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川11刑终83号
裁判日期: 2017-08-21
公开日期: 2017-09-28
案件名称
罗全新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二审刑事裁定书
法院
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四川省乐山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罗全新
案由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
全文
四川省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刑 事 裁 定 书(2017)川11刑终83号原公诉机关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罗全新,绰号“法海”、“罗法海”、“罗大”,男,1973年10月2日出生,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汉族,小学文化,农民,住马边彝族自治县。2006年11月8日因犯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被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2016年10月9日因涉嫌犯贩卖毒品罪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14日被逮捕。现羁押于马边彝族自治县看守所。辩护人阿洛拉哲,四川马赫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理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罗全新犯贩卖毒品罪一案,于2017年5月10日作出(2017)川1133刑初15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罗全新不服,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7年7月25日、2017年8月17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雷文莉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罗全新及其辩护人阿洛拉哲到庭参加诉讼。经合议庭评议决定,现已审理终结。原审认定,被告人罗全新为谋取不法利益,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冰毒)给他人吸食。2016年9月30日凌晨2时许,吸毒人员袁小军、伦者某某到罗全新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东光村时代东光1期背后一住房,袁某向罗全新购买了一袋甲基苯丙胺,二人在罗全新的住房内吸食完毕后离开。同年10月9日14时许,民警在该住房内将罗全新抓获,在罗全新身穿的灰色格子西服右侧内包搜出一黄色长方形铁盒(上盖为黄色,有“长城迷你原味”等字样,下盒为黑色),铁盒内有用四方形透明塑料纸包装的白色透明晶体51袋。经称量,净重为12.73克。当日公安机关对查获的51袋计12.73克甲基苯丙胺疑似物和一台白色苹果5手机,予以扣押。经鉴定,查获的甲基苯丙胺疑似物12.73克,检出甲基苯丙胺成分。原判以经过庭审示证、质证的受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称量笔录、通话清单、抓获经过、刑事判决书等书证;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鉴定意见;辨认笔录;证人证言;被告人罗全新的供述与辩解等证据证实上述事实。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罗全新为谋取非法利益,向他人贩卖毒品冰毒,公安机关在其身上查获共计12.73克甲基苯丙胺,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根据相关规定判决:被告人罗全新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扣押在案的12.73克甲基苯丙胺和一台白色苹果5手机,予以没收。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罗全新上诉及其辩护人辩称:罗全新在看守所关押了37天,办案人员才向罗全新宣布逮捕,在此之前,侦查人员没有对罗全新进行过任何讯问。在宣布逮捕时,侦查人员也没有向罗全新宣读相关材料,仅喊罗全新签字,罗全新的签字时间和讯问时间不一致,笔迹不像罗全新所写,没有两名侦查人员在场,以上办案程序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第一次讯问的同步录像中罗全新的供述存在矛盾,期间反复供称自己没有贩卖毒品;罗全新在第一次供述中,提到的买家“鑫娃儿”、王某、黑来某某都是虚构的,罗全新并没有卖过毒品给袁某和伦者某某;在案没有证据证实从罗全新身上搜出的12.73克甲基苯丙胺是用于贩卖的,原审定性错误,应当认定罗全新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原审罚金刑过重,请求从轻处罚。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员认为,原审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建议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审理查明,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书中列举认定本案事实的证据,在一审开庭时已宣读、出示,并经过庭审质证。二审期间上诉人及辩护人没有提出新的证据,仅要求播放2016年10月9日罗全新在侦查阶段接受讯问时的同步录音录像,该同步录音录像证明公安机关依法对罗全新进行了讯问,并向罗全新宣读了笔录中的内容,罗全新随后签字捺印,罗全新在该同步录音录像中供述“平时人对了,就一包两包的在卖毒品”。出庭履行职务的检察员还当庭出示了与该同步录音录像相关的情况说明,证明该同步录音录像的取得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本院对一审判决中认定的事实和证据及二审庭审中出示的证据予以确认。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本院认为,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罗全新违反国家毒品管理规定,向他人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上诉人罗全新上诉及其辩护人辩护称罗全新在看守所关押了37天,办案人员才向罗全新宣布逮捕,在此之前,侦查人员没有对罗全新进行过任何讯问。在宣布逮捕时,侦查人员也没有向罗全新宣读相关材料,仅喊罗全新签字,罗全新的签字时间和讯问时间不一致,笔迹不像罗全新所写,没有两名侦查人员在场,以上公安的办案程序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经查,侦查人员于2016年10月9日对罗全新依法进行讯问后,对其刑事拘留,同年10月10日,侦查人员在马边看守所对其进行了讯问。后侦查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法延长拘留期限至同年11月8日。同年11月7日,该局向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于同年11月14日决定批准逮捕,侦查人员于当日在看守所向罗全新宣布逮捕决定,并进行了简单的讯问。该次讯问有看守所盖章的提讯证证明,当日提讯的有两名公安民警,讯问的时间为15分钟,罗全新当庭认可该讯问笔录上的签名为自己书写,签字时间和讯问时间一致。该次讯问在看守所进行,罗全新没有提出侦查人员有刑讯逼供的行为,罗全新在意思自治的情况下在该讯问笔录及逮捕证上签字、捺印,其作为成年人应该清楚其签字、捺印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以上证据能够证明侦查人员对罗全新进行了讯问,其知晓以上笔录的内容。因此,侦查机关的上述办案程序符合法律规定,罗全新及其辩护人的该项上诉、辩护意见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纳。上诉人罗全新上诉及其辩护人辩护称罗全新在第一次讯问的同步录像中供述存在矛盾,期间反复供称自己没有贩卖毒品。经查,罗全新仅是以自己是本钱卖给朋友毒品而辩称没有卖毒品,是对犯罪性质的辩解,其在同步录音录像中的供述并不存在矛盾。罗全新及其辩护人的该项上诉、辩护意见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纳。罗全新上诉及其辩护人辩护称罗全新在第一次供述中,提到的冰毒买家“鑫娃儿”、王某、黑来某某都是虚构,并没有卖过毒品给袁某和伦者某某。经查,一审法院并未认定罗全新贩卖过甲基苯丙胺给“鑫娃儿”、王某、黑来某某的事实。根据袁某和伦者某某的证言及辨认笔录、罗全新的供述及同步录音录像证实,袁某在罗全新家拿过三次毒品,最后一次是2016年9月底,袁某和伦者某某一起去罗全新家,袁某付了100元给罗全新,拿了一袋毒品。伦者某某证实在2016年九十月份,其陪袁某到罗全新家,袁某从罗全新家里面拿了一袋毒品出来。虽然伦者某某没有看到袁某付钱给罗全新,但是能够印证袁某部分证言的内容,再结合罗全新在侦查阶段的供述,能够证实罗全新卖了100元毒品给袁某,另外罗全新在第一次讯问的同步录音录中也供述“平时人对了,就一包两包的在卖毒品”,故,在案证据能够证实罗全新在贩卖毒品,并且向袁某贩卖过100元钱的毒品的事实。罗全新及其辩护人的该上诉、辩护意见与查明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纳。罗全新上诉及其辩护人辩护称在案没有证据证实从罗全新身上搜出的12.73克冰毒是用于贩卖,原审定性错误,应当认定罗全新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经查,依照“贩毒人员被抓获后,对于从其住所、车辆等处查获的毒品,一般均应认定为其贩卖的毒品。确有证据证明查获的毒品并非贩毒人员用于贩卖,其行为另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窝藏毒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法定罪处罚”的规定,从罗全新身上查获的毒品应认定为其贩卖的毒品。罗全新的该项上诉意见及其辩护人的该项辩护意见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纳。罗全新及其辩护人还辩称原审罚金刑过重,经查,原审罚金刑的判处在量刑幅度范围之内,符合法律规定,并无不当。综上,原审判决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判程序合法,量刑适当,依法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裁定为终审裁定。审判长 苏微颖审判员 李韵梅审判员 龙旭宏二〇一七年八月二十一日书记员 辜丽霞附本案所适用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处理:(一)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