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4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八日刊载夏洛特·赛科夫斯基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标题为《莫斯科反复讲头号坏蛋》,摘要如下:
    苏联目前正在对中美事态发展所暗合的新挑战作如下两种反应:
    它已发动了一个广泛的外交玫势,为的是在华盛顿大胆地向北京靠拢的情况下可以不丧失主动性。它已放弃了它过去的克制政策,加紧在国内展开了一个反对毛泽东主义和中国的政策的宣传攻势。
    最近,这里的报纸刊载的关于中国的评论越来越尖锐了。
    迄今,外交分析家们并不认为这个宣传攻势中有什么特别不祥之处。中国被描绘成一个在意识形态上背叛共产主义运动的叛徒,而不是一个军事威胁。它遭到谴责是由于不同意召开五大国核裁军会议,但是没有谈到边界上的军队。
    《真理报》九月四日的文章是尼克松宣布要访华以来最强烈的一篇评论。即使是这篇文章也不是同中国人的论战,也没有对北京发出警告。尽管此文提到北京为分裂苏联集团采取了“小小的”步聚并力图在巴尔干散播“紧张的种子”,但是并没有向罗马尼亚或其他国家提出警告。此外,该报再次断言莫斯科愿意使苏中关系正常化。
    那么,目前的宣传攻势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苏联发动这个宣传攻势,显然是力图加强共产党盟国间的纪律,此外,似乎还是针对国内的人民搞的。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至少在一个苏维埃共和国(白俄罗斯),政治工作者奉命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谈论中国的“分裂活动”。
    外交观察家猜测,苏联领导人现在也许受到强大的压力,要他们对国内的批评者解释中美和解。因此他们把这种新的事态发展归诸于所谓北京的邪恶行为。
    据认为,当情况不对头的时候(中国坚决脱离共产主义阵营,这是苏联政策的一个巨大挫败),苏联总是需要一只替罪羊。近日来,通常的坏蛋不是那么容易可攻击的了。例如,由于同波恩缔结了条约、就柏林问题达成了协议、努力争取在欧洲实现缓和,西德不再是一个可猛烈攻击的目标了。就美国而论,在从越南战争到安吉拉·戴维斯的一切问题上反美宣传源源不断。但是俄国人小心翼翼地不同华盛顿闹对立,因为就柏林和控制战略武器问题在进行微妙的谈判,因为苏联一般说希望召开一次欧洲会议。
    事实上苏联的报纸以赞同的口吻登载了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的保证。罗杰斯保证说美国不愿它的对华政策损害它同莫斯科的关系。至于日本(它在去年年底也遭到了宣传上的攻击),鉴于亚洲力量对比的变化,现在对它的处理也是小心翼翼的。
    这样,剩下的只有共产党中国了。很可能,俄国人正在加紧其反华宣传,作为尼克松去北京访问的序曲。
    同时,莫斯科不愿显得处于守势,也展开了一系列强烈的外交活动,大概是为了抗衡中国日益卷入世界事务的局面。
    这里的政治观察家认为,因此,俄国人正在国外显示力量,并在国内奠定意识形态基础,以防他们在继续同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竞争中碰到不测事件。


    【纽约时报新闻社莫斯科十日电】(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今天,在西哈努克的“王国民族团结政府”的高级代表团对这里进行十天访问结束时,苏联在柬埔寨问题上微妙的外交平衡行为显得更突出了。
    苏联领导对这个代表团的接待规格要高于它对过去类似的代表团的接待并在报刊上给予了显著得多的注意。但是西方外交官员们认为根本没有公开的迹象表明这预示着要在外交上承认西哈努克集团。
    共产党报纸《真理报》今天报道,党的书记卡图谢夫昨天会晤了杨森安将军,并且保证“坚持不渝地支持柬埔寨爱国力量”。
    然而,西方外交官员们从接待柬埔寨代表团的情况来看,认为莫斯科大概不是在准备承认西哈努克政权。说得更恰当一点,他们认为,莫斯科对这个造反集团更加注意,是为了使苏联在亚洲的革命形象显得好一些,把这作为波德戈尔内十月初访问河内的前奏。
    在本周的一些报道和访问记里,《真理报》和塔斯社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到西哈努克亲王的民族阵线是一个“政府”。虽然这个亲王是这个造反集团的中心人物,可是他的名字苏联报刊本周只顺便提到过一次。
    再者,柬埔寨代表团不是由外交部而是由亚非团结委员会邀请到这里的,在整个访问过程中受到的是非官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待遇而不是政府待遇。
    西方外交人士认为这是一个迹象表明,尽管莫斯科大肆称赞和宣扬这个造反事业,可是,它虽然在一九七○年五月从柬埔寨撤回了苏联大使,仍然打算保持同朗诺政府的正式外交关系。
    【路透社莫斯科十日电】(记者:安德鲁沃勒)杨森安将军昨天在苏联共产党总部会见党书记康斯坦丁·卡图谢夫,后者负责处理同其他国家执政党的关系。
    然而,刊登在昨天党报上的关于昨天会晤和柬埔寨形势概况的消息均未提到亲王本人和他的以北京为基地的政府。
    观察家们注意到,在发表了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的公告以后,现在这里显然采取了比较亲统一阵线的方针。
    中美和解肯定会使印度支那局势发生变化,为莫斯科提供了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的机会。
    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波德戈尔内主席即将对河内作的访问也是出于这一考虑的。


    【美联社莫斯科八日电】《消息报》今晚刊登的长文章是苏联为使中国人信誉扫地而加紧展开的宣传运动中最新的一次攻击。
    《消息报》评论员阿帕林力图攻击中国的关于中小国家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垄断作斗争的理论。
    这篇文章中的大部分指责以前在苏联报纸上都刊登过。然而,有一个奇妙的提法。
    阿帕林说,在中国思想的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对苏联施加压力,甚至是为了使美国卷入反苏的阵线中去”。
    《消息报》的一般读者都习惯于听说美国被描绘成世界主要的帝国主义势力,是苏联的主要敌手。而现在阿帕林暗示,美国对于同北京一起结成他所看到的正在形成的“反苏阵线”,可能是犹豫不决的。
    据报道,苏联人——他们对尼克松总统即将对北京进行访问的含意是神经过敏的——已得到了保证:
    尼克松总统在他同中国人的会谈中不会损害莫斯科—华盛顿对话。
    阿帕林可能是在向美国发出信号:克里姆林宫已准备好将对尼克松的可疑处给予善意的解释。
    【路透社莫斯科八日电】正当莫斯科领导人准备出国和说服世界相信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时候,苏联一家报纸今晚为俄国读者对中国发动了新的攻击。
    政府官方报纸《消息报》刊登一篇长文,把中国领导人同西德的保守政客施特劳斯相比,后者长期来为人们所憎恨,被认为是西欧最顽固的反共分子之一。
    此文是苏联报刊近日刊登的许多文章当中的一篇,这些文章用越来越更不赞成的态度谈论由于尼克松即将访问北京的消息而突出的中美和解。
    今晚的文章反映了这里官方的担心。


    【纽约时报新闻社莫斯科十日电】(记者:格韦茨曼)柯西金总理没有完成共产党的一项指示:在九月一日以前向全国最高苏维埃提出一九七一——七五年经济计划最后草案。
    推迟提出早已该制定好的计划和推迟召开最高苏维埃会议,使这里的外交界人士猜测可能发生了幕后的政策分歧。
    根据苏联宪法,最高苏维埃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但是没有关于经济计划制订状况的消息,而且柯西金、波德戈尔内和勃列日涅夫在今后的几周内又要开始出国访问,因此,现在在这里大多数的外交官看来,两次最高苏维埃会议将在年底举行。
    使外交官员们费解的是,这种推迟只是由于在完成这项实际上指导着这个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每个方面的重大计划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还是由于出现了其他的某些政治分歧,可能涉及到人事的更动。
    一九七一年至七五年计划本来应在一九七○年制订完毕,并应在去年提交二十四届党代会通过。但是,在起草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党把党代会推迟到今年召开。在二月,以纲要的形式公布了这个经济计划,并以同样的形式在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敷衍的讨论中通过了。
    代表大会在它最后的决议之一中规定部长会议(即政府)在八月一日之前完成该计划的具体细节的制定工作。它还规定政府把这个新的五年计划草案在一九七一年九月一日之前提交苏联最高苏维埃考虑通过。
    这两个日期已过去了,受控制的苏联电台、报纸均未作任何报道。


    【塔斯社莫斯科十三日电】《真理报》今天发表了以下通告:
    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悲痛地宣告,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领个人退休金者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在长期重病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苏共中央委员会
    苏联部长会议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一日电】赫鲁晓夫的世交们说,,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在患严重心脏病以后于今天逝世。
    他们说,大概将在星期一把他埋葬在莫斯科埋葬逝世的英雄的二等墓地新圣母公墓。
    【路透社莫斯科十一日电】赫鲁晓夫今天在这里由于“严重的心脏病发作”而逝世。
    在这位七十七岁的前领导人逝世将近九小时以后,没有宣布他去世的消息。
    这些人士说,他住院已有三、四天,今天上午多少感到好一些。随后,约在中午平静地死去,当时守候在他身旁的有他的妻子尼娜和女儿拉达。
    虽然他曾领导执政的共产党十一年,可是将不会为他在红场上举行正式国葬。
    对他进行颂扬和举行这要一种盛大的殡葬仪式,可能在政治上使他的继任者们为难,因为他们曾斥责他“虚夸和轻率”。
    【共同社东京十二日电】特派记者川本莫斯科十一日电:同赫鲁晓夫争夺政权的领导人对他的去世表示冷淡固然是天经地义的,但就是在普通市民中,他也格外不受欢迎。当询问莫斯科街头的人们时,他们只是耸耸肩膀,并未做出什么惊愕的表情。
    【路透社新德里十二日电】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今天向苏联前总理赫鲁晓夫的妻子打了一个唁电,电文中说赫鲁晓夫是一个属于人民的人。
    她说,赫鲁晓夫在印度紧急的时刻对印度采取的友好态度反映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的不变的友谊。
    【路透社十一日电】在华盛顿,白宫发言人称赞赫鲁晓夫是一位世界大人物。
    总统新闻秘书齐格勒说:“尼基塔·赫鲁晓夫当然是一位世界大人物,他对苏联历史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
    “总统同赫鲁晓夫先生很熟,总统尊敬他,认为他是他的信仰的朝气蓬勃引人注目的提倡者”。
    法国的国家广播网中断了节目,以宣布这位苏联前领导人的逝世。
    【共同社东京十二日电】述评:由于拥有充满锐敏的政治肝火和活力的行动能力而曾经对国际政治掀起一阵旋风的前总理赫鲁晓夫,如今业已成为故人。可以说,他的去世无论对苏联国内或者对国际都全然没有产生影响。
    去年十一月,当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去世之际,全世界都被一片惋惜的气氛所笼罩,赫鲁晓夫之死却适成相当大的鲜明对照。虽然如此,但若从客观历史的观点考虑问题,似乎可以说,赫鲁晓夫的政治功绩依然是大的。
    尤其可以形成特征的,就是对已经被神化的斯大林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还有,作为其对外关系的精髓可以指出的,乃是推进和平共处政策。在他施政的后半期,对于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也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而明确地反映出赫鲁晓夫政策破产的,则是以同中国的对立为顶点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使苏联的国际地位显著下降。
    然而,赫鲁晓夫的政策基本上已被勃列日涅夫现行政权承继下来,这也是事实。虽然当今赫鲁晓夫在苏联已经成为被蓄意忽视的人,但在历史上赋予他以正当地位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