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湘04民终889号
裁判日期: 2017-07-24
公开日期: 2017-08-08
案件名称
肖某等与李某婚约财产纠纷案民事判决书
法院
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所属地区
湖南省衡阳市
案件类型
民事案件
审理程序
二审
当事人
肖某1,肖某2,曾某,李某
案由
婚约财产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全文
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 事 判 决 书(2017)湘04民终889号上诉人(原审被告):肖某1,女,1996年7月15日出生,住湖南省祁东县。上诉人(原审被告):肖某2(系肖某1父亲),男,1972年9月19日出生,住湖南省祁东县。上诉人(原审被告):曾某(系肖某1母亲),女,1969年11月3日出生,住湖南省祁东县。委托诉讼代理人:陈标海,祁东县步云桥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李某,男,1986年10月10日出生,,住湖南省祁东县。委托诉讼代理人:匡欣,祁东县步云桥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上诉人肖某1、肖某2、曾某因与被上诉人李某婚约财产纠纷一案,不服湖南省祁东县人民法院(2017)湘0426民初14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7年6月1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肖某2、曾某及三上诉人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陈标海,李某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匡欣均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肖某1、肖某2、曾某上诉请求:撤销原判,依法驳回李某对肖某2、曾某的诉讼请求,改判肖某1酌情返还彩礼。事实和理由:1、肖某2、曾某接受李某赠与50000元,事后回赠20000元,一审判决上诉人返还100000元明显偏袒李某;2、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李某辩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李某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依法判令肖某1、肖某2、曾某共同返还李某彩礼130399元,价值8700元的三金(金项链、金手链、金戒指)。一审法院认定双方有争议的事实:一、肖某2、曾某是否为婚约财产纠纷的适格主体。肖某1、肖某2、曾某在庭审中承认李某与肖某1按当地风俗举办了订婚仪式,李某在订婚仪式上给付了肖某1、肖某2、曾某现金“红包”。该院认为,在婚约中给付彩礼,并不单纯是男女双方之间的事情,更多时候涉及男女双方父母之间经济往来,对于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都应当作广义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本人,也可以是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的父母。在本案中,李某为与肖某1缔结婚姻,在订婚时向肖某2、曾某给付现金红包亦属于彩礼的一部分,故肖某2、曾某是婚约财产纠纷的适格主体。二、李某在订婚过程中给付肖某1、肖某2、曾某彩礼数额,肖某1、肖某2、曾某是否又回礼了李某20000元“红包”。李某为此提供了订婚时给付彩礼现场的照片、证人证言及双方在调解时的录音;上述证据来源、形式合法,证明内容能相互印证李某在订婚时给付了肖某1现金红包15999元,给付肖某2、曾某现金红包100000元及女方亲戚红包36个的事实。而肖某2、曾某在庭审中的陈述及证人出庭的证言内容含糊不清,对收受彩礼的数额又自相矛盾,且对回礼李某红包的数额有违常情,亦无其他证据予以证实,其可信度较低,故肖某2、曾某辩称接受李某50000元彩礼并回礼李某20000元的辩解主张不予采纳。一审法院认为,彩礼是当事人一方以结婚为目的支付给另一方的钱或物,如果结婚这一目的不能实现,给付彩礼的一方有权要求接受方予以返还。本案中,李某与肖某1经人介绍相识恋爱,双方基于农村风俗举行订婚,李某应对方要求,并经媒人之手,给付肖某115999元及价值8700元的“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给付肖某2、曾某100000元,均属于彩礼性质。双方虽恋爱相处近三个月之久,但肖某1认为相互了解不够,未能建立感情为由多次拒绝李某提出登记结婚的要求,为此发生纠纷,双方遂终止恋爱关系,双方登记结婚已无可能,故李某要求返还彩礼的请求于法有据,肖某1、肖某2、曾某接受的彩礼应当予以返还。李某给予肖某1的金银首饰金额不大,遵循风俗习惯,可视为一般赠予,不予返还。李某给付女方亲属的小额红包属于一般赠予,不属于彩礼的范围,不予返还。综上所述,李某的部分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婚姻法》第三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判决:一、肖某1、肖某2、曾某在本判决书生效十日内共同返还李某彩礼115999元;二、驳回李某其他的诉讼请求。如未在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标准,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受理费元3081元,由肖某1、肖某2、曾某共同负担2500元,李某负担581元。本院二审期间,肖某1、肖某2、曾某围绕上诉请求提交了3份证人证言及1张银行凭证,本院组织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质证。本院认为,肖某1、肖某2、曾某提供的证人曾超然、陈红梅、周安秀的证言,属于无正当理由未出庭的证人证言,且其证明内容与本案待证事实缺乏关联性,不予采信;银行凭证系曾某于2017年8月1日在农业银行现金存款50000元的记录,在没有其他证据佐证的情况下,不足以证明曾某订婚时所收现金彩礼的总金额为50000元,故不予采信。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本院予以确认。本院认为,农村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俗称订婚,订婚不是结婚的必经法定程序,男女双方自愿订立的婚约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彩礼是以结婚为目的向对方赠送的钱物,但该赠与行为是以双方缔结婚姻为附加条件的自愿行为。本案中,李某经媒人之手给付肖某1、肖某2、曾某现金及金银首饰,具有以结婚为目的的彩礼性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关于返还彩礼的规定,李某与肖某1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庭审中双方均表示缔结婚姻的目的已不可能实现,故李某请求肖某1、肖某2、曾某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肖某1、肖某2、曾某依法应予返还。肖某1、肖某2、曾某上诉称只收到彩礼50000元且已经回礼20000元给李某,除了利害关系人的证言外,未提供其他有力证据予以证实,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故肖某1、肖某2、曾某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根据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结合证人证言,原判认定减去金银首饰及亲属小红包外肖某1、肖某2、曾某共收受李某现金彩礼115999元并判决返还,数额适当,符合本案实际,本院依法予以支持。综上所述,肖某1、肖某2、曾某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应予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判决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2620元,由上诉人肖某1、肖某2、曾某负担。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审判长 杨丽萍审判员 王洪峰审判员 许建中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四日书记员 陈 浅 来源: