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7)新01民终1992号

裁判日期: 2017-07-26

公开日期: 2017-08-14

案件名称

李新成与苗文权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裁定书

法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李新成,苗文权,苗文红

案由

民间借贷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新01民终1992号上诉人(原审被告):李新成,男,1971年8月24日出生,汉族,无固定职业,住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八钢7管区*栋***室。委托诉讼代理人:张宝琼(系李新成的母亲),住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八钢7管区**栋**号。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苗文权,男,1972年12月13日出生,汉族,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退服中心12站退休职工,住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八钢4管区91栋39号。原审被告:苗文红,女,1970年2月21日出生,汉族,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内退职工,住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艾丁湖路天然理想城18号楼2单元302室。上诉人李新成因与被上诉人苗文权、原审被告苗文红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2017)新0106民初205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李新成上诉请求:1.驳回被上诉人苗文权要求我承担的所谓民间借贷案的一半借款本金25000元,利息2500元;2.本案的诉讼费由被上诉人苗文权承担。事实和理由:首先,本案借贷关系不成立。被上诉人苗文权出具的两张借条是其与原审被告苗文红串通出具的,均系伪造。其次,被上诉人苗文权和原审被告苗文红无证据证明本案借款实际支付,仅凭借条不能证明被上诉人苗文权出借了款项。一审庭审中,被上诉人苗文权出示的转账记录与借条的数额、时间均不符。而且,上诉人李新成与原审被告苗文红开鱼店,每月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足够向小额贷款公司还款的,不需要另外借款。综上所述,被上诉人苗文权与原审被告苗文红是亲姐弟关系,二人串通虚构债务,被上诉人苗文权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苗文权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借条有上诉人李新成、原审被告苗文红的亲笔签名。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苗文红述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我和上诉人李新成向被上诉人苗文权借款属实。当时我与上诉人李新成经营鱼店,因经营困难又要交房租,因此向被上诉人苗文权借款支付给了房东马雪梅,借条上有我和上诉人李新成的签字。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苗文权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李新成、苗文红支付借款50000元,利息50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李新成与苗文红于2010年12月10日登记结婚。2015年4月21日,李新成与苗文红向苗文权借款20000元,并出具《欠条》载明:“苗文红和李新成于2015年4月21日借苗文权现金20000元,约定一年还款,利息为15%。到期连本带息定还清。”李新成与苗文红均在《欠条》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同年6月3日,李新成与苗文红又向苗文权借款40000元,出具《欠条》载明:“苗文红和李新成借苗文权现金40000元,约定一年还款,利息为10%。时间为一年期限,此约定承诺有法律效果。”李新成与苗文红均在《欠条》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同年8月29日,苗文红归还苗文权10000元,剩余50000元李新成、苗文红至今未还。上述借款60000元,苗文权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向李新成转账31260元,剩余以现金方式借给了李新成、苗文红。同年12月14日,李新成与苗文红因感情不和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民政局协议离婚,双方自愿签订《离婚协议书》,协议如下:“一、男女双方自愿离婚。二、男女双方属于再婚,婚后无子女。三、男女双方婚后无共同财产。1、房屋:位于艾丁湖天然理想城18号楼2单元302室,归女方所有(房屋贷款等其他费用由女方自行负担)。2、车辆:比亚迪F6(新ALM3**)归男方所有(需女方协助男方办理过户手续,所有费用由男方承担)。3、鱼店:位于八钢绿洲街鱼乐众生观赏鱼店,归男方经营,所有盈利归男方所有(经营贷款1382元由男方承担),如男方不认真经营鱼店,女方有权继续经营。如男方将店铺转让,男方需补偿女方转让金额的30%。4、其他财产:男女双方各自的私人生活用品及首饰归各自所有。四、男女双方婚后债务债权:男女双方婚后债务买房装修开店时借款140000元(壹拾肆万元)由女方承担,其他各自名下债务由各自自行承担,无债权。”另查明,2016年9月5日,苗文权将苗文红与李新成诉至头屯河区法院,要求李新成、苗文红支付借款50000元及利息5000元。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李新成对自己在《欠条》上的签字不认可,法院委托新疆衡诚司法鉴定所对其笔迹进行鉴定。同年11月10日,新疆衡诚司法鉴定所向法院出具《司法鉴定书》,经鉴定,两张《欠条》上“李新成”的签名笔迹均系李新成本人书写。该案苗文权于2016年12月16日撤回了起诉。另查,2017年1月19日,案外人吐孙·吐鲁甫将苗文红诉至法院,要求苗文红归还借款30000元及利息8000元,该案法院于同年2月6日开庭,经法院主持调解,苗文红于2017年2月10日前支付吐孙·吐鲁甫借款及利息38000元;2017年1月19日,案外人刘世平将苗文红诉至法院,要求苗文红归还借款35000元及利息16100元,该案法院于同年2月8日开庭,经法院主持调解,苗文红当庭支付刘世平借款35000元及利息5000元;2017年1月19日,案外人林秀雪将苗文红诉至法院,要求苗文红归还借款50000元及利息5000元,该案法院于同年2月10日开庭,经法院主持调解,苗文红支付林秀雪借款及利息55000元,于2017年2月28日前支付30000元。剩余25000元于2017年8月31日前付清;上述三人均向法院陈述苗文红的借款用途为购买新房及房屋装修。一审法院认为,债务应当清偿。苗文红、李新成向苗文权借款60000元,并向苗文权出具了欠条,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苗文红、李新成向苗文权借款时间在2015年4月21日和同年6月3日,该款系夫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且二人共同在《欠条》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故该笔债务应当由苗文红、李新成共同负担。庭审中,李新成辩称该款应当包含在《离婚协议》约定的“男女双方婚后债务买房装修开店时借款140000元”中,应当由苗文红个人承担,法院认为,该条款系苗文红与李新成二人之间签订的,只对苗文红与李新成具有约束力,并不能直接对抗债权人苗文权,故对该辩称理由法院不予采纳;关于苗文权的债权债务是否包含在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约定由苗文红个人承担的140000元的范围的问题,法院认为,该法律关系系离婚后财产纠纷,与本案审理的民间借贷关系不是同一法律关系,故法院不予审理,李新成可在承担该笔债务后,另案诉讼予以解决。关于苗文权要求李新成、苗文红支付借款本金50000元的请求,经法院核实属实,故李新成、苗文红应当支付;关于苗文权要求李新成、苗文红支付利息5000元的请求,法院认为,2015年4月21日,李新成与苗文红向苗文权借款20000元约定一年还款,利息为15%,计算至2017年4月5日共23个月,利息应当为5750元(20000元×约定15%÷12个月×23个月);2015年6月3日,李新成与苗文红向苗文权借款40000元约定一年还款,利息为10%,计算至2017年4月5日共20个月,利息应当为6400元(40000元×约定10%÷12个月×20个月);现苗文权主张的利息5000元未超出法律规定范围,故该请求合理,法院予以支持。判决:一、苗文红、李新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苗文权借款本金50000元;二、苗文红、李新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苗文权借款利息5000元。本案二审期间,当事人围绕上诉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对当事人二审争议的事实,本院认定如下:二审庭审中,上诉人李新成向法庭提交了两份起诉书,拟证明被上诉人苗文权对本案借款描述前后矛盾,本案借款不存在的事实。被上诉人苗文权、原审被告苗文红质证意见一致,对两份起诉书的真实性予以认可,但认为两份诉状中关于本案借款的描述是一致的。原审被告苗文红向法庭提交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公代收产品付款授权书》一份,拟证明上诉人李新成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100000元,并授权银行向乌鲁木齐市天融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付款的事实。上诉人李新成对该证据发表质证意见认为,真实性予以认可,但从未见过支付宝转账记录。被上诉人苗文权对原审被告苗文红出示的证据及要证明的问题均予以认可。本院经审查认为,各方当事人对上述两组证据的真实性均予以认可,故,对上述两组证据的真实性及上诉人李新成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100000元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关于本案借款事实是否存在,应综合全案证据予以认定,上述证据中的两份诉状无法直接认定借款事实是否存在。因此,本院对上诉人李新成出示的两份诉状要证明的问题不予确认。本院对一审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本院认为,被上诉人苗文权一审庭审中向法庭提交的欠条、借条及支付宝付款凭证可以证实其与上诉人李新成、原审被告苗文红之间成立债权债务关系。上述行为均发生在上诉人李新成与原审被告苗文红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当认定为共同债务,由二人共同偿还。上诉人李新成上诉认为该两笔借款并未实际支付,且根据其与原审被告苗文红的收入水平,不需要另外借款。但通过一、二审举证情况及原审被告苗文红的自认,可以认定被上诉人苗文权通过支付宝转账形式向上诉人李新成、原审被告苗文红共计支付了31260元,剩余借款被上诉人苗文权主张以现金形式支付。对于剩余借款被上诉人苗文权虽未出示相关证据证实其付款事实,但首先,原审被告苗文红作为债务人之一自认其收到了借款;其次,上诉人李新成对其主张的虽出具欠条和借条却未收到借款的上诉理由,未出示相关证据进行合理说明;最后,从剩余借款的金额、被上诉人苗文权的经济能力等方面来说,无法排除被上诉人苗文权有能力以现金方式支付剩余借款的情形。对于被上诉人苗文权与原审被告苗文红串通,虚构借款事实的上诉理由,因上诉人李新成未举证证明,本院不予采信。综上所述,上诉人李新成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487.5元(上诉人李新成已预交),由上诉人李新成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仝淑莉审 判 员  项 颖代理审判员  庞 艳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六日书 记 员  郭 蕊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