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15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毛主席指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可能改造。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七月八日刊载一则消息,标题是《失败了的缅甸国有化政策》,副题是《对中国关系恶化的背景》。摘要如下:
    不能不看到,上月二十二日以来在缅甸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反华暴动的背景在于:由奈温政府的“缅甸式社会主义”造成的经济国有化政策的失败、粮食缺乏、反政府游击战活跃起来、政府态度的“向右转”等等,这几个月的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缅甸国内形势的急骤变化。缅甸式社会主义
    奈温将军的军事政权六三年二月赶走了稳健派的商工部长昂季,着手实现争取经济全面国有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但是,其结果似乎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
    国有化政策早在二年前就开始造成了大米生产下降、日用必需品不足等等缺陷。严重的大米减产
    最近缅甸粮食的情况,已经紧迫到今年十月国民就没有米吃的危险程度。
    大米的生产量,六五
    ——六六年度约为七百九十万吨,其中出口了一百一十万吨。可是,六六——六七年度的生产比上一年度大幅度减产,只达到六百五十万吨。而且,其中政府用于出口以及配给城市居民而收购的稻谷却只有上一年度的大约一半,情况严重。大米的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大约三百万吨,十年前是二百万吨,可是,今年估算只有四十七万吨,减少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这只用由于人口增长使国内消费增加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同游击队结合的农民缅甸大米的最大生产地是伊洛瓦底江的三角地带,但这个地区是克伦族游击队和倾向共产党中国的白旗共产党于一九六二年创建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反政府游击活动非常活跃的地区。政府企图利用采取经济国有化这种共产党的政策来同游击队和解,但是和平谈判于六三年十一月决裂了。以后,随着政府的国有化政策的推行,共产党游击队的攻击目标从过去的地主、粮商转到担任收购、运送大米的政府官员身上。今年以来,恰象南越政府军在稻谷收割期出动到湄公三角洲一样,缅甸军也出动到伊洛瓦底三角洲。另一方面,据传,在农民中甚至出现了有人在政府军的掠夺时,保护向共产党游击队交出的“税款”。
    伊洛瓦底三角洲的共产党游击队是以德钦丹东率领的倾向共产党中国的白旗共产党为主力的,不过,据说这个党内的当权派即“刘邓派”已于去年十月到十一月完全被消除。另外,据说有来自一直单独进行活动的托洛茨基派红旗共产党方面向白旗党合流的活动。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反政府游击活动,似乎也有象南越民族解放阵线那样发展的可能性。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游击活动的活跃鼓舞了掸、克钦、孟、钦等少数民族的游击活动。加紧向右转
    奈温政府和共产党游击队的对立激化,似乎也引起了缅甸政府内部的轩然大波。被认为是仅次于奈温将军的政府内的当权人物丁佩贸易部长(准将),在今年四月访问瑞士以后,好象是被赶下了台。丁佩准将据说是倾向于共产党中国的,自六三年二月稳健派的昂季商工部长被赶下台以后,一直是推动革命委员会的经济国有化的激进政策的核心人物。由于丁佩准将的失宠,人们认为属于中间派的山友财政部长(准将)掌握了政府内的实权,可以说这是缅甸政府的“向右转”。
    排斥亲中国派而“向右转”了的缅甸政府同中国政府的关系,今后将会更趋于恶化,这是跟缅甸国内倾向共产党中国的共产党游击队的活跃有关系的,而且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本刊讯】东京侨报《东风新闻》七月二日刊登中国归还者联络会(正统)会长、日中友好协会(正统)总部顾问藤田茂写的题为《侵略战争必败》的文章。摘要如下:
    藤田茂强调,残忍的侵略战争决不能重演,日中两国人民一定要携手前进。他在“七·七”三十周年前夕说:显然是日本败给了中国天皇在投降时的广播中说,由于美国使用原子弹,苏联背信弃义的行动,所以打了败仗。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而是败给中国了。那时在当地的人都清楚得很。现在美国在越南也尝到了同样的滋味。在越南战场上,尽管占有了点,但不能连成线。被人民战争拖着跑,陷入了泥坑。当时如果承认是败给中国了,那么今天也就能够实现同中国恢复邦交。当时不向日本人民传达败战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说不是败给中国,让旧军人和战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由于败战而得到的
    最大教训
    由于败战而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这场战争是错误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容许这样的战争重演。防共思想就是侵略思想。因此,日本的败战是必然的。这是进行了错误的战争而失败。就如日本历史所证明的,美国也必败。所谓“革新政党”的人们
    都是反华的先锋
    美国在最后的泥坑中挣扎着,不知什么时候会把手伸到中国去。日本即使不愿意,也因“安全条约”而束缚了手脚。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也不能再把枪口对准中国了。只有日本同中国拉起手来,才能有真正的和平。尽管中国人民克服了当时的苦难,诚恳地伸出了温暖的手来,还不自行反省。就是这种不自行反省的人掀起反华行动。口头上说得很漂亮的所谓革新政党的人们今天是反华的先锋,他们对于把人民引上错路应该负极其重大的责任。


    【本刊讯】缅甸《卫报》十三日报道,十一日,民族民主团结阵线地下部队在包康以东五英里左右的包康—东吁路进行伏击,打死了缅甸反动政府的一名陆军中尉、九名士兵和一名警察。
    他们是在前哨值勤之后回包康途中,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在距包康十四英里的路上遭到伏击的。民族民主团结阵线地下部队在撤营之前缴获了枪炮和弹药。
    【路透社仰光十三日电】据官方的《劳动人民日报》今天说,本星期二,在亲北京的叛乱分子在离此约一百六十英里的包康附近伏击一支军警联合巡逻队时,有十一名士兵和一名警察被打死。
    《卫报》说另有十三人受伤。


    【美联社卢萨卡六月二十日电】赞比亚产铜地带的警察正在调查有着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头像的数千枚像章的出现。
    凡是被发现佩着这种像章的人都被命令把它们取下来。
    虽然已经查出某些像章的来源是在这里的中国大使馆,但是据说大多数像章是由计划在本月底在产铜地带的思多拉开幕的赞比亚贸易博览会的北京代表团的成员散发的。
    【本刊讯】据坦桑《民族主义者报》十日从卢萨卡报道,卡翁达总统今天警告说,外国驻卢萨卡的大使馆“通过进行资本主义的或共产主义的宣传的办法为它们的国家进行了严重的宣传运动”。
    他是在向来自八个省的总部的高级官员集会讲话时说这番话的。
    他说,这是这样一个时代:“争取人们的脑筋的战斗是十分严重的”
    。
    今年早些时候,卡翁达曾呼吁驻在卢萨卡的外国外交官们不要干涉赞比亚的内政。
    最近,赞比亚政府又禁止赞比亚人佩戴外国首脑的像章。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七月七日译载日本《东风新闻》三日发表的文章,题为《访芦沟桥》,摘要如下:
    三十年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战争爆发地点芦沟桥,如今是别有一番新气象了。作为一个日本记者,今天能够到这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去访问,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七·七芦沟桥事变
    包括芦沟桥在内的一条笔直的大道,现在称为“抗日路”。芦沟桥在历史上曾有两次为世界所知名。第一次是元朝时代,马哥孛罗在他的东游记中向世界介绍芦沟桥。第二次则是日本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动的芦沟桥事变,从此爆发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芦沟桥炮声一响,也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去中罗公社参观
    记者们这次是在中国文化大革命节节胜利声中,被招待到芦沟桥的中罗友好人民公社进行参观的。
    从天安门旁边的北京饭店,乘汽车向西南方向进发,约走四十分钟就来到中罗公社。公社的副主任郑福来等十余位主人在路旁热情地欢迎我们。
    对日本记者来说,我们对于来到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地,心中都有一种形容不出的滋味,但是中国主人方面却完全没有提及此事。郑福来副主任是本地人,他对当地的历史非常熟悉,他告诉我们这个公社的不断发展、成长的经过。为世界革命种田
    在文化大革命进行期中,农民们生产情绪更加高涨,他们保证不耽误生产,同时由于思想革命化,他们更安心于农业。他们把从事农业生产提高到世界革命的高度来看。
    日本记者团副团长小泉在主人的招待会上说:“卢沟桥对中国人民和对日本人民都是永远不能忘怀的名称。我们日本人民保证绝不对中国人民再发动战争,我们两国人民永远不再战……。”
    我们的主人郑副主任并未因日本记者提到芦沟桥而“勃然色变”,他仍然安详地静听小泉的发言。等小泉说完后,他说:“三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这里发动全面侵略,确实非常可恶,但是我们是能够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即使在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我们和日本人民也是朋友。”(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访问一贫农家庭
    接着郑福来引导我们访问解放前一个贫农社员的家庭。只见一个六十多岁的姓王的老婆婆在家,原来她的儿女都到田里劳动去了。在这个解放前的贫农家里,我们看到有收音机、缝衣车、自行车。老婆婆说,她的一个女儿还在天津医科大学读书,贫农儿女上大学,中国多的是。她说,多亏毛主席,使她们一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同她谈起日中战争时,这位老婆婆说:“中国痛恨的是少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日本广大劳动人民是中国的朋友。日本今天还未解放,中国一定支持日本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我们虽然只会种田,但是就是要多打粮食,支援世界上尚未解放的受苦难人民。”
    我们完全想不到这位老贫农能说出这样一番有意义的话。记者们情不自禁争相和她热烈握手。芦沟桥畔忆当年
    最后,日本记者团来到芦沟桥头。当我们来到那宽阔的桥面,不由想起当年日本侵略军也曾持枪在这里追杀中国百姓。三十年过去了,当看到这座名震世界的历史名物时却使人流连不愿离去。
    时间已是黄昏了,许多人还是不愿走。三三两两的红卫兵佩着红袖章,骑着自行车从我们身边经过,一车堆满蔬菜的骤车通过桥头。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怎么样,回去吧!”我们这才发现一辆汽车已驶在桥边,一块书有“抗日路”的路牌就在车旁附近。日本记者猛然看到这块路牌时颇感到一惊,但是一想到中国朋友刚才说的话,中国是愿意和日本人民友好的,这才感到宽慰。当然,中国人民绝对没有忘记“芦沟桥事变”,没有忘记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甚至美帝国主义者如果再把枪口对准他们,他们一定起而粉碎侵略。(文内小标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