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2月26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法新社北京25日电】蒙古总理泽登巴尔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已在当地时间11时35分从乌兰巴托抵达北京,他是应邀来签订中蒙边界条约的。
    这位蒙古政治家在机场受到周恩来和外交部长陈毅的欢迎,他是由他的外交部长沙格达尔苏伦和其它高级官员陪同下前来的。
    泽登巴尔检阅了仪仗队之后听取了周恩来的欢迎词,他致了简短的答词。
    泽登巴尔是周恩来的客人,他在机场受到一大群人的欢迎,然后乘汽车去北京城内。
    当一长列官员的汽车开往寓邸时,成千上万的人向北京的宽阔街道上夹道欢迎,他们欢呼并挥舞着中国和蒙古的国旗。
    周恩来在机场致欢迎词时强调中国和蒙古人民之间“传统的兄弟友谊”,并且说,“中国人民一贯关怀蒙古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总理谈到泽登巴尔的访问时还说,“中蒙两国都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我们两国人民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将坚持不渝地按照莫斯科宣言和莫斯科声明的原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加强同蒙古人民的团结。”
    周继续说,“我们相信,泽登巴尔主席这次来我国访问和签订中蒙边界条约,对于加强中蒙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作出重要贡献。”
    泽登巴尔在他的非常简短的讲话中说,“我们来到贵国是为了签订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条约,这个条约是我们两个兄弟邻邦政府通过最近所顺利举行的确定边界线的友好谈判的结果而拟定的。”
    “我们深信,这个条约的签订对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和平和安全的可靠堡垒——的团结一致将作出重要的贡献。”
    某些会讲蒙古话的目击者说,泽登巴尔是照着书面的讲稿宣读他的讲话的。


    【法新社伦敦24日电】新近被任命为怯尼亚总督的麦克唐纳爵士今晚说,“我希望我是怯尼亚的最后一任总督,因为我同许多怯尼亚朋友都认为,它应该尽早独立。”
    麦克唐纳是在向英国广播公司发表电视谈话中说这番话的。他说,他最近曾在中国大陆作了七千多英里的旅行。他说,“中国人总是中国人。七千年以来他们始终是一样的。他们很自信并有极大的自尊心,他们在几十年内肯定会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本刊讯】《印度斯坦旗报》12月20日刊载题为《新印度共产党领导的“暧昧的”政治活动》。摘要如下:
    据接近阿查里雅·乔杜里和钱德拉·马朱达的人士说,他们退党是由于以索姆纳特·拉希里为首的印度共产党邦组织新领导集团进行的政治活动“暧昧”不明。
    这些人士担心,如果拉希里及其通过丹吉的恩典上台的集团继续攻击旧领导以便巩固他们的地位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人退党。
    他们指责新领袖犯了“大罪”:公开谴责现在在狱内的同志们。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严重地违反党纪的现象。他们认为,与其像拉希里和其他人所作的那样,把党的机关报《自由报》办成国大党的喉舌,还不如关闭它。
    这些人士还说,拉希里和党的新秘书博瓦尼·森不久将处境更困难。这是因为尽管共产党人总的来说日子很不好过,可是党员群众仍然紧紧地团结支持旧的领袖。亲华派发言人星期三说,“现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新共产党谴责丹吉的领导。”
    撇开这些内部争吵不谈,乔杜里退党之事至少使邦议会共产党议员气馁。这是因为人们认为他是党最信任的人,而且是管理财政事务的。同他们的谈话表明,他们对于党的前途很不安。
    有些人说,阿查里雅不太关心民族主义派和亲华派之间的思想意识的冲突。据说,他比较赞成民族主义派对中国侵略问题的态度。
    也有人认为,阿查里雅是亲华派的坚决支持者。他现在在巴特那。
    阿查里雅和他的妻子在三天前提出退党,而马朱达在星期二提出退党。


    【印度报业托辣斯科伦坡25日电】据这里报纸消息说,在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前往北京的时候,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也将参加前去
    。
    这些消息说,领导阿联代表团参加六国科伦坡会议的萨布里将和她一起到德里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班达拉奈克夫人将在12月27日离开这里前往北京。她被委托向中印两国总理传达科伦坡会议的建议。


    【印度报业托辣斯新德里24日电】前往华盛顿同政府磋商的美国大使加耳布雷思今晨回到这里。
    加耳布雷思在肯尼迪和麦克米伦会晤时也访问了拿骚。英联邦关系部说给印的军援数目还未最后确定
    【路透社伦敦24日电】英国英联邦关系部今天在这里说,西方给印度的军火援助的最后数目还没有决定。
    《星期日泰晤士报》昨天说,肯尼迪和麦克米伦已决定给予印度价值4500万英镑军火援助。在本社记者要求英联邦关系部的一位发言人对这则消息发表意见时,他说:“最后的援助数字还未决定。”
    他又说,“在同印度政府进一步讨论以前不可能决定。”
    这位发言人说,将继续通过在新德里和伦敦的英国和印度高级专员公署进行讨论
    。
    《星期日泰晤士报》曾说,在4500万英镑援助中,有一半将由美国提供,另一半则由英国和其它英联邦国家提供。


    【本刊讯】巴黎《世界报》22日发表了该报特派记者让·韦茨从新德里发回的消息,摘要如下:
    当印度人得悉对方请他们去取毛泽东的军队所缴获的一些“武器和弹药”时,毕竟是感到惊异的。在这件事情上也和在中国人“单方面”决定把伤病员交给印度红十字会的事情上一样,德里当局多少有些尴尬。
    【本刊讯】《印度时报》12月21日刊登一条消息,标题为:《非军事人员小组派往德让宗和瓦弄从中国军队手中接管装备》。
    它说,“中国政府向印度大使馆提出一份关于它打算在12月19日在德让宗和瓦弄移交的装备的详细清单。
    “除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各种军需品以外,中国还表示愿意交还150辆车子,两辆坦克,一架直升飞机和一架小型飞机。
    “非常奇怪,北京政府还没有对这个建议进行任何宣传。
    “印度政府最初的反应是拒绝中国的建议,因为它具有宣传含意。但是在重新考虑之后,它觉得不妨派非军事人员去接收这批装备,如果中国人打算在他们撤退时无条件地移交的话。
    “因此,非军事人员小组在昨天及时到达德让宗和瓦弄接收装备。
    “中国人近来正在对印度进行全面的心理战,表现了以公开威胁为后盾的讲理的样子,以使政府和人民感到迷惑。……他们一本正经地表示愿意交还一些缴获的军事装备,而根据正常的战争惯例,他们是用不着交还这些东西的。”


    【本刊讯】《印度时报》12月24日的孟买电讯报道说:
    “拉达克里希南总统昨天在孟买印度理工学院第一次评议会上讲话时说,所有方面都关怀我国的进步和渴望帮助印度。这是印度所执行的不结盟政策的结果。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助理总干事马尔科姆·
    阿迪塞希安博士,联邦科学研究和文化部长卡比尔教授,苏联高等和专科教育部副部长波卢欣教授和俄国驻印度大使别涅吉克托夫先生。
    总统说,这所学院是国际间相互依赖日益增长的例证。
    拉达克里希南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苏联在帮助这所学院的建立和成长方面进行的合作表示感谢。他说,有它们的代表参加这次会议是令人愉快的事。
    总统在转而谈到俄国大使时,追述了最近同这位大使举行的会谈,当时他从赫鲁晓夫先生那里得到了苏联准备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各方面援助的令人鼓舞的消息。总统说‘我想向你们保证,就苏联而论,它关切我国的发展,并且准备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来帮助我国达到这个目的。苏联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我是当着苏联代表的面讲这些话的。’”


    【本刊讯】印度《闪电》周刊国际问题编辑拉梅希·桑格维12月22日写道,“卡德尔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印尼和伊拉克的领袖们认识到红色中国对印度的侵略所说明的它在意识形态方面对不结盟政策的攻击的重大国际意义。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雅加达和巴格达迄今的反应表明,中国的宣传在这两个首都取得的成功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大。”


    【南斯拉夫通讯社新德里24日电】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委员会书记卡德尔和印共领导人在新德里举行了会谈。在这次相当长的交谈中交换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当前的政治问题的看法。参加这次交谈的有印共总书记南布迪里巴德,书记处成员古普塔、艾哈迈德,全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乔希等。


    承认今年初印就采取了扩大中印冲突的步骤;说印明年将集中力量扩军备战,印同西方关系将更加密切,并设法缓和印巴关系以集中力量反华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22日电】(亚洲年终专稿。记者:马洛伊)由于印度同中国的对抗成为重要的国家生活问题,印度在1963年将集中力量建立更加强大的军队。
    中国对印度的进攻,使1962年其它所有事件都为之黯然失色。毫无疑问,在来年将仍然如此。中国对印度的威胁大概将在下述四个重大方面影响印度的国内生活和外交政策:
    ——随着全国武装起来对付中国,非暴力政策将继续减弱。
    ——改善经济的计划将让位给增加战争工具的生产。
    ——随着美国和英国送来枪炮、金钱以及可能派来训练人员,同西方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密切。但是,尼赫鲁总理将设法坚持他所珍视的中立主义政策,至少要从俄国获得象征性的援助。
    ——印度将设法消除它同巴基斯坦进行了15年之久的流血争执,以便结成一条联合战线来对付中国。
    在1962年年初,就预见到印度的政局会发生这些戏剧性变化,当时印军在拉达克的一些中印双方都提出要求的平原和山峰建立了几十个哨所。到了夏天,印度人建立了43个哨所。
    今年夏天以来,抗议照会不断往返于两国首都之间。
    子弹也飞来飞去,双方于7月21日发生冲突,这是三年的第一次。
    但是双方都不愿让步。
    10月20日清晨5时,中国兵打破了这种僵局。
    中国军队从东北边境特区的塔格拉山脊的顶峰一拥而下,使印度一个旅受到沉重打击。
    更多的中国军队进入拉达克,他们有条不紊地打下43个哨所。
    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步枪的印度兵被中国自动武器的猛烈炮火打垮了。
    印度人开始寻找应对导致这场灾难的毫无准备和估计错误的情况负责的人。他们找到了尼赫鲁的反对美国佬的国防部长梅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