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0981民初4608号
裁判日期: 2017-08-18
公开日期: 2017-09-27
案件名称
沈革平与马景仁追偿权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东台市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东台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一审
当事人
沈革平,马景仁
案由
追偿权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第一款
全文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法��民 事 判 决 书(2017)苏0981民初4608号原告:沈革平,男,1969年8月27日出生,汉族,住江苏省东台市。被告:马景仁,男,1972年年7月27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来安县。原告沈革平诉被告马景仁追偿权纠纷一案,本院于2017年8月2日立案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沈革平,被告马景仁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沈革平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判令马景仁赔偿沈革平损失36000元。事实和理由:2015年9月2日下午,沈革平送钢管到马景仁处加工,因马景仁方没有人卸货,马景仁就到谢井荣处借来一辆叉车,让沈革平帮助卸货,卸货完工后,沈革平在送还叉车过程中,与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孙明���生交通事故,致孙明受伤。经法院处理,沈革平共赔偿孙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91013.35元,沈革平认为,该损失应由马景仁承担部分,故提起本案诉讼。马景仁辩称,沈革平与马景仁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沈革平是帮钢管厂送货,作为驾驶员,沈革平自己应当负责将货物卸下,马景仁只是帮沈革平借了叉车给他卸货,并且因交通事故,马景仁也补偿了孙明10000多元,故马景仁不承担赔偿责任。沈革平围绕诉讼请求向本院提交了(2015)东时民初字第316号民事调解书、调解协议书、(2016)苏0981民初4064号民事调解书,马景仁对上述证据无异议,但认为此前沈革平私自将案涉叉车开走,自己是为了要回叉车,所以补偿了孙明部分费用。根据当事人陈述和经审查确认的证据,本院认定事实如下:2015年9月2日,沈革平驾驶货车运送钢管到马景仁处加工,为卸货,马景仁从谢井荣处借来叉车给沈革平使用。沈革平卸完货欲将叉车归还谢井荣,停放路边时与孙明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孙明受伤。公安机关认定沈革平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孙明不负事故责任。事发后,孙明分别对沈革平、马景仁、谢井荣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三人赔偿因孙明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经法院分别调解,沈革平、马景仁、谢井荣分别与孙明达成调解协议,沈革平赔偿孙明91013.35元,马景仁除已垫付的费用外另补偿孙明7000元,谢井荣赔偿孙明8000元,上述调解协议内容均已履行完毕。审理中,沈革平陈述卸货应由马景仁完成,其系帮马景仁卸货。马景仁陈述卸货一般由送货的驾驶员完成。本院认为,按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支付超出自���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本案所涉交通事故中,沈革平驾驶叉车致孙明受伤。根据公安机关的事故认定,沈革平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对该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全部责任。事发时,沈革平已经完成了卸货,系在送还叉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马景仁为沈革平借叉车用于卸货的行为,对于交通事故的损害后果不属于连带责任的承担类型,其依法只应承担按份责任或民事补偿责任。事发后,马景仁、沈革平、谢井荣已分别与孙明达成调解协议。沈革平向马景仁追偿,但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对马景仁有追偿权。因此,对沈革平的诉讼请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九十条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沈革平要求被告马景仁赔偿其损失36000元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700元,减半收取计350元,由原告沈革平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上诉于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审判员 许园园二〇一七年八月十八日书 记 员 刘 斌 来源: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