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闽01民终572号
裁判日期: 2017-07-25
公开日期: 2018-02-27
案件名称
张玉英、张玉乔侵权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法院
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福建省福州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张弓
案由
侵权责任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闽01民终572号上诉人(原审原告):张玉英,女,1940年6月2日出生,汉族,住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上���人(原审原告):张玉乔,女,1944年11月12日出生,汉族,住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上诉人(原审原告):张玉珍,女,1955年8月11日出生,汉族,住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上述三上诉人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叶林,福建君立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张弓,男,1980年8月12日出生,汉族,住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委托诉讼代理人:孙庆洪、郭晓杭,福建博亘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因与被上诉人张弓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不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2016)闽0103民初1679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结。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上诉请求:1.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支持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一审诉讼请求;2.本案诉讼费全部由张弓承担。事实和理由:一审认定事实不清。一、本案诉请系要求诉争房屋归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张世尧共有,张世尧系必要共同诉讼人,但一审未通知张世尧到庭。二、本案争议焦点应为诉争房屋系政府安置给张依俊的公房,张弓凭借公房承租人资格与征收机关签订补偿安置协议,侵犯了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合法权益。一审未查明诉争房屋系政府安置给张依俊的公房,张弓从征收机关取得的权益系源于该公房,张弓一人独得所有权益的方式侵害了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对父亲遗留财产的共有权。三、公房具有物权性质,张弓虽办理了公房租赁凭证但不代表其当然享有房屋的全部���益,一审法院并未从公房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导致判决不公。张弓辩称,一、一审不存在程序瑕疵。诉争房屋的征收补偿系张弓因承租公房被拆迁安置后所得,并不属于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之父张依俊的遗产,本案不存在遗产继承问题,张世尧是否到庭与本案事实毫不相干。二、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对诉争房屋权属法律关系认识错误。诉争房屋属于公有住房,最早由政府安置给张依俊夫妻承租,其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后张世良依据当时政策继续承租诉争房屋直至去世,此后张弓依照法定程序继续承租诉争房屋。诉争房屋的实际承租人只能为张弓。三、诉争房屋属于国有房屋,依照法律规定,对被继承人财产的继承是建立在待继承的财产属于被继承人合法所有的前提下,而无论是张依俊夫妻还是张世良,离世前均��取得诉争房屋的所有权,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认为诉争房屋属于张依俊的遗产物权缺乏法律依据。四、房管中心以有偿转让方式,依法履行了资格审查、公示公告等所有法定程序,将诉争房屋承租人名称由张世良变更为张弓,张弓享有的是对诉争房屋独立完整的使用权。因此,张弓获得诉争房屋的征收补偿是基于承租权,与已故承租人毫不相干,更不可能侵犯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遗产继承权利。综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上诉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驳回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上诉请求,维持一审判决。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1.原坐落于福州市台江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权利和义务归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张世尧共有;2.本案的诉讼��用由张弓承担。一审法院于2016年5月30日向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释明,要求明确其诉请是侵权纠纷还是继承权纠纷,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共同明确其诉请的是侵权纠纷,侵权行为人张弓侵犯了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对坐落于福州市台江区房屋的共有权。一审法院认定事实:原坐落于台江区,使用面积46.53平方米)公房,原承租人为张世良(未婚、无子女)于2007年1月因病去世。同年3月,张弓(张世良的侄儿)以无房且长期与父亲张世尧居住于状元弄17号公房监护照顾伯父张世良为由向台江区房管局申请更名。申请时,张弓提供了当地社区的相关证明,证明张弓、张世尧长期与张世良共同居住,同时,张弓的父母张世尧、姚秀钦及姑姑张玉珍书面具结同意更名为张弓,并承担该处公房转让更名纠纷所引起的责任。台江区房���局受理该更名申请后,将该公房转让安置事项于报纸上刊登公告,内容如下:台江区状元弄17号公房贰间,使用面积46.53㎡,原承租人张世良已故,现该公房由侄子张弓居住,我局拟将按公房管理规定收回该处公房转让安置。如有异议者,请在一个月内向台江区房管局提出逾期按规定办理。福州市台江区房地产管理局。同年5月,经审核无异议,台江区房管局以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审批同意将公房承租人变更为张弓。2013年10月,原台江区状元弄17号列入上下杭旧屋区征收改造范围,张弓作为该公房承租人与征收单位签订了征收安置补偿协议,安置在福机新苑4号楼404单元。2014年5月29日,张玉英等人向福州市国有房产管理中心信访,要求撤销台江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作出的状元弄17号公房更名为张弓的决定。同年7月2日,福州市国有房产管理中心作出榕国房信复【2014】13号《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复查意见如下:1、根据公房管理相关规定,原承租人死亡的,其共同居住1年以上且有正式常住户口的直系亲属,可以申请更改承租人姓名……状元弄17号直管公房原承租人张世良死亡后,因其未婚无子女,因而无符合更名条件的直系亲属提出更名申请,根据张弓及其家庭成员的书面申请具结及社区证明,在登报公告无异议后,台江区房管局作为属地房管部门有权根据当时该处公房实际居住人的家庭情况确定新承租人……。2015年5月11日,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诉至一审法院。一审法院经审理,作出(2015)台民初字第1761号判决,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不服该判决上诉至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另查明,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父亲张依俊(于1984年3月25日死亡)与母亲陈进益(于1983年6月7日死亡)婚后共生育二子三女,即长子张世良、次子张世尧,长女张玉英、次女张玉乔、三女张玉珍。被告张弓系张世尧、姚秀钦夫妻之子。一审法院认为,原坐落于福州市台江区的房屋系公房,原承租人张世良于2007年1月死亡后,公房管理部门经审查并公告在当年5月已批准变更张弓为该房屋承租人。2013年10月该房屋列入征收改造范围时,公房承租人既不是张依俊,也不是张世良,而是张弓,张弓系作为该公房承租人与征收单位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从征收单位获得房屋征收补偿,其并未侵犯三原告的财产共有权。张依俊、张世良均非上述房屋的所有权人,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认为其系该讼争房屋的继承人、共有权人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是否也具���拆迁安置补偿权利,则应由征收单位审核决定。因此,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经一审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判决:驳回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464元,由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共同负担。本院二审期间,当事人围绕上诉请求依法提交了证据。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对当事人二审争议的证据和事实,本院认定如下:晋安区医院的证明,因该证据的内容属证人证言,证人均未出庭作证,且证据内容不足以推翻房管部门的更名决定,又不属于二审程序中的新证据,故不予采信。根据本案现有证据,本院对一审查明的事���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张依俊、张世良均非原诉争房屋的所有权人,榕国房信复[2014]13号《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显示,张世良去世后,台江区房管局经审核同意将公房承租人变更为张弓,该变更决定有张弓提交的当地社区的相关证明、张玉珍同意更名为张弓的书面具结书等材料为依据,因此,张弓与征收机关签订征收安置补偿协议时是诉争公房的承租人。现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既无证据证明曾经出资,又未通过行政途径推翻房管部门的认定,其主张原诉争房屋系其三人与张世尧共有缺乏事实依据,不予采信。张弓以公房承租人身份签订征收安置补偿协议并取得征收安置补偿并未侵犯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财产权益。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主张张世尧为必要的共同诉讼人亦缺乏依据,不予采信。综上所述,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3464元,由张玉英、张玉乔、张玉珍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 判 长 黄锋代理审判员 陈嘉代理审判员 雷敏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书 记 员 王惠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