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27日参考消息 第3版

编者按:自从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以后,日本共产党党内和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基本矛盾、日本经济是否军事化、土地改革和农村阶级变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并且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日共准备在今年行将召开的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讨论修改党的纲领和章程。目前日本一些进步杂志还正在陆续发表讨论这些问题的文章,为日共党代表大会讨论纲领而提供资料和意见。一、问题的提起
    自从1951年以来对日本经济是否已经军事化、日本经济的军事化是否正在有步骤地进行的问题已经有了“定论”。最近一两年来马克思主义者们关于分析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文章,几乎没有例外地重复并强调了日本经济军事化的“定论”。其论点,总结起来不外乎下列三点:(1)由于朝鲜战争而引起的占领军的军需订货,使日本经济以从属的形式变为军事化;(2)从朝鲜战争以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在日本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增加,是直接间接地标志着日本经济的军事化;(3)所谓紧缩政策便是在“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新武装的轨道上实行经济军事化的政策,到1955—56年日本经济的军事化仍在迅速地进行。这种结论是否正确,将在下面提出分析和结论。但假定现在日本经济军事化的分量很轻,或者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军事化;但假定日本经济军事化不仅没有迅速地进行而且是原地踏步的情况,那么自然会得出同以往的“定论”迥然不同的经济、政治的展望。对经济循环的回顾和展望也会产生同过去不同的见解,对日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评价、对法西斯主义抬头的展望、以及民主势力在现在和将来如何利用议会等问题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因此,这个问题同日本和平经济的展望有着重大的关系,必须进行充分的讨论。二、事实的探讨
    (一)国民经济军事化并不是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阶段一开始就产生的现象,而且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不一定同时军事化。国民经济军事化在(1)防卫厅订货:第1表防卫厅在国内订购的主要物资及其国内总产量(单位一百万日元)(表格见原版面)反战、反法西斯和要求和平的劳动大众的广泛而有组织的斗争中,有可能被击退和瓦解。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军事化,要看这个国家的军事预算用来购买多少物资、这些物资在该年度国内生产的总产量或总生产额中占多少比重、它是否对国民生产有决定意义等方面。研究这些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出确切的证明。下面就从日本的情况来加以分析。首先,就军需物资的生产部门的情况来看:其中包括占领军的特需订货、国际合作署的订货等。但是这些断断续续的订货、压价订货、减少订货量等现象给生产部门带来了打击,在军火工业(以制造子弹和炮弹为主从生产能力来看,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军火生产部门)中有突出的表现。现在日本处在战后最大的繁荣时期,但许多不能转入民需生产的企业已经破产或事实上等于破产。经济团体联合会防卫生产委员会等正策动由国家收买这些设备,并准备在下届通常国会提出“武器等制造设备维持法案”。我国最大的军火生产部门目前(如果今后和平势力继续增长,它将不仅是“目前”的,而是“永久”的了)已形成袭断资本的负担。因此,不能仅根据这一部门或其他类似部门的存在和它们在继续进行军火生产这一事实,就断定为“保证最高利润的经济军事化”。我们不能无条件地认为占领军所赐予的军需市场和军需物资的出口促成了现在日本经济的军事化,并形成了现在日本垄断资本利润总额的不可缺的部分。
    其次,从军需生产量来看:特需,已如上述有如此重大的疑问,不能和防卫厅订购同等看待。即使包括了特需,我国的军需生产量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下列各表十分明显:
    可以看出,防卫厅订购总额在1955年虽比1954年有所增加,但除船舶为唯一例外之外,它所占的比重很轻。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假定完全没有防卫厅订货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2)特需订货:(表格见原版面)(表格见原版面)
    如第2表所示,特需物资除包括大量子弹和炮弹的金属制品之外,其他品种所占比重是微不足道的。如第4表,1951年以来的特需物资总额和国内制造厂商出厂总额相对比也是微少的。
    (3)最后,把防卫厅、特需、国际合作署三方面的订货数额总括起来,和日本整个工业生产相比,如第4表所示:(表格见原版面)
    整个军需物资的生产所占比重不到1.5%。可见,日本的军需物资的生产,没有达到使日本经济军事化的程度。
    第三,从军事预算占国民生产,国民所得的比重来看,也会发现这一情况。下列第5表就是有关日美两国军事预算、国民所得和国民生活对比的统计。(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三版)(表格见原版面)
    在这一表上,我国近年的军事预算只包括了防卫厅经费、防卫支出、安全保障等各项费用的总计,以便和美国军事预算的项目相适应。
    (二)朝鲜战争爆发后,占领者在一定的限制和一定的目的下公然使日本军需工业重新恢复生产,发出了大量的特需订货。这是日本经济走向军事化方向的有决定意义的出发点。重整军备的开始和继续进行,构成了日本经济军事化的据点。
    防卫厅的军需订货由财阀系统公司所垄断。这种订货不必担心像特需那样被压价而亏本。在财阀公司垄断防卫厅订购方面,55年度区别于54年度的特点是,飞机制造业(新三菱重工业公司和川崎飞机公司的喷气式飞机生产)占上位。造船、油、车辆、电气通讯等方面的垄断公司紧跟着飞机制造业的后面,这也是引人注目的。而特需武器生产的重点是子弹和炮弹,尽管如此,就日本整个垄断资本而论,还不能说从这些军需生产所获取的利润是全部利润的决定性部分(当然也不能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三菱康采恩在战后仍然是扩大军需工业最积极、促进重整军备最力的主要财阀康采恩。防卫厅(1955年度)向三菱直系12家公司订购物资的总额(561,800万日元)仅占其销售总额(19,470,200万日元)的2.88%。不仅在数量上少,在质量上也有问题。接受防卫厅订货最多的新三菱重工业公司(1955年度为249,600万日元)承担了国内喷气式飞机生产的一半以上(佩刀式F86战斗机70架)。袭断资本家认为:飞机生产“需要巨额资金,但订货额极少,且按年分别发出,或在一年内分几次订货,在资本周转和将来的经营上经常使投资者不安”需要制定长期生产计划,目前还未直接从喷气机生产中取得利润,事实上仍处于实验性制造的阶段。由此看来,连三菱康采恩也很少依靠军需生产的。
    关于日本经济是否军事化的问题,在上面已进行了扼要的探讨。结论是自明的。显然,关于日本经济军事化的“定论”是错误的,是言之过甚的。有人说:“由于日本采取了‘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整军备体制’,而成为美国战略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军需生产虽少,经济还是军事化的。”这种见解把政治和经济、军事和经济混为一谈,滥用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概念。(明天续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