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11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英国《卫报》九日刊登佐尔扎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克里姆林宫为最高级会议的失败铺平道路》。摘要如下:
    《真理报》昨天开始为苏联人民做好莫斯科世界最高级会议可能失败的准备。报纸说,“资产阶级御用报刊”希望一些正在参加会议的西方共产党领导人会为了在国内树立威望而拒绝同其他共产党合作。
    这是《真理报》近乎承认,一些重要的西方党可能会拒绝签署作为会议主要目的的会议文件。虽然西方一直在谈论这种拒绝(签署)的可能性,但是克里姆林宫直到目前为止,显然是希望可以避免这一点的,因此不让苏联报刊谈论这个问题。
    解除这一禁令大概意味着克里姆林宫已甘愿接受实际上是在俄国和西方共产党之间开始第二次共产党分裂,这一次分裂将同俄国和中国之间发生的第一次分裂同样重要。
    如果意大利党拒绝签署会议文件——而勃列日涅夫的不妥协的讲话已表明意大利代表除了拒绝以外不会有别的选择——的话,那么这种分裂就会开始,并且将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加深。
    法国代表团目前的表示是签署(文件),但是他们国内的领导和党内并不象这些表示所表明的那样团结一致。法国党内有一股强大的进步暗流,这股暗流正在逐渐地冲击着旧领导的权力的基础。英国代表团参加会议是作了十分明确的表示的:不管对他们施加什么压力,他们不打算签署任何东西。
    最富有批评性的讲话来自澳大利亚代表。他说,他将只签署目前这种形式的文件的一部分——这部分是号召采取“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行动”。但即使如此,他还是对在这个他说是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文件中关于帝国主义制度的“粗浅的分析”表示遗憾。他保留了他对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强烈的批评,而对于苏联侵捷事件,勃列日涅夫在他自己的两个半小时的讲话中连提也没提。
    当然,克里姆林宫知道,尽管它尽了一切努力要堵住比较爱批评的代表团的嘴巴,它是无法阻止这次会议对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展开一定的讨论的。因此,勃列日涅夫在中国问题上打破了他原来答应保持的沉默,显然是为了转移视线,并且在他自己选择的战场上作战。许多亲苏的代表团尾随他谴责中国,从而有助于把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挤到不显眼的位置。
    勃列日涅夫声称,“直到最近以前,我们还一点也不打算涉及这个问题。”可是最近发生的事件,尤其是中国党代表大会作出的决定“迫使我们不能不谈这个问题”。但是,这次代表大会除了确认北京政策的既定路线以外并没有作出任何决定,勃列日涅夫也没有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这次代表大会除此以外还做了什么别的事情。他声称,这次代表大会已下令对“苏联修正主义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但是,正如他的所有听众本来一定都知道的,而且正如他自己确实也说明了的,这早已成为北京的既定政策了。
    他说,北京《人民日报》正在号召全国人民“准备同苏联打常规战争,也准备同苏联打核大战”。而实际上中国报纸一直是要人民准备好可能对中国发动这样一场战争。他对于自己提出中国问题所拿出的无力的理由,表明这确实是突然作出的决定,他的发言的起草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把这件事做好。但是反对谴责中国的那些党大体上都是不同意对捷克斯洛伐克入侵的那些党。


    【本刊讯】新加坡《星洲日报》六日就苏修叛徒集团策划召开的反革命黑会发表社论说:“今天召集的世界共党极峰会议,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依然是个疑问。先之以捷克事件,后来又是中苏边境冲突,从此以后,苏联的身份容貌,不单在西方世界的舆论中,就是在国际共产阵营内部,也评价十分歧异,在这样的时候,苏联召集这个国际共党会议,是否明智?这是一个问题。第一件令人难明究竟的事,是:克里姆林宫当局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召集这个会议?这是为了纪念共产国际的五十周年?还是有意要向中国挑战,想继捷克之后,对中国也有所行动呢?”
    社论说,“在苏联的眼光中,中国共产党已然‘离经叛道’。可是,捷克事件证明:当初中共不接受赫鲁晓夫的‘社会主义劳动分工’并没有错误,因为,工业如果集中苏联,中国永远留为农业国家,那么今日的中国势将像捷克一样,只能拥有‘有限度的主权’。”
    “克里姆林宫的集体领导当局,指责毛泽东的理论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可是,在中苏边境冲突以后,苏联自己的立场也是如此‘狭隘’的。他们向全世界——包括东西方在内——提出的一致呼吁是‘既定边界神圣不可侵犯’,好像苏联的边境当真已然处在中共的原子武器跟飞弹威胁之下一样。”
    社论还说,“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莫斯科会议能够讨论甚么呢?一九六八年二月,克里姆林宫当局在匈牙利京城布达佩斯召集六十八国共党会议的时候,他们的驱除中国的努力已经失败过,这一次的莫斯科会议在这方面的成功希望当然更少。
    “亚洲的共产党,除了外蒙以及印度的亲苏少数派,几乎已经一律没有出席。除了苏联的卫星国以及南美洲跟非洲的依赖苏联生存的共产党,势力较大的共产党,出席这一次莫斯科会议的,有当权的罗马尼亚跟古巴,以及非当权的意大利,法国跟英国的共产党。
    这五国的代表团出席莫斯科会议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恐怕也是想来讨论捷克跟中苏冲突的问题的。
    “因此,从莫斯科会议一开幕,我们就可以看出它闭会时的可能结局:除非是完全不谈捷克跟中国的问题,这个国际共党会议不仅不能加强团结,甚至可能会制造更新的分裂。”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九日电】苏联报纸《真理报》八日说,世界共产党领导人普遍都同意苏联对中国的批评。
    这家苏联党的正式机关报还批评了那些不赞成苏联人和其他大多数与会代表的这一总方针的党。观察家们说,《真理报》对持不同意见的党的批评主要是针对罗马尼亚的。
    【路透社莫斯科八日电】(记者:罗伯特·伊凡斯)苏联共产党报纸《真理报》今天警告参加这里的世界共产党会议的代表们不要想通过在这次最高级会议上采取反苏立场来在国内争取人心。
    这个警告是在一篇关于昨天的会议的评论中提出来的。看来这一警告是针对澳大利亚人、意大利人和其他几个观点类似的代表团的。他们反对苏联的几个方面的政策。
    《真理报》今天的评论说:“帝国主义者和他们雇佣的资产阶级报纸仍然聊以自慰地希望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些领导人会受到诱惑而通过削弱甚至断绝国际联系、拒绝同其他党采取联合行动以及从事反苏活动来‘提高’他们在国内的众望。”
    【美联社莫斯科八日电】《真理报》八日没有指名地尖锐地斥责了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爱尔兰、英国、瑞士、比利时和其他拒绝在中国问题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支持莫斯科的共产党。
    【德新社莫斯科八日电】苏共机关报《真理报》今天警告各共产党,不要企图以采取反苏路线的方式在国内加强他们的地位。观察家认为,《真理报》的文章特别是警告西方党的代表,不要在六日澳大利亚党攻击之后也跟着批评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


    【南通社斯德哥尔摩六日电】瑞典共产党今天在这里首次公开表明它对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协商会议的保留态度。它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该会议。
    党报《新日报》全文发表的该党执委会的一项声明强调说,开一个反帝力量的会议是绝对必要的,但最好是把希望参加同帝国主义斗争的所有党和运动都团结起来。
    瑞典左翼党认为,正在举行的莫斯科集会在这方面有严重的局限,它不仅使讨论失去了价值,而且可能使现有的分歧进一步加深。它又说,在这样的会议上听不到关于反帝斗争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意见。
    声明也对文件草案发表了意见。它强调说,瑞典左翼党(共产党)不能接受一个国际会议所通过的声明和文件是具有约束力的。瑞典左翼党极力主张会议给与各党行动自由,使它们能够自己从讨论中得出结论。


    【共同社东京八日电】述评:世界共产党会议打破了事前的预想,苏联采取了严厉批评中共领导的态度。
    齐奥塞斯库总书记针对在这次会议上巴拉圭和波兰的代表对中共的批评,提出警告说,今后如果继续批评中共,就将有碍于大会的成功。因此,罗马尼亚代表团的努力值得注意。
    这次大会,将以苏联派和自主派之间围绕批评中共和审议基本文件问题上的对立为中心,而动荡不定。
    【共同社东京八日电】特派记者臼田莫斯科八日电:世界共产党会议由于勃列日涅夫的七日演说一举而触及了核心问题。
    这篇演说无视罗马尼亚的反对,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对中共的方针。
    据认为,苏联采取超乎预料的强硬态度,表示了即使一部分党退出也在所不惜的决心。
    已经可以看出会议的前途更加困难重重的情景了。.


    【法新社莫斯科八日电】美共总书记霍尔今天宣布他的党无条件地支持莫斯科,并且攻击说北京是国际共运的危险。
    霍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攻击苏联的政策立场从而帮助了帝国主义。
    【南通社莫斯科八日电】美共总书记霍尔说,他谴责中国党的对外政策路线。
    他说,中国在国内经济制度上无疑保留了社会主义的特点。虽然有记者曾经直接问霍尔,他没有表示苏联这样的看法:中国共产党已不再属于共产主义运动。
    【法新社莫斯科八日电】在苏联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了长篇讲话之后,国际共产党会议七日傍晚听取了西德、马提尼克、突尼斯、丹麦和乌拉圭代表发言。
    他们五人都赞成准备好的决议,并谴责了北京。
    丹麦党主席耶斯佩逊说,社会主义阵营需要加强团结,要求谴责中国的分裂活动。
    乌拉圭第一书记阿里斯门迪说,中国的活动使人们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党内的论战,从而无法创造性地重新考虑问题。这种做法也帮了右派政客的忙,让他们得到证据来证明他们恫吓共产党的宣传是有根据的。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九日电】会议人士说,东德的乌布利希今天建议世界共产党最高级会议通过一个谴责共产党中国领导人的文件。
    这些人士说,乌布利希是在今天上午会议的发言中提出这一建议的。他们说,他要求通过一个单独的文件,其中包括类似苏联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七日发言中所表示的那种对中国的谴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