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17日参考消息 第3版

    【路透社联合国15日电】苏联外交部副部长佐林今天要求西方国家“毫不迟疑地坐下来谈判,并就对德和约达成协议。”他对主要政委会说,在德国问题上苏联已经表现了“很大的耐性”,并且做了“种种的事情”以求得同西方国家达成协议。
    在这个拥有
    103个成员的委员会开始辩论关于裁军问题的议程项目时佐林用了很长的时间谈德国问题。佐林坚持说,苏联“热切地希望利用一切可能性同西方国家就对德和约达成协议。”这位苏联代表说,如果裁军问题得以解决,和平将得到可靠的保证。佐林说,目前有某些“有利的迹象看来使人抱有希望”,希望本届大会将从这个死角把问题挪开。他说,其中的一个因素是美国同苏联在最近几个月进行的双边会谈中就指导全面彻底裁军谈判的基本原则达成的谅解。
    他重申了苏联的建议,联合裁军委员会“由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军事集团和中立国家”的代表组成——这项建议先前已经遭到西方的拒绝。
    苏联代表又说:“我们认为,这个裁军委员会应当有一个具体的期限,一个到1962年6月1日拟就一项全面彻底裁军条约草案的时限。”他说,关于这一点,在不迟于这个日期之前召开一次联大特别会议将是“有益的”。
    佐林说,在主要政委会先些时候的辩论中瑞典外长恩顿提出的成立“非核俱乐部”的建议是“值得仔细考虑的”,并且可能具有重大意义。恩顿的建议是,不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宣布它们不生产这种武器,并且禁止在它们的领土上贮放这种武器。
    史蒂文森提出了美国的裁军建议。美代表叫嚷决不“让步”
    【路透社联合国15日电】美国首席代表史蒂文森在答复佐林时说,在创造没有战争的世界的条件方面是没有什么天生来的不可能的东西的。
    根本的问题在于是否每一个国家都同意放弃以武力压服别人的手段。
    史蒂文森说,“如果它们不这样的话,那么军备竞赛就将继续下去。虽然局势是不肯定的,但是自由的人们宁愿争取时间活下去,而不愿向恐吓让步。”


    【路透社赫尔辛基14日电】一项官方的公告说,吉科宁总统已决定解散议会,新的选举将在明年2月4日和5日举行。
    公告说,目前的议会将以看守者的资格继续行使职权直到2月17日。
    吉科宁总统的公告说,所以作出及早举行大选的决定,是因为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使得无法推迟作出“必要的重要决定”。
    【法新社赫尔辛基14日电】芬兰总理米图宁今晚在广播演说中着重指出,目前局势的严重情况迫使他不得不决定解散议会并且决定在2月份举行新的选举。
    他说,芬兰外交部长卡尔亚莱宁对莫斯科的访问,以及他同葛罗米柯的会谈,使芬兰的这种印象得到证实:苏联照会是和国际局势有关,它并不含有任何改变芬兰和苏联关系的意思。
    他说,只有在议会中受到多数支持的政府,才能充分保证继续执行目前的芬兰外交政策。目前的议会没有能够产生一个有足够多数的政府来正常地工作。他强调说,只有举行新的选举才能挽救这种局势。
    【路透社赫尔辛基14日电】今天政府在这里发表的一项公报说,葛罗米柯上星期六对卡尔亚莱宁说,苏联无意干涉芬兰的内政。但是苏联认为,芬兰目前的政治局面是不稳定的,有些政治集团想阻碍继续实行目前的芬兰外交政策。芬兰政府的公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苏联政府希望尽快地得到证实,即芬兰的目前外交政策将继续下去,没有什么东西会阻碍芬兰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发展。如果能够得到这样的证实,也许可以避免举行军事谈判。”


    【路透社巴黎15日电】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议员们今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保证全力支持美英法在柏林和整个德国问题上行使它们的权利和责任。
    会议人士说,议员会议的政治委员会在秘密会议上,还要求盟国采取坚定的态度来反对苏联的不断的损害西方国家在柏林的权利和责任的企图。
    另一项决议敦促西方国家在一切适当的国际会议上,设法把一亿中欧和东欧人民的自决权问题列入到议程中去。
    这些人士说,第三个建议要求系统地研究能采取些什么措施来让苏联人民了解关于世界事务的精确的、公正无偏的情况。
    【合众国际社巴黎15日电】十五个大西洋联盟国家的议员今天要求西方国家拒绝会使西柏林陷于孤立和没有防御以及使德国的重新统一更为困难的任何苏联建议。
    决议的主要内容有:西方必须拒绝将使民主地重新统一德国更为困难的任何苏联建议;西方必须拒绝会歧视西德的任何苏联建议;应该在联合国范围内同苏联谈判给予(苏联的)卫星国家以自决权。
    由政治委员会讨论的其他的决议还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计划进一步加强西方对铁幕后面的宣传活动,并且协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间的贸易政策。
    政治委员会向大会提出的一项报告断言说,西方迟早必须得要同苏联开始进行冷战谈判。但是它警告说,这种谈判一定不能使目前欧洲的局势有任何改变,而损害西方或是损害铁幕后面在共产党统治下的各国人民的利益。


    【美联社华盛顿15日电】消息灵通人士星期三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很可能将建议美国继续把剩余小麦卖给共产党南斯拉夫。
    预料安全委员会将在本月底完成对南斯拉夫局势的研究。
    消息灵通人士说:尽管对铁托的某些公开的言论感到失望,但是肯尼迪政府认为还是应当继续援助南斯拉夫。
    【美新处华盛顿14日电】国务院说,美国正在履行把剩余农产品出售给南斯拉夫的保证。
    国务院新闻发布官怀特是在星期二这样说的。
    怀特又说,南斯拉夫目前由于干旱而对将来根据第480号公约签订的协定所提出的要求正在考虑之中。


    【路透社贝尔格莱德15日电】英国外交副大臣希思今晚飞抵这里作为期四天的访问,预料他将和南斯拉夫领导人讨论各种世界问题,其中包括拟议中的英国参加欧洲共同市场问题。
    希思对记者们说,他希望同铁托和波波维奇谈谈世界性问题。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15日登载了该报外交记者写的一篇报道,题为《南斯拉夫人寻求贸易保证》,摘要如下:
    掌玺大臣希思今天离伦敦前往南斯拉夫进行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据说,在可能讨论的问题中有:不结盟国家的作用;裁军和核试验;如果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将对英国和南斯拉夫贸易产生什么影响;在殖民领地中,特别是在非洲走向独立的道路和联合国的前途。
    有一个问题没有提到,但是对这个问题,希思肯定有兴趣听取南斯拉夫的意见的。这个问题就是阿尔巴尼亚的局势和在苏联同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在苏共代表大会期间出现这样大的公开分裂以后那里的局势发展的可能趋势。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10月28日以《狂奔的赫鲁晓夫路线,面临巨大的考验;在强硬政策的背后存在矛盾》为题,评苏共22大,摘要如下:
    苏联共产党第22次代表大会情况显示,不论在国内或国外,赫鲁晓夫路线都碰到了意外巨大的考验。
    第20次党代表大会是一次以批判斯大林为开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基本纲领的历史性大会。从那时开始执行的赫鲁晓夫体制的政策,无论在内政方面还是在外交方面,都同斯大林时代的政策有着显著的不同,正因为如此,它就必然地经历了许多明争暗斗和迂回曲折。
    所谓赫鲁晓夫体制,就是在内政方面实行非斯大林化,在外交方面实行和平共处这样两条腿走路的体制。所发生的疑问是,赫鲁晓夫体制究竟是不是那么脆弱。
    批评阿尔巴尼亚和谴责反党集团是赫鲁晓夫体制脆弱的表现吗?的确,大概可以认为:这种问题的产生是体制本身存在缺点的表现。而且,就是这次的新纲领,也没有克服掉它的缺点。
    在这次党代表大会上,以赫鲁晓夫总理为首的发言人都异口同声地批评了阿尔巴尼亚。但是,必须在赞同苏联的批评之前,考虑一下阿尔巴尼亚所处的环境。
    阿尔巴尼亚(它是一个受南斯拉夫和希腊包围的、人口不足180万的贫穷的“共产党国家的孤岛”,外部存在着敌人的威胁,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苏联处于“一国社会主义”的时代,也是一直采取着同样的政策。忽视上述条件,从苏联本国的立场出发来指责阿尔巴尼亚的政策,这是露骨的苏联中心主义,这同赫鲁晓夫所批评的斯大林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同。
    就以共产党中国来说,它必须在台湾及其他方面同美国这个巨大的外部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且,必须几乎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进行国内建设,它的这种条件同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完全一样。因此,在这儿存在着它们不能一成不变地追随目前苏联的政策,不得不采取它们自己的政策的原因。
    不过,比起阿尔巴尼亚来,共产党中国是一个过于巨大的存在,正因为如此,所以苏联也不能冒失地碰它一下。于是,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看法:(苏联)这次是借批评阿尔巴尼亚之名批评共产党中国。但是,在说服其他国家的党的时候,拿出斯大林主义作例子,不免使人感到缺乏说服力。
    社会主义在战后由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共产主义阵营”,当然,与此相适应,本来应当是要产生超出一国社会主义范畴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政策的。但是,直到今天,对于斯大林时代遗留下来的苏联中心主义、莫斯科的领导权仍然要绝对服从。
    在这次大会上,批评阿尔巴尼亚和谴责反党集团这件事说明,赫鲁晓夫越来越坚定了走自己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大概可以这样理解:苏联领导人不顾共产党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委婉的忠告,从正面批评了阿尔巴尼亚这件事表明,他们决心不许对苏联的权威进行挑战。


认为赫鲁晓夫事先没有同兄弟党磋商指责阿党一事,「证明他存心把外国同志置于既成事实面前」。
    【本刊讯】巴黎《快报》周刊10月26日刊载卡洛尔的文章《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和巨大的炸弹》,摘要如下:
    俄国人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切成员现在都知道:共产主义这个概念被各人民民主国家领导人作了不同的理解,他们也知道:在一个党内也往往存在着分歧。新鲜的事是这些分歧第一次以惊人的手法被公布于世了。苏共领袖在他的演说中被迫承认,他对未来二十年的计划,首先是照顾苏联的利益,而他对世界形势的分析也是从他的国家利益出发。
    专家们认为,正是俄国的这种“自私”引起了阿尔巴尼亚异端的兴起。阿尔巴尼亚人特别为斯大林所宠爱,因为他们是他反对南斯拉夫斗争中的主要王牌。这位前独裁者很重视阿尔巴尼亚作为在地中海的基地的战略价值。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俄国的态度改变了。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这位苏联第一号人物企图清楚地向他的同胞和外国同志们讲清楚:他是心怀善意的,但决心把舵掌握在手里。他接受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享有更大的自治权,但条件是它们承认他在国际上的领导权。同样地,在国内他准备支持民主化,但条件是任何派系组织都应遭到扑灭。
    因此阿尔巴尼亚事件向他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借口,来使各人民民主国家领导人懂得有一些不可超越的界限,不然就会失掉一切。
    但是,整个共产主义世界改变了。赫鲁晓夫无可争辩地是它的第一号人物,但是他的命令再也不能、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同斯大林的命令相比。
    各人民民主国家领导人生活在不同的制度中,他们需要解决很不相同的问题,他们自己对世界局势有了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赫鲁晓夫没有足够的理论权威,以使他们象接受斯大林的决定和分析那样地听从他的命令和分析。
    ……赫鲁晓夫是十分知道这些看法上的分歧的。但是,如果他近年来用了不少时间使共产主义大家庭内部的调子一致,他有时的做法,就象单纯是一位完全不考虑他的同盟者的意见的俄国国家元首而已。
    任何一个外国党都没有事先被告知在二十二大上对阿尔巴尼亚的批判这件事,就证明他存心把外国同志们置于既成事实面前。还有甚者,不仅任何共产党在苏联进行核试验时既没有被征求过意见,而且它们都不懂得也不知道赫鲁晓夫为什么竟然采取了这种在世界上对极左派不利的行为。
    人们很难看到什么能制止和如何制止这种无法避免的过程。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只不过是共产党走向公开地争论的第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