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12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苏修《经济报》第九期刊登了苏修监察委员会农业部主任普
    ·查伊金写的文章,题为《有保障的报酬和生产》,摘要如下: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的决议建议集体农庄从一九六六年七月一日起对集体农民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现金和实物),以国营农场相应级别的工作人员的工资等级为依据。
    但是必须指出,国内许多地区的生产水平并没有达到足以使人放心的高度。
    遗憾的是,有不少农庄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七年的产品生产不仅没有提高,反而缩减了。这种情况令人感到忧虑。例如,在达吉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各种经营单位,农业总产量一九六七年比一九六五年普遍增加百分之五的情况下,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企业的公有生产中农产品的生产却下降了百分之一点三。公有生产在农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也从一九六五年的百分之六十六下降到一九六七年的百分之六十二。
    共和国集体农民的劳动报酬(现金和实物)一九六五年每个工日为二卢布三十三戈比,一九六七年为二卢布六十一戈比,即只提高了百分之十二。而且不是依靠公有经济中得到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增长而提高的,主要是依靠取得国家用于劳动报酬的贷款和缩减从收入中对公积金和其他基金的提成而提高的。
    在勃良斯克州、高尔基州和其他一些州,一九六七年的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也比一九六五年有所下降。检查表明,造成这种落后现象的基本原因之一是,目前在许多农庄依然继续破坏使集体农民和国营农场工作人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提高公共生产以及关心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正确结合起来的原则。
    在列宁区的“共产主义”农庄,去年生产了七十一万七千卢布的产品,即比一九六六年少二十一万七千卢布或几乎少百分之二十三,而一年来集体农民每个工日的劳动报酬从二卢布九十戈比增加到三卢布十三戈比。在卡兹别克区基洛夫集体农庄,一九六七年的总产值比一九六五年一共只提高了百分之四,而这个时期的每个工日的报酬却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六。在这些农庄和经过调查的其他一些农庄里,集体农民的劳动报酬与劳动的最终结果、产品的增长、质量和农活期限无关。


    【法新社巴黎九日电】据蓬皮杜说,目前,“复工”应该是法国的座右铭。总理在星期日傍晚时对记者阐述了法国国内的局势。
    蓬皮杜说:“为了弥补由于罢工而丢失的时间,为了使我们的发展重新得到它紧迫需要的鞭策,特别是为了充分珍惜刚刚答应给工人的好处,目前重要的是,所有法国人都应复工。”蓬皮杜认为:“形势不坏,因为工人完全意识到了他们的利益。”
    总理强调说,假如警察被派往弗兰的雷诺工厂,这不是“去占领工厂,而是维护工作自由”。他接着指出,“事态似乎在改善,人们可以认为,在工会和领导机构之间正进行的会谈结束以后,雷诺工厂明天将会复工”。
    总理接着谈到了大学问题,他要求中学教师(他们的工会坚持罢课)“走国立中学的道路”,以避免青年人丢失一年。
    蓬皮杜在谈到高等教育时承认,他向大学生发出的呼吁“丝毫也没有得到响应”,甚至一些人说,“他们不希望同这个政府有任何关系”。
    然而,他又说:“法国政府不是学生的政府。这是根据人民的愿望产生的合法的政府……大学生拒绝同根据关心资助大学的多数法国人的愿望而产生的政府达成谅解,拒绝同政府就我提出的和答应的大学改革进行讨论,这是令人惊奇的。”
    【法新社巴黎九日电】蓬皮杜对学生严肃地指出,不管他们喜欢与否,他们必须服从这个政府,即使他们要求进行大学改革也罢。
    他说,政府提供了奖学金,付出高等教育教师的薪金,为廉价的膳宿提供了补助金。
    他问道,如果不得到政府的同意怎能实现改革呢?


    【路透社布拉格九日电】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卢·什特劳加尔明天将去莫斯科继续进行共产党书记杜布切克同苏联官员开始的会谈。捷通社从莫斯科报道说,代表团将讨论长期经济合作问题。
    【法新社布达佩斯九日电】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斯沃博达在今天这里发表的一次谈话中对西德表示不信任,并表示他的国家希望加强同苏联的联系。
    斯沃博达还说,捷克斯洛伐克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目前的分工情况“不满意”。
    匈党报《人民自由报》发表了这次谈话的内容,匈通社发表了摘要。
    斯沃博达谈到西德时说,“虽然我们注意到了联邦德国的官方人士偶然发表一些积极的谈话和讲出一些现实的话,但是我们国家的安全要求我们立即加紧处理这个问题”。
    总统追述了他的国家同德国之间过去“悲惨的”关系史,并说,西德最近的新纳粹主义“大大向前发展了”。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谈到华沙条约和经互会时说:“我们国家”在华沙条约和经互会内的同盟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机构。在这个机构内,必须使每个国家的特殊因素适应于共同的国际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促进、改善和发展这个同盟”。
    【合众国际社布拉格九日电】愈来愈多的苏联军队正在开进捷克斯洛伐克,以便参加即将举行的参谋演习,这就使许多捷克斯洛伐克人认为演习的目的越来越不妙。
    今天看到长队的红军卡车向布拉格东北三十五英里左右的米莫夫军事训练场的方向移动。
    一位国防部发言人没有透露这些部队的确切人数。
    据说,人数在“数百人”和“数千人”之间。


    【法新社布达佩斯八日电】今晚官方宣布,捷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杜布切克不久将率捷党政代表团访问匈牙利。
    公报说,在访问时将签订新的捷匈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
    【路透社布拉格八日电】《红色权利报》今天报道,捷外交部一官员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民主化。
    《红色权利报》援引外交部人士的话说,预料布拉格今年将同罗马尼亚签订“同盟协定”。


    《时代》周刊透露,美全国有二千九百七十万被剥夺了权利、生活极端贫困的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地区遍及全国
    【本刊讯】美国《时代》周刊五月十七日一期发表一篇报道,题为《国中之国》。摘要如下:
    在这个富裕国家(美国)当中,存在着另一个被剥夺种种享受和权利的、生活难以忍受的国家。这个国家是由二千九百七十万美国人组成的,他们的人数相当于比利时人口的三倍,他们是享受不到周围的财富的。他们是生活在“贫困线”下的黑色、白色、红色、黄色和棕色的男人、女人和儿童。
    根据经济机会局的统计,穷人在美国人口当中占百分之十五。同骚乱以及贫民窟所有其他突出的问题所给人的印象相反,黑人并不是那一类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至少在人数上不是如此:在每三个贫穷的美国人当中,有两个人是白人。在一千一百万农村穷人当中,将近九百万是白人。由于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公民都是住在城镇之内,因此穷人有百分之六十是居住在城市里面的,这就不足为奇了。以年龄而论,穷人有将近一半是二十一岁或二十一岁以下,有四分之一是五十五岁或五十五岁以上。
    贫穷的分布是遍及全国的。它不仅盘踞在大城市的肮脏的黑人聚居区内,而且也出现在沿着阿巴拉契亚的小河地带、出现在南部和中西部的田野里,甚至出现在极北部的贝瑟耳、阿拉斯加的劳斯敦,在那里住着挨冻的、生活不舒适的爱斯基摩人。纽约的西切斯特县,是全国最富裕的地点之一,在那里的二十一万二千多个家庭当中,至少有四万四千个家庭处于悲惨的经济困难的状况;在底特律外面的纽黑文郊区(人口有一千六百五十人),由于那里有为穷人居住的“厄尔利·达豪”公寓而使那里的风光被破坏了。
    虽然贫穷不是哪一个地区独有的,南方却最近似专有贫穷的状况。美国几乎有半数穷人都住在十六个南方各州和边境州之内,那个地区的人口不到美国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南方是使美国其余各地感到恐惧的贫穷的主要发源地:自从一九四○年以来,约有四百万黑人和未加统计的贫困白人离开了南方到北部和西部各城市去希望找到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很少人找到这种生活。
    农村的穷人时常从涂着泥巴的小木房搬到城市内肮脏的租来的房子里。穷人在诊疗所和医院等候的时间长、给他们看病的医生也更少;他们在医疗上还存在迷信,因此,婴儿死亡率在穷人当中高一倍,活动性的肺病高三倍。
    在今年大半时间,全国一百个最大城市的最贫穷的居民区总共失业的比率为百分之七,而且看不出什么好转的迹象。贫穷产生贫穷,这几乎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据最近的一个研究报告说,所有的贫困家庭中有百分之七十一有四个或更多的孩子(全国普遍的情况是一家一点三五个孩子),虽然所有的贫穷的母亲有三分之二是已婚的并且和丈夫住在一起,但是有半数丈夫没有正式的工作。
    贫穷的母亲当中下余的三分之一是寡妇、被遗弃的、离婚的或未婚的妇女,而未婚的母亲已证明是生育最多的。在孤苦儿童补助计划的全国统计名单当中足足有百分之四十的儿童是私生子。
    统计数字最多只能勾划出贫穷的轮廓。不是贫穷的美国人几乎不能体会贫穷是什么滋味:空空的肚子靠现挣糊口,第二天就没钱的日子;南部小屋城上空笼罩的柴火烟气,在常年潮湿的没有电梯的公寓内到处都闻得见的原图说明:卢斯汤镇是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居住区,贫困的北极猎户住在摇摇欲坠的棚屋里,冬天比冰砖砌的屋子还要冷得多。(原载美国《时代》周刊)人尿和耗子屎的臭味;透过破墙吹进的刺骨寒风和雪花,而且不能指望房东会修补裂缝。在赊购的家俱店和食品市场中,穷人付出的价格比富人要多百分之五十,而且有人把陈面包和臭肉饼冒充好货卖给穷人。(未完,待续)


    【德新社巴黎九日电】六月二十三日和三十日在法国举行大选的全国性竞选运动今天开始了,在选民单上登记候选人的工作宣告结束。
    甚至在登记工作结束前,争取国民议会四百八十七议席的候选人人数已达三千人这个最高纪录。
    但是这次竞选运动几乎同去年三月份的大选时一样,是同样的政治家、同样的政党和同样的纲领。
    一个新党是具有七十五名候选人的“改革运动”,这是由皮萨尼组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