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7-03-17

1957-03-17新闻联播 文字版

利比亚首相表示:在原则上同意“艾森豪威尔主义”

&nbsp&nbsp&nbsp&nbsp【美联社的黎波里15日电】利比亚首相哈利姆星期五表示赞成艾森豪威尔的中东计划,这样他就成为最先表示支持这个计划的阿拉伯领袖之一。<br/>&nbsp&nbsp&nbsp&nbsp当为了欢迎副总统尼克松而举行的正式宴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利比亚的这位领导人起立发言,他说,他的政府“在原则上欢迎艾森豪威尔主义”。他说:“我们喜欢美国人民,憎恶国际共产主义。它违背我们所信奉的宗教的原则,我们也了解,对于美国人民和我们说来,共产主义是头号公敌,必须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来抵制它。”<br/>&nbsp&nbsp&nbsp&nbsp【合众社的黎波里15日电】利比亚首相哈利姆今天说,他的国家“在原则上欢迎”艾森豪威尔主义,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利比亚维持独立。<br/>&nbsp&nbsp&nbsp&nbsp尼克松表示“感谢”他这种声明,并且说,这“表明”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原则有真正的了解”。。黎外长说要从美国<br/>&nbsp&nbsp&nbsp&nbsp获得好处<br/>&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贝鲁特15日电】黎巴嫩外交部长马利克今天说,欧洲同一切中东国家人民之间的和解“是由历史和经济等方面需要所决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br/>&nbsp&nbsp&nbsp&nbsp马利克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叙他最近对开罗、罗马、巴黎和伦敦进行的访问和他在美国进行的七星期的访问的时候说这番话的。他说,“我们应当保持警惕,而欧洲应当采取明智的行动来一同发展一种以平等和互相尊重为基础的新的合作体系,现在这种时候已经到了。”<br/>&nbsp&nbsp&nbsp&nbsp马利克说,他和埃及总统纳赛尔抱有相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方面。他说,纳赛尔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障”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利益”。马利克说,等待气氛好转使得埃及能够决定其态度,这样埃及同美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才可以获得最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包括埃及在美国的资产、贸易关系、苏伊士运河和亚喀巴湾的自由航行问题和加沙问题。<br/>&nbsp&nbsp&nbsp&nbsp马利克说,在巴黎,看来法国当局对于使法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常化和改进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到乐观。<br/>&nbsp&nbsp&nbsp&nbsp马利克说,在他同美国领导人的会谈中,他能够为黎巴嫩获得了“防务、政治、技术和经济上的好处”,他说,黎巴嫩在今后三年中应当从目前美国政府的态度中谋求最大限度的好处,美国政府是真正设法了解阿拉伯国家问题的第一个国家。<br/>&nbsp&nbsp&nbsp&nbsp他说,黎巴嫩已经在它的主权和独立范围内接受了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按照它传统的政策,黎巴嫩将不参加任何公约或缔结任何条约。<br/>&nbsp&nbsp&nbsp&nbsp有记者问:其他阿拉伯国家是否准备同美国合作,马利克说,他想,利比亚、苏丹、摩洛哥、突尼斯、伊拉克大概还有约旦将会这样做。他说,埃及和叙利亚没有断然拒绝研究艾森豪威尔主义。

英国人为什么要远离祖国?

&nbsp&nbsp&nbsp&nbsp【本刊讯】3月9日“香港时报”刊载一篇伦敦特约通讯,报道英国人纷纷向国外移居的情况:半数英人希望外移<br/>&nbsp&nbsp&nbsp&nbsp“如果我还年轻,我一定向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移居。”这是目前常挂在英国人咀里的一句话。这种话充满了对英国的悲观之感。<br/>&nbsp&nbsp&nbsp&nbsp两周前,“新闻纪事报”为国民向国外移居问题所作的民意测验,将近半数英人答称希望外移。这种对外国一心向往的情势,委实使英国起了恐慌。<br/>&nbsp&nbsp&nbsp&nbsp英国人向外移居的数字向来甚高,据移民局估计,联邦各国向英国征求的移民,每年需要十五万至二十万人。最近数年向外移居的趋势渐趋低落。苏伊士问题发生后,英人希望移居他国的人数又骤增。现在每天到加拿大移民局排队请求移居的英国人,数目可达五千。当天可能完成各种手续,由加拿大接受的移民也有八百人,换言之,每月中约有三十万英国人可能向加拿大迁移。国内没有发展机会<br/>&nbsp&nbsp&nbsp&nbsp这些请求移居者,大多是教育良好,精强体健,技术高明的英国男女青年。<br/>&nbsp&nbsp&nbsp&nbsp请求移居的人说:“在英国没有发展的机会,我们的国家太古老了,现在仍旧过着十八世纪的生活。”另一个请求者说:“英国地小人众,没法找到真正的进展,除了极少数出类拔萃有才干的人,大部份人都是不死不活的消磨一生。”<br/>&nbsp&nbsp&nbsp&nbsp又有一个造车技师说:“我不愿意平平淡淡的做一辈子的工,我们公司的许多技术工人都准备移居了。”有一位刚离开学校的青年,拒绝了他父亲公司的工作职位,决意到加拿大去伐木。这般人不怕辛苦工作,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工作有前途,有发展。<br/>&nbsp&nbsp&nbsp&nbsp加拿大政府为吸引英国移民,在这里所作的宣传工作也特别大,一个在铁路工作的英国人说:“有一个关于向加拿大移民的电影,电影中告诉人加拿大的昌盛兴隆情形,看到这个电影后,谁不愿移居加拿大?”两个消极原因<br/>&nbsp&nbsp&nbsp&nbsp英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感觉失望的情绪,由两种基本原因造成:(一)英国人知道自己的国家已赶不上美国和苏联,目前仅是个二等国家。(二)国内各种限制无法从事发展,因而促成消极。<br/>&nbsp&nbsp&nbsp&nbsp英国向来被视为一个坚强固执,不怕艰难困苦的国家,既知不如人,何以不能改善?目前英国最大的困难是闹穷,补救的唯一办法是增加出口。而近一两年来,实际上英国的出口货在世界市场上日渐降落,去年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仅能占到第六位。<br/>&nbsp&nbsp&nbsp&nbsp就英国在国外市场对顾客推销货物的态度而言,他们认为顾客们早应该知道英国货“最好”,用不着多加解释,“要就买,不要就算”。<br/>&nbsp&nbsp&nbsp&nbsp英国汽车的销路现已为西德夺去,原因是英国车不仅外表不美观,而且内部零件设计特异,又不附带的推销零件,所以无人敢冒险买英国车。如果有人批评这种设计不佳,制造法不妥,英国的汽车商就会大怒,不问销路如何减低,他们依旧认为自己的出品“最佳”。<br/>&nbsp&nbsp&nbsp&nbsp这些情形,都可以看出英国人依旧为他们过去的光荣而自负,他们虽已渡过了二十世纪的一半,但脑海里想的仍旧是1900年时代的昌盛时期。时势不同,思想矛盾<br/>&nbsp&nbsp&nbsp&nbsp英国人一方面追忆着过去的光荣事迹,一方面又企求个人生活的改变。目前英国人的生活和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生活绝对不同了。最流行的是社会福利。<br/>&nbsp&nbsp&nbsp&nbsp现在英国人有意无意中都在鼓励推行社会福利,都希望以最少的工作,换取最大的代价。但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政府需要钱,因此英国人所纳<br/>&nbsp&nbsp&nbsp&nbsp(下转第三版)<br/>&nbsp&nbsp&nbsp&nbsp(上接第二版)的租税在全世界可谓最高。一个年薪一万二千镑的人,每年须纳八千镑的税,年薪二千镑的人,即须纳附加税,这些附加税的目的在使国人的收入平衡,不致有过富过穷的区别,获利过多似乎是一种罪过,技术好坏,工作供献多寡,所获的报酬无甚差别,因此谁愿意多卖力、多作事?青年有为的工程师、技师等,认为自己留在国内无发展的可能。<br/>&nbsp&nbsp&nbsp&nbsp英国的各种社会福利,使每个人脑子里都充满了恤金的意识,个人的生存精力就在这些恤金的保障下渐渐消失。<br/>&nbsp&nbsp&nbsp&nbsp在伦敦马路上绕几个圈,不出二十分钟准可看到修马路的工人,似乎伦敦的马路没有修完的日期。原因是这些修路工人常是五六个一组,一个人在钻进挖土,三个人站在一旁观望,另外两个可能在吸烟聊天。<br/>&nbsp&nbsp&nbsp&nbsp这些工人每天除去吃饭吃茶所费的时间,实际上的工作时间不过三小时。<br/>&nbsp&nbsp&nbsp&nbsp这种情形不过是最简单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这是国家的过失致而令国民失望呢?还是国民的精神沮丧道德坠落呢?英国要希望兴隆,必须先解答这个问题。(文内小题是原有的)

亚洲简讯

老挝双方谈判遇到困难<br/>&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万象14日电】王国首相府星期四发表公报说,同政府所提出的希望相反,在和寮国运动进行最后政治解决谈判中在寻求互相保证方面遇到了最后一分钟的困难。<br/>&nbsp&nbsp&nbsp&nbsp公报又说,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使政府丧失迅速获致一个解决办法的希望。公报继续说,联合委员会仍在谅解和善意的气氛里研究如何执行协定以便在王国政府主权的法律范围内重新和好和统一。吴巴瑞说要加紧镇压缅共<br/>&nbsp&nbsp&nbsp&nbsp【法新社仰光15日电】据政界人士今天说,据悉,缅甸国防部长吴巴瑞昨天向一个议员秘密会议保证,在1958年6月以前,整个缅甸将有和平和安全。<br/>&nbsp&nbsp&nbsp&nbsp据说,吴巴瑞在当着总理吴努的面讲话时对议员们说,政府已经准备采取有力行动来对付叛乱分子,将使用一切方法,直到叛乱活动减少或完全停止为止。美缅正进行贷款谈判<br/>&nbsp&nbsp&nbsp&nbsp【美新处华盛顿13日电】国务院发言人今天证实了已经发表的消息:美国应缅甸在几个月以前所提出的要求,现在正在同缅甸政府谈判贷款协定。<br/>&nbsp&nbsp&nbsp&nbsp国际合作署已经表示愿意给缅甸一笔总数达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这位国务院发言人说,这笔贷款将由华盛顿的进出口银行经手。<br/>&nbsp&nbsp&nbsp&nbsp这位发言人说,另外,还建议给缅甸一笔相当于一千七百三十万美元的缅甸币贷款。<br/>&nbsp&nbsp&nbsp&nbsp国务院发言人说,美国正在缅甸谈判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协定。新协定依照缅甸不接受赠款的政策,只规定给予贷款。日苏贸易活跃<br/>&nbsp&nbsp&nbsp&nbsp【共同社东京11日电】在日苏两国恢复邦交以后,日苏两国已经迅速而频繁地开始商谈贸易问题,东邦物产公司等已经成为七个钢铁公司的贸易联络机构,谈妥了要从苏联输入三十五万吨库页岛煤和十万立方公尺北洋木材。苏联要输入制造鲑鱼罐头的工厂设备和其他机器的小量交易也接二连三地在进行。<br/>&nbsp&nbsp&nbsp&nbsp随着谈判的进展,苏联表现出在交易价格上有所让步,日本在结账方面也采取了先输入再输出的换货物资方式,谈判很容易谈妥。预料今后日苏贸易会更加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