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6日参考消息 第4版

    【本刊讯】美国“新共和”杂志11月30日一期刊载了一篇题为“做什么?”的文章,摘要如下:
    经济的增长被普遍承认为一个国家或一种制度的活力的一种表现。
    具体地说,美国继续在生产上超过苏联,对美国的生存来说是重要的。对美国的生存来说同样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利用它所生产的东西来最有效地保护它自己的安全,这并不减少生产和生产力的重要性。
    由于认识到生产和生产力对安全和生存的真正重要性,因此两院经济联合委员会的经济统计小组委员会在它的主席波林的领导下,一直在对美国同苏联在生产竞赛中的相对地位进行调查。……
    波林小组委员会听到了艾伦·杜勒斯关于让苏联在工业生产方面进一步缩短它同美国之间的距离所具有的危险性的率直的谈话。它也从弗吉尼亚大学的纳特尔发表的给该小组委员会的报告中得到某种糖浆式的令人感到慰借的论调,该报告说,没有肯定的证据表明:苏联的经济制度在长期中能够使得工业的发展比西方的传统的私人企业制度更快——报告的作者很快就在这个结论上加上一个附注:就产生绝对增长的能力来说,苏联的制度已经证明它同以美国为范例的市场经济是“或多或少”相等的。
    现在大家都在估计苏联经济的发展情况。在不久以前,全国制造商协会的研究部提出了一个报告,宣称苏联的经济发展将要减慢,可是这个报告没有强调指出,苏联经济的发展如果要降低到美国经济发展的水平,那它得大大放慢速度呢。
    事实并不是这样含糊不清的。这些事实是:
    1、美国经济发展的速率只有苏联经济发展的速率的几分之一。
    2、这种情况只是展望今后几年的前景——到1965年或1970年,它就会对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优势,以及对我们国家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危险。
    这里的问题是,只借用一位俄国政治哲学家的书名:“做什么?”
    不幸,这不是波林小组委员会将要研究的一个问题。然而,美国行将不得不对付这个问题——而且会很快。


    【法新社莫斯科11月18日讯】美国富翁工业家伊顿18日说,他赞成美苏两国发展“自由与无限制”的贸易关系。
    他的声明刊载于“工业与经济”的一篇访问记上。
    伊顿说:赫鲁晓夫最近的访美即肯定了苏联政府对于建立这种关系的愿望。他又说,这是美国商人和农场主作同样反应的最好时机。
    这位工业家说:美国商人决不能忽视一个有二亿人口的国家的市场,而他们的生活水平正在安稳地进步中。


    【本刊讯】伦敦“泰晤士报”11月2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跨进门槛”的社论。摘要如下:
    米高扬先生是苏联政府第一个访问墨西哥的高级官员。他在那里主持了一个俄国贸易展览会的开幕式。与此同时,一个巴西的高级贸易代表团将于本星期前往莫斯科访问。这一切似乎都表明,在经常被认为只不过是西方阵营的郊区的地方出现了一种报复的感情。看来好像是微不足道而影响却很大的是贸易,经济合作的诺言深深地打动了人心。贸易和经济上的诺言是深入拉丁美洲人心的捷径,因为他们迫切需要进口和发展,但又受到没有财政措施的限制。他们还因感到自己传统的朋友的冷淡而烦躁。俄国希望同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以及甚至同巴西建立比贸易更密切的关系并非完全是想入非非的。
    【本刊讯】纽约11月20日讯:美国“商业周刊”在“国际展望”栏里刊登评论说:“在拉丁美洲现在已经可以看出,俄国人在竞赛条件下所指的共处是些什么。官方的调查证明,莫斯科在那里有一个双重计划。它努力想取得普通人的好感,同时向拉丁美洲政府提出经济建议。
    “美国官员打算使米高扬在贸易方面的这种努力等于零。他们在同拉丁美洲外交界的非正式会谈中对这种一次的买卖提出了警告,他们说这种交易会损害拉丁美洲的经济,而不是支持它。”
    在华盛顿某些制订政策的人士对于苏联在拉丁美洲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同这个地区的关系的可悲状况感到严重不安。他们认为现在必须采取某种坚决的对策。


    【本刊讯】“纽约时报”11月1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的拉丁美洲”的社论。摘要如下:
    对于那些缅怀我们惯于用海军陆战队登陆和攫取拉丁美洲国家财富来解决和我们较小的拉丁美洲邻国的争端的人说来,在听到最近几年来的“睦邻”政策并没有使我们深得人心时是难以理解的。但是,事情就是这样。
    困难的是,不发达国家今天认识到能够作些什么来改善他们的人民的福利,而且急于采取行动。其中有些国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怨恨我们:如怨恨我们的殖民主义和家长式统治,怨恨我们有些人摆出的优越感。当卡斯特罗博士唱这些调子的时候他在拉丁美洲许多地区得到了喝采。
    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愉快。当暴徒在巴拿马举行反美示威,当巴西人或者阿根廷人对我们表示冷淡时,这并不是令人愉快的。总统的委员会将有许多问题要考虑,但不会都是经济问题。


    承认我国生产跃进,是由于总路线和人民的劳动热情,但硬说“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承认我今后经济发展前途很大,但又宣传说什么我国“潜伏着不少的问题”。
    【本刊讯】东京“日本经济新闻”自10月1日到5日连续登载了9月下旬曾随石桥湛山来我国访问的日本资产阶级经济评论家高桥龟吉的文章,题为:“我所看到的共产党中国经济”。摘要如下:
    共产党中国用它自己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共产党中国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所谓“总路线”。这是一种类似日本战时在经济方面的增产方法的做法(但是,它的目的在于发展经济),动员一切生产因素,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必要的设备和其他。非常重视“速度”两条腿方式的总路线
    共产党中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增产运动,在“多快好省”这个大口号之下向前发展着。这个口号的主要特点是:非常重视增产的“速度”。开展这个大增产运动的方法,主要就是毛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就是“两条腿”方式。用我的话来说,“两条腿走路”的说法就是调动现有的一切生产能力朝着增产突进。的确,在谋求迅速地增产、加紧进行经济建设的情况下,采取上述总路线方式比较合适,这是容易理解的。就一般所注意的土钢本身来说,也许它的生产所得还不能补偿从业人员的生活费,但是如果考虑到炼钢促进了农业的机械化这个效果,那么,以整个国家说来,就未必是浪费的了。1938、39年前后的日本也有过这样的事例:把用十日元成本采出的黄金按五日元卖给外国,然后再去输入必需的机器器材,还认为这样做是有利的。倘若按照共产党中国现在所处的地位来看,那就未必能够认为依靠上述的总路线方式实行增产是毫无道理的了。
    共产党中国的增产扩充了不少设备并提高了国民生活,这是事实。破这个谜的钥匙是:第一、人民发挥的劳动力比从前显著地增大了;第二、由于改善设备、实行机械化等,生产率开始迅速提高。我认为,在观察共产党中国将来的经济发展能力时,第二点最为重要;在观察当前的增产和共产党中国的现状时,第一项所说强有力地发挥出来的人民劳动力是如何发挥,并且发挥到何种程度这一点最为主要。
    我毫不踌躇地承认:没有靠所谓铁的纪律实行强迫劳动的事实,而且大多数群众都自觉地抱有劳动热情。问题的焦点是,什么东西鼓舞了他们的劳动热情?
    共产党中国在增产方面取得的成功,有如前述,有很多地方是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并不能用这种情况来概括地说明象共产党中国那样的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我看了共产党中国的经济以后,虽然承认它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了成功,并且对它的发展前途给予很高的评价。可是,同时,我倒想强调:我参观共产党中国以后,越发加深了对于日本自己的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纠正缺点当然是需要的)的信念。绝望和自卑感已经消失信心和自尊心开始复生共产党中国的高效率的增产已经成功,经济建设随之发展,国民生活随之提高,但是那是比起过去而说的,它的绝对水平还是很低的。与日本的水平相比,还差几等。但是,我认为,因此就低估共产党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前途,将导致严重的误解。这是因为:第一、共产党中国经济建设,在达到目前状况为止的这段时期是最困难的阶段,既然取得了如此地步的成功,那么今后以此为基础谋求进一步的增产,按理来说,显然要比以前容易;第二、更重要的是,共产党中国成功地使得国民通过迄今为止的经济建设成就而重新产生了“要干是干得了的”这个坚强的信心,对前途抱起很大的希望,成功地给青年灌输了要作最大的努力这种热情和气魄。
    沉睡至今的汉民族的优秀的潜在力量在共产党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口号下爆发出来,他们抱着坚强的信心和希望,热情地、自愿地开始干起来了。我认为,共产党中国掀起的汉民族的精神革命比起它的制度革命,是最值得重视的。对机器的需要几乎是无限的隐藏着二重经济的危险必须预先估计到,共产党中国的重工业将会在一个远较日本所需时间为短的期间稳步而又顺利地达到高水平。
    在前面,我已经承认,共产党中国经济在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现在已经有了不小的发展,发展前途是很大的。但是,这样说并不是对共产党中国经济的前途一味地表示乐观。在它的前途上潜伏着不少的问题。
    第一是总路线方式所包藏着的前途上的矛盾。这就是说,总路线奖励依靠使用土法和其他方法的中小工业来推行地方经济的自给政策(省或者人民公社经营),以解决当前需要增产和克服目前还难于把工业品分配到全国去的情况的这个紧急任务。一旦这种体制固定下来,那末,以后在国营现代工业有了发展时就可能同国营现代工业发生矛盾,或者可能引起象日本目前所感到苦恼的矛盾(现代工业和中小工业的二重经济的矛盾)。
    第二,目前共产党中国的大增产是用人海战术动员了现有的大量劳动力而进行的,今后由于实行机械化,可以节约很多的劳动力。到那时候,面临人口过剩问题、目前共产党中国向人民保证没有失业和提高生活这两个口号就可能产生矛盾。
    第三,是这样一个疑问:因为现在靠总路线而开展增产运动的热情异常地高涨,所以,这种热情究竟能保持多久呢?
    第四是农民和工人的收入不平衡的问题。
    第五,当共产党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靠现在的做法究竟会不会发生问题呢?我觉得,到那时候,共产党中国目前的做法好象会有不少的地方值得重新斟酌。(编者注:文内所有小标题都是原有的)


    莫斯科的市民都赶在十月革命节前夕乔迁,他们兴奋地迎接双喜临门。在节日前夕,莫斯科路上往往来来的尽是载满家私的载重汽车,向着市郊新住宅区驶去。为了莫斯科市民的乔迁忙,我特别跑到莫斯科的房屋部门去了解一番,那里的官员诚恳告诉我,在今年十个月中,莫斯科新落成、准备迎接新房客的房子合计有六万层。这种史无前例的、迅速而惊人的房屋发展的情况,也在苏联其他地方出现。例如,在过去的两三周里,列宁格勒就有约九千家人迁入新居。
    从苏联的国家建造委员会的统计数字看,目前,苏联建造新房屋比美国,比欧洲所有的国家所建造的也要多。不仅仅在建筑数量上比他们多,在建筑时间上也比他们快。
    在明年的预算中,用于新楼宇、学校、医院和类似的建筑上的费用,计约六十亿英镑,占国家全部投资额四分之一。其结果是,在明年里就有一千万人口迁入新居,这就相等于两个莫斯科市的市民的总数,或者相等于全苏联人口5%的人都住上新房子了。
    在莫斯科的建筑工程,基本上是机械化和工业化。今年度建筑物多建了,但是所用的人力却比去年减少了。的确,在工地上,人们看不见一堆一堆的材料。所有需用的材料都是从载重汽车直接取用的。下一步就是要由大工厂整套制造房屋装配单位。这种方法,列宁格勒已采用了,这在建筑时间上当然更快速了。(原载11月21日香港“大公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