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15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日共《赤旗报》5月25日刊登了题为《中国电影放腴运动的成果和反响》的文章,作者和田。摘要如下:
    我国的民主团体单独地正式组织中国电影放映运动已经约有一年半,仅就长本故事片的部数来说,从《祝福》算起,正好是十部(包括《祝福》、《林则徐》、《五朵金花》、《聂耳》、《风暴》、《青春之歌》、《万水千山》、《红色的种子》、《铁窗烈火》和《女篮五号》——编者注)。
    这些故事片的放映引起了许多的反响,这是不言而喻的。“自主放映促进会”、日中友好协会和民主青年同盟等曾经征询过观众的意见,在答复中,不少观众都异口同声地说:“放映的中国影片使我们深受感动。”他们希望反复举行这种电影放映会,并且强烈地希望看别的中国电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看中国电影的人都一致为自己过去对于中国电影的水平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的认识落后这一点感到羞耻,说影片鼓舞了自己去进行斗争。
    《青春之歌》引起了特别大的反响(据文章的附表表明,从去年5月到今年4月,《青春之歌》共放映了249场,观众累计达26万人——编者注)。许多人由衷地为那种崇高的行为所感动,甚至没有感到影片放映时间之长,而且还谈了这样的感想:女英雄林道静决不是距离自己很远的人物,令人感到亲切,从而产生了共呜。
    各地的许多劳动青年在看了这部影片以后,进一步巩固了参加日本共产党的决心。这个事实证明,上述感想已经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的感想,因此,这部影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非常优秀的。
    对于像《五朵金花》《女篮五号》等明朗、活泼并描绘了中国人民新生活的道德观念的戏剧性的影片,特别在许多青年中引起了反响。他们为从这些作品能够发现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的中国人民朝气勃勃、健康的本来面目而感到喜悦,说“对自己的未来看到了希望”。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5月10日刊载一则日本电台播送中国音乐的消息,摘要如下:
    日本关东广播电台,最近经常介绍中国音乐唱片,每十天大约有三次中国音乐特别节目。
    中国唱片在日本很难买到,关东广播电台广播的,是一些访问中国的日本人带回来的唱片,还有一部分借自日本“中国音乐研究会”。
    在已经介绍几次的中国音乐中,日本听众听到了聂耳和洗星海的作品,像《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黄河大合唱》等抗战歌曲。至于解放后的新曲如《嘎达梅林交响诗》(蒙古乐曲)、《新疆舞第一号》、《幸福河大合唱》,《森林之歌》,还有黄虹唱的《赶马调》等,都很得日本听众的赞赏。


    【中央社台北9日电】行政院阳明山会谈筹备处主任袁守谦本日下午宣布第一次阳明山会谈决定在7月1日举行,会期五至六天,由政府邀请第一次会谈的国内人士共六十一人,海外人士可能超过四十人。
    阳明山会谈筹备处是于5月1日正式办公,但是第一次会谈的日期和邀请名单行政院今日下午的院会中才决定、并由袁守谦在记者招待会中公开宣布,行政院长陈诚发表的书面谈话也由袁守谦宣读。
    【中央社台北9日电】行政院长陈诚本日发表书面谈话如下:
    政府决定自7月初起分别邀约国内外各界领导人士,在阳明山举行若干次会谈,兹当第一次会谈开始之前,本人特就此项会谈的任务与希望略加说明。
    这次会谈内容虽甚广泛,但其要旨亦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商讨反共复国大计,积极解救大陆同胞;(2)加速复兴基地的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生活,充实反攻力量;(3)加强海内外的团结一致,为复国建国而努力;《4)交换对政府应兴应革的意见,造成更多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中央社台北12日电】行政院兼院长陈诚本日发出邀请书,邀请国内外人士一百零四人参加阳明山第一次会议,该项邀请书已由阳明山会谈筹备处于12日下午分别送发及付邮,邀请书内容如下:
    先生惠鉴
    政府自迁台以来,以待罪之心情作赎罪之努力,凡百措施无时不以课救大陆同胞为念,亦无一不以复国为目标。所赖总统之坚强领导与全国军民淬励奋发,今复国之基础已立,反攻之力量日增,惟是事功未竟,来轸方遒,为期大业之克成,端赖众擎之共兴,而当前大陆及国际情势发展尤亟需海内外一切力量之加强团结,以反共抗俄国策之实现,尤需我全民族一切力量加强团结,向胜利成功之前途勇往迈进。
    兹者政府有鉴于此,特决定邀约各方贤达硕彦分别举行会谈,交换对时局之意见,商讨应兴应革事宜,以博访周谘之功,收集思广益之效。
    惠允出席参加发抒伟见,政府同人自当虚怀深纳,务期汇萃全国之智慧,集中各方之力量,克服一切艰难之害,竟反攻复国之全功,除会谈时间地点届时另行奉告外,特先布忱诸维。
    【中央社台北12日电】行政院阳明山会谈筹备处已于今天下午发出一百零四份请柬,邀请海内外人士参加阳明山第一次会谈,其中国内六十份,海外四十四份。
    邀请海内外人士参加阳明山会谈的请柬,是由行政院长陈诚具名。筹备处说。请柬内容目前暂不发表,由于有关海外人士回国参加会谈有保密的必要,所以请柬的寄递方法现在也不能透露。


    【中央社台北10日电】中国国民大会全体代表今天支持外交部声明,一致反对美国与外蒙古建立邦交。
    他们在一项文件中说,最近美国与外蒙古在莫斯科进行谈判建立邦交,不仅严重损害中华民国权益与打击亚洲各反共国家的信心,也助长侵略气焰,对整个自由世界势将发生极端不利影响。
    文件又说,所谓“外蒙古人民共和国”是苏俄与中共在幕后支持的傀儡政权,根本未具备独立自主国家的资格,他们反对美国在举世遏阻赤祸扩张之际与外蒙古谈判建立邦交。
    【中央社台北10日电】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呼吁各自由国家拒绝外蒙古傀儡政权入联合国,并请美国政府停止和外蒙古的建交谈判。
    中国联合国同志会在今天发表的声明中说,“最近美国与外蒙谈判建交,无异为其进入联合国铺路,不独助长侵略者之气焰,且为对联合国道义原则之重大损害,将使自由世界怀疑美国反共基本立场之退却,导致苏俄侵略者对亚洲国家进一步渗透颠复,其后果之严重诚不堪设想。”


    【本刊讯】台湾《英文中国邮报》6月1日发表了一条消息,标题是《阳明山会谈不久就要开幕,孙科和其他一些人将从国外回来》,摘要如下:
    邀请出席这次谈话会的1000名代表的名单已经提交蒋介石总统审批。预料这个名单将在下周某个时候批准。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从国外邀请回来的显要的政治人物有孙科,前广东省主席张发奎将军,中国青年党高级领袖左舜生和民主社会党领袖张君励。
    这些人士说,孙科和张将军将在6月底或下月初以前回国。
    【本刊讯】香港《新生晚报》6月4日以《闻阳明山的座谈有期》为题刊载的一篇短文如下:
    据“泛亚社”消息,宣传已久的“阳明山会谈”终于预定下月初举行,邀请哪些人参加,名单也大致上已经确定。据说,海外政要孙科、张君励、张发奎、左舜生等均在被邀之列,连诺贝尔奖金得奖人李政道、杨振宁两位也有份。


    【中央社台北10日电】《中央日报》新任社长曹圣芬10日到职视事,新旧任社长接交仪式于10日上午十一时在中正路该社会议室举行,由该报董事长陶希圣主持,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王子弦监交,卸任社长胡健中亲将印信清册交与新任社长曹圣芬接收。


    【法新社台北5日电】《中国新闻》今天报道:台湾将于一九六二年秋天或者一九六三年初,拥有一个「苍鹰式」飞弹营。这家英文晚报说:中美两国政府正在商讨一项三年计划。
    已有继续不断的消息指出,美国正在考虑在台湾南部成立另外一支飞弹部队。台湾南部已经准备好一个基地了。


    【中央社台北8日电】总统6月8日令
    :参谋总长、空军一级上将彭孟缉任期届满,着连任一次。陆军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罗列、联合勤务总司令、空军二级上将石觉任期届满,着连任一次。空军总司令、空军二级上将陈嘉尚连任届满二年特续予连任。


    【本刊讯】台湾《英文中国日报》6月1日发表了一条消息,标题是:《团结座谈解决经济问题》,摘要如下:
    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为使雄心勃勃的四年经济发展计划成功所需要的措施也是这次座谈会的首要议程。
    内阁已经为阳明山座谈会订出了一份暂行的时间表:
    第一阶段讨论经济和财政问题,将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
    第二次会议将在8月份举行,由海外的文教界人士参加。最后一阶段将是海外的政界人士参加,预订在9月份举行。


    说那些抱最大怀疑的人在参观武钢后也会相信中国大跃进以来的建设规模;宣传武钢是我今年“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的显著例子”。
    【路透社武汉5月1日电】(记者:麦克德默特)新建的武汉钢铁公司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说明了中国今年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的政策。
    这个巨大的现代化工厂是许多建设之一,这些建设甚至会使那些抱有最大怀疑态度的参观者相信中国自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以来在重工业方面进行的建设的规模。
    党中央委员会今年1月在北京开会以后发表的公报说:“全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
    关于重工业,它说:“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共产党计划专家薄一波在较近的一个报告中解释了这个政策,他在报告中说,1960年的钢产量达到1845万吨——超出了为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规定的指标。提到整个重工业,他说:“应当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品种,加强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继续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武汉钢铁公司经理黄明(音)在领我参观这个庞大的工业基地的一些部分时向我叙述这些政策。
    他说,“我们的公司正在执行巩固的政策。我们将把我们已建成的部分的能力发展到最充分的程度。”
    武汉的这个建设工程是中国的未来的钢铁工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建设工程是在1956年在离武汉约30公里的荒芜的土地上开始的。
    他说,“原来的计划规定我们厂的第一阶段在1962年完成——要使我们能够年产150万吨钢。由于过去三年的大跃进,建设加速了,第一阶段实际上在1960年就完成了。
    当我们步行和乘车穿过厂地时,他指向了正在进行的建筑工作。但是他说,它的进展速度比过去三年慢得多。这个公司约有10万人员
    ——从工程师、技术专家、矿工一直到宿舍区的学校中的教员。
    在工人当中,约有三万人是建筑工人。我问,放慢建筑速度是否意味着其中有些人要另找工作。
    他回答说,“目前,勿需调动他们,因为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正在制订计划要在今年为工人建筑更多的宿舍,虽然政府还未就数目作出决定。”
    他估计,在钢铁厂全部建成时,长期的劳动力(包括在铁矿的大约二万人)将在四万到五万人之间。
    主要的铁矿是在大冶。铁砂是由铁路运来的,来自其它地区的煤则由铁路或从长江由船运来。
    这个钢铁厂有办公室、供二十万人居住的宿舍和各种工厂,它们合在一起形成了在武汉郊区的一个新市镇。
    他说,目前,两个巨大的炼铁炉正在进行生产,第三个高炉接近完成。六个炼钢炉已完成,五个炼焦炉和为全厂制造耐火材料的工厂也完成。
    我们观看了苏联装备的辗压厂(它大得足以处理这个工厂最后能够生产的三百万吨钢)的高度自动化的操作。刚刚完成的一个辗压厂正在进行试生产,关于钢板辗压厂的建设工程刚刚开始。
    他说,“在1960年底,这个公司已建成的工厂已能每年生产150万吨钢和150万吨铁。
    “这些高炉在去年才建成,因此,我们的工人还未获得能使它们发挥最大生产能力的经验和技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