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4日参考消息 第1版

    【法新社雅加达2日电】印度尼西亚外交部人士今天在这里透露,中国共产党的船只正在来印度尼西亚途中,准备接运由于印度尼西亚政府实施禁止外国零售商在乡村地区作生意的法令而回国的第一批华侨。
    这些人士说,这些船只将在今后几天内驶抵雅加达,第一次总共将接运三千名华侨。虽然这些人士在双重国籍问题条约完全实施之前,不愿意估计要遣送回国的华侨的确切人数,他们说,中国政府已经作好准备,打算接待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六十万华侨。这些人士说,这个总数可能有增有减,要看双重国籍问题条约能否顺利实施而定,而实施这一条约预计需时两年左右。
    中国大使黄镇和外交部秘书长苏维托(他代表患病的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今天举行了会谈,讨论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和遣送华侨回国问题的进一步细节。
    据估计,全部二百五十万华侨中有一百万人仍旧保有中国国籍。大约有五十万名华侨零售商和他们的家属被逐出印度尼西亚乡村地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表示打算回中国大陆。


    【法新社仰光2日电】缅甸报纸“新光报”今天认为中缅边界协定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一个证据,说明人民中国“真诚希望解决它的边界争执”,并且对解决中印争执来说是一个吉兆。
    “新光报”说:“中缅之间的这两项协定的签订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真诚希望解决它同其它国家的边界争执。中国诚意的这种表示一定有助于解决中印争执。”
    大部分缅甸文报纸对这个条约发表了类似的评论,并且表示希望,这个解决将会使缅甸和人民中国能够发展良好的关系。
    在这种乐观的浪潮中,只有两家报纸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一家报纸是有影响的英文报“民族报”,它说:“只有在勘察队和联合委员会开始进行执行协定的工作时才能衡量出中国的诚意和善意的程度。”
    缅甸文报纸“公正报”对于缅甸保证不参加军事联盟表示不安。它说:“如果中国共产党人威胁我们,或者援助缅甸叛乱分子,我们是否将仍然无所作为呢?从友好条约中取消这一条将是符合这个国家的利益的。”


    印报说复照将重申“希望和平谈判”,但声称要在我国以所谓“积极的行动为会谈奠定基础”时举行会谈。继续叫嚷要我撤出所谓“侵略的地区”。
    【新华社新德里2日电】今天各报报道,印度政府对中国12月26日的照会的答复可能在本周末以前发出。联邦内阁的外交小组委员会预定在今天开会来最后确定已由外交部拟好的答复。
    “印度斯坦时报”在报道中说,印度政府的目的看来是要在议会在星期一开会以前结束同中国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无用的通信。
    报道说,外交部已经声明,关于中印边界从未划定的说法是印度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报道说,印度即将提出的答复将重申它希望进行和平谈判,并且希望“在中国以某种积极的行动为总理会谈奠定适当的基础时就马上举行这种会谈。”
    报道说,“据说,说明北京改变态度的一个明确表示将是中国撤出它在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用暴力和偷偷摸摸的办法所侵略的地区。”
    “印度快报”报道,预料在赫鲁晓夫和尼赫鲁举行会谈以后,中印边界争端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报道说,“印度的最新照会将揭露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它对印度领土提出的要求而提出的历史材料中的矛盾。”
    报道说,有人建议在议会去年12月休会以后在新德里和北京之间来往的全部信件以第三个白皮书的形式发表,并在即将举行的议会预算会议中向两院议员提出。
    报道说,印度驻中国大使将在本月月中返回北京。


    【新华社新德里2日电】“印度快报”今天报道说,这里的政界人士最关心的问题是,中缅边界协定是否为新德里和北京之间的相似的协定铺平道路。但是这个协定所根据的原则并不明确。如果接受这个原则作为划界的基础,那么它对印度也应当是适用的,因为这将意味着含蓄地接受了麦克马洪线。
    “新印度时报”今天发表社论说,“奈温和周恩来关于解决中缅边界争端的协定将受到欢迎,因为这个协定是通过双方的协议达成的。”
    社论说,“但是在中缅协定中对一个问题保持完全的沉默,这肯定是令人惊奇的。吴努曾说,周恩来接受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国和缅甸之间的永久边界。由于在现在已经缔结和发表的协定中没有提到麦克马洪线,肯定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已经由于使缅甸同意修正1941年协定所决定的边界而获得了改变麦克马洪线的权利。它还产生了这样一种恐惧:鉴于同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上的争端,周恩来虽然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它的一部分,但是却避免在书面上承担义务。如果在中缅协定中没有提到麦克马洪线就是由于周恩来的这种想法,那么必须说,中缅边界争端即使在解决以后仍然是没有解决。
    “印度时报”报道说,这里的观察家认为北京企图通过这个协定使印度处于错误者的地位。
    报道说,同时,对中缅协定作初步研究以后可以看出,中国实际上已接受了划分国际边界的分水岭原则,而在对片马、古浪和岗房这些有争议的地区方面没有实际提到麦克马洪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2日电】美国官员们今天研究了新的迹象,这就是克什米尔的一个群山环抱的角落是解决共产党中国和印度边境纠纷的钥匙。
    对共产党中国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总理奈温星期日宣布的解决中缅边境问题的方案进行分析后就看出了这种新的迹象。
    根据这种估计,看来周恩来准备放弃中国要求取得印度东北边境土地的大部分,以换取印度交出克什米尔的拉达克角,共产党军队和劳工已通过那个地区修筑了一条显然对北京很重要的公路。
    这里认为中缅边界协定如果忠实执行的话,对双方都是个好交易。对于缅甸看守内阁总理来说,这是缅甸大选一周之前的一项重要成就。对周恩来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政府方便地证明,共产党中国愿意通过谈判和折衷办法来解决和邻国的争执。它使得反共宣传失去了对北京不利的证据。
    但是这里的官员们认为,周恩来和缅甸做这笔交易的主要目标不是世界舆论而是印度。他们说,周恩来的目的显然是对尼赫鲁总理施加压力,使他接受北京为迅速举行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最高级会议”而提出的条件。周恩来对缅甸的办法也为中印取得解决办法的条件提供了一些明白的先例。实际上它对尼赫鲁说:“我们已对缅甸这样做了。我们对印度也愿接受大体上依据你的麦克马洪线的一条界线;但是已在那里修建了一条公路的争执地区要划归修建这条公路的国家。”
    这是与缅甸达成的折衷方案。这里的官员们相信,制订这种方案时就有意要使它适用于印度。
    尼赫鲁在过去已有力地拒绝了这种“擅自占据土地就享有权利”的原则。赫鲁晓夫即将进行的访问可能会又加上一些压力要尼赫鲁重新考虑。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月29日刊登该报驻远东记者冈孝从香港发出的一篇文章说,“中国人无疑希望缅甸问题的解决将帮助他们重开他们同印度长期搁置下来的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但是北京要把中印关系恢复到西藏事件以前的情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共产党中国在其他地方对印度所能作出的让步是否能使印度舆论缓和到中国人可能保持拉达克这一部分地区,这是很成问题的。”


    【新华社新德里2日电】今天的印地文日报“印度斯坦日报”发表社论评论中缅边界协定和互不侵犯条约,社论说:“中国在同缅甸签订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保证要奉行潘查希拉原则。如果中国真是忠于这些原则,那么它就应该撤消它的侵犯印度领土完整的行动。只有那样,印度人民才能相信中国真正尊重潘查希拉原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同俄国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尽管有了这种条约,一有机会,德国就毫不犹豫地进攻俄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或者任何类似的条约都是不难的,困难的是遵守这种条约。对任何国家的真正考验是它的行动。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抱有恐惧,中国只有用它的行动才能够消除这种恐惧”。
    印度报业托辣斯报道说,但是看来协定在成立联合委员会方面有障碍。现在还不知道委员会须要多久才能成立,所报道的协定中也没有规定谁将解决分歧,如果在两国的勘察人员之间发生分歧的话。报道又说,外交观察家认为,这是协定中的一个漏洞。
    “政治家报”今天的社论评论中缅边境协定说,奈温代表团到北京去时希望中国不会证明是难以做交易的人。这个希望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实现了。但是如果以为中国的动机不会较为邪恶,那是天真的。有些人也许认为这是企图影响缅甸的普选,在这次普选中,亲共的民族团结阵线获胜的机会迄今一直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同时也可能看出对印度的暗示:谈判并不是永远是无结果的。这种暗示的吸引力是可疑的。


    【法新社北京1日电】这里的外交人士今天说,人民中国同缅甸签定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与边界协定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中国总理周恩来个人在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重大成功。
    中缅条约是人民中国同亚洲非共产党国家之间所签定的第一个这样的条约。
    这里的观察家们说,这个条约使中国在东南亚国家间日益孤立的局面宣告结束,这种孤立是在它去年三月间镇压西藏叛乱和中印边界纠纷爆发以后造成的。
    这里的外交人士认为,周恩来总理先前在向奈温发出邀请时曾经坚持议为,签定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是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
    这个互不侵犯条约现在已经规定了缅甸的中立地位,它不许缅甸参加反对中国的军事同盟。因此,中国对将来某届缅甸政府可能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或者接受美国军事“顾问”这种事情所可能存在的担心,现在已经消除了。通过这个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缅甸成了中国同“亲西方”的老挝、泰国和南越之间的永久屏障。
    【本刊讯】英国“卫报”2月1日以“缅甸协定使印度感到苦恼”,“对麦克马洪线有影响吗?”为标题,刊载了该报记者从新德里发出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中国虽然没有对印度作出友好姿态,它似乎在东南亚展开了和平攻势,来证明它作为一个和平国家的诚意——并且附带孤立印度。它突然同意批准它同印度尼西亚缔结的双重国籍条约,而对印度更加重要的是,中国以非常快的速度同缅甸缔结了一项边界协定。
    也许,印度记住形势的现实和保持友好关系的必要性,可能会同意维持双方边界的现状。但是据认为,这种局面应当作为最后解决办法出现,而不是作为可以据以提出进一步要求的初步让步出现。这里的一般感觉是,中国方面必须作出某种新的姿态,而不只是讲好听的话,然后印度才能够采取下一个建设性步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