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5日参考消息 第1版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电台3日广播】印度尼西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双重国籍条约实施联合委员会,今天在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再度举行会议,对有关委员会的任务交换了意见。
    会议是由印度尼西亚首席代表苏山多·蒂托普罗佐主持。
    会议之后,苏山多对记者说,接运华侨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只即将来到的问题,是在联合委员会任务以外的问题。这问题是政府直接的问题。
    【印度尼西亚新闻社雅加达3日电】人民中国大使黄镇今天到外交部访问了两个小时,他同秘书长苏维托讨论了关于愿意回祖国的华侨的问题。
    在黄镇—苏维托会谈之前,中国大使馆参赞赵政一和外交部亚洲太平洋司副司长凯里尔。安瓦尔·塞尼举行了低一级的会谈。
    苏维托说,中国政府最近已经派出了好几艘船只,这些船只将在日内到达雅加达港口,它们是来这里载运华侨的。
    据苏维托说,黄镇大使对秘书长说,这些船只能够载运两、三千人。
    同时,从另外一个人士获悉,这些中国船只共四艘。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电台3日广播】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今天在国会全体会议中,阐述了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措施。
    关于受1959年第十号总统条例影响的华侨问题,苏班德里约外长说,这项条例的实施完全不是反华、排华,而是我们革命当中的经济国有化的初步步骤之一。


    “印
    度斯坦时报”鼓吹继续对我采取“极端谨慎的态度”;“印度快报”说中印总理可能在3月会晤;“印度时报”诬蔑我会谈建议是“宣传阴谋”。
    【德意志新闻社德国埃森2日电】印度总理尼赫鲁在这里今天发表的一篇对记者谈话中说,他不愿意在最近的将来同中国总理周恩来会晤,因为中国在中印边界冲突中的态度“没有提供谈判的基础”。
    尼赫鲁对“新鲁尔报”记者说:在举行这样一次会议以前应该先进行细致的准备;这样一次会议如果失败,将使局势更加恶化。
    【新华社新德里3日电】“印度斯坦时报”主编穆尔冈卡今天说,“人们对于新德里打算在本周末以前答复中国12月26日的照会一事异常重视。”
    他说,“如果说尼赫鲁和周恩来到现在为止还不能举行直接的讨论,那并不是因为取得解决的前景是黯淡的,而是因为在争端的目前阶段,同中国进行谈判一定意味着印度丧失自尊心和自我利益。”
    他写道,“我们不能够忘记,在现在进行谈判将意味着承认中国关于同西藏的整个边界没有划定的说法,并不是在实际上没有划定,而是说我们承认,这条线在北京已经明确提出的重大领土要求方面是可以谈判的。从来不存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谈判的问题,现在也不存在这个问题。
    “让我们承认,中国并没有说什么话来破坏这样一个印象:他们希望尼赫鲁和周恩来会晤的愿望是强烈的。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采取行动表明他们将改变他们会晤的条件,或者准备从他们所占领的印度领土作象征性的撤退,作为表示他们那么爽快地宣布的善意的一种姿态。
    “这一点也可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虽然中国承认了麦克马洪线的缅甸部分,他们作了很大的努力来避免提到它的名字。根据现有的证据来看,没有肯定的迹象说明中国的态度会有显著的改变,我们最好继续采取极端谨慎的态度”。
    “印度快报”的主编曼基卡尔今天说,周恩来和尼赫鲁的会晤可能在3月份的某个时候举行,并且非常可能在新德里举行。仰光肯定是被排斥的。
    “双方都表示绝对不用战争作为解决它们的分歧的工具,双方都保证进行和平谈判。如果情况是这样,什么东西使它们有分歧呢?首先这是在它们之间的不信任之墙。第二,不祥的受到毒化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任何谈判都很少有产生结果的可能。”
    “印度时报”今天在关于中缅边界协定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短评中说,这个解决办法“不仅仅是在北京进行的几天会谈的结果。显然在达成协议以前,曾经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随便说一句,这使人想到,中国总理没有在低级进行预备性谈判的情况下邀请尼赫鲁举行最高级会谈讨论中印纠纷的作法不过是无耻的宣传阴谋而已。”


    【本刊讯】“纽约时报”2月1日刊载了从香港发回的一篇题为:“缅甸协定使印度处于不利”的特稿。摘要如下:
    据信,缅甸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以换取对麦克马洪线和缅甸边界其余部分的承认,已使印度处于不那么有利的讨价还价地位。
    在互不侵犯条约中,共产党中国和缅甸同意双方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军事同盟。
    缅甸所作的重要让步是把瓦邦的一个地区让出来,共产党执政以前的中国总根据国联的一个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承认该地区为缅甸所有,但是共产党中国不承认。
    这项协定对缅甸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清楚划定缅甸边界铺平道路。过去,中国军队时常侵入缅甸领土。由于承认了边界而且中国保证尊重缅甸的领土完整,中国军队就没有侵犯领土的借口了。


    【新华社新德里3日电】据“印度快报”报道,加德满都的英文版报纸“祖国报”3日发表社论说,中缅解决边界争端的协定的意义在于,它可能是中国同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达成其他令人愉快的协定的先声。
    社论说:“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看来,中缅协定是在友好中达成的。”


    【中央社台北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顷就缅甸与匪共签订所谓“边界问题协定”及“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一事发表谈话如下:
    中华民国政府早经严正声明,共匪伪政权系苏俄所制造之傀儡,无权代表中国人民与任何外国缔结条约或协定,是以目前匪伪与缅甸所签订之所谓“协定”与“条约”,亦自属绝对非法,完全无效。
    中缅两国领土相接边境之间,确尚有若干未定界地区,惟中华民国素持睦邻政策,对于边界问题,我政府从未以任何压力要挟邻邦,而一向主张以和平谈判寻求解决方案。我们确信中缅两国边界上的问题,在中华民国政府收复大陆后,仍可与缅方获得真正而持久的圆满解决。
    匪共政权奉行国际共产主义世界性侵略政策向东南亚扩张的阴谋,近年来早经暴露无遗,彼等利用所谓互不侵犯条约作为其日后侵略当事国之张本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希望缅甸政府能严加提防,不致陷入国际共产侵略集团的圈套。


    【新华社伦敦2日电】“泰晤士报”2日社论说,“中国人以一种取得了很大成果的满意心情宣布了他们同缅甸缔结的边界协定。“但是,领土方面的最大的让步——至少在制图上——是中国人认可北面的三角地区,这个地区的一部分是由麦克马洪线东端的延长线划定的。中国人现在接受这条线为‘传统的习惯线’,但需要由双方联合标界。”
    为了换取一项友好条约,中国人所作出的任何让步看来都是非常值得的。这项条约规定双方都不参加针对另一方的军事同盟。“同缅甸缔结的协定也许是一个新的开端。但是,现在还是必须要由中国人来证明自己是个好孩子。”


    【本刊讯】西德“新政治”周刊1月30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和裁军”,摘要如下:
    自从开始致力于在“最高级”会议上谈判裁军问题以来,世界舆论一再指出,如果没有新的世界大国——毛泽东的中国——参加,裁军协定就会落空。这样的论述至今仍几乎完全没有得到什么官方的反应。直到现在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就裁军问题发表了一项声明。他证实了本来就是不言而喻之事:北京将不受任何性质的裁军协定的约束,因为它自己没在协定上签字。
    人们至今无视于中国这个因素,这可能与一种今天还流传极广,但是在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想法有关,以前人们错误地认为:莫斯科也能代北京发言,与克里姆林签订协定就包括了与共产党中国签订协定。这个声明说明事实不是这样。此外,声明对裁军本身也提供了积极的因素。北京完全赞成裁军的想法。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声明,“中国并且愿意毫不犹疑地承担起它同意的国际义务”。于是,美国国务院第一次表示积极赞成中国参加世界性范围的裁军协定。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时对艾森豪威尔说,他不能代替中国说话。在这以后,由于这个声明的发表,美国国务院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中国能够参加某一个协定,而且在于北京也应参加就这个协定举行的谈判。用这种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可以参加最高级的国际性会谈了。这是可喜的事,因为这样一来终于考虑到拥有六亿八千万人口的强国存在的事实,将会消除人们一致否认的不现实的想法。中国正在努力执行巨大的经济任务。这项任务比苏联和美国所能胜任的还要大得多。因此,人们可以预料,中国参加会谈将在实行裁军方面发生影响。


    【合众国际社东京3日电】北平电台今天说,共产党中国国务院将设立一个委员会来“接待和安置”选择回到赤色大陆的华侨。
    电台说,国务院强调大陆“的人力不是过多而是不足”,它发出了关于欢迎所有愿回国的华侨的指示。
    这显然是指的印度尼西亚。
    指示说,“(共产党)中国政府一贯愿意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同有关国家协商解决包括双重国籍问题在内的一切有关华侨的问题。”它说,“令人遗憾的是,近来在东南亚某些国家中出现了反华、排华的活动,大批华侨无端遭受迫害。”
    指示说,将在广州、汕头、湛江、海口等归国华侨入境的港口设立接待归国华侨的机构。


认为今年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将占优先地位,国家将越来越多地关心人民的日常需要。诬蔑全民炼钢运动。
    【法新社北京1月30日电】共产党月刊“红旗”今天在这里报道,在过去两年里,人民中国农业的发展速度几乎为工业发展速度的两倍。
    这篇评论1月22日公布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公报的文章旨在证明,在高速度发展中“各部门是能够有计划地按比例地进行生产的”。“红旗”否认“国内外帝国主义分子”认为大跃进的结界造成某些消费品的暂时不足从而使生活水平降低的“看法”。
    这篇文章没有提到1960年和今后几年的生产计划,它重申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大跃进的发展速度”,它批评那些“什么账都不算”的过于狂热的人和“看不见群众的潜在能力”的悲观主义者。
    在最近几个月党的领导人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迫切性和对生产粮食和消费品有了新的关心以后,人们认为在最权威的共产党理论刊物上刊登这样一篇文章意味着,当新的计划宣布时,农业发展速度将占优先地位。
    观察家们认为,尽管“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指责,在“继续大跃进”的范围内,可能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人民日常的需要,而像“全民炼钢”的生产运动(这是1958年使农业受到损失的大跃进初期的标志)看来大概不会再重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