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甘0525民初341号
裁判日期: 2017-08-25
公开日期: 2017-10-26
案件名称
魏某与马某1、马某2婚约财产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魏某,马某1,马某2
案由
婚约财产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第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
全文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甘0525民初341号原告:魏某,甘肃省张家川人,住张家川县。被告:马某1,甘肃省张家川县人,住张家川县。被告:马某2,不识字,甘肃省张家川县人,住张家川县。原告魏某诉被告马某1、马某2婚约财产纠纷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12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魏某及被告马某1、马某2均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魏某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1、依法判令二被告返还原告彩礼22.12万元;返还原告戒指一枚、耳钉一对;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事实和理由:原告魏某与被告马某1经人介绍,于2017年1月13日按当地民俗举行了结婚仪式而同居生活。同居前原告经媒人向二被告给付彩礼18万元,下马羊1万元,人情1.04万元;接换手时原告给马某11万元,马某1给原告4000元;给马某1其他陪客共计5000元;看十天时给二被告及亲属6200元,共计花去22.12万元;原告还为马某1购买金镯子一只、金项链一条,铂金戒指一枚、耳钉一对。同居后马某1不愿与原告外出生活,2017年3月25日回居娘家,原告及家人前去相叫,被告却拒绝共同生活。特状诉贵院,请求依法判处。马某1辩称,被告与原告经人介绍而按民俗结婚,当时实际收取原告彩礼18万元,下马羊1万元,人情1.04万元;购买金镯子一只、金项链一条、金戒指一枚、耳钉是搭售的;其中金戒指在被告处,其余均在原告家中。被告的陪嫁物有创维牌55英寸彩色电视机一台价值5850元、电冰箱一台价值2750元、电视柜一件价值3850元、茶几一个价值4980元、沙发一套价值7980元、被子两床价值1560元、六件套两件1600元、毛毯两条2280元、棉被两床700元、枕头一对640元、保温瓶一对396元、茶具298元、花瓶一对260元、洗漱用品228元及洗脸盆、衣服。同居后不久原告去郑州上班时让马某1同去,由于马某1在张川县医院上班不愿同去,原告走后因其家中无人,被告即回到娘家生活,原告多次以辱骂威胁叫人,致使被告无法与其生活;现被告同意返还彩礼3万元,陪嫁物折抵部分彩礼。马某2辩称,被告女孩按民俗结婚,都想让双方好好生活,同居后原告对女孩关心不够,动不动让女孩退还彩礼;由于原告要在郑州上班,其走后家中无家人,只有被告女孩一人,被告女孩即回居娘家,原告来叫时骂骂咧咧,甚至以言语辱骂、威胁,致使双方无法生活。因此给付彩礼系民俗习惯,被告仅同意返还彩礼3万元,陪嫁物折抵彩礼归原告。魏某围绕其诉讼请求依法提交了以下两份证据:1、魏某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用以证明其诉讼主体适格;2、结婚费用清单一份,用于证明结婚同居时给付彩礼及花销情况;对于上述证据经当庭质证,二被告均表示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被告马某1、马某2提交了三份证据:1、马某1、马某233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用以证明被告的诉讼主体适格;2、马某1购物票据一张,用以证明马某1购买所陪嫁物容声冰箱一台价值为2750元;对于上述证据经当庭质证,原告表示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本院依职权传唤证人马某233出庭作证,其证言证实原告给付二被告彩礼的数额为18万元、下马羊1万元、人情1.04万元;接换手时原告给付马某11万元,马某1给付原告4000元;原告还给马某1购买金镯子一只、金项链一条、金戒指一枚、耳钉一对。马某1的陪嫁物有创维牌电视机一台、容声冰箱一台、电视柜一件、沙发一套、茶几一件及日常用品。对于证人证言原被告当庭质证后均表示无异议,本院予以采信。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经双方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本院确认如下事实:原告魏某与被告马某1经人介绍,于2017年1月13日未办结婚登记手续而按民俗结婚同居。同居时,二被告向原告索要彩礼18万元,下马羊1万元,人情1.04万元;接换手时原告给马某11万元,马某1给原告4000元;原告还给马某1购买金镯子一只、金项链一条,金戒指一枚、耳钉一对;其中金戒指在马某1处,其余金饰均在原告家中。被告马某1的陪嫁物有创维牌55英寸彩色电视机一台、容声牌电冰箱一台价值2750元、电视柜一件、茶几一件、沙发一套、被子两床、六件套两件、毛毯两条、棉被两床、枕头一对、保温瓶一对、茶具一套、花瓶一对、洗脸盆两个、衣服及日常用品。同居后,由于双方处于两地分居,常因生活琐事发生争执。2017年3月25日原告去郑州上班后,马某1即回娘家居住生活;原告相叫时发生纠纷,并于2016年7月12日诉来本院。另查明,同居后原、被告未生育子女;双方无共同财产,亦无共同债务。对于上述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有相关证据在卷佐证,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魏某与马某1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其关系属于同居关系,不受婚姻法律的保护。同居时,马某1、马某2借同居关系向魏某索要了较大数额的彩礼,造成魏某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同居时间确实较短,马某1、马某2应当予以返还;马某2作为马某1之母,系马某1彩礼的收受益人,应当承担清偿责任;对于返还彩礼的数额,要根据我县民族地方的实际及参照司法审判中的惯例酌情处理;对于魏某给马某1购买的金戒指系贵重物品,马某1应当予以返还。对于马某1的陪嫁物创维牌55英寸彩色电视机一台、容声牌电冰箱一台、电视柜一件、茶几一个、沙发一套、被子两床、六件套两件、毛毯两条、棉被两床、枕头一对、保温瓶一对、茶具一套、花瓶一对、洗脸盆两个、衣服及日常用品属于马某1的个人财产,依法应归马某1所有。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一)款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三)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马某1、马某2返还魏某彩礼17万元,并返还魏某金戒指一枚;二、马某1陪嫁的创维牌55英寸彩色电视机一台、容声牌电冰箱一台、电视柜一件、茶几一个、沙发一套、被子两床、六件套两件、毛毯两条、棉被两床、枕头一对、保温瓶一对、茶具一套、花瓶一对、洗脸盆两个、衣服及日常用品归马某1所有。(上述给付内容限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一次性付清)案件受理费2309元,由魏某负担809元,由马某1、马某23负担1500元。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限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甘肃省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铁成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书记员 焦亮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