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月9日参考消息 第1版

    【中央社纽约4日英文电】“美国人报”今天刊登了一条罗马的消息说,意大利受到要求承认红色中国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并且“局势将在本月见分晓”。这篇报道是凯塞莱写的,摘要如下:
    “意大利今天处在严重地日益增长的要求承认红色中国的压力之下,但是梵蒂冈认为这种可能性简直是悲剧。
    “四百多位意大利大学教授、科学家和作家签署了一项决议要求政府不但承认北京政权,还要建立正式关系。官方人士透露,签名者中间某些分子正在积极鼓动对亲西方的塞尼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同时,从梵蒂冈外交家私下了解,教皇认为这种承认等于意大利支持中共进行无情的反宗教运动。
    “主张承认中国的决议是由左翼领袖发起的。然而,意味深长的是,签名者多数是有教养有地位的人物。局势将在本月见分晓。一批共产党人和同路人社会党参议员和众议员将在议会提出法案公开要求意大利正式承认红色中国。这种要求已经肯定可以得到甚至温和的参议员和众议员的支持。
    “还要听梵蒂冈的正式意见,许多外交家认为教皇不可能保持沉默。但是,任何这种声明肯定会被指责为梵蒂冈试图干涉意大利的内政。”


    【本刊讯】海牙12月23日消息:荷兰“真理报”报道,荷兰和平社会主义党主席德·格拉夫在希尔维萨姆召开的党会议上说,和平社会主义党应担负起维护和平及阻止改进毁灭性武器的责任。他还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赞成外国军队撤出欧洲。


    【新华社圣约瑟讯】工人报纸“前进报”1959年12月8日评论内政部长华金·瓦加斯·赫内11月30日给侦辑局局长吉列尔莫·马蒂上校的命令,认为这是哥斯达黎加民主力量和民主传统的胜利。按这项命令指示侦缉局长发还阿纳耳多·费雷托、安东尼奥·阿科斯塔和格拉迪斯·萨恩斯在访问中国之后带到哥斯达黎加的小册子和纪念品。
    费雷托和阿科斯塔先生以及萨恩斯女士正在各省演讲,报告访华观感。


    【美军东京远东广播纲6日广播】耶鲁大学的一位著名宗教教育家建议把进行文化交流做为美国最后承认共产党中国的第一步。他在香港住了一年才回国。耶鲁大学退休的牧师罗伯特在一次广播谈话中敦促美国开始奠定承认共产党国家的真正基础。他说,最后承认赤色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他警告说,承认需要慎重挑选时间。


    【美国之音8日广播】塔斯社刚刚宣布:苏联将在正月15日到2月15日之间在中太平洋试放一支力量强大的空间火箭。塔斯社要求外国政府在这个期间不要把船只和飞机开往马绍尔群岛附近的地区。塔斯社说,这支新火箭准备用来发射较重的地球卫星以及能够到达太阳系行星的火箭。
    【路透社华盛顿7日电】苏联打算把一枚新火箭发射到太平洋中部的事使美国官员们感到措手不及。
    空间专家们说,这显然意味着俄国人已经造成了具有极大威力的新的火箭推动器,甚至比人们以前认为他们拥有的六十万磅到七十万磅推力的火箭更大。
    国务院拒绝立即就苏联宣布这件事的含意或者就莫斯科进行这种试验的合法权利表示意见。
    但是观察家们立即追述说,美国和英国过去在太平洋上进行核试验以前也曾发表过类似的公告。
    【美联社华盛顿7日电】一位发言人在星期四晚上说,美国国务院事先并没有接到苏联方面关于莫斯科今天宣布的把火箭射入太平洋中部的计划的通知。
    新闻官怀特说,这就是他对那个在这里引起很大兴趣的消息所能发表的唯一评论。
    【路透社纽约8日电】“纽约时报”今天说,苏联宣布打算试验一枚飞到太平洋中部的新火箭这件事,使许多美国空间专家所提出的关于我国在空间竞赛中的地位越来越糟的警告又有了一些根据。
    【法新社华盛顿7日电】塔斯社星期四晚上宣布的关于俄国计划的消息,在美国首都像一颗炸弹一样爆炸了开来。
    苏联的公告在美国引起了惊讶,继而又引起了不安的情绪,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倾向于认为太平洋是属于美国势力范围的。
    专家们正在猜测促使莫斯科利用太平洋作为它的试验地的原因,他们目前得出了下面的结论:无疑,苏联对仍然有怀疑的那些人证明,它能够精确地发射远距离导弹。


    【法新社伦敦4日电】今天英商“E·M·I·I电子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已付运英国第一次对中国出口的采色电视设备。这些设备是特别设计以供工业、医疗及科学方面的使用,同时亦供广播室之用。


    【新华社雅加达7日电】印度尼西亚“观察家报”今天在题为“口头建议”的社论中说,苏班德里约昨天向记者宣布,黄镇的建议是建设性的,可以用来帮助解决目前的纠纷。报纸说,就黄镇的建议来说,我们应该极端当心,不要让我们过早地表示高兴。建议是口头提出的,因此非常容易被人误解。
    社论提醒说,苏班德里约在他同黄镇大使第一次会谈以后的不愉快经验是不能够轻易忘却的。在这次事件中,黄镇实际上就等于指责苏班德里约撒谎了。
    社论说:“在我们能够谈论恢复正常关系以前,还需要有更清楚的证据足以证明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改变了态度。”这家日报说:“已经有人在猜测,困难可能早日得到解决。”
    “印度尼西亚群岛报”发表一篇署名首都观察家的文章再一次叫嚷把黄镇大使调回去。这家报纸又说,北京的态度和黄镇拜访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是共产党政权外交手腕的例子——他们是不愿国家之间外交礼节的标准的。


【澳洲电台8日广播】印尼陆军发言人公布的数字说,根据上星期五生效的禁止外国小商贩在乡村地区经商的政府条例,西爪哇全部一万六千八百多名外侨中的一万二千多人已经迁移到城市里去。本台记者说,这个数字表明,西爪哇全部华侨的四分之三都已经迁往城市。在西爪哇以外的其他印尼地区,外国小商贩可能继续留住在乡村地区。
    与此同时,印尼外交部说不上印尼外长苏班德里约在什么时候,或者说是否还要去西爪哇视察。原来决定这次视察是从本月12日开始进行,但是苏班德里约本星期日还要同中共大使举行另一次会谈。


    【中央社华盛顿2日专电】“华盛顿邮报”2日刊登一篇美国专栏作家皮尔逊的未注日期的台北电讯,报道他最近晋见蒋总统的访问谈话。
    皮尔逊问到大陆上的情势,蒋总统告诉他,“大陆上的情势将在今后一两年中发展至爆发点,于是就应该是采取行动的时候”。关于中共匪帮向南扩张问题,蒋总统说,“这是很可能的,据我所得到的情报是北平已经提前了他们向南扩张的日程表,不过不是对印尼,印尼太远,而且共匪没有海军,但是对于缅甸、印度及毗邻中国大陆的地方,扩张行动可能将是不久的事情”。
    蒋总统又说,印度的疏于防务和迟不要求美国的军事协助,是“开门揖盗招来共匪的入侵。”


    【本刊讯】西德德中协会会长沃尔夫·沈克最近以“新的世界大国——中国”为题,著书评述“20世纪最隐秘、最惊人和最使人迷惘的变革,即中国革命和当代政治剧本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毛泽东”。
    此书已由汉堡霍尔斯膝出版社印行。


    【合众国际社台北讯】台北的一张英文报纸,1959年12月28日主张蒋介石于明年到美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访问。
    “中国新闻”在它的社论中建议,如果美国国家元首艾森豪威尔总统于明年春天来亚洲访问时,应邀请他到台访问。


    【中央社基隆6日电】国防部决定今后实行武装保护渔船作业,为使渔会、渔船、电台及军方等熟识各项手续,计定7日在基隆外海举行护渔作业演习。国防部划定护渔区域A区在马祖东引、白犬附近,基隆船团在该区作业。B区在金门以东地区,高雄船团在该区作业,两区均派海军舰艇保护。
    【路透社台北12月28日电】通常可靠人士今日消息,美国将于1960年向国民党中国海军移交七千吨登陆船坞一个。该巨型浮坞能将数艘小型登陆艇载至海岛滩头,从事补充任务。
    于1958年金门战争发生时,美海军曾派出三艘登陆船坞赴台湾海峡,证明其活动对于补充岛上供应,极为成功。美军事发言人证实该讯时称,“该艘美登陆船坞移交,系由美军援计划团提议,由美国防部批准拨付,为国民党海军迄今依照美军援计划获得最大一艘船只。”


    印“民族报”诬蔑我照会是“双管齐下的圈套”;认为尼赫鲁完全处于“守势”,感到为难。
    【德意志新闻社新德里7日电】印度官方人士担心,由于北京最近的照会,中印两国历时数月之久的边境争端已经完全陷于僵局。
    印度内阁已经开始讨论对这个照会的答复,将在几天内把这个答复交给北京。
    这些人士说,由于中国在最近的照会中拒绝了尼赫鲁的所有的折衷建议,尼赫鲁已处于一种特别困难的处境。
    【新华社新德里7日电】印度“民族报”5日发表社论说,中国最近的照会是一个“双管齐下的照会:第一是,迫切要求尼赫鲁同周恩来会谈,第二是,印度关于中印边境的历史是一部不正确的历史。从外交方面来说,周恩来的照会是极端巧妙的。周恩来知道尼赫鲁非常希望举行会谈,世界舆论都赞成尼赫鲁同周恩来举行会谈。周恩来接受了面对面会谈的这种必然性。但是他并不打算作任何让步,他反而竭力要逼迫印度为了印中友谊作出让步。因此新德里同北京之间的鸿沟正在日益加深”。
    报纸说:“中国的圈套是这样。目前的僵局的危险性很大。周恩来希望在没有任何事先准备的情况下举行会议。他的主旨是,印度同中国之间的整个边界都没有划定。如果尼赫鲁同周恩来在没有任何事先保证的情况下举行会谈,他这种主旨就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高级会谈失败了,尼赫鲁在印度的声誉就会一落千丈,而周恩来在中国的声誉却会提高。这种局势肯定会使尼赫鲁感到为难,尼赫鲁完全处于守势。中国的圈套是设置得很好的,所以说这是一个圈套,是因为印度处于守势而中国处于攻势”。
    社论最后说:“在中国指责‘印度’在边境地区进行‘侵略’的情况下尼赫鲁同周恩来举行会谈,那对印度来说是不光彩的。在这种已经改变的形势下,提出尼赫鲁同周恩来举行会谈而不必在事先就边境争端的范围和性质达成任何协议的口号,会使印度感到极端困难。直率地说,问题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历史问题。僵局大概会继续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