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美《新闻周刊》十月九日出版的一期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亚洲的一个新时代破晓了》,摘要如下:
    日本领导人对中国进行的为期五天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中,田中和周很少吵架,这是出人意料的。田中和周把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使这两个国家分开的尖锐的敌对情绪放在一边,敏捷地进行了一个星期的礼仪性活动和磋商,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他们在一项正式建立东京和北京间的外交关系的公报上签了名,并保证他们的国家将在持久的友谊中工作。这两个东方大国之间的冻结局面的结束,开辟了亚洲的一个新时代,标志着争夺在远东的影响的新的一轮复杂的斗争的开始。
    从一开始就很明显,这次最高级会谈注定会成功。田中在到达北京以后几小时内,便着手做从心理上来说是这次访问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的工作,这就是为日本人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屠杀大约两千五百万中国人而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田中在周举行的一次宴会上讲话时,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巨大不幸表示“深刻的反省”,他的这番话博得了掌声。如果这看来还有点谨慎的话,那么公报就走得更远了。公报说:“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国人对这次访问感到很高兴,因而虽然北京报纸以跟七个月以前报道尼克松先生的访问大体相同的规格报道田中这次访问,但是人们这次读这些消息时更感兴趣。
    亲切的气氛在认真的会谈中得到反映。本着一种被称为是妥协的精神,北京宣布它放弃对东京的一切战争赔偿要求。日本和中国都愿意作出让步,以避免在微妙的台湾问题上发生争执。田中同意北京一直寻求的这样的措词:北京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日本“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认为台湾是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但是中国人让田中作出一种保全面子的表示。周恩来等人没有要求他在公报中宣布废除日本同台湾的条约,而是同意随后由大平外相单独发表一篇声明,宣布同台湾国民党政府缔结的条约“失效”。
    大输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无疑是这次最高级会议的大输家。东京同北京站在一起,已经使台北进一步孤立于亚洲的政治和经济主流之外。国民党人感到愤怒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正当台湾居民发动了一场大叫大嚷的反日运动、他们的政府吵吵嚷嚷要断绝同东京的关系的时候,双方的头脑比较冷静的人都在寻求保持文化和经济联系的办法。
    不管喜欢不喜欢,另外许多亚洲小国也突然不得不考虑新的外交安排。由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经济上第三大国日本实现了和解,许多人担心中日两大国对整个东亚进行共管,这是可以理解的。在今后几个月,一些在经济上脆弱的国家
    ——例如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看来几乎肯定会断绝同台湾的联系,而逐渐向北京靠拢。放下架子:受到这次最高级会议震动的地方不限于亚洲。俄国人已显示迹象表明他们担心中日关系解冻完全是针对莫斯科的。虽然北京公报具体说“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莫斯科显然对日中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的前景感到惊慌。俄国人预料,由于在北京举行了最高级会议,日本对在开发西伯利亚矿藏方面进行合作和最后缔结莫斯科一东京和约索取的价钱增加了。这种看法是正确的。此外,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大概不得不放下架子,邀请田中对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一位俄国外交官说:“我们将遭到牺牲。日本有中国站在它一边,在同我们打交道方面将采取强硬的立场。”
    毫无疑问,华盛顿对莫斯科担心的一部分事情同样也担心。尼克松政府在自己向北京开门以后,肯定不会对田中跟着采取的行动感到意外。但是使一些美国官员感到不安的是中国人和日本人达成妥协的速度。东京远比人们预料为快地把台湾问题这个烫手的土豆抛到尼克松先生手里:现在这个问题是华盛顿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了。这是否会迫使美国加速同北京建立正式的关系,仍然是有疑问的。但是许多美国外交官似乎相信,田中访华引起的反响严重得要求总统顾问基辛格再到北京去一次——也许在今后几个星期去,那时西德已贯彻它上星期发表的宣布它将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声明。
    【时事社东京十月三日电】题:中国在“邦交正常化”上瞄准田中,首相七月二十三日已表明访华决心,竹入居间斡旋,提出二十点向中国试探——和公明党委员长、众议员竹入义胜的对话
    问:我认为竹入委员长在这次日中复交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想请你谈谈一系列的日中复交谈判的内幕工作。
    竹入:今年五月我们党派出了以二宫副委员长为团长的第二次访华团,当时带回了周恩来总理给当时担任通产相的田中的口信。内容是:“如果田中先生当了总理大臣访问中国,那末我们将以会谈第一、条件第二的精神进行会谈。决不会使他为难或者丢脸。”
    问:那么,二宫访华团发表的“如果是按照日中复交三原则进行努力的政府的代表,我们欢迎”,周总理谈话中的“政府代表”,指的是田中首相罗?
    竹入:是这样。那时,中国方面已经明确决定把焦点对准田中先生了。所以才有“只转告田中先生”的口信。这种现实的处理使我们感到吃惊。
    问:于是就把周总理的口信转告了田中先生吧?
    竹入:嗯。由二宫副委员长向田中首相转告了,我也在场。但是,当时正是自民党总裁选举的高潮,所以虽然我们说了是非常重要的事呀,田中却只说“明白了,明白了”,使我感到他比较简单地接受了。
    问:那以后,进入七月,田中内阁成立。后来政府提出了“充分理解复交三原则”的基本政策。中国方面也对当时在访华的社会党前委员长佐佐木回答说:“欢迎田中首相访华。”争取日中复交的行动便迅速进展了,是吧?
    竹入:当时,也同自民党的古井喜实先生商量,继佐佐木先生之后,我也见了田中先生,我问:““佐佐木汇报的内容是什么?”他说:“说是请把通过佐佐木先生转告的欢迎田中访华的话理解为正式邀请。”
    于是,我问:“田中先生怎么办?”他说:“正在搜集各种各样的情报。不清楚。”因此,我建议说:“即使搜集多少情报怕也没有办法吧。已经带来口信说不做使你为难的事,因此,下决心访华怎么样?”而田中先生“嗯”了一声说:“如果有个什么事,内阁就会垮台罗!”非常慎重。
    当时,在那之前古井先生也去了中国,作了各种试探。而且,也因为总裁选举刚刚结束,有点感到暂时没有人去中国吧。因此,我就决定自己去了。在出发前先后四次见了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不过,他们没有深讲,并且,老实说,也没有抓住要领。
    于是,我们设想了各种情况,提出了二十点。我们一表示“大体上就是这么些吗?”田中、大平就说:“噢,是这么些。”我们说:“我们是在野党,没有责任……。设想了所有的问题,去谈谈试试。”他们说:“拜托你们啦!”我们就这样去访华了。
    在出发前的大前天(七月二十三日)的半夜,我去拜访田中首相,我说:“我就要去了。顺便想听听总理大臣的决心,能谈一谈吗?”他说:“我将访华。”他在那时就表明决心了,所以我带着他表示的决心在七月二十五日出发了。
    问:你到达香港后,当天就飞往北京,这是没有先例的超高速日程。这可以看出中国方面的劲头,不过同中国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具体交涉?
    竹入:到了北京的第二天早晨(二十六日),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王晓云先生还有翻译王效贤先生三个人很早就来找我,说:“想同你谈谈。”我就跟他们去了。
    在会谈中,我用三个小时说明了同田中首相、大平外相商定的日本方面的大约二十点想法。廖承志先生叮问说:“明白了。还有要补充的吗?”我回答说:“暂且就是这些了。”廖承志说:“明白了。回去后马上同周总理商量。”他说完就走了。总而言之,我提出了日本方面对于日中复交的全部条件。
    【德新社北京十月三日电】(记者:巴格曼)西德外交部长谢尔将在整整一个星期之后抵达这里进行四天正式访问,其主要目的是同他的中国同行姬鹏飞签署一项建立波恩一北京外交关系的文件。
    此间政治观察家认为,谢尔还将会晤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会谈中,除了讨论双边问题之外,还将讨论国际问题。
    有许多理由认为,中国人将把谢尔的访问看作是远远超出仅仅是一位外长的例行拜会。
    目前,西德继日本之后成了中国的第二个最大的贸易伙伴。
    北京认识到,同这个共同市场中的最强大的工业国关系的正常化是未来同共同市场进行政治和经济合作的一个决定性的先决条件。
    但是除此而外,从中国政府的观点看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
    下周当毛泽东接管政权二十三年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升起联邦德国的国旗和以全部礼遇接待了这位德国外交部长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将取得另一个外交政策的胜利。除了美国之外,任何一个在政治或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无不通过一种永久性的联系同北京挂上了钩。
    如果人们可以把北京的外交状况看作是一个准绳的话,那么,莫斯科及其盟国现在已经接受了这种局面。
    今年七月西德前外长施罗德访问北京期间,为了攻击北京同波恩的对话,什么样的论点都用上了。
    莫斯科提出的指责之一是:中国对这位德国前外长、国防和内政部长明显的友好的接待无助于国际关系的缓和。
    然而现在克里姆林宫的、当然还有东德的宣传机器已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了。
    东德驻北京大使馆现在采取了不同的立场。他们认为,西德的一位大使驻在中国可能加速联合国接纳两个德国。
    【共同社东京十月三日电】题:中曾根通产相今年秋天访华,首相和通产相取得一致意见
    中曾根通产相在三日的内阁会议以后拜会田中首相,就“中曾根访华”问题进行了协商。拜会中,中曾根通产相表明了“为了进行充分准备,想在深秋时访华”的意向。对此,首相表示同意。
    中曾根通产相在其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想很好地根据中国方面的意向慢慢地进行准备,根据形势也考虑派遣由事务当局人士组成的先遣团”。
    【共同社东京十月三日电】通产相中曾根在三日的众院商工委员会上表明了如下方针,即对台湾使用输出入银行资金的赊销贸易,今后原则上将停止。这位通产相说,“现在,日中邦交已经建立,对台湾长期而且大规模地使用输出入银行资金,原则上将停止。但是,过去也曾有过对未建交国家同意使用输出入银行资金的事例,因而,就小规模的贸易,将按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也可能予以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