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2月20日参考消息 第4版

    【纽约时报新闻社纽约一月十日电】(记者:沃尔特·沙利文)苏联科学家报告把氢非常简单地变成金属。他们说,这一转化是在相当于海平面大气压力的二百八十万倍的压力下爆炸压缩而成的。
    至今为止,氢作为一种金属还是地球上所不知道的事,测定其性质是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据认为,氢是土星、木星之类的外空间大行星以及衰变了的恒星叫做白矮星的主要成份。
    它还具有实用意义,这至少还是遥远的,因为一些理论家提出如果能制成具有这类性质的稳定氢,它在室内温度下可能是超导性的一对电流没有阻力,这就能够变革输电。
    其他一些理论家怀疑,一旦压力取消,氢是否将永远保持金属状态。而且对除在很低的温度下外,它是否将是超导性的有严重怀疑。
    尽管如此,三年前,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还是开始了生产金属氢和测定其性质的重大努力。参加这项工作的人不愿说明他们是否搞出了这种金属。
    现在看来,苏联有一个小组在也从事国防工作的一个“禁区”实验室内一直在沿着十分类似的方向进行工作。他们的报告是以写给苏联的一种科学刊物《实验及理论物理杂志》的一封信的形式发表的。
    苏联的这个小组报道,在大气压力的二百八十万倍的压力下,氢的密度突然从每立方厘米一点○克上升到一点三○克。他们把这个看成是氢变成金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氢分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分裂成单个氢原子。氢在低温下很容易液化,而且能冻结成固体,但它仍然是由两个原子的分子构成,而不是金属的。当从气体变成液体时,其体积缩小好几百倍。当它在室内压力下从气体的冻结状态或液态变成金属态时,还要再压缩十五倍,虽然这种转化只是发生在那种压缩过程的最后阶段。


    【纽约时报新闻社华盛顿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一日电】原子能委员会今天宣布,在控制核聚变——氢弹的基本能量——并用于有用的工作的漫长试验努力中有了一项“重大进展”。
    据该委员会说,原子能委员会设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用根据俄国人的设计而制成的一架试验性加速器,生成了并保持了密度和温度均比过去所报道的高几倍的重氢等离子体。
    核聚变的含义是把两个简单原子(通常是氢)聚合起来,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原子(一般是氦)。它像复杂的铀原子裂变那样,能放出大量能量。
    这种聚变只能在极高温度和极强压力的条件下进行。为了使这种氢弹反应得到巩固,必须有这样的高温和强压,并喂以少量的氢,一次把少量的氢熔化成氦。
    等离子体——高温气体能够提供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中心问题是要能找到某种东西在温度达摄氏一亿至二亿度的强压下不熔化也不分裂。
    科学研究的答案是创造一种磁瓶——用磁力保持等离子体,这样它就接触不到可能熔化它的任何东西了。
    用普林斯顿大学的这架叫做“绝热环形加压器”的加速器所进行的试验,生成了每立方厘米密度达一百兆的等离子体。
    过去曾在一种苏式加速器内获得过这样的密度,但从未达到过这样的温度。苏联的这个加速器叫做“托卡马克”,人们认为它是真正的聚变“炉”的先导。
    “绝热环形加压器”所达到的温度是二千五百万度,而“托卡马克”式加速器从未高过七百万度。
    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施莱辛格在评论这一成果时说,它“进一步照亮了在‘托卡马克’密封装置中实现商业应用聚变新量的前景,它虽然与‘托卡马克’研究相比是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我对使用‘突破’这个词还是犹豫不决。”
    他说,“对这一想法变成实际的动力装置,我们还要做许多年的艰苦工作。”


    【共同社东京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五日电】据昨天这里宣布,用来试验性生成热核聚变的日本自己的基本粒子加速装置获得了世界第三个最高加速度。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发表的这项公告是关于茨城的东海试验站的“JET—2”最新活动情况。
    “JET—2”是仿照苏联的“托卡马克”装置,并以它命名的。苏联的这个装置是世界最先进的。
    热核聚变是巨大的发热现象,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世界核科学家要生成和利用已生成的能量的梦想。
    拟议中真正可行的聚变式核反应堆需要零点一到一秒时间内反应堆里每立方厘米得到一千兆这种难以捉拿的基本粒子时所产生的至少摄氏二亿度的高温。
    据研究所的公告说,它的“JET—2”装置上星期六由于在估计为零点零五到零点一秒时间内得到了大约十兆基本粒子,而得到了至少三百万度的温度。
    据报道,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都得到零点零五秒内温度达摄氏二千万度的成果。
    虽然仍远落后于俄国人和美国人的成就,但该研究所声称,它自己的装置所获得的这些成果仍可看作是向实现可行的聚变反应堆迈出了重大一步。它接着说,这些成果是在该装置建成后仅八个月内获得的。


    【本刊讯】日本《经济往来》月刊二月号登载林理介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远东的新形势与日美安全体制》,摘要如下:日本一直依靠美国的安全保障
    日本的安全在战后一直是单方面依靠美国来保障的。到了七十年代的今天,日美两国面临的问题是在这十年里发生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五一年和六○年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相互安全保障合作条约,都是在东西方冷战关系下以远东的紧张局势为前提,以对抗共产党国家为基础的,但是今天,这块“赤色的磐石”破碎了,美中和美苏两个接近已经实现,从而执迷于冷战思想正在成为过时的行为。过去是美国绝对强大的日美经济关系,也从六十年代后期起由于日本赶了上来而使国际收支的平衡正在倒转。美国对日本已经失掉了历来那种保护人的宽大。美国把日本看做伙伴的同时,开始有了把日本作为竞争对手的警惕心。
    最近,日美双方都出现了修改日美安全体制的呼声,就是因为形势发生了如上所述的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七三年对日美关系说来是极其重要的重新调整年。亚洲形势的变化
    谈论日本在七十年代中的安全保障问题时,当然必须把亚洲形势的变化考虑在内。环绕着日本的各种形势,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点:
    (一)美国缩小介入亚洲的规模。美国削减以地面部队为主的驻亚洲的兵力以及亚洲各国靠自己的力量处理问题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
    (二)美苏缓和紧张关系。美苏正企图以核裁军为基轴,加深经济合作关系,确实地跨进了竞争的共处时代。
    (三)中国扩张。周恩来总理一方面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一方面以灵活的姿态接近西方,实现了把国府撵出联合国、中国参加联合国。在七二年,分别迎来美国的尼克松总统和日本的田中首相,实现了美中接近和日中邦交正常化。
    (四)中苏对立。中苏之间的鸿沟更加深了,即使不会立即发展为战争,战争和不和睦边缘状态在今后也将继续存在下去。
    (五)日本经济膨胀。在自由世界中国民生产总值已占第二位的日本,为了寻求资源和市场,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引起了摩擦。
    (六)中小国家指望独立自主。东南亚和东北亚都多极化了,中小国家增强了自主性,不喜欢大国的干涉。尼克松—基辛格的新外交
    对这样的形势变化能拿出最典型的对待方法来的就是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助理相互配合的美国。这个配合要破坏美国过去的外交,那就是在五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构下,认为中苏是铁板一块,从而推行遏制共产主义阵营路线的杜勒斯外交。
    尼克松—基辛格的配合,在收拾越南战争问题之前逐步改变的新外交就是清理美国所承担的过重的对外义务,让其他国家也承担责任的争取和平的均势外交。按照基辛格博士的说法,过去害怕并依附于两个超级大国的“核保护伞”的其他国家,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不战体制迈出一步,大胆地展开了自己的主张,正在散布新争端的火种,这就是当前的状况。欧洲共同体和日本以高度的经济成长为背景,追求自己的利益。还有第三世界的新兴国家以反殖民主义为基础,各有自己的主张。多极化的潮流日益高涨。
    在这样形势下,只考虑美苏两极的对立而结成的东西方冷战时代的同盟关系,由于各自内部的伙伴各持己见而发生冲突并暴露出矛盾,有变成徒具形式的危险。现在,中苏同盟条约由于两者对立加深而变成一纸空文,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不能否认,就连日美安全体制也通过五一年和六○年的两个条约,以对中、对苏为前提的布局也由于尼克松总统访华、访苏和日中邦交正常化而冲淡了。相反,目前日美两国在经济上的利害却明显地对立着,美国从现有的安全体制中得到利益是因为有日本这个被保护者,而日本遭受损失也是因为有美国这个保护者。
    这样看来,即使不是基辛格博士,有要求美国实质上修改以国家利益为背景的日美安全体制的呼声,恐怕也是不足为奇的。
    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助理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是,仅就军事而言,仍然依靠着处于核垄断体制的美苏两极。但是,在政治上也看到了拥有七亿人口并对第三世界有巨大影响的中国,说美、中、苏三极才是重要的。在经济上,又加上英法西德合并的欧洲共同体和在自由世界中国民生产总值居于第二位的日本,则重视美、中、苏、欧、日的五极。认为它们之间的势力平衡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必要的条件。
    然而,西欧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军事力量还远远赶不上美、苏,也没有再想充实的热情。在政治上也没有在欧洲以外地区对抗美、中、苏的意思。日本的军事力量还很小,在政治方面也没有强大发言权的要求。开始从实质上修改安全体制的美国
    在预测美国今后的态度时,首先可以预料的是美军将撤出亚洲大陆,随之也撤除后方基地。第二,有必要确保美国空军的驻扎基地和美国海军停泊港的中转港。
    根据这种观点,可以说美国对日本也已经开始了安全体制的实质性修改。去年五月归还冲绳也不能不说是预见到结束越南战争并随之缓和对华、对苏紧张关系而削减不需要的基地的措施。以相继而来的对策,可能在极短时期内,对包括陆军、海军陆战队在内的地面部队基地均将加以整理。
    美国立足于长期的远东战略,保持到最后的基地将是美国第七舰队在西太平洋最大的军港横须贺和佐世保,还有辅助军港那霸、白滩(冲绳),和在关岛的美国战略空军后备基地嘉手纳(冲绳)及其供应基地横田。对于想把日本保存在自己的“核保护伞”下的美国,这些基地是必要的;同时对感到专守防卫是有限度的日本保守派来说,这也是敢于要求驻扎的最低限度的美军基地。日本选择的道路
    日本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措施就算完事,还必须联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广泛措施。曾在赖肖尔大使手下担任驻日公使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埃默森提出了保证日本领土安全的三个条件:保持同美国的友好关系;稳定同近邻中国、苏联、南北朝鲜的关系;东南亚的安宁。
    第一条对美国友好,除上述军事上的补充措施以外,当前还必须消除双方经济上的不平衡和不恰当的竞争,以取得经济合作的实效。
    第二条稳定同近邻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于同中国复交而前进了一步。日本最切望的形式是以日、美、中、苏四国互不侵犯条约来保证远东的持久安全与和平。如果办不到,就在日中、日苏之间签订双边的互不侵犯、中立或和平友好条约,并使这些与日美之间综合性的安全体制并存。
    东南亚的稳定是以结束越南战争和使印度支那半岛变成缓冲地区为前提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当然必须有国际会议的政治保证和推动经济复兴。日本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是当前的任务。越南战后,对成为发展这个地区的核心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在政治上中立、在经济上自立的动向,日本应该予以侧面的支援,并不惜提供援助。
    通过东南亚开发部长会议同印度尼西亚等国联系,依靠太平洋经济联合委员会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结合,应该利用这些,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许多渠道,不断地同当地疏通思想。同中立的东南亚和亲西方的大洋洲的经济紧密化,将会给海洋国家日本带来和平、安全、发展的保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