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6月20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英国《金融时报》六月十八日发表戴维·豪斯戈十七日发自德黑兰的一则报道,题为《姬瞄准苏联在海湾受到的压力》,全文如下:
    中国外长姬鹏飞在出人意料地把他对伊朗的访问延长一天之后于今天上午飞往巴基斯坦,给人留下的强烈印象是,中国和伊朗一样急于要对付俄国在海湾的颠覆活动。
    姬在公开声明中没有点俄国的名,但是,当他同情地谈到伊朗对其东西两翼的局势所表示的不安时心中所想到的显然是苏联同印度和伊拉克的友好条约。
    他还谴责了“某些大国”在海湾“加紧扩张、渗透和争夺”。他表示支持伊朗加强国防力量,认为这是“必要的和可以理解的”。他还热情地赞成伊朗国王的这一看法,即海湾的事务应该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由沿岸各国处理。
    姬是在访问英国和法国以后于星期四到达这里的。人们说他同国王的会谈是在“坦率和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
    据认为会谈涉及到苏联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和这两个国家共同关心维护巴基斯坦的领土完整问题。
    【路透社卡拉奇六月十七日电】据一位巴基斯坦发言人说,中国外长姬鹏飞和巴基斯坦国防和外交国务部长阿齐兹·艾哈迈德今天在这里举行会谈时讨论了南亚局势。姬先生是在今天从伊朗到达这里进行三天正式访问的。他同艾哈迈德先生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会谈。中国人士称这次会谈是诚挚友好的。
    巴基斯坦发言人还说,艾哈迈德先生向中国外长介绍了最近召开的中央条约组织部长理事会会议的情况。
    据这位发言人说,姬先生向艾哈迈德先生介绍了他对法国和英国的访问及对伊朗的三天访问的情况。他还说,两位部长还讨论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


    【共同社东京六月十八日电】题:日本在首相访苏前夕,要以全民性规模推进归还北方领土运动
    政府的方针是要在今秋日苏首脑会谈前夕以全民性规模推进归还北方领土运动。首先要由总务长官坪川(北方对策总部部长)从二十二日开始视察北方领土,以此为开端,率领一部分遣返者和有关人员就过去人们不太了解的北方领土的广大和资源等积极地开展宣传活动。进而与北方领土问题对策协会等民间有关团体进行合作,从夏季到秋季,进一步掀起促进收复的运动,在全国各地活跃地开展“国民大会”等活动。
    接受了原来岛上居民的再三再四的陈情,坪川总务长官将从二十二日开始在三天内视察北方领土,这是就任后的第一次。在这个期间,总务长官将乘视察船登岸视察齿舞群岛、国后岛,此外,还要听原来的居民谈扫墓、生活生产资金、安全作业、对被苏拘留者的救济等方面的情况。总务长官认为,在今秋田中和勃列日涅夫会谈中,北方领土问题将是一个大焦点,据说,在视察后,要就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整理出问题点,向国民呼吁。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六月十八日电】(记者:尼古拉斯·达尼洛夫)尼克松总统今天欢迎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来到白宫进行七天的会谈。他说,这次会谈可以“使世界摆脱军备的负担,并且可以建立一个和平大厦”。
    尼克松在白宫草坪上致欢迎词时说,他相信,全世界都会把这次最高级会谈看成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尼克松说:“今年在华盛顿举行的这次最高级会谈中,我们将不仅在去年我们奠定的基础上继续迈进,而且我们还有机会朝着改善我们两国政府的关系的目标,朝着提高我们两国人民的生活的目标取得甚至比我们去年所取得的还要大的进展。”
    总统说,在他去年访问莫斯科期间,他同苏联领导人签署了“使两国关系发生非常深刻变化的”协议。
    尼克松又说,“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因为“世界人民知道,如果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的领导人能够一起努力”,那么就将增加和平的可能性。
    尼克松又说,“我相信,在我们本国的会晤中,我们不会辜负这种希望。”
    尼克松用英语讲话,勃列日涅夫用俄语致答词。
    勃列日涅夫保证要在同尼克松的会谈中作出努力,以“不辜负我们人民的希望,并有利于全人类得到一个和平的前途”。
    他说,他的目标是“一个伟大的目标,这就是确保我们两国人民能享受持久和平”,并指出,他是在作“我对贵国的第一次访问,也是我第一次直接同美国和美国人民熟识”。
    但是在这次欢迎典礼中,他显得象个在作竞选旅行的美国政客。勃列日涅夫转过脸不理睬他本应检阅的仪仗队,而挤向人群,用双手去握人们伸出的手。
    两位领导人都不时提到去年在莫斯科举行的苏美最高级会谈。两人都说,举行今年的会晤是打算在去年五月奠定的基础上继续迈进。
    美国人士说,预计在签订一项限制进攻性核武器的条约方面会取得一些进展。
    但是这样一项协议没有可能会在本周准备就绪可以签字,从而排除了象去年签署限制军备协议那样的外交上惊人事情。


    【本刊讯】英国《观察家报》六月十七日发表克兰克肖的一篇文章,题为《新的勃列日涅夫先生,爱德华·克兰克肖说明,自从一位苏联领导人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国土以来两大国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摘要如下:
    要对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的会谈进行某种剖析,一种好的办法将是回想一下将近十四年前,赫鲁晓夫到达戴维营的情景并且思考一下自从那时以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在哪些方面可能还没有发生变化。变化是惊人的。在一九五九年,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一个刚摆脱麦卡锡主义的歇斯底里的美国的总统,而且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赫鲁晓夫正实现他要在美国的国土上作为一个平起平坐的人物受到一位美国总统的欢迎的使他目眩神迷的野心。他宣称,苏联将会在很短几年内赶上并超过美国。
    今天的情况是多么的不同:赫鲁晓夫的有魄力的奔放的雄心以及美国对于技术和美元的毫无怀疑的信心现在都不存在了。俄国和美国的力量都是陡然下降。它们两国没有一国能够再象过去那样行事,仿佛唯一认真限制自己的行动自由的只是由于对方的存在。
    中国的敌对态度已使俄国的仿佛是漫无边际的地平线缩小了并且使它不再成为世界革命运动中的无可争议的领导。美国由于越南战争而遭到屈辱,现在把共产党中国看作扩大的和动荡的力量对比中的一个要素,而日本在这个力量对比中正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俄国发现同西德协商是有利的,一部分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一部分是基于一些比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永远担心德国的威胁的恐惧心理更站得住脚的理由,试图把东欧的现状巩固下来。西欧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大西洋联盟正在不断变动。
    在所有这一切之上的是,俄国远远没有赶上美国,而是在工业扩展中遭到失败,并且继续拼命地对付长期存在的农业危机的状况,不得不在很大的规模上进口粮食。美国则看到美元受到冲击,现在发现国内出现可能使它的经济的整个基础受到威胁的燃料不足的现象。石油生产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他们自己的地位的力量,已经造成一个关系非常紧张的新时代,这是这些国家以及石油消费国(包括苏联在内)都不知道如何处理的。
    可以继续列举许多这样的情况。但是已经提出足够的情况以着重表明这一事实:赫鲁晓夫时代的那种天真的自以为确实有把握的情况——当时美国和苏联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两国彼此直接的关系是世界上至为重要的唯一事务的情况,无疑已永远地消失了。在赫鲁晓夫同艾森豪威尔相会的时候,每个人仿佛是代表半个世界发言。他们这两个巨人是造物主。今天,怎样说都不过分,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是在国内外遭到麻烦的情况下为了寻求彼此的支持而会晤的。我们面对一个真正是使人感到稀奇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中,美国正被要求支撑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更不用说东欧了——而苏联正被要求支撑美国的资本主义。双方看来似乎都会按照要求办事。意大利、法国、德国(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在较小的程度上)已经参加了这场表演。
    起码需要保持某些警惕。在我看来,危险在于,在我们由于公开的敌对宣传中止以及紧张局势的一般的缓和而感到彻底放心的心理状态、在我们急于摆脱花费巨大的军备重担的情绪,在我们为了获得苏联的市场而进行热心的竞争当中,我们竟然使得本来是力量的新的状况的逐步调整——这仍然是人们所远未了解的——成为对莫斯科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机会。
    俄国人始终试图同时做两件不相容的事情而双收其利。因此,尽管大谈和平,他们的军备开支远远超过防御需要,而且他们一直使中东不得安宁。他们在维也纳坐下来讨论减少驻欧洲的武装部队,却在一开始就断然提出蓄意永远保持他们目前优势的建议。而且,他们一方面为赫尔辛基会议进行准备工作,却坚决一口回绝西方设法使关于欧洲安全的会谈同人权以及自由出入边境的问题联系起来的建议。他们自然是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民主国家将对无休止的争论感到厌倦而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作出让步方面。
    我们已经从僵硬的对抗——这对任何人都是没有好处的——进入——这种变动是所有的方面向前迈进的极大的一步——进行谈判活动的时期,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容许经常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就不能出现好事)的世界,这是自然的状况。俄国人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的目的十分明显,是要利用目前的动荡不定的状态以便通过协议把那些通过武力实现的局面巩固下来。
    在西德,已经有人无疑是在看到巨大的俄国市场的远景的引诱下,大声疾呼,既然波恩已同莫斯科讲和,必须按照苏联国家的现实状况来接受它。英国各地已有这样的倾向,就是认为捷克斯洛伐克不过是一件不幸的事件,已经过去了,完事大吉了。
    不管怎么样,都是既往不咎好了。但是俄国人仍在控制捷克斯洛伐克,而且此外还有许多事情。不停地叫喊反对帝国主义的苏联共产党人,仍然是最大的帝国主义者。
    我们的职责是欢迎一切关系和缓的迹象,由于极端复杂的原因,没有一个苏联政府能够考虑到它一度控制的任何国家退出在俄国权力之下建立的地上的天堂这种可怕的前景。但是这一天可能到来,那时候,俄国象我们其他所有的人一样将会不情愿地断定,必须容许其他国家的人民自己走向地狱。我们不应当为了眼前的安适,容许莫斯科利用目前筑起对未来的堡垒从而鼓励无限期地推迟那一天的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