夫到达阿拉木图
    八月十四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到达阿拉木图。
    和勃列日涅夫一起到达的有: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努里耶夫,苏联采购部长佐洛图欣,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中央总书记助理楚卡诺夫以及苏共中央总书记助理戈利科夫和勃拉托夫。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八月十四日电】塔斯社说,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十四日访问了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是苏联中亚共和国哈萨克的首都。据报纸说,由于农业机械缺乏,那里的收割工作碰到了严重困难。
    塔斯社没有说明勃列日涅夫访问的原因。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八月十五日电】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今天指摘中国奉行“疯狂的反苏主义”和“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活动”。
    勃列日涅夫是在哈萨克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的一次公众集会上讲这番话的。苏联电视台实况播送了他的讲话。他宣告要继续对毛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他说,苏联准备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勃列日涅夫的这些话是同最近两周来苏联报刊越来越多地批评中国领导的情况相一致的。一些西方外交官已推测说,苏联可能是在为召开一次共产党的新的世界集会来处理中国问题作准备。
    勃列日涅夫说,苏联已尝试同中国改善关系,但是没有成功。他说,“其(所以没有成功的)唯一原因是中国领导所奉行的政策,这种政策是以疯狂的反苏主义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颠覆活动为基础的”。
    勃列日涅夫宣告要继续为和缓国际紧张局势、为消除军事危险的温床、为终止军备竞赛而积极斗争。
    他的讲话中很大篇幅是给哈萨克农民鼓气的讲话,要他们努力工作来实现好收成。哈萨克是苏联的主要产粮区之一,那里的收获工作刚刚开始进行。
    【本刊讯】英《每日邮报》八月十三日报道:
    在经过了数个月的相互敌视以后,苏联同中国之间的舌战突然爆发了。
    这里的非共产党外交官预言,在这两个共产党大国之间的冷淡关系中,将出现新的事态发展。
    战争暂时被排除,虽然两国都在边界上部署了军队。但是,这里的外交官们认为,苏联可能发动一次外交攻势,以使中国领导人处于同外界隔绝的境地。


    【本刊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七月十三日出版的一期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天空中的间谍增加了:美国和俄国怎样彼此进行监视》,摘要如下:
    由于什么都能看到的间谍卫星,美国和俄国的上空普遍成为“开放的天空”。
    美国和俄国——尽管大谈关系比较亲密了——正在象冷战高潮时一样贪婪地彼此进行着间谍活动。在过去六个月内,这种间谍活动陡然增加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空中间谍”卫星进行的,这些间谍卫星几乎揭开了彼此的全部国家军事秘密。
    如果一个国家要举行一次军事演习,试验一种新式武器,把一艘船下水,或把武器运到另一国家去,另一个国家几乎立即就会得知。
    有的卫星用来侦察导弹发射井,有的用来记录军事通讯,有的监听大气层中的核爆炸,有的用来侦察军用飞机,有的用来追踪火箭的飞行,有的用来作天气预报,有的用来估计庄稼的生长情况和清点世界任何国家的资源。
    空中侦察活动已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一些卫星可以控制其他一些卫星,一个卫星能告诉另一个卫星什么时候目标区的云层太厚,不能摄影,应把照像机关掉以保存胶卷。一些卫星可以把地面上的命令转达给其他卫星,让它们改变轨道,对不寻常的活动作细致的观察。
    在过去五年中,俄国每年照例把大约三十颗侦察卫星送进轨道。
    美国在同时期平均发射大约四颗卫星。美国的卫星比苏联的卫星要复杂,寿命也较长。加强监视。一九七三年头六个月,两国发射的卫星都达到过去全年的数量——显然这是为尼克松总统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六月份举行最高级会议作准备的。
    两位领导人参加会议的时候各自都掌握了关于对方军事能力的极其大量的事实。
    间谍卫星可以看到差不多每一件事情,除了地下核爆炸、潜艇和实验室的试验。
    甚至潜艇在今后十年到二十年内的某个时候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目前免受卫星侦察的能力。
    美国和俄国都有在空间摧毁对方卫星的能力。但是两国在一九七二年商定不干涉对方的卫星,并放弃隐瞒军事活动的尝试。后者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空间摄影镜头可以从反射的光度分辨出伪装的地区。俄国的系统。虽然美苏两国的卫星基本上发挥同样的功能,但是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
    苏联的间谍卫星在轨道上一直运转三天到十七天,然后用降落伞回到地球上,以便使人们拿到卫星上面的照片和其他资料。大多数卫星一直在空间运转十天到十四天。
    对俄国人来说,一个使人担忧的问题是,卫星并不是总能对地面上的信号做出反应,而且一直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就是一个卫星可能降落在国家的边界之外。
    由于这一点,据信苏联的卫星几乎全部装有爆炸的炸药,譬如说在四月间,宇宙五五四号在它没有对降落的指示做出反应以后,就自行炸得粉碎了。
    美国的大多数间谍卫星的设计都是在完成任务以后在大气层中烧毁。这就排除了降落在不友好的人们的手里的可能性。美国的技术。美国卫星报告系统使用至少五种导弹。这些导弹的飞行高度从九十八英里到二万二千二百十一英里。
    一颗三千五百磅的美国卫星可以在每二十四小时之内把整个地球表面扫瞄一遍,搜索可疑的活动
    ——也许是一个大的建筑工地或是飞机、船只的不寻常的大规模集中。它可以用无线电把照片传送给分散在全世界各地的七个地面站之一。
    如果它的照片证明有这样的必要,就会发射比第一颗重一倍的第二颗卫星,用能够从一百英里的高度观察到两英尺宽的物体的照相机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
    这些照片将装在一种特制的霰弹筒内送回地面。在这颗卫星经过阿拉斯加上空时,霰弹筒就从卫星中抛下来。然后、它沿着一个弹道轨道前进,堕入夏威夷附近的大气层中。在约五万英尺的高度,越来越大的空气压力迫使霰弹筒张开降落伞。
    这时,一些运输机使用“天空钩”从空中抓住这个霰弹筒,然后把它拉上飞机。如果这架飞机没有把它抓住,这个霰弹筒有在水面漂浮二十四小时的装置——使跳入海中的经过高级训练的游泳的人有足够的时间把它打捞起来。如果没有及时赶到,这包胶卷就会爆炸沉没。双重职责。美国还贮存第三种新式的卫星,近两万磅重。这种卫星可以做现在由两个卫星做的工作。它可以拍摄一般性观察照片,然后用无线电把它们发回地面,也能拍摄用降落伞送回地面的特写照片。它的寿命将近两个月
    。
    另一种类型的卫星监听军事联络消息,把资料贮存在一个贮存器中,以便最后发给地面站。
    最后,还有警报卫星。这些卫星利用火箭发射到空间深处,在地球的一个地区上空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行。它们的任务是发出警告有人发射导弹的警报。美国在一九七三年六月十二日在印度洋上空放置了这样一个装置,以监视苏联和赤色中国。它取代了自一九七一年以来一直在执行监视任务的另一卫星。


    【本刊讯】日本公明党机关报《公明新闻》八月一、二、三日连载苏联问题评论家寺谷弘壬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的亚洲政策》,摘要如下:创造亲苏的环境
    苏联对亚洲展开积极的对外政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一九五三年斯大林死后。在此之前,虽然苏联在理论上关心亚洲,然而似乎可以说实际上始终是采取非常消极的对外政策。所谓消极的对外政策,是指它只是满足于同亚洲和中近东的所谓“民族资产阶级”合作,努力使这个地区的国家不反苏。列宁和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外交的主要目标始终是在欧洲。苏联对于亚洲和中近东只是给予一种辅助作用,即在革命当初,是创造能使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在有利的形势下展开的环境。在永远革命已成为不可能之后,或者是认识到不可能之后,是要创造有利于苏联展开欧洲外交的形势。对第三世界的政策遭到失败
    看看苏联的亚洲和中近东政策,一九五五年则是应该记得的一年。这一年,苏联清楚地认识到第三世界的实力,开始对亚洲和中近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苏联在一九五六年的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纯经济竞赛为基础的和平共处路线,不久,在一九六○年前后完成了对第三世界的外交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民族民主主义国家论。在无产阶级现在还不能作为革命势力而予以期待的国家中,要在农民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寻求革命的核心。
    苏联对所谓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是斯大林死后的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五年。最初接受苏联援助的是印度和阿富汗,其后,被援助国家急剧增加,一九六○年是十四国,而到一九七○年初就已达到三十九国。
    苏联最卖力援助的国家是印度、埃及和印度尼西亚三国。资金比美国贫乏的苏联,考虑到其援助的效果,把最容易向社会主义社会演变的“民族民主主义”国家或“革命的民主主义”国家作为援助的重点。现在还难说这个政策是成功的。在印度尼西亚,由于一九六五年的九·三○事件而完全失败,埃及也不能说是成功了,印度也没有象苏联曾经期待的那样取得进展。印度向“社会主义道路”演变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些重点被援助的国家没有向苏联所期待的方向演变这一事实,是对苏联的第三世界政策的巨大打击。
    不管怎么说,苏联到了勃列日涅夫政权,自己承认了对第三世界政策的失败,印度尼西亚自不必说,苏联在马里、阿尔及利亚和刚果的模特儿也已死产。所以,象一九六九年的莫斯科世界共产党会议所提出的那样,“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不限于采取民族民主主义国家的形态,也可能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国家形态,根据这种认识,重新确立了“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论”这个大框框。总之,这不过是苏联为了同第三世界的国家政府(尽管它是反共的政府)发生关系、而在理论上重新合法化而已。同反共国家也接近
    通过“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论”而调整了理论的勃列日涅夫政权,开始同以往不接触的国家,就是反共的国家也发展关系。对于马来西亚,尽管苏联在苏加诺时代进行了反马来西亚斗争,也在一九六七年四月签订了贸易协定,同年十一月建立了外交关系。现在苏联是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的大宗购买国。
    虽然新加坡也是以反共不结盟为外交政策基调的国家,可是苏联对这个国家于一九六六年四月签订了经济和贸易协定,一九六八年六月建立了邦交关系,一九六九年一月互换了大使。
    菲律宾二十年来一直坚持对美友好和反共的立场,也是越南战争的参战国,然而,最近苏联同菲律宾的人员交流频繁起来,可以认为,不久的将来将实现建立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
    苏联甚至同台湾都想进行非正式的人员接触。一九六八年十月,苏联的新闻记者维克多·路易斯在台北会见了国民党要人,在美国任教的台湾科学家顾毓琇访问了莫斯科。另外,苏联也要开始同韩国进行非正式的接触。
    勃列日涅夫政权的亚洲和中近东政策的第二个特征,是经济和军事援助要在非常慎重并且细致的调查之后,有效地进行。
    勃列日涅夫政权对亚洲和中近东政策的第三个特征是敏锐地意识到资源竞争乃至资源战争,苏已开始接近亚洲和中近东。
    从一九六六年前后开始,在苏联,石油生产的增长率已经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率。
    考虑到以上情况,苏联为了有利地展开资源战争似乎已盯住中近东的石油。苏联的石油需要并不限于国内。为了对东欧和西方展开有利的能源外交,也需要中近东的石油。
    对于东欧,苏联一方面希望东欧国家自己采购石油,另一方面,为了把它们置于苏联经济圈的保护伞下,不能不出口石油。
    在勃列日涅夫政权那里可以看出上述那种对亚洲和中近东政策的特点,然而在用“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论”进行理论武装这一点上,其理论却是太软弱了。对于第三世界来说,不能说这是那么有魅力的理论。对于第三世界来说,和平或安全保障是最重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