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7)闽04刑申19号

裁判日期: 2017-07-04

公开日期: 2017-07-11

案件名称

罗海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申诉案

法院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福建省三明市

案件类型

刑事案件

审理程序

其他

当事人

案由

法律依据

全文

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驳 回 申 诉 通 知 书(2017)闽04刑申19号罗海云: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对福建省宁化县人民法院(2015)宁刑初字第54号刑事判决和本院(2016)闽04刑终102号刑事裁定不服,以刑罚裁量不当,量刑畸重为由,提起刑事申诉,请求撤销一、二审裁判并从轻量刑。本院经审查认为,原一、二审判决、裁定认定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量刑适当。现针对你的申诉意见答复如下:关于你提出你有酌定从轻减轻的量刑情节,一、二审法院并未给予充分的考虑,本案的判决相对于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同类案件的量刑相对过重的申诉意见。经查,在案证据证实,罗海云违反国家金融管理的法律规定,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共计13936.5万元,造成被害人损失5391.6114万元,扰乱了金融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本案罗海云无论是非法吸收公众的资金额,还是造成被害人的损失额,都达到且远高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对罗海云应当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量刑。一、二审法院根据罗海云非法吸收公款存款的数额,给存款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小,并综合考虑本案中罗海云具有的坦白情节,资金用于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已归还大部分非法吸收资金、取得部分被害人的谅解等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对罗海云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量刑并无不当,也符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8月1日下发并实施的《关于扩大量刑规范化罪名与刑种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规定精神。相较于同一时期我市判处的同类案件,本案亦不存在量刑相对过重的情形,如三明中院于2016年判决的陈群英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陈群英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5135.0102万元,陈群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综上,你提出的你有酌定从轻减轻的量刑情节,一、二审法院并未给予充分的考虑,本案的判决相对于同一时期同一地期同类案件的量刑相对过重的申诉意见,不能成立。本院认为,申诉人罗海云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13936.5万元,数额巨大,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原一、二审裁判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申诉人罗海云的申诉请求和意见不能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你的申诉不符合再审条件,现依法予以驳回。特此通知。二〇一七年七月四日附:本案适用的相关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七十五条对立案审查的申诉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决定,至迟不得超过六个月。经审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决定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排除的;(三)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四)主要事实依据被依法变更或者撤销的;(五)认定罪名错误的;(六)量刑明显不当的;(七)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规定的;(八)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裁判的;(九)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申诉不具有上述情形的,应当说服申诉人撤回申诉;对仍然坚持申诉的,应当书面通知驳回。PAGE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