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11日参考消息 第3版

    【时事社东京七月九日电】题:都议会选举对各党的影响,自民党恢复自信,社、共、公各党的“竞争”和“对立”可能激化
    被置于明年参院选举,进而是后年都知事选举的“前哨战”位置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九日公布了结果。
    自民党虽没有达到前一次获得的议席数(五十五席),但确保了现有议席(五十一席)。由于这次选举是在人们所说的自民党的退潮风中进行的,所以这个结果使田中首相等党首脑都恢复了信心,认为“开辟了通往参院选举的前景”(大平外相语)。
    在去年的众院选举中遭到惨败的公明党在二十七名候选人中,当选了二十六人。书记长矢野分析胜利的原因,直截了当地说,公明党前进的原动力是展开了“政教一致”的选举战术。该党反省了在众院选举中“政教分离搞过了头”,因此这次又恢复了往年的政教一致作法,创价学会一直进行了活动。
    以争取三十个议席为目标的共产党一反一般人的估计,出乎意外地没有发展。
    不管怎么说,共产党的得票率和议席的增加在五党中是第一位的。
    和自民党一样,社会党得到了好不容易才保住上次所获议席的结果。特别是这次选举是在社共两党在国政一级进行联合斗争的高潮中进行的,而且,正如在北多摩一区所看到的那样,出现了社会党的前议员被共产党的新候选人吃掉等现象,因此,“这是在社共的统一战线中社会党被共产党吃掉的证据”(公明党书记长矢野语)。因此,据认为,和社共联合斗争热相反,今后,在国政一级,在地方选举中,社共两党的竞争和对抗将进一步加剧。
    民社党的退潮在这次都议会选举中也没有被制止住。书记长佐佐木虽说“得票超过了上一次”,但又承认是“惨败”,深刻反省说,“组织力和党的素质有问题”。但是该党认为,自民党对共产党的对立“将使今后的政局陷于混乱,需要能够取代自民党的健全的革新政党的日子终究会到来”,方针是要着手重建该党。东京都议会选举各党派当选情况自民党:51(改选前51),公明党:26(改选前25),共产党:24(改选前18),社会党:20(改选前20),民社党:2(改选前4),无党派:2(改选前1)。


    【时事社东京七月九日电】题:田中首相接见记者,说都民对切实可行的政策发生共鸣
    田中首相(自民党总裁)九日下午在东京自民党本部接见记者,就都议会选举的结果获得出乎预料多的议席说,“扎扎实实地宣传了政策,这被都民接受了”。
    田中首相的讲话要点如下:
    一、出乎预料的是:对自民党来说形势严峻这种选举前的报道对团结自民党起了作用,全党团结一致作了最大努力,不是进行了情绪性的选举,而是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政策论战。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但是,由于过去自民党占过半数,所以我不认为这次选举是成功的。
    二、对物价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的,只有自民党。虽然在野党攻击说自民党抬高了物价,但在都民面前却没有提出降低物价的政策。我认为,都民在这里理解了我党是实质上担当政权的政党。
    三、明年夏季的参院选举前景取决于今后能否控制物价。因为在东京能做到了这种程度,所以,我想如果推进切实可行的政策的话,是会得到城市居民的理解的。总之,搞唯心主义是不行的。要提出具体的政策,想办法使物价今后不再上涨。准备采取多项能满足国民要求的政策。


三、用安达曼群岛
    牵制马六甲海峡
    从南亚的孟加拉湾,再看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
    随着以庄则栋为首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到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进行访问,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问题,就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英国《金融时报》五月二十六日发表一篇评论,题为《中国和东南亚加速解冻了》。把东南亚国家可能与中国建交的先后,排列了一张时间表。
    列在时间表上第一名的是马来西亚。排在第二名的是印尼。(印尼过去与中国曾有外交关系,后来中断)排在第三名的是新加坡。
    至于东南亚地区的其他两个国家——泰国和菲律宾,则认为,“承认(中国)的速度,要看他们同台湾之间更加复杂的关系割断得有多快而定。”
    上述可能走在前面的三个国家,也就是夹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要冲马六甲海峡两侧的国家。目前,有明显事实证明,苏联既然坚持要使马六甲海峡国际化,以便发展它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它就必然在马六甲海峡附近进行新的部署,以为牵制。
    对于这一情况,吉隆坡方面已经有所察觉。例如,《马来西亚使者报》早在四月十日就发表过一篇社论,题目是《在安达曼群岛的印度基地》。安达曼群岛是印度的领土,其位置正好在孟加拉湾之下,守在马六甲海峡向印度洋出海口上,有消息说,印度正在那里建立海军基地。
    题目是印度,文章所针对的却是苏联,而且规劝印度不要为苏联火中取栗。
    社论说得很清楚,“我们不反对印度为使它的防务完备而作的任何努力……我们现在所关切的是这项计划可能是出于苏联的主张和利益。这件事情引起了包括正在为争取东南亚中立化而斗争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普遍注意。”
    过了一个月,马六甲海峡问题及苏联海军正在这个地区加紧扩张的问题,又引出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一篇讲话。
    五月十一日,他在日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提出建议,主张“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建立一支联合海空军特遣舰队,以使各国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作商业航行。”
    莫斯科的反应来得很快。五月十三日,《真理报》评论员发表文章说:“李光耀的讲话为谁助长声势呢?‘中国支持这种思想’,看起来就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
    然而,美国记者的看法颇有不同。当李光耀总理四月到华盛顿与尼克松总统会谈时,有一名记者的电讯说,“李强烈要求美国继续在亚洲保持军事力量,这样,将不会打乱大国的均势,不会留下一个真空给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用。”(美联社华盛顿四月十日电)
    新加坡外长五月二十一日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就新加坡的政策作了两项阐述。第一,新加坡不急于同中国建交,因为这样做会使它在外交方面的灵活性受到限制。第二,重申了关于建立联合特遣舰队的主张。他说,苏联确实正在世界各地扩充其海上力量,“小国制止不了它的这种做法。这是事实。让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西欧去对付它吧。”(路透社雅加达五月二十一日电)
    据说,这一主张,在新加坡领导人访问雅加达时,并没有得到支持。印度尼西亚外长马利克发表谈话,希望印度洋摆脱大国的对抗。四、二十几年来首次通过台湾海峡
    从马六甲海峡,又要转到台湾海峡了。因为苏联舰队在那里也展开了二十多年以来的首次活动。
    事情发生在五月十二日早晨,苏联一个分遣舰队,出现在台湾海峡北口,在当天驶过了二百七十里长的台湾海峡。在中美会谈公报发表的十五个月之后,在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布鲁斯抵京履任的前夕,苏联舰队突然采取了这一绝不寻常的措施,顿时成了举世注意的新闻。
    首先拍发这条电讯的是美国合众国际社驻台北记者,发电日期是苏舰通过后的第三天——五月十四日。
    这个令人瞩目的“透露”一经发表,自然有更多的各国记者向台北当局追查此讯。于是,军事发言人李长浩发表了这样一段简短谈话:“我军方于事先已获情报,在其进入海峡、直到离开台湾海峡期间,有关单位曾加强戒备,严密监视,并切实掌握全盘情况。”(见五月十六日台北各报)
    由上述的消息发表经过来看,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公布此讯的不是苏联方面,而是国民党当局;二、首次透露此消息时,屡次强调这是苏联对中国大陆的“示威”。
    法新社台北记者的电讯进一步证实了后一点:“国民党的一位高级官员在私下议论说,俄国的行动显然是向共产党中国显示力量,要表明它不但能从东面和北面包围北京政府,而且还能从南面包围。”
    该记者说,“此事可能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因为这表示苏联有意插手到这个存在将近三十年之久的难题中来了。”
    在台北内部,也有人从台湾海峡风云往更远处来看。例如,《联合报》五月十六日刊登文章(题目是《俄舰通过台湾海峡,意图争太平洋海权》),就转述“此间军事观察家”的意见说,“俄舰通过台湾海峡,其目的不只一端。它也可能有意向美国炫示其争夺西太平洋海权的实力。”
    对于这样的争夺,华盛顿是有反应的。先是由第七舰队负责人表示,美国仍保持着在台湾海峡的定期巡逻,由第七舰队每月派遣十艘至十五艘军舰到这个地区执行任务,报告这个地区的空中和海上活动。没有过几天,美国第七舰队旗舰“奥克拉荷马”号与舰队司令到香港访问,并且正式开放招待参观,表示了这支舰队在这地区的存在。
    然而,台北方面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抱着“坐山观虎斗”的看法。苏舰通过台峡半个月后,报纸上逐渐出现了“惹火烧身”的悬念。
    例如,台北一家报纸在五月二十八日登载了以单静安署名的评论:“有一件事实,我们都不可忽略,那就是,既然俄舰能够侦察中共的海岸防御,当然也可以侦察我们台湾的海岸防卫。”又过了三天,该报的《地图周刊》就此事刊登了有图有文的专辑,有一个标题是《俄舰航经台湾海峡,包藏祸心》。
    从这里,可以谈到日本《读卖新闻》特派记者森本五月三十日发自华盛顿的电讯:“苏联舰队通过台湾海峡是想向台湾进行军事扩张而采取的行动,还是为了牵制和推迟美中接近而采取的行动,尚不清楚。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存在苏联扩张的不稳气氛,那么,对于美中两国来说,最好是美国不要太急于从军事上脱离台湾。而且,为了阻止台湾从美国手中落入苏联,作为美国完全脱离台湾的前提条件,也必须明确地有台湾统一于本土——国共合作的政治前景。……如果美国要防止苏联扩张,同时又想脱离台湾以谋求美中邦交的恢复,那么,就必须促进国共合作。”
    围绕着苏舰通过台湾海峡问题,各种揣测还多。在苏联来说,它似乎是准备在放出这军事气球之后,也要对客观情况多加摸索,再定行止。因此,此事发展如何,要待今后分解!(三)


    【本刊讯】蒋帮《中央日报》七月四日刊载该报驻日特派员写的一篇题为《东京都选战白热化》的通讯,摘要如下:
    在本质上,这是一次地方选举,但实际上,日本全国上下无人不把此次东京选举看作一次全国性的政治竞争,因为近数年来日本左翼势力在各都市中大肆扩张,日本五大都市的行政首长都已落于左翼政党掌握,东京为日本全国名城大都,马首是瞻之地,值此保守党派势力每况愈下之时,大家都希望看看左翼政党社团是否真有能耐把立法机关也一并掌握。左翼阵营决心在东京展露实力,保守阵营虽居劣势而心有未甘,双方全力以赴,东京议会的选战,很自然地成为了保守与左翼两大阵营主力交锋的大战场。
    东京都现任都知事美浓部亮吉为社会党与日本共产党联合支持而获当选的学人政客。
    执掌国家政权的自民党,在东京都政府中却是在野地位;但自民党在都议会中却是第一大党,占有五十一个议席,加之过去有公明党的携手合作,该党占有二十五席,两党席次总和为七十六席,较之执政两党所占议席的总和(社会党二十席,共产党十八席,总共三十八席)要多出一倍。
    根据上述背景,不难看出此次都议会改选的竞争重点是:自民党极力要维持现有议席,至少也要不使减退太多。社会、共产两党力求两党议席增加到超过半数(六十三席),把东京都政的行政、立法两权都掌握在手。促使所谓“东京人民共和国”或“东京人民公社”之实现。最近三个月来的两次地方选举,自民党在名古屋市长改选与大阪补选参议员的激烈竞争中,连遭败北,充分证明自民党在大都市中的号召力确是每况愈下。使自民党倍感危机严重而为之仓皇失计的,是公明党最近之倾向左翼阵容。
    东京都议会改选,在日本政治全局上只算是一隅之战,却是具体而微,俨然是日本全国政局纷争的缩影,难怪各党党魁莫不亲自督战,全力助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