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27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美国政治性刊物《每月评论》今年一月号发表这家杂志两位主编霍伯曼和斯维济的一篇长文,阐述中印边界问题的真相。
    作者指出,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边界纠纷,并且表现了极大的忍耐和让步,但是印度一贯坚持在举行谈判前先接受它的领土要求。作者举出大量材料来证明,去年10月的边界武装冲突不是中国而是印度挑起的,中国只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进行了自卫反击。
    作者接着分析中印边界问题所以长期不能解决,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印度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和其他反动势力需要这种边界纠纷来煽动反华狂热,制造战争歇斯底里,镇压日益发展的人民革命运动,并且为公开投向西方阵营铺平道路;(二)美帝国主义者需要这种边界纠纷以便把印度拉到西方阵营中去,从而开辟一个新的反共冷战战场。
    作者说,他们一直到最近以前还以为美帝国主义拉拢印度之所以获得某些成功,多少要归咎于中国的自卫反击行动,但是经过详细研究以后,他们终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是完全无可非议的,因为美印反动派的战争挑衅阴谋是早就安排定当了的。


    【本刊讯】《印度快报》3月2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德里的失败》的社论。社论说,“无疑,曾经是亚非集团的领袖的印度最近一直失败,不能使某些国家的政府倾听我们的意见,而这些国家的友谊和好感对我们说来是多么重要。”
    社论说,“印度的立场——首先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对待巴基斯坦,然后在中国人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领土问题上——没有得到国外的充分谅解,这显然是衡量我们在国外的外交代表履行任务的失败的尺度。”
    社论认为:“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们的外交代表们完全不接触他们驻在国政府的政策和态度,以致于他们常常向本国政府作了关于这些政策和态度的错误的汇报,而且未能迅速和有力地把本国的观点传达给他们驻在国的政府。”
    社论继续说,“我们在中国最近侵略印度的问题上对待中国人的立场未能在(亚非)许多友好国家得到谅解,这就更令人惊奇”。


    【本刊讯】3月16日出版的最近一期印度《闪电》周刊在《新闻幕后的新闻》栏里发表了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人没有接受对科伦坡会议建议的澄清,因此未能使印度坐到谈判桌上来。
    中国成功地在科伦坡会议参加国之间制造分裂。在西哈努克亲王访问北京之后,柬埔寨突然认为,对建议的澄清是可以由双方讨论的细节问题。加纳司法部长在印度停留之后去过北京。现在加纳说,两国应当带着各自对建议不同的解释走向谈判桌。
    缅甸现在害怕表示有任何兴趣。新德里等着缅甸总理来访以分清问题的原委,但是他甚至取消了这次访问,唯恐同中国发生误会。
    科伦坡大概切望保全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建议。他切望新德里向北京保证:虽然印度有权把军队一直开到麦克马洪线,可是它不会这么做,换言之,应当策略地接受北京的解释。
    印度尼西亚的意见是,科伦坡会议参加国原来就打算促使敌对行动停止,这一点,他们已经做到了,现在该由有关方面解决细节问题如果需要的话,委派几个调解人来解决细节问题。
    在科伦坡提出一致建议的各国,意见纷纭不一,多少有助于中国在建议本身和关于建议的澄清方面混淆世界的视听,甚至可以不接受它所不喜欢的任何东西。就这个方面来说,印度在外交上是遭到了失败,虽然拉·库·尼赫鲁出使之后已经挽救了印度在共产党国家中的地位。
    印度确实了解她所处的困境。
    印度为了抵抗继续进行的侵略而做的另一个努力是争取近邻。内政部长夏斯特里访问尼泊尔是朝这个方向跨出的第一步,拉尔·巴哈杜尔能够使马亨德拉国王看清中国威胁的危险性。
    印度本来同样想把另一邻邦巴基斯坦争取过来,但是巴基斯坦却和反对印度的各国结盟,对新德里施加各种压力。


    【法新社新德里26日电】今天这里从可靠方面获悉,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很可能在5月第二周访问印度。
    印度内政部长夏斯特里在本月初访问过尼泊尔,他曾邀请马亨德拉国王访问印度。在夏斯特里访问期间曾宣布,国王已接受这一邀请,但是没有确定访问的日期。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25日电】印度副总统侯赛因今天乘飞机从亚丁到达这里,来埃塞俄比亚进行正式访问。
    据宣布,印度副总统在这里停留的六天中将同埃塞俄比亚政府举行正式会谈。然后,他还将访问苏丹和阿联。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副总统是在非洲首脑会议即将举行之前访问这三个非洲国家的。
    【美联社亚丁24日电】印度副总统侯赛因在星期日到达这里时说,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迫使印度改变它的不结盟政策”。
    侯赛因说,中国的攻击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但是,它也“使我们顿时清醒过来了。”
    【合众国际社西贡26日电】印度外交国务部长梅农夫人星期一同南越外交部长武文牡举行会谈。梅农夫人星期日自万象到达此间,她还会晤了总统秘书阮庭福(音)、国会议长张永礼、副总统阮玉诗和总统政治顾问吴庭儒。
    【法新社万象24日电】梅农夫人在这里停留期间,同老挝领导人举行了许多次会谈


    【美联社伦敦23日电】(记者:加弗向)因出口困难和失业人数上升而弄得焦头烂额的英国政府星期六正在悄悄地准备同俄国和共产党中国进行大笔新交易。
    有消息说,正在研究同俄国人签订一些巨额合同。看来,每一笔交易都肯定会加剧西方各国首都间的争论。
    (1)贸易部已告诉南达拉姆钢铁公司,它可以随意把油管卖给俄国人。
    (2)英国内阁也在考虑莫斯科的建议:每年卖给英国200万吨苏联石油。
    总的说来,英国人不禁止同俄国人、中国人和其他共产党国家进行非战略物资的交易。
    【合众国际社伦敦25日电】(记者:特勒)今天有消息说,美国正在加紧对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取消同俄国的一大笔钢管交易。
    外交人士说,华盛顿和伦敦之间正在进行磋商,但是没有迹象说明英国准备让步。
    英国的报纸消息今天说,美国甚至在考虑参加到这一交易中去,以便制止把钢管交给苏联人。
    英国当局说,他们无权制止一家私人公司和俄国之间的这笔交易,因为这种钢管不在英国对红色集团的战略物资出口禁运单之列。
    这笔拟议中的交易为俄国向一家英国公司订购一千万英镑的钢管。它具有引起美英之间以及同西德的麻烦的广泛政治影响。
    美国所以反对,是因为它担心这笔打算要做的交易牵涉到有可能加强俄国的工业力量和战争潜力的那种货物。
    西德上周取消了类似的苏联钢管订货——据说是美国提出意见以后取消的。
    有人猜测,如果英国径自行动,西德可能改变它的取消令。


    【本刊讯】英《每日电讯报》25日以《贸易和援助》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英国历来认为,贸易应当是始终如一,继续不断的。它不能适应政策的变动而象水龙头那样时开时关,施加极端的经济压力往往达不到目的,如古巴和苏伊士争端就是这个情况。同样地,保护西方的战略生产,比以设法对最秘密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以外的任何东西实施禁运的办、法来阻碍共产党集团的防务努力,更有效验。
    俄中两国的经济都已前进到这样的程度,就是英国或美国极力阻止它们提高生活水平已无意义。向俄国出口英国大口径油管不可能严重影响欧洲的安全。
    比设法使东方处于软弱状态更重要得多的是使西方保持强大和团结。
    自战争结束以来总数已达三百五十亿英镑的美援,在上周克莱委员会得出几乎是意见一致的结论之后,预计今年一定会减少。对于分配到这笔数目中的三十亿英镑抱着感激心情的英国,当欢迎一种由援助转为贸易作为走向繁荣的健康道路的趋势。独立这种虚构往往是以援助作为其支撑的,而尽管由外交官进行监察,没有什么着实的结果。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两个滥用了援助的明显例子,而且这种国家还可以举出许多。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断绝援助就会发生经济崩溃或革命,这种可怕的前景必须予以正视。世界各国不能真正靠美国的年金计划生存。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月25日刊载该报特派记者约瑟夫·哈希自伦敦发回去的一篇评中英贸易的文章,摘要如下:
    过去一周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件事,是共产党中国向任何西方政府派出的第一个正式的部长级友好使团抵达英国。
    自从共产党革命以来,英国一直在北京设有外交使团,并一直希望终有一天这种承认政策会给中共市场带来好处。
    中国人在伦敦的访问是贸易部的事情,而不是外交政策的事情,外交部和唐宁街十号都谨慎地避开这一切。但是这却表明了时代的另一个有趣的征兆,即英国恢复了积极外交。
    自从“最高级会议”流产以来,英国的外交一直是消极被动的。
    今天,它却在好几方面行动起来了。其一是同共产党中国的贸易,另一行动是进行多方面的运动来同欧洲大陆国家建立关系,以抵消法国对共同市场的垄断。


    【本刊讯】《印度快报》21日的社论说,“莫斯科和西方都赞同我们重申不结盟政策,不反对我们从双方接受援助。只要我们确信我们坚持不结盟政策并不妨害我们从西方或莫斯科或者从准备给我们援助的任何人获得最充分不过的军事援助,以确保我们抵御中国的新攻击的防务,任何人都不能认真地反对这个政策。
    “总理本人在过去的讲话给人的印象是:尼赫鲁认为,接受大规模军事援助或者让外国军事人员来帮助我们的防务等于是破坏我们的政治独立或者是把政治独立抵押给向我们提供援助的国家。正是由于有这种看法,我们才在早些时候与尼赫鲁进行争论。后来,尼赫鲁大大修改了这种态度,甚至考虑在一旦中国对印度城市进行空袭时由美国或者英国赶派大量战斗机来援助我们,以便截击敌人的飞机,虽然他继续不愿用‘空中保护伞’这样的字眼。《印度快报》鼓吹要不惜任何代价取得武器援助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我们有武器和飞机——如果我们没有这些东西,就要不惜任何代价取得它们,从我们能够得到它们的任何方面得到它们。因为,如果我们有了武器和飞机,也就有了士气和团结。给我们的士兵以工具,他们就会执行任务。”
    《印度斯坦旗报》12日刊登印度新闻与特稿社由达斯所写的一篇文章说:“在过去4个月中,局势已根本改变。不结盟的印度实际上已结盟,而结盟的巴基斯坦已成为不结盟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