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湘11民终1710号
裁判日期: 2017-08-28
公开日期: 2017-11-10
案件名称
(2017)湘11民终1710号上诉人邓晓林、邓桂英因与被上诉人杨宝书、张淑华相邻权纠纷一案民事判决书
法院
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湖南省永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邓晓林,邓桂英,杨宝书,张淑华
案由
相邻关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湘11民终1710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反诉原告):邓晓林。上诉人(原审被告、反诉原告):邓桂英(系邓晓林之妻)。以上二上诉人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邓开云(系上诉人邓晓林之兄)。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反诉被告):杨宝书。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反诉被告):张淑华(系杨宝书之妻)。二被上诉人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周雪峰,湖南博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邓晓林、邓桂英因与被上诉人杨宝书、张淑华相邻权纠纷一案,不服湖南省祁阳县人民法院(2017)湘1121民初5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7年8月4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邓晓林、邓桂英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邓开云、被上诉人杨宝书、张淑华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周雪峰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邓晓林、邓桂英上诉请求:请求二审撤销一审判决第一、二、三项判决,改判上诉人不赔偿被上诉人任何损失,并判令被上诉人赔偿上诉人损失6,927.19元。事实和理由:1、一审判令上诉人赔偿被上诉人家门损失1,050元,无客观依据;2、被上诉人张淑华的损失无客观依据证实系上诉人造成的;3、一审判令上诉人对被上诉人杨宝书损失承担60%的赔偿责任,与事实不符。杨宝书、张淑华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杨宝书、张淑华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1、判令上诉人停止侵害,不得将屋顶雨水排往被上诉人墙内;2、确认上诉人拆除被上诉人围墙的行为违法,判令上诉人将被上诉人围墙恢复原状。一审法院认定事实:2009年7月30日,原告杨宝书、张淑华购买邓保同、柏年花原购买大忠桥镇老祝兴供销社的房屋及围墙内空地,该土地系国有土地与被告邓晓林房屋相邻,邓晓林房屋早年建房时二层超出原供销社围墙。原告购买该土地后,于2015年申报建房,为妥善处理新建房屋与被告邓晓林现有房屋的通风采光、排水事宜,2015年7月16日经村委会组织双方签订《关于杨宝书建房一事调解协议》,其中两条约定:一、杨宝书建房时,邓晓林房屋落水问题由邓晓林解决,其屋檐不得影响杨宝书的屋垛;二、杨宝书新房在建时,从邓晓林房屋后檐至前铺面的围墙必须拆除。该协议签订后杨宝书开始建房,但房屋建成后,杨宝书未按协议拆除围墙,影响邓晓林房屋通风、采光,邓晓林也未按协议改落水管出水道,屋顶排水影响杨宝书新屋,双方均以对方未履行协议内容为由互相指责,矛盾不断加深。后经大忠桥镇及司法所、新马村多次调解未果。2016年9月24日,被告邓晓林将原告家二楼厨房落水管打烂,次日邓晓林又拿锤子砸烂原告杨宝书围墙及侧门,张淑华被飞溅的玻璃划伤,杨宝书便拿出钢管找邓晓林,在邓晓林家门边相遇,双方互殴致伤。被告邓桂英在整个打架过程中,均未参与其中。伤后原告杨宝书、张淑华先后在祁阳县中医院、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治疗,被告邓晓林在祁阳县中医院治疗。原告杨宝书伤情经法医鉴定:头面部及左上肢,其“左耳廓裂创,左手掌皮肤裂创”,已构成轻微伤。伤后在中医院及文明铺镇中心卫生院治疗共花医疗费3,664.09元、后期治疗费1,000元、误工费2,599.25元(31,191÷12×1)、护理费1,025.50元(31,191÷365×12)、营养费600元、法医鉴定费305元、住院伙食补助600元(12×50),原告杨宝书损失合计为9,793.84元。原告张淑华伤情经法医鉴定:“头皮挫伤”,已构成轻微伤。原告张淑华伤后花费医疗费2,517.65元、误工费854.54元(3,1191÷365×10)、护理费854.54元(31,191÷365×10)、鉴定费305元、住院伙食补助费500元(10×50),原告张淑华损失合计为5,031.73元。另被告损坏二原告铁门,原告修复花费1,050元。被告邓晓林伤情经法医鉴定:“左面部软组织挫伤,右中指挫裂创”,已构成轻微伤。被告邓晓林伤后花费医疗费1,999.02元、后期医疗费1,500元、误工费2,136.36元(31,191÷365×25)、护理费341.81元(31,191÷365×4)、营养费450元、法医鉴定费3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200元(4×50),被告邓晓林损失合计6,927.19元。该案事后经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对被告邓晓林进行处罚,但就赔偿医疗费等事宜未达成协议,原告杨宝书、张淑华诉至法院,法院开庭时被告提出反诉要求二反诉被告赔偿医药费8,805.70元,但对十字绣损失不提起反诉,本诉与反诉合并审理。一审法院认为:公民身体权、财产权应受法律保护。该案中被告邓晓林用铁锤砸坏二原告玻璃门造成财产损失,在砸坏门的同时飞溅的玻璃致原告张淑华受伤,被告邓晓林负有完全过错责任,原告张淑华没有过错,应由被告邓晓林赔偿原告张淑华人身损失5,031.73元、二原告的财产损失1,050元。原告杨宝书与被告邓晓林手持钢管互殴造成对方受伤,但被告邓晓林在起因上有过错,双方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对原告杨宝书因此次纠纷造成人身损失9,793.84元由被告邓晓林赔偿60%,被告邓晓林因此次纠纷造成人身损失6,927.19元由原告杨宝书赔偿40%;被告邓桂英未参与斗殴,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综上所述,原告张淑华所受的人身损失及二原告所受的财产损失,应由被告邓晓林全额赔偿;反诉原告邓晓林与本诉原告杨宝书所受人身损失,双方负有主次责任,法院部分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九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第十九条之规定,判决:一、被告(反诉原告)邓晓林赔偿原告(反诉被告)杨宝书、张淑华财产损失1,050元;二、被告(反诉原告)邓晓林赔偿原告(反诉被告)张淑华因身体权造成损失5,031.76元;三、被告(反诉原告)邓晓林赔偿原告(反诉被告)杨宝书因身体权造成损失9,793.84元的60%计5,876.30元;原告(反诉被告)杨宝书赔偿被告(反诉原告)邓晓林因身体权所受损失6,927.19元的40%计2,770.87元;四、驳回原告杨宝书、张淑华要求被告邓桂英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以上一、二、三项品除后由被告(反诉原告)邓晓林赔偿原告(反诉被告)杨宝书、张淑华9,187.19元,此款在该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付清。如未按判决书确定的日期履行给付本金的义务,则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延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该案本诉受理费300元,原告杨宝书、张淑华负担60元,被告邓晓林负担240元;反诉受理费50元,反诉原告邓晓林负担30元,反诉被告杨宝书、张淑华负担20元。二审期间,上诉人向本院提交照片一张,拟证明被上诉人杨宝书手拿一根钢管到上诉人处打人。被上诉人质证认为:该照片模糊不清,不能确定拍摄的时间、地点,也看不清是谁,不能证明本案事实,且不符合新证据的要求。二审期间,被上诉人未向本院提交新证据。本院经综合认证认为,上诉人提交的该份证据,只能看到照片中手持钢管人的背影,不能证明其就是被上诉人杨宝书,且无具体的时间及地点显示,不能证明本案事实,不能达到上诉人的证明目的,故对该份证据本院不予采信。本院二审查明的事实与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一致,对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本案系损害赔偿纠纷,双方当事人争议焦点是一审判令上诉人邓晓林赔偿被上诉人杨宝书、张淑华财产及人身损失共计9,187.19元是否适当。本案中上诉人邓晓林与被上诉人杨宝华因建房发生纠纷,进而引起冲突,在冲突中上诉人邓晓林用铁锤砸坏上诉人家的门,在砸门的过程中飞溅的玻璃致使被上诉人张淑华受伤,经永州市浯溪司法鉴定所法医学鉴定意见书认定被上诉人张淑华为轻微伤。且整个过程被上诉人张淑华没有参与,没有过错,故一审法院据此判令由上诉人邓晓林赔偿被上诉人张淑华因本次造成的人身损失5,031.73元,并无不当。另外在纠纷过程中,上诉人邓晓林与被上诉人杨宝书手持钢管互相殴打造成对方受伤,因上诉人先将被上诉人家二楼厨房落水管打烂,起因上有错,故一审法院按照双方相应的过错程度,按6:4的责任比例,赔偿本次纠纷对对方所造成的人身损失,并无不当,即邓晓林赔偿杨宝书人身损失的60%,杨宝书赔偿邓晓林人身损失的40%。关于被上诉人玻璃门损失应如何认定的问题,虽然二被上诉人对其受损的玻璃门修复费用,未提供正式发票,但提供了祁阳县万佳门业证明一份,该份证明对涉案玻璃门修复过程中,所购买的材质、材料、运费及安转费用均有说明,且有收款收据为证,应予认定,故一审法院据此认定涉案玻璃门修复费用为1,050元,并无不当。上诉人上诉理由,因未提供过充分证据予以证实,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所述,上诉人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实体处理恰当,应予维持。据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诉讼费300元,由上诉人邓晓林、邓桂英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李秋云审 判 员 龚 建代理审判员 王 荣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书 记 员 周梅梅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