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7日参考消息 第1版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实践论》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十一月二十七日刊载该报特派记者彼得·巴特十一月二十五日从洛杉矶写的一篇报道,题为《亲北京的小组在瓦茨区积极活动,洛杉矶一家由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经营的书店》,摘要如下:
    这家小小的似乎要倒塌的书店通常是不会引起特别注意的。它座落在瓦茨黑人居住区一条寂静街道的角落里,夹在两座前面是店铺的教堂中间。简直很少看到有人出入这家书店。
    但是,少数到过这家书店的人很快就认识到,这不是一家普通的书店。它的架子上摆着别处买不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
    ——在河内、北朝鲜、阿尔巴尼亚和北京印行的出版物。墙上挂着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和恩格斯的巨幅照片。
    这家被称呼为工人国际书店的书店是由共产主义运动中自称为美共(马列)的人数不多但是非常活跃的一派经营的。这个党本周在这里庆祝建党两周年,它是倾向于北京而不是莫斯科。在这家书店里确实看不到苏联的著作或其他东欧国家的材料。
    这家书店不单是出售毛泽东主义的小册子。据书店的人员说,它还经营全国各地的邮订业务,向“数以千计的”订户散布亲北京的宣传品。
    在书店的后面设有一架旧式平版印刷机和一架自动活字印刷机,一份散发全国的报纸《人民之声报》就是利用这种印刷机印行的。这家书店也经常出售一些小册子,要求瓦茨的黑人居民武装起来对付“警察的暴力行为和暴行”。
    这个小册子像这个书店发行的所有其他读物一样,最后有着“全世界工人联合起来”的口号。
    两年前在洛杉矶正式建立的这个马列主义的党,最近在曼哈顿八号街二千五百二十一号开了一家书店和阅览室,它计划不久在芝加哥再开设一家分店。
    这家小小的书店摆设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品,大多数的封面都是软的。其中最精彩的作品是上下两卷的《毛泽东选集》。
    阅览室的四周是一些谴责苏联并攻击“在越南的美帝国主义”的小册子。有几本小册子把古巴的卡斯特罗总理斥为一个修正主义者。
    一份河内出版的小册子详细叙述了“美国在越南使用军用毒气”的情况。另一份在北朝鲜出版的小册子,详细报道那个地区取得的进步以及南朝鲜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落后状况。
    在地拉那出版的阿尔巴尼亚宣传品,一般都是印刷得很粗糙的,冠以下面这类冗长的标题:“揭露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对待越南人民斗争的两面派的立场以终止这种做法。”


    【美联社华盛顿五日电】一位国防部发言人今天晚上说,国防部对北京电台的广播中指责美国飞机在东京湾轰炸,和炸沉六艘共产党中国渔船一事没有什么评论。
    电台广播说,十七个渔民被炸死。
    【路透社华盛顿五日电】国务院今天晚上说,它正在对中国所说的美国飞机上周在东京湾附近的国际海面上袭击中国渔船并杀死了十七人和重伤了其他二十九人一事进行调查。


    【美联社里斯本四日电】葡萄牙四日对来自澳门的消息实行了封锁。这块殖民地被五天的暴乱行动给破坏了。
    海外部的一位官员说:“澳门发生了一些内部骚动,嘉乐庇总督正忙于解决。我们正密切注视着事情的发展。”
    据报道,萨拉查总理星期日会见了海外部的一些官员。
    新闻检查官禁止在报纸和电台发表任何有关这次暴乱的消息。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二月三日报道:
    首批《毛主席语录》英文本昨日在港公开发行,和平书店在开始供应后的三个半小时内,就已经供不应求。
    昨晨从九时半开始,就有不少人在和平书店门前等候。前往购买的人,一开口就要三五本,但后来买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每人只能购买一本。除了外国人士外,还有学生。有不少的外国驻港机构、外国通讯社和洋行,都派人代购。
    到了十二时半至一时半这段时间内,中外人士川流不息,十分拥挤。
    有一个海员要求二十本《毛主席语录》英文本,再三说明,因为船即日要出海,他的许多外国朋友都需要这本宝书。又有一位外国人士,买了英文本以后,还询问有没有德文本。初时,有一位外籍青年,一下子买了五本语录,和十枚毛主席像纪念章。又有一位外国人士,买了一本语录和一枚毛主席像纪念章,并立即把毛主席像纪念章佩带在胸襟上,表示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敬仰。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三日报道:外国籍人士纷纷到书店买“语录”。一位自称是德国籍的外国人士,买了一本英文版本《毛主席语录》之后,又问有没有德文版本,他说,他很想有一本德文版本《毛主席语录》。跟着他又买了一个毛主席像章,并让书店职员给他别在衣襟上,然后欣然离开书店。
    中午,大量学生涌到和平书店,都要求给他们一本英文版本《毛主席语录》。
    和平书店上午十时开始营业,到下午一时半,第一批到港供应的“语录”全部给读者买去。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十二月一至二日连续译载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美术史教授米泽嘉圃写的文章,摘载如下:
    谈现代美术,本来不是我的研究范围。不过我上次(一九六二年——六三年)和这次(今年五月至六月)访问中国时,虽以参观和研究中国的古代美术为主要目的,却也同时看了一些中国的现代美术作品。当此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引起全球瞩目的时候,我想趁此机会略谈一下对于今天中国的现代美术的印象与感想。
    最近以来,中国的现代美术表现得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收租院”泥塑群像的创作,另一点则是业余作家的活跃。
    “收租院”群像所表现的地主、爪牙、以及男女老幼的农民形象,无一不各具特色,面貌如生,令人看了深为感动。那位带领我去参观的北京大学学生张君对我说:“像这样悲惨的情形,过去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也到处都有。在旧中国,收租院的情形是普遍存在的。我自己已经来这里不知参观过多少次了,每一次都引起了我对过去苦难生活的回忆,忍不住要哭出来。”群像的感人之深及其教育意义之大,于此可见。
    中国的雕塑艺术,过去曾有过一个时期颇受西洋艺术的影响,但在“收租院”的塑像中却完全看不到那样的痕迹。题材是新中国诞生前夜的社会现象,作风是中国传统的逼真写实的手法,就是群像也是由个体塑像集成的中国风格的群像。这是充满纯粹民族特色的杰作,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杰作。
    关于业余作家的活跃,我在前次访华时虽然已有所闻,但这次却得以亲眼目睹了他们的作品。我去参观了他们的作品展览会。那成就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所谓业余作家,就是一些在从事本身业务之余,抽出空闲时间来从事文学及艺术创作的工人、农民,士兵作家之谓,是有别于专业作家的。业余作家的活动,其实远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已萌芽了。
    我在天津参观了工农业余美术作家的作品展览会,又在上海参观了海空军业余美术作家的作品展览会。虽然在表现技术上还有未十分成熟的地方,但是无论在表现方法方面和题材内容方面,全有一种逼人的真实感,率直的动人力量,充满了磅礴的气魄,其创作意欲之强烈与积极,实在是远在一些带有匠气的专业作家之上的。
    不管“收租院”的泥塑群像也好,业余作家的活跃及其成就也好,都是和当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分割不开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意义,我在北京的时候曾听到郭沫若先生和其他负责人谈过一些。我所得到的印象和个人的理解,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点:
    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已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了。因为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文化领域里出现了落后于现实的状态,于是有发动一次文化大革命的必要。
    其次,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及修正主义的侵蚀,要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把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作好,把社会主义教育贯彻到底,保证下一代不褪色。
    第三,文化大革命运动是消灭三大差别的重要手段及措施。所谓三大差别,就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以及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差别。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归纳起来的几点原则性的理解而已,这一个运动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是还要丰富得多的。有人以为运动中的“破旧立新”就等于全盘否定了过去的文化传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而我个人在中国所身历目睹的一切,也丝毫看不到完全否定传统的迹象。关于传统的东西,中国早就有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这就是要承继好的传统,而且更在“立新”中发扬光大的意思。
    “推陈出新”是要把重点放在“出新”上也就是说必须要发挥新的创造性才能够更好地继承优良的传统。推而广之,文化大革命也不是排外的、孤立的,而是要批判地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更着力于创造及发扬民族的文化。“收租院”群象及业余作家创作活动的成就,我想,都恰好作为我的理解的例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