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24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西日本新闻》前时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已经开始的资源开发》,摘要如下:重新改组“产业体制”以长期和安全供给为目标
    仅次于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自由世界占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日本的致命弱点是决定性的资源不足。在通过国际性的“石油战争”和国际石油资本向我国展开涨价攻势的情况下,政府、经济界和产业界一方面仔细研究长期资源政策的重要性,一方面希望确立官民合作的“双轮体制”,开发资源。
    福田藏相说:“政府必须全力以赴确保资源。”福田的新的资源政策如下:
    一、改变外汇政策,用外汇储备四十五亿美元的一半来确保海外的矿业权;
    二、欧美原油的储备量,经常保持在一年消费量的二分之一,而我国的原油储备量只有三周用的数量。要迅速增加储备基地和运输船;
    三、重新改编容易陷入过分竞争的国内产业体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弱点是百分之九十九
    依靠海外
    本来,政府一直所执行的石油政策是以国家财政援助为中心的“民间为主的形式”。在于长期确保丰富而低廉的原油。但是,这次国际性的“石油战争”,使我国的经济(动力的百分之七十是依靠石油,而所需的石油的百分之九十九是依靠进口,其中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占百分之九十)暴露了其缺点。
    在一九七○年,日本的年进口量大约是两亿千升。日本是世界最大的进口石油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石油消费国家。任人摆布的危机而且,预定在一九八五年进口七——八亿千升,将近现在的四倍。在这次“石油战争”中,虽然是利害关系最大的国家,但没有能力作谈判当事者,因此只有接受涨价通告。
    不仅是石油,而且铜、原煤、铁矿石、铝、镍和铀的矿物资源也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要求“确保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界的总司令部”产业问题研究会强调制订新资源政策的紧急性。它的一个成员——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永野重雄认为被国际石油资本涨价通告牵着鼻子走的日本经济处于任人摆布的经济危机。他以严厉的口气说:“去年受打击的是原煤,今年是石油。今后,一有风吹草动,日本经济就会因为资源问题而动荡。”在政府经济界的首脑中间也强烈地感到这种危机:资源保有国将会卡住我国经济成长的“脖子”。
    通产省作为新的石油政策,以“分散供给对象和确保本国原油”为中心,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扩大开发石油公团的职能;(2)加强同产油国家的经济合作;(3)加强同海外的主要石油公司的合作;(4)合并开发石油的企业;(5)早日开发长眠于日本近海大陆架的石油资源;(6)为了筹备开发资金,建立外汇贷款制度。引人注目的大陆架
    关于我国开发海外石油资源,一九五八年二月建立的阿拉伯石油公司,是第一家公司。它一下子就掘到了丰富的油脉。这一大快人心的事成了昭和年代的传说之一。自那以后,又设立了北苏门答腊石油开发合办公司(一九六○年设立)和沙巴帝国石油公司(一九六四年设立)。不过,大规模地开发是在六六年以后。财阀系统、公团(石油开发公团)系统和财界系统都逐年设立新的公司,现在已有二十个公司。开发计划涉及到除共产党国家之外的地球上的所有地区,以中东和印度尼西亚为中心,在非洲、加拿大、中南美和澳大利亚等进行着开发。但是,其中开采出石油的只有阿拉伯石油公司和苏门答腊开发合办公司。两家公司的生产量加在一起每年大约是二千二百万千升,只不过是国内需要(二亿多千升)的百分之十。综合动力调查会(会长是植村甲午郎)在一九六七年说:争取在一九八五年,“用自己开采的石油供给国内需要的百分之三十”。不过,在十五年后从百分之十提高到百分之三十是不容易的。据估计一九八五年国内的需要量是七亿千升,它的百分之三十就是二亿一千万千升。也就是说,要自己开采相当于现在自己开采量的大体十倍。
    国际石油资本的一个公司一年在勘探和试掘方面就要投资七百亿到八百亿日元,相当于我国二十个公司的投资。有关人士皱着眉头说:“(日本)不仅在资金的数量上差得远,而且在技术和经验方面的差距也很大”。用祈祷的心情进行试钻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以西日本地区为中心的日本列岛周围的大陆架,已经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这个地区有以下优点,各开采公司都蜂拥而至。这些特点是:(1)大部分是含低硫磺成分的原油;(2)不用花运费,(3)没有当地政府的分红(中东地区的政府的分红占百分之五十五,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分红是原油的百分之三十五);生产(埋藏)量微小,但还是合算的。因此,各开发公司都蜂拥而至。
    (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本刊注)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十三日消息:
    据政府人士透露,我国已确定向伊朗提供一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援助的方针。
    我国计划到一九七五年度,把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一用于经济援助。同时,政府还打算把以东南亚为中心的援助地区扩大到中近东、非洲、中南美等地区。而且,正在摸索把资源开发和经济援助结合起来的办法。
    最令人关心的是位于伊朗罗雷斯坦地区的油田的开发权益的问题。最近将进行国际投标,我国公司将联合参加投标。但是据说西德的公司抢先一步,处于有利的形势。不过,我国有进行自主开发石油这种迫切的根本任务,政府和财界都极其希望能够中标。决心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也旨在由侧面为中标提供援助。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四月四日消息:
    文部省的方针是要研究以东南亚各国为主要对象的正式的教育援助问题。以前只限于经济援助及技术援助等物资的援助。从提高日本的形象这点来考虑:也要在教育、文化的领域积极地满足各国的强烈愿望,计划在今年内要制订出其具体政策的一部分内容。
    该省认为,迄今进行的派遣中学教员或者邀请各国的教育领导人,只能期望收到一点的效果,考虑今后要采取一些使这些国家的教育水平提高的方法,比如大幅度地增加我国接收留学生的数量或在印刷、出版方面援助不发达国家。


    【亚细亚通讯社吉隆坡五日电】题:马六甲海峡争论突然出现
    这里以越来越不同意的态度注视日本为了使马六甲海峡成为它的商船船队(特别是它的超级油轮)的更安全和更便利的通道而进行的活动。
    日本人正在设法在这个处于战略地位的海峡实行一项国际批准的航道分离方案。他们还打算疏浚这条海峡。
    这两个计划都要侵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所要求的十二浬领海。这个海峡最狭窄处只有七·八浬宽。虽然这条海峡在北段宽达二百二十浬,但是船只必须迂回进出马来西亚海域或印度尼西亚海域以避开浅滩。
    日本人不承认十二浬的主张,只遵守三浬的限度。这就使得海峡最窄的地段有一·八浬宽的公海。即便是这样,航道分离大概也会涉及在沿海峡的各个地段、在距马来西亚或印尼海岸三浬以内划定航路。
    在政治方面,马来西亚感到烦恼的是,日本不直接同沿海国家商谈而把它的航道分离方案提交国际组织。
    日本在一九六八年向联合国的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亚洲太平洋理事会和东南亚经济发展组织部长会议提出了它的方案。这三个组织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据悉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看法一样,交通部长塞达在周末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没有权利试图使这个海峡国际化”。新加坡的态度还不大清楚。
    除了对外交形式敏感之外,马来西亚和印尼有十足的理由反对日本的打算。
    两国由于沿海海面的石油、锡沙和渔业的利益,切望十二浬的领海范围得到确认。即使领海问题能够解决,如果国际批准一项航道分离方案,那就会妨碍这些矿藏的开发。
    这两个国家对于在英格兰海岸附近海面沉没的油轮“托里峡谷”号造成大面积污染的教训记忆犹新。它们哪里会急于使载重二十万吨的超级油轮穿过马六甲海峡呢?万一出事,一条油轮就会污染几百浬里的沿海区域,毁掉宝贵的渔场。共同的看法是,它们不能从这条航道得到任何好处。
    同时,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同日本协作,在海峡进行勘测。


    【本刊讯】香港《星岛日报》最近刊载英《泰晤士报》外交通讯员伦德尔给亚洲新闻社撰写的一篇特稿,题目是《印度洋的均势》,摘要如下:
    评论家们最近谈论印度洋的海军实力时,不时谈及通往这个海洋的两个入口——苏伊士及西门斯敦。现在,印度洋的第三个人口——马六甲海峡
    ——亦开始成为观察评论家们的话柄。以海军将领的惯用术语来说,马六甲是印度洋的天然咽喉。
    目前,印度洋的商业命脉,仍然由西欧国家所控制。但在未来的数年间,最少有四个大国,或具有大国潜力的国家——日本、苏联及印尼等——会对马六甲海峡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国对马六甲海峡的兴趣,目前仍在“初步”阶段,但将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增加,虽然一切要看苏联海军扩建的速度及规模如何而定。
    但是,对马六甲海峡最感兴趣的,首推战后经济异常发达的日本。去年在马六甲海峡驶过的三万至四万艘船只,有七千艘属于日本,大大压倒了英国(五千艘)。
    马六甲海峡是日本同印度、澳洲及中东的贸易的生命线,更重要的是,日本对石油的倚赖,远比任何别的工业化国家为大。日本去年使用的石油,有百分之九十从波斯湾经由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
    日本亦了解,东南亚人民对日本在大战期间占领他们底领土的悲惨往事,仍然记恨在心,因此日本只能借扩大贸易和经济援助以扩展其势力。
    与此同时,日本正在尽其所能,减少该国对马六甲海峡的倚赖。日本已着手在该国周围地区的海域,特别是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内海勘探石油,并且正在马来半岛东侧多处地点勘探。
    日本还建议敷设一条油管,横越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她对建造一条横越该地峡的运河,亦感到很大的兴趣。这条运河由于省下了绕道新加坡及马六甲海峡的时间,因此可以把由日本驶往印度洋的旅程,节省多达三天的时间。
    不过,日本仍然深切希望马六甲海峡继续保持“国际公海”的地位。
    苏联政府对马六甲海峡的自由通行,亦越来越感重视。
    苏联此刻正在建立一条由波罗的海经新加坡直达海参崴的海上航线。新加坡政府正在考虑同苏联达成一项协定,给苏联的商船提供碇泊及修理的设施。
    假使这些设施亦容许苏联海军使用,将可以大大地增加苏联海军单位在印度洋逗留的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