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1月19日参考消息 第3版

    【路透社莫斯科十七日电】今天据说,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准备并愿意”在苏联领土上会见印度总理夏斯特里。
    印度财政部长克里希纳马查里说,苏联政府已把巴基斯坦愿意会见这一点通知印度,现在正在等待新德里的答复。
    克里希纳马查里在印度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讲话时说,苏联政府在收到巴基斯坦外长布托的一封信后,把巴基斯坦的看法通知了夏斯特里。
    这位印度部长(他同苏联官员会谈九天)说,布托表示巴基斯坦愿意会晤的信息“看来是无条件的”。此间尚无迹象表明印度会采取什么态度。
    克里希纳马查里在商谈苏联对印度第四个五年计划提供信贷的问题之后将于今晚回印度。他说,他的会谈是“很令人满意的”。这位部长透露,俄国正在考虑提供设备和知识以便帮助在中央邦科尔巴兴建一所年产十万吨的制铝厂,并考虑帮助兴建一所合金钢厂。
    苏已经同意帮助执行其他一些计划,还有一些计划仍在研究之中。这些计划包括兴办农业的技术的教育和数目有限的工业工程。
    双方还同意到一九七一年时把苏印贸易提高一倍,提高到各方的贸易额共达十五亿卢比。
    克里希纳马查里说,他确信苏联对印巴问题的态度是始终如一的。
    他说,俄国“没有停止任何援助,这同我们的其他一些朋友不一样”。关于经济援助的会谈并没有受到印巴冲突的影响。
    【美联社莫斯科十七日电】印度财长星期三说,他在这里访问八天的期间觉得,苏联对印度经济问题的态度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他说,他在同柯西金和葛罗米柯会谈之后确信,苏联对印度的支持仍然未变,尽管它在印巴冲突问题上发表了中立的声明。
    他说,下月苏联外贸部长帕托利切夫访问印度的时候,将制订到一九七一年时把贸易提高一倍达到各方贸易额三亿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细节。
    【法新社莫斯科十七日电】克里希纳眉查里在谈到国际关系的时候说,苏联和人民中国的关系看来同印度和人民中国的关系是很相似的。他在谈到中印边界问题的时候对记者们说:“中国军队最近加强了在各地的控制。”
    他还说:“苏联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是很清楚的。他们对印巴关系问题的态度仍然是始终如一的”。
    【本刊讯】印度《联系》周刊十一月十四日一期刊登文章说:
    财政部长克里希纳马查里这次苏联之行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已经得到苏联给予积极支持的充分保证,当我们面临西方国家压力时得到它的同情。印度方面则对苏联提出在塔什干安排一次会晤来谋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和平解决的倡议予以热烈的反响。克里希纳马查里同苏联领导人会晤中可能讨论这些问题。特别是,克里希纳马查里将结合印度当前需要和本着防务方针制订发展计划的目的着重讨论苏联经济援助。


    【法新社莫斯科十五日电】塔斯社报道,苏联总理柯西金今天在克里姆林宫设午宴招待印度财政部长克里希纳马查里。
    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对外贸易部长帕托利切夫和财政部长加尔布佐夫出席了午宴。
    【印度报业托辣斯莫斯科十七日电】苏联副总理沃罗诺夫昨天在这里强调了苏印友谊的重要性。他说,苏联人民高度评价这种友谊以及印度的伟大儿子、已故的尼赫鲁奠定的基础。
    他是在印度财长克里希纳马查里在印度使馆为苏联领导人举行的午宴上讲这番话的。
    他说,夏斯特里总理和他的政府正在进一步加强苏印建立在尼赫鲁奠定的基础上的友谊。
    他说,苏印友谊是维护东南亚和世界和平的一个因素。他提议为苏印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干杯。


    【本刊讯】法《震旦报》十七日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自从赫鲁晓夫下台以来,莫斯科第一次(有些猛烈地)反击北京》,摘要如下:
    苏联人忍不住了。自从赫鲁晓夫下台以来,他的继承者遭受着中国人进行的猛烈和大量的指责和谩骂。他们由于希望避免发生无法挽救的事情,即是说避免共产主义世界最后分裂,而沉默地忍受着没有予以回击。
    但是,这种呼吁并没有得到响应。北京《人民日报》空前猛烈地谴责莫斯科同“美合作主宰世界”和帮助华盛顿从越南找到一个出路。
    这次作得太过份了。于是《真理报》在昨天使用了连赫鲁晓夫也不曾使用的恶毒词句进行反击。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语调粗鲁以外,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这篇文章明显地超出了意识形态争吵的通常的范围。这次中国人竟受到大骂。他们不仅被指责为企图挑起共产主义世界的分裂,而且还被指责为证明他们敌视苏联人民。
    因此,人们可以认为,克里姆林宫失去了同毛泽东重修旧好的一切希望,《真理报》的这篇文章是大规模反华宣传运动的开端。这个宣传运动将不仅仅是谴责北京共产党人的“冒险主义”和“分裂主义”,而且无疑也将形成两个国家和两种民族主义的对峙。
    看来,决裂在今后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美联社纽约十七日电】(记者:瑞安)莫斯科
    ——对北京已接近不能忍耐的地步——本周说它谋求在越南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而北京置之不理。《真理报》的文章没有解释它说的“联合行动”是什么,但是过去有过一些暗示。
    中国的攻击对莫斯科是打得很痛的,特别是指责苏联政权企图恢复资本主义这一点。但是没有迹象表明莫斯科想要撇开它的紧急的经济问题。
    因此,苏联的报纸在处理中国最近的攻击时把它在苏联最广泛地加以发表,看来这样做是要使苏联公众对世界共产党论战进入一个新阶段有所准备。


    【本刊讯】西德《世界报》十七日在第一版报道苏《真理报》发表反华文章,题为《苏联给北京以拒绝》、《在赫鲁晓夫之后真理报第一次再度公开进行论战》。报道说:“中苏不可能再有相互的联合和共同行动,因为两党完全站在相对立的阵地上”。


    【新华社东京十七日电】今天东京资产阶级各报刊载其驻莫斯科记者的专电,报道他们对《真理报》文章的看法。
    《读卖新闻》说,苏联报纸从正面反击中国,是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上台后第一次。这表明中苏关系又回到赫鲁晓夫时代。
    《每日新闻》认为,苏联此举是由于《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文章通过北京广播已在苏联人民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流传开来,有必要对中国的指责提出反驳。
    《日本经济新闻》说,《真理报》这次采取苏联驻北京记者专电的形式驳斥中国,但毫无疑义,这是苏共正式提出反驳。《读卖新闻》认为,苏联采取这种形式,反映了它的态度是“慎重的”。
    《东京新闻》说,克里姆林从九月到十一月频繁地同东欧国家的首脑进行接触,并同五十几个非共产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一贯表明它支持召开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但,罗、意、英等国共产党认为,在中苏关系激烈化的情况下,举行国际会议只能导致分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估计,克里姆林在不久的将来召开世界共产党会议的可能性已丧失。
    《朝日新闻》说,今后,苏联有很大可能通过《真理报》社论、编辑部文章等有分量的形式,更严厉地反驳中国。
    《产经新闻》说,现在“中共”的两支箭,一支射向美国,一支射向现代修正主义。中共对美苏的强硬政策今后一点也不会动摇。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九月二十日一期刊载一篇报道,题目是《走私:为利润而旅行》,摘要如下:
    山多尔·林科夫人本来是布达佩斯一个日子过得不耐烦的家庭妇女,后来她找到了一个愉快的——而且有钱可赚的——方法来消磨她的空闲的时间。她诱劝了住在她公寓里的三十二位房客在周末越过国境到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去,然后把一些收音机管、雨衣和钢笔藏在他们的行李里带回来。当警察终于突然破获了这个集团时,这些走私者已经带进了价值在二十万美元的没有申报的物品。
    林科夫人和她的邻居目前都在监狱里服刑,他们是东欧一支人数越来越多的玩一种他们叫做“为利润而旅行”的有趣游戏的大军的一部分。他们成千上万地利用普通游览护照,把那些在卫星国家里有钱可赚的稀奇东西贩运去。共产党的官员们估计,走私者去年在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奥地利之间捞走了一亿多美元的货物和钱。
    就林科夫人的集团的情况来看,显然还有一些集团正在萌芽。上个月底,捷克警察抓住了属于维也纳奥托·布鲁西尔所有的一辆汽车,把它座位扯开后,在一个秘密的车厢里发现了一百件雨衣、六个半导体收音机和三十万克朗(四万一千六百六十七美元)。政府的律师们控告布鲁西尔是同一个走私小组合作的,他们今年从奥地利越过国境二十五次。
    利润是相当大的;在维也纳价值五块美元的一件雨衣在布拉格可以卖十块美元。而这种走私是由于共产党的僵硬的计划经济不能补偿某些卫星国家的生产过剩以及另一些卫星国家严重的缺货促成的。由于可以合法地带出国境的福林、兹罗提和克朗的数量很少,而且差不多所有的旅行者都需要更多的钱来度假,因此货币走私也盛行起来了。除了雨衣、收音机和皮鞋(几乎所有时髦的波兰人都穿着从意大利和法国走私来的皮鞋)以外,皮大衣、园珠笔、银饰和珠宝也都是热门货。有一个被捷克警察抓住的男人在他自己的大衣里缝了一件女人皮大衣,他嘻皮笑脸地解释说这“只是里子。”
    在跨越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境的沃尔夫斯塔尔,捷克卫兵目前采用抽查行李的办法,各个地方当局也加强了监视。
    上个月,匈牙利警察破获了由三十九个布达佩斯居民组成的一个帮,他们差不多每天越过边境从捷克斯洛伐克带进来价值七万五千美元的皮鞋和纺织品。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十七日电】塔斯社宣布,苏联总理柯西金今天接见了阿尔及利亚大使奥穆克·乌塞迪克。
    【路透社莫斯科十七日电】一位阿尔及利亚使馆发言人说,苏联和阿尔及利亚今天暂时商定,阿尔及利亚总理布迈丁将在一个月内访问俄国。


    【本刊讯】《柬埔寨电讯报》十四日发表一篇社论,摘要如下:
    《巴黎竞赛画报》十三日发表了署名莱蒙·卡尔蒂尔的一篇文章,以“袖珍王国”、“小柬埔寨”、“小王国”、“细小的”柬埔寨、“小小的事件”等词语,谈到了苏联对柬埔寨民族的侮辱。
    我们懂得这家周刊对于国际和第三世界问题的见解。我们同样了解它的政治观点。即为争取西方世界的优越地位权而打后卫。在卡尔蒂尔及其主子看来,柬埔寨的荣誉遭到嘲弄,是算不了一回事的。这只不过是个“偶然事件”而已。
    向卡尔蒂尔以及有与他同样看法的人指出这样的事实是不无好处的。这就是说,我们并不是遭受到苏联的侮辱才揭露它与美国的勾结的。自从签订莫斯科三国条约,苏联轻率地从古巴拆走火箭发射基地之后,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了苏联政策的新趋向。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统一已不象对所谓和平共处那么关心,并且把同美帝国主义的妥协看得比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还重。
    美国轰炸北越的罪行,首先就是对苏联的挑衅。在这个事件上,主要的受害者是苏联人。但是遗憾的是,莫斯科并没有从中得到教训。的确是这样,苏联目前以及将来所盘算的只是德国而已。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卡尔蒂尔并不是唯一看穿苏联修正主义的真象的人。无论如何,我们最注意的是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亚非各国人民的蔑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要回答的主要目标——挑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