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27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瑞典日报》二十四日在《中国石油取得伟大进展》的标题下刊载了该报记者从香港发来的报道说:“中国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前宣布,钢和石油的生产指标都已提前完成了。
    “也有观察家怀疑中国已在石油炼油工业以及油矿工业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但访问过广东交易会的专家们认为这方面的工业品越来越能出口了。”


    【新华社雅加达二十四日电】《希望之光报》二十三日报道,在商业中心,不论是大商店,还是零售店,特别是卖奢侈品和日用品商店,这些天来,门市显得非常冷落。出现这种景象,并不是没有顾客,而是店内没有货。
    新巴杀、老巴杀、草埔和首都其他的商业中心,上述商品目前已买不上了,即使有,都是本国的商品和人家不大需要的商品。
    我们从一些商人那里获悉,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卖价(受到监督)和买价不相宜,换句话说,卖出去,再也买不回来了。
    想在自由市场买上东西难了,现在顾客不能不到黑市场去买,那里的货品倒不少。当然,这种售货方式是用不着发票的,价格可高多了。
    安塔拉从巨港报道,南苏门答腊、楠榜和占卑检察长苏吉亚索暗示说,总统决定颁布后,巨港市场,物价上涨的迹象日益严重,甚至象大米、糖和被服布料都从市场上消迹了,尽管前些天,南苏门答腊、捕榜和占卑的执行两项人民命令地方掌权者发出公告,呼吁不要囤积民用必需品和抬高价钱。
    安塔拉二十一日从三宝垄报道,自中央政府正式颁布发行新盾币后,三宝垄日常必需品价格于十八日猛涨。
    机米、玉米粒、树薯干、食盐、沙糖、煤油、椰油、羊肉、鸡等物品价格同十二月十四日的价格(颁布发行新盾币时的价格)比较,平均涨两三倍。


    【本刊讯】索马里民主联盟机关报《人民联盟》最近一期刊登一篇题为:《中国和联合国组织》的文章。
    文章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十二月一日发表声明说,在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在世界上的地位被恢复之前,中国拒绝参加拟议中的国际裁军会议和任何其它会议”。
    这清楚地表明了这个组织所面临的矛盾,它的虚弱和屈服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控制。
    由于美国的顽固,不久前主张中国进入这个组织的要求遭到了拒绝。过去美国无视在中国发生的重要事件。
    今天中国已经掌握了原子弹这一事实就改变了它在大国中的地位。中国通过它自己特有的办法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其结果使得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威望提高了。甚至象从前对中国抱有消极态度的法国和英国现在也对中国奉行着积极的政策。
    美帝国主义必须懂得这些因素,清醒过来。然而,相反地,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对中国敬而远之,跟蒋介石却打得火热。坚持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政策就是对人类良知的挑衅,是为它破坏世界和平,阻碍在裁军问题达成一切协议所作的卑鄙的辩解。


    【本刊讯】印尼《战斗报》十一月二十五日报道:印尼第三副总理哈鲁尔·萨勒在回答记者关于国家每年财政赤字有多少的提问时说,我们说不上国家每年财政赤字有多少。对于这个问题,他说,估计今年(一九六五年)我们的财政赤字达八千亿到九千亿盾,甚至可能会更多。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团野信夫,一九五七年曾参加五十个日本人组成的农业考察团来我国访问。时隔八年,最近他又再度来到我国农村访问。下面是他发表在东京《朝日杂志》上的观感。原题为《环游中国农村》。重访北京西郊所见
    此次重访的一个人民公社,是位于北京西郊十公里的四季青人民公社。这是以蔬菜栽培为主,兼及高粱、粟、落花生等数十种农作物的地方。一九五七年我来参观的时候,还在高级合作社阶段。当时的户数是八百四十五户,人口三千九百四十人。但现在变成了人民公社,户口八、一○○户,人口三万六千人,扩大了几近十倍。
    显著改变的第一点是水利事业。除了到处可见的新增的水路,还开掘了无数水井,活用了丰富的地下水。与此同时,以前用畜力来吸水的情况已改由“摩托”代替,据我们的估计,此种设备足可以灌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了。
    上次来时,当地还没有拖拉机。只看见两架货车。这次看到的已截然不同。他们已拥有十五匹马力的拖拉机十九架,七、八匹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四十架以及货车三十五架!至于货车,说起来更有段故事。八年前在当地见到的是英国货车,现在则全是中国自己的产品!
    新出现的另一样事物是新设的“机械修理工厂”。以前,这里是没有中学校的。现在有了,而且一共有了四所。此外,新出现的还有“农作物试验场”、半农半读的“实修学校”等等。使得农村青年们在劳动之余可以进修栽培技术。
    此次另一个重访的公社,为杭州郊外盛产“龙井”茶的西湖人民公社。这个公社系合并当年的十二个合作社而成。现在公社之下,共分为十四个生产大队。
    生产大队之一的梅家坞大队,当年是梅家坞合作社,我曾访问过。现在的大队长今年三十三岁。八年前,他是合作社的副社长。当年的社长现在大约五十岁年纪了。这个老人已是茶叶技术方面的专家,在公社内负责巡回指导。
    这里的变化更显而易见。当年的荒山已被开发,茶田增加了二倍。甚至河岸的护堤上也出现了茶田。在制茶场里已设备了电扇。以前,焙制茶叶的工场里是十分炎热的。现在有了电扇,凉风徐来,工作者已不觉辛苦。
    新出现的事物,还有养猪场,以及像日本的公民馆那样的大会堂、小学校(六四年新建)等等。由于开垦山地及收获的增加,在一九六四年时,每一户的纯收入达到九百六十五元。比起当地八年前的农民收入来,已增加了两倍。
    新出现的小学校,值得一记。当年这里有私塾,塾中有老师一人,学生二十八人。是唯一的教育设施了。但如今的小学校里,学生已有二百四十人(义务教育),先生则有八人。什么是人民公社
    坐在南京到上海的火车中,从车窗外望,发现田野间似乎消失了甚么景物似的。
    是什么呢?是了,是那古老的,使用人力踏水的水车。
    我还记得很清楚:在炎阳下,农民们赤裸着上身,在一柄伞的遮掩下,流着汗水,吃力地踏着水车引水的情景。但现在那个时代已一去不返了。如今,在当年的踏水车附近,出现的是一座座电动摩托抽水机的小屋。
    也还有一些景物消失了的。八年前,耕地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列着。现在举目所见,耕田已整然有序地扩大了,显得气魄极大。
    对于日本人说来,人民公社是一样新鲜的东西,等于是把町、村组织在一起的一个自治体,同时在全区域展开大规模农业经营的,政社合一的机构。
    这里,我且以在美国所见的一个大农场来作个比喻。以前我在美国费城郊外,曾参观过一个名叫歇浦克的蔬菜农场。这个农场是股份公司的组织。耕地有一万七千英亩,分成十一个区,由经理管理。经理终日坐在汽车上巡行各区,指挥生产、收获、出货等等事宜。另外,农场也附设有研究室、拖拉机站、修理工场、俱乐部、学校、教会、甚至警察。劳动者的工资则以一个钟头为单位,订定契约。农闲期则不在此例。这个农场,已有七十年历史,才达到今日的情况。(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看起来,像这个农场的情况,似乎和人民公社颇为相似。但细细想来,两者又有原则上的差别。人民公社的总收入,除了必要的经费支出之外,其余悉数分配给劳动者;而歇浦克农场的收入,除了工资之类之外,其余利润,悉数进入了东主的荷包。这就是社会主义经营和资本主义经营的根本差异。
    就中国而言,由初级合作社进入高级合作社的阶段,由高级合作社进入人民公社,都曾有些所谓慎重派的右派论调,也因此引起激烈的斗争。在此时期,如所周知,苏联也对(中国)此举极端怀疑。但事实证明,中国的这个决断,获得了大大的成功。
    照我的想法,中国的成功,起码有三点原因:
    第一:在农业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土地改革可以促使生产力作急速发展的可能性的存在。
    第二:贫农占压倒多数,与政策相结合。
    第三: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和农民结合在一起,知道农民的一切。
    古语云:“治水者可治天下”。这句话在中国尤为贴切。毫无疑问,中国的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特别强。但也要弄清楚,这主要还是政权的基础极为巩固所致。样板田——公社增产的
    秘诀是技术普及
    人民公社的增产,除了水利、机械之外,还有什么技术上的秘密呢?有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技术普及。
    不错,中国已在自己生产拖拉机。但量的方面一下子尚未能满足。与此同时,农业上也在朝着科学化、电气化、机械化的目标前进,但现在说来,只是部分实现。完全的机械操作阶段还未达到。人力仍然很重要。因此老农技术的普及和土地的高度利用是相当主要的着眼点。
    前年开始的样板田的提倡,当是老农技术的普及的重要做法。在公社里,有公社的样板田;在县里,有县的样板田;此外,专区也有专区的样板田。这样构成了样板田的三道阶梯。它们彼此之间展开着技术交流。目的是要把优良的农业技术,由点及面地普及全国。现今,光是江南的太湖沿岸,就有八十万公亩的样板田出现。
    在南京的科学院里,我们晤见了研究员陈永康。他是一个农民,是种植稻米的专家,今年五十八岁了,仍然是突出的种样板田者。他曾创造一种优良品种,叫做“老来青”。
    解放前,陈永康对于种稻就已很有心得。但当时只能和亲友一起作小小的实验种植。解放后,政府很器重他,培养他作农业研究。到一九五八年,升为研究员。专门从事研究和普及。现在,他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了。
    陈永康提倡“三黑三黄”的诊断法。
    他的说法是,稻从分植期至出穗期,叶子出现三次黑三次黄,就是好的象征。根据各个时期叶子上出现的颜色来加减施肥,就可保证有好的收获。这是道地的农民经验总结。当日本第一流稻米种植专家北原氏和他谈及此点时,北原氏说,陈君的诊断法和理论十分吻合。他的稻作技术和北原氏的多收获技术基本上达到一致。北原说:在他的乡下,也有“三黄种植”的说法。可见农民间的共通性。
    目前,“三黑三黄”的诊断法已拍成彩色电影,作为普及的宣传。无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日本的多肥栽培技术还相差着一截阶段,但这样的老农技术已在广泛地展开,逐渐形成一项大众的运动,这个运动正由党、农民、技术者三者合一地在深入展开。公社干部
    这里再来谈谈人民公社的管理和运行。
    且说社长,公社社长是由社员代表大会选出来的。一般的社长多是贫、雇农出身。但三十岁以内的年轻人担任这个职位的不多。
    上海郊区的望亭人民公社的社长,今年三十一岁。解放前有田三亩,另租地主田一亩耕种。这一亩田的租金是每年替地主工作五十一天;杭州郊外的笕桥人民公社社长,今年三十四岁,十五岁起成为地主的雇农,像牲畜般地劳动。一年所得,是一百五十斤米。由于吃不饱,弟弟从小就饿死了。这个社长只读过三年小学,接近文盲。但现在已能诵读《人民日报》,主要是靠业余学校进修,即使现在成了社长,他仍然每星期有两个晚上去业余学校上夜学。
    所有的社长、队长,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谈吐甚佳。笕桥人民公社的社长,且以日本也有地主制度的存在“和中国旧时的地主本质上都相同吧”为问。这里应该特别一提,自从土地解放以后,这一类人从此和文盲、农奴、贫农身份告别,投身入社会之中。在这个国家里,被压抑的人物如看不到的宝石似地大量地潜在着,现在则正在从事发掘这些人类少量的宝藏。
    缺乏知识,但智慧和德性都优良的人类,日本也有。可是他们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但中国却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普及,使得在七亿人口之中,发掘了大量的人材。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十三日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英国在印度洋建设基地》,副题是《战略地位提高,从南边“威慑”中国》。摘要如下:
    丘吉尔说过这样的话:“印度和锡兰沿海以及其西面的海面,对于面对中东的我们来说,是唯一的重要海上通路”。
    最近,英国在印度洋的正当中,以建立军事基地为目的,建立了新的殖民地。选中的是位于锡兰西南大约一千六百公里的查科斯群岛,据说要命名为“英属印度洋领域”。这个新殖民地的居民还不到一千四百人,都是个体渔民,是过去英国殖民地毛里求斯的一部分。毛里求斯已经建立了自治政府,预定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宣告独立。但是,由于英国预料到将来会爆发反对基地的斗争,企图确保查科斯群岛,就在事先把它单独分割出来。英国政府表示“愿意给补偿费”,很想得到为独立所需的资金的毛里求斯自治政府爽快地表示同意。英国用了大约三十亿日元“收买”了新殖民地。
    实际上,英国这个决定不是突然作出的。从去年夏天开始,英国政府就和美国共同进行了慎重的连续调查,经过了一年多的研究以后才决定的。目的就是“遏制”中国。
    据不久前英国政府宣布,新的基地当前主要是充作美军的通讯中心、美英海军的供应基地。但是,由于具备了作为基地的种种条件,因而对于这个基地的前途,在军事专家之间有着很高的评价。英国政府还指出如下的优点:珊瑚岛迪戈加西亚适宜于建设为超大型运输机起落的大型机场,并且有良好的港湾,距亚丁、新加坡、印度都是大体相等的距离,便于紧急出动;此外,由于人口少,又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可不必顾虑美英在各地最感棘手的反对基地的斗争。
    英国的这个行动,也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在印度支那半岛和泰国的西边,一直到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阿斯马拉,还没有美国的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前印度洋还是一个军事上的广阔的真空的海洋。中国的核试验已经成功,同时还有人说:“恐怕五年以内就能储存原子弹,制造氢弹,拥有中程弹道导弹”,在这个时候,美国当然要考虑从军事上“遏制”中国,保障靠近中国的各国的安全的问题。以前在西南太平洋上巡逻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最近一、两年顿然加强起来,终于把印度洋当作它的管辖水域。
    从实际情况来看,迪戈加西亚新基地不能不说有成为美英核武器基地的极大可能性。
    所以要这样对印度洋重新估价,一句话说来,是因为世界争端的地点正在集中到中国周围。美苏对立这个战略图样,正在变成美英苏包围中国的新形势。美英的“大规模空运”战略思想,已经使得有必要把查科斯群岛当成包围中国的一块跳板。另外,也不能忽视,中国的核发展加速了这件事情。
    恐怕可以说,印度洋的动向,意味着改划世界战略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