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19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13日刊载一篇述评,题为《亚非团结大会结束,支持共产党中国的情绪强烈,印度提案没有被列入议程》。摘要如下:
    第三次亚非团结大会已在10日晚间结束。
    共产党中国派总工会主席刘宁一参加了这次大会。刘主席在会上发表演说,表明了共产党中国希望“不要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的立场。另一方面,大会还曾经发生这样一个场面:印度对于从大会的议事日程中撤消(印度提出的)要求共产党中国无条件地接受科伦坡中立国家会议关于调解中印边界争端的方案的决议草案一事表示不满而退出了会场。
    这次大会通过了总宣言、政治决议等议案。总宣言虽然表示支持“全面和有监督的裁军、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原则”,但是,重点好象还是放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方面。这一点好象说明了这种情况:在亚非各国中间,对共产党中国的主张的支持是根深蒂固的。
    另外,这次大会就朝鲜、冲绳、南越等亚非两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分别作出了单独的具体的决议,不过,没有直接谈到中印边界争端,只是说:“深信一切争端和分歧都可以在万隆宣言的原则和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兄弟般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点好象也引起了印度的不满。
    另外,这次会议还通过决议,要在古巴的哈瓦那举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三大洲会议,这似乎暗示,亚非团结大会将会发展成为三大洲的大会。


    【路透社北京18日电】(记者:凯利特—朗)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在这里说,他对于和平解决中印边界争端获得了“新的希望”。
    他是在北京机场上发表的讲话中评论他同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其他领袖在这里和在昆明举行的8天会谈时说这番话的。
    刘少奇和周恩来在机场欢送亲王及其随行人员。
    在机场上有一大群北京人挥舞旗帜、敲锣打鼓以传统仪式欢送他。
    新华通讯社后来报道,亲王及其夫人到达上海。它说,当他们的专机在中午飞抵上海时,欢呼的人群欢迎他们,向他们撒花瓣、彩纸。


    【法新社北京17日电】以前只能用“工业券”购买的各种肉罐头从今天起在北京随便买。
    这一新措施是在最近个人每月的鲜肉定量增加以后采取的,这里的人们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这个国家的食品情况进一步改善的一个表现。
    这事使人更加感到放心,因为它表明现在已有足够的储存,可以向居民提供更多的东西。
    根据从南边的云南、西边的四川和东边的江苏这样一些相距长远的省分传来的消息来看,从去年秋初开始,不仅在中国北部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愈来愈明显地可以看到食品比以前好了,多了,但是价格没有降低。
    蔬菜现在根本不定量了,而且一直都是非常便宜的。
    在北京,鲜鱼和咸鱼都很多,而且质量比去年冬天好得多。
    对于北京居民的健康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重新又有充分的水果供应了,特别是柑桔,这是1958年“大跃进”期间大力植树的结果。
    柠檬在中国一直是一种稀罕和昂贵的商品,现在在北京所有的市场上都有卖。
    外国人注意到,这些柠檬的大小和质量同过去一度进口的外国柠檬相比起来也很不错。
    很好的全脂奶粉的供应大大增加,从这里可以引人注意地看到畜牧业情况的改善。


    【本刊讯】英《卫报》2月15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内部情况》的社论。摘要如下:
    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世界上文化最悠久的国家,正发生任何社会从未经历过的迅速的和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中国人自己,还会影响其他各国家的命运。我们正看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然而我们只是随随便便地注意中国。我们西方世界的人能够看到一些中国报纸的消息并收听北京电台的广播;有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去作有限的旅行;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其他旅行者所提供的情况。所有这些来源都各有其价值,但是这些来源还是非常不充分的。这些来源也可能有偏颇,或者是肤浅的,无论如何它们不能代替那些生活在他们所观察的人们中间的记者们从除了北京之外的各重要首都发回来的日常报道。诚然,有一、两家通讯社——路透社和法新社——作了值得钦佩的报道。但是,这种报道也必然是以政治和经济以及事实报道为主,而不是解说性的。
    因此,如果说大多数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报道不充分的话,这是因为没有持反共偏见。当编辑们得到他们可以相信的消息时,他们就抓住发表这个消息的机会。所以,我们乐于发表瑞典作家林德奎斯特所写的许多文章。在他住在中国期间,他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不寻常的亲身体验。
    对于目前形势中的错综复杂情况,很少有过比林德奎斯特的报道更有说服力的报道。


    【本刊讯】英《观察家报》17日刊登该报记者16日发自香港的题为《入侵中国的希望渐渐消失》的报道如下:
    虽然蒋介石仍在威胁要进行“复国的圣战”,但福摩萨国民党领袖们现在承认,对中国大陆的大规模进攻也许永远不会发生。
    但是他们断言,反对中共设施的游击活动将加强。
    这里认为策略上的这种改变表明美国断言拒绝允许国民党人试图入侵中国。《真报》说台湾“已洋溢了一片‘反攻’声”
    【本刊讯】香港《真报》17日载一条台北通讯说:“政府高级官员对这个新年度都寄予乐观和希望;虽然我们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尚未开始,但在台湾已洋溢了一片反攻声,朝野人士都以兴奋的心情,来迎接这个反攻年。”
    【本刊讯】香港《夜香港》报14日说:“过事苛责国府不尽快反攻的人至此应该明白,国府迟迟未兑现反攻的支票,实在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存在的。”


    【本刊讯】蒋帮《征信新闻报》2月9日讯:外交部长沈昌焕8日在监察院外交委员会报告说,美国舆论对大陆反共游击队活跃一事,反应不一。有主张积极支持我反攻大陆者;有主张有限度支持我反攻者;也有反对意见者。沈部长称:美国政府对于反共游击队活动问题,因中美防御条约关系,现仍保持缄默态度。但反共游击队的活动,非我国正规军对大陆共匪的攻击,与中美条约无关,谅美国亦不致加以干涉。


    【路透社新德里18日电】印度总统拉达克里希南今天在这里对议会说,印度在中印边界争端中不会屈服于得到军事力量支持的号令。
    他是在新的一届议会会议开幕时召开的两院联席会议上讲这番话的。
    拉达克里希南说,印度赏识英国和美国在中印去年10月和11月进行的边界战斗中迅速给予的支持。这时,听众鼓起掌来。
    在反对党社会党议员大声要求总统讲印地语后,总统仍然讲英语。于是,社会党议员退席抗议。
    拉达克里希南是安得拉邦人,他讲的印地语不流利。副总统侯赛因随后立即用印地语宣读总统讲话。
    总统在回顾中印边界争端时说,“最近几个月的经历警告了我们、锻炼了我们,并且使我们决心保卫自己对付这个威胁以及尽力加强我们的防务经济结构。”
    他还说,“兹决定继续执行第3个5年计划,而作一些由于客观环境和重新制订工业方针以便首先满足国防需要所必须作出的小的修改。”
    拉达克里希南总统说,印度保证采取和平方法,并且“将永远努力和平地解决争端,如果这不失我们的荣誉和自由的话”。
    他还说,“我们同巴基斯坦解决了某些重大问题,可是不幸的是,其他重要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切望也和平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印度和巴基斯坦像我们的共同的历史上那样作为友好合作的邻国相处。”
    在总统发表开幕讲话之后,两院分别单独举行会议。会上议员们批评社会党人退席。这是头一次在一个国家元首讲话时发生这种事情。
    【印度报业托辣斯新德里18日电】下院今天决定建立一个委员会来调查某些社会党议员在总统讲话时退席之事。
    尼赫鲁总理要求议长转告总统“本院对某些议员的不礼貌行为感到遗憾,并且进一步告诉他,正在采取措施调查这个问题。”


    【本刊讯】香港《真报》15日刊登台北航讯说:宋子文的返台,“明显反映前国府政要团结之决心,目的在促进反攻的实现。继孔宋两氏之后,闻孙科、陈立夫、潘公展等亦将陆续返国。在野的张君劢在形势的影响下,也可能回国一行(《真报》编者按:张氏回国一行,似已成定局)。一项高级‘政治会谈’正安排中,上述诸氏回国后,即可举行,等于‘阳明山会谈’的继续。留港的一两位政军耆宿,也可能赴台。所有以上的各种安排,均系由蒋总统的高级幕僚长折冲处理。据传此人系张群。”


    【法新社台北15日电】即将退休的美国驻太平洋地区空军总司令奥当纳耳上将今天下午飞往福摩萨南部向蒋介石总统告别。
    这位美国司令说,他不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将会在福摩萨海峡发动一场战火,这种看法与某些国民党评论家的警告正相反。
    【中央社台北16日电】奥当纳耳上将于16日上午结束访华三天的日程飞往菲律宾。他在这次访华期间曾会晤中美高级军事首长。


    【本刊讯】蒋帮《联合报》9日刊载一条消息说:“孔祥熙博士宋子文博士8日下午同飞南部某地,晋谒蒋总统。副总统兼行政院长陈诚8日上午曾赴圆山饭店拜访宋氏。宋氏于中午赴孔祥熙博士下榻之博爱宾馆拜访孔氏,两人旋于下午联袂飞南部某地晋谒总统,与总统共度元宵佳节。”
    【本刊讯】《香港夜报》13日报道:“台湾观察家认为,自胡适去世之后,宋子文(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是国民党政府中与美国关系最密切之一人,故预测他此次回台,不出两个目的:(一)即国民党急于改善对美国之关系,希望美国不干涉台湾海峡之军事行动;(二)由于蒋介石已届风烛残年,健康不佳,而台湾内部之‘政治斗争’极为微妙,故宋子文此次返台,显然有与蒋氏‘共商后事’之可能,蒋氏希望通过宋子文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要求美国支持蒋经国继任,而不支持其他力量,以避免因蒋氏百年归老而引起台湾内部权力之争。”
    【本刊讯】蒋帮《征信新闻报》2月8日在“了望台”专栏刊载题为《宋子文返国意义如何》的文章,摘要如下:
    居留国外多年之宋子文氏,已于昨日悄然由美飞返台北。当此反攻呼声日益高涨之际,两位政界耆宿先后由海外归来,对政府号召力之提高,不无作用,而以孔(祥熙)与宋相比,则后者除在声望上与前者有同等之地位外,在实质意义上宋或有过于孔者。盖孔氏高龄八十有三,且近年体衰多病,不若六十九岁宋氏健康之佳,回国来必能在实际上对祖国有所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