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22日参考消息 第2版

    【本刊讯】日本“经济学人”周刊3月16日号刊载了神野三郎的题为“日本共产党修改纲领的争论”的文章。(编者注:“经济学人”周刊是日本三大资产阶级报纸之一的“每日新闻”报社出版的,刊载有关日本国内外经济问题的专论、经济调查等,撰稿者多是日本经济学界和经济界的知名人士。在政治立场上标榜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中立”态度,表现民族主义的倾向。)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实际上已经把纲领修正日本共产党目前的纲领是在和约还未生效以前的1951年秋天制定的,纲领具有异常浓厚的“民族解放”纲领的色彩。这个纲领的观点是:一方面规定我国在战后是一个完全隶属于美帝国主义之下的殖民地和附庸国,另一方面,却过低地估计土地改革和战后的民主化,认为在农村,半封建的寄生地主制度仍然占统治地位。以这种对形势的判断为基础,采取了“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的战略。
    因此,把日本革命估计成为像中国那样的落后的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革命类型,轻视议会斗争,倾向于采取实力行动的左倾战术。而且这种方针在媾和以后还被继续采用,所以共产党的运动脱离实际,共产党变成了脱离群众的政党。
    在前年夏天举行的“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是想一方面结束起因于受到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批判的主流派(德田和野坂等人)和国际派(志贺和宫本等人)之间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大大改变战术,从基础上来重建党,以使脱离实际的运动回到正路上来。
    “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认为:一、“日本虽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它是一个被美国一国占领和丧失独立的附庸国”,这就把以往的殖民地附庸国的规定修正了。二、“麦克阿瑟的土地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实行了土地的再分配,给阶级关系带来了某种变化”,稍为修改了寄生地主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评价。
    可是,“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像上述那样,虽然对构成纲领的两个重要因素的对形势的判断作了事实上的修正,但是决议劈头却说“纲领的一切规定都是正确的”,认为纲领没有修改的必要,所以问题就发生了。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之所以作出这种自相矛盾的决议,是因为“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急于要做的是从速结束几年来的分裂状态,主流派和国际派在政策问题上实行妥协所致,这种看法好像是正确的。站不住脚的两个阶段论
    在党内首先成为讨论的中心题目的是农民问题,由农民部长绀野与次郎(前主流派)负责起草,以地主制度的复活和土地斗争为中心的农民运动方针,遭到在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回到党内来的前国际派的农民运动家和农村党员的大举还击,并且党内要求彻底地修改纲领的有关农民问题部分的呼声也处于压倒的优势。关于“和平革命”是否可能的问题,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认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以后,到去年6月总算加以正式承认。
    在去年6月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会议,对于农民问题和和平革命的可能性的问题,决定了修改纲领的方针。
    但是,党指导部却认为“媾和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虽然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了改变,但是在本质上却没有改变”,一直到今天还认为没有必要修正纲领中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的基本原则。
    对此,从去年春天以来,以东京都和关西地方的党组织为中心,发出了强烈的呼声。他们认为:从日本的垄断资本在目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加强、并且向着帝国主义的自立的方向前进的现状看来,需要全面地修改那种所谓首先进行“民族解放民主革命”获得独立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采取两个阶段的革命方式的现行纲领。
    就是党本部也不能不顾来自下层的上述呼声,在去年9月发出指示说,修改纲领不光限于农业问题和和平革命问题,在明年夏天召开代表大会以前要展开全党讨论。
    关于农业问题,认为寄生地主和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等已经不占统治地位,说反对垄断斗争是农民运动的核心的意见,已经在党内取得制胜的地位。
    修改纲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下述两点:今天日本的革命是要采取从“民族解放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方式呢,还是已经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要决定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目前掌握日本政权的是美国垄断资本呢,还是日本的垄断资本,两者关系怎样?
    在这个意义上,据料争论的中心将是如何评价日本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的“自立”同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附属”美国的关系。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意见现在把从已经发表的文件里面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发表如下:
    第一种是党本部的正式见解,它认为日本目前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仍然附属于美帝国主义,基本矛盾存在于美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民之间。(第六次中央委员会野坂的报告)。根据这种看法,日本的反动势力是处在身为美国占领日本的核心的地位上的。这样,当然纲领就没有作根本修改的必要了。至于石桥内阁和岸内阁,党本部认为上述两个内阁比鸠山内阁更加附属于美国(“赤旗报”2月25日发表的野坂的谈话)。
    第二种看法是:“日本帝国主义在美帝国主义控制的范围内求得自立”这个看法特别重视这一点: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附属里面,日本的军事力量已被吸收到美国的战略体系里面。如果根据这种看法,仍然要变成现行纲领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的革命论。第三种看法是:用日美两国垄断资本家同盟的办法来进行统治。井汲卓一便发挥了这种看法。他在河出书房出版的社会主义讲座第八卷内发表了“日本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内条件”的论文。
    此外,“前卫”杂志一月号刊载了以“第六次中央委员会对形势的总分析”为题的论文。这篇论文批判了中央委员会的野坂报告片面地强调附属于外国的看法,认为基本矛盾在于日本垄断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以及人民各阶层之间,并且说有必要同民族的完全独立相提并论,指明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展望。
    上述对纲领所进行的集中讨论会在今年夏天召开党代表大会以前,越来越热烈。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人认为目前是处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党在一月举行党代表大会时,左派确立了优越的地位,其运动方针也接近于共产党。但是,如果今年夏天日本共产党举行代表大会修改纲领时,除开修改农业理论和确定和平革命的可能性以外,还要改变以往的分两个阶段的革命方式的话,那么,社会党和共产党两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条件就更加具备,这作为决定今后革新势力的动向的重要因素,是值得注意的。


    【本刊讯】目前,日本社会党的亲善使节团正在我国访问,现在把日本社会党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一、简史
    日本社会党是战后1945年11月成立的。其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党到1948年10月,是社会党人片山哲内阁和社会、民主两党联合内阁阶段,执行反共亲美政策的右派居领导地位。第二阶段,从1948年10月两党联合内阁夸台、选举失败,至1951年10月因媾和问题社会党分裂为左派社会党和右派社会党,在此期间,党内左派势力上升,在政策上开始同美国发生矛盾。第三阶段,从分裂到1955年10月重新合并迄今。
    在社会党分裂为左派社会党和右派社会党后,左右两派势力都在增长,而右派在政策上也有转变,如由过去主张对中苏采取不友好态度而变为主张“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排斥向美一边倒的外交”,“使日本和苏联,中共、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国交趋于正常”,以及确认我国不会侵略等都比以前有进步,因此在要求民族独立和保卫和平这两大问题上,右派逐渐接近左派,创造了两派重新统一的思想基础。
    在分裂期间,左派的发展超过了右派。1955年左右派社会党鉴于两派合并起来议席增加,今后有获取政权的可能,经过半年多的争执,左派在纲领、政策方针上,右派在人事问题上互相作了让步。1955年10月重新合并。合并后,右派在党内已不能掌握领导权。但党内从最右到最左,共有六、七个派系,政策思想有分歧,人事问题也有矛盾。总括来说,在第三阶段内,左派势力渐占优势主张和平中立,社会党在政策上逐渐趋向左倾。二、阶级基础和组织情况
    据去1年12月27日“朝日新闻”报道,日本社会党共有党员四万二千人。以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小市民和中小资本家为其社会基础,右派则以上层小市民、中小资产阶级、富农为其基础而与大资产阶级有联系。社会党势力集中城市,农村较薄弱。目前在社会党领导下的工会有:日本劳动组合总评议会(简称“总评”,其中包括三十个工会,会员三百零二万几占全部有组织工人的半数,主要为左派控制)、全日本劳动组合会议(日本第二大工会,包括六个工会,会员八十万,为右派控制)和“全国产业别劳动组合联合”(与左右派都有联系)。社会党竞选资金极大部分靠总评供应,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财阀的捐款。社会党内左右派对立的实质是进步工会势力同党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势力矛盾冲突的表现。
    社会党在国会为第二大党,占众院467席的156席,占参院250席中的81席。
    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长是铃木茂三郎、书记长是浅沼稻次郎。现在社会党内大体分成四个派系:
    (1)主流派:此派控制着党的领导权,又有三个派系:1、铃木茂三郎派(原属左派社会党)。2、河上丈太郎派(原属右派社会党):包括浅沼稻次郎等,此派极端反共。3、加藤勘十派(原属右派社会党)。
    (2)左派:包括松本治一郎派、和田派和野沟派。
    (3)右派:包括西尾派和平野派等两个极右派系。
    (4)中间派:系左右两派社会党内无明显派系活动的分子,其大部分在政策主张上支持主流派。三、纲领与政策
    由于战后日本处于半占领状态,日本社会党的纲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独立的要求。分裂期间,左派比右派更多地提出了民族独立和中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立化的主张,但两派都是主张反共的,而以右派为最。1955年10月两派社会党统一后曾发表新纲领,1957年1月第十三次大会又通过了涉及社会党政权性质、基本斗争方针、国内外形势和外交政策等问题的1957年度运动方针。社会党在统一后的主张按问题介绍如下:
    (一)关于党的性质:统一后的纲领规定“以工人阶级为核心,并组织农民、渔民、中小企业者、知识界及其他国民大多数的勤劳阶层”。规定“党员须积极投入群众斗争,并站在斗争前哨”。
    (二)对于共产主义的态度:统一后的纲领认为共产党的统治“蹂躏了民主,否定人类个性、自由和尊严”。右派认为共产主义是新的帝国主义,竭力主张和“共产党划清界线”。左派则认为从意识形态上说,共产主义确是社会主义,不过作法过激。1月大会上,按左派意见通过“不与日共进行联合斗争”,参与禁止原子弹、促进中日建交和反基地运动,“通过与日共竞争关系夺取领导权”。
    (三)一般外交方针:统一后的纲领规定“日本在大体上已是形式上的独立国’”,但日本“处于丧失独立之实的状态”,“需要进行民族独立的斗争’”。另在“日本社会党政策大纲”中规定,“对任何一个阵营都采取独立自主的立场,与所有一切国家建立友好亲善关系”,“在取得具体的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废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但该党左右派对这一外交政策的解释颇多分歧。铃木茂三郎等前左派领袖肯定要采取中立主义的外交方针,而右派曾祢益等则表示决不反美,而是“站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要求和美国友好”。
    (四)中日关系:1952年“日蒋和约”缔结过程中,右派主张不能选择我国,左派则主张承认我国。1953年丘吉尔喊出“两个中国”的论调后,右派一方面主张“共产党中国联合国的代表权要得到承认”,另方面却主张台湾暂由联合国托管,其最后归属由台湾人民自由意志决定。其后一直是“两个中国”的论调。左派于1953年则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相提并论,要求同时废除,经我“人民日报”在1953年10月予以驳斥后,对中苏盟约的提法改为“随着日本独立的实现及维持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对日军事条款能“自然消除”。
    统一后的纲领中虽也规定促进中日邦交的原则,但党内左右两派对蒋帮态度问题上还存在尖锐的意见分歧:极右派西尾末广等主张“两个中国”,左派则主张承认我国。去年10月准备提交亚洲社会党会议的决议案中,曾要求所有国家承认中国,但对蒋帮态度,仍模糊不清。今年1月该党代表大会,按照左派的意见决定“不承认两个中国的存在,迅速恢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邦交”.但会议却仍主张在我解放台湾前,日本仍保持和台湾的事实上的联系。
    (五)社会党的经济建设五年计划,今年1月社会党大会通过了“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纲要”,提出长期经济计划的基本方向为:“(1)走向独立和和平,即废除日美安全条约、行政协定,并对旧金山和约做根本的修改。同时,同苏、中缔结和约,进而确立包括日美中苏在内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促使美军撤退,废除基地,缩减并改组自卫队。同亚洲各国的经济计划进行合作,使日本的工业、贸易、技术等各方面在和平、持久的基础上得到发展;(2)彻底进行民主化,扫除前资本主义因素的残余,使农业和中小企业近代化,达到政治、经济、社会的民主化;(3)对主要产业施行社会主义化,对农林渔业、中小工商业进行合作化和近代化,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五年计划纲要”的贸易计划部分规定,纠正对美依存的片面贸易,扩大同中国、苏联、亚洲各国、阿拉伯各国的贸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